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七卷
關燈
小
中
大
所有非現有。
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
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
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
超一切色想者。
謂超一切眼識身相應想。
滅有對想者。
謂滅四識身相應想。
不思惟種種想者。
謂無五身識所引意識相應。
緣色等種種障礙定想。
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
如空無邊處天者。
謂總顯示空無邊天。
是名第五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
識住者。
雲何識住。
答即此所系。
所有受想行識蘊。
總名識住。
無色者。
謂彼有情無色施設。
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
無色蘊故名無色。
有情者謂谛義勝義。
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
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
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
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
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
如識無邊處天者。
謂總顯示識無邊處天。
是名第六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六。
識住者。
雲何識住。
答即此所系。
所有受想行識蘊。
總名識住。
無色者。
謂彼有情無色施設。
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
無色蘊故名無色。
有情者。
謂谛義勝義。
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
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
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
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
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
如無所有處天者。
謂總顯示無所有處天。
是名第七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
識住者雲何識住。
答即此所系。
所有受想行識蘊。
總名識住 七随眠者。
雲何為七。
答一欲貪随眠。
二嗔随眠。
三有貪随眠。
四慢随眠。
五無明随眠。
六見随眠。
七疑随眠。
雲何欲貪随眠。
答若于諸欲諸貪等貪。
乃至廣說是名欲貪随眠。
雲何嗔随眠。
答若于有情欲為損害。
乃至廣說是名嗔随眠。
雲何有貪随眠。
答于色無色諸貪等貪。
乃至廣說是名有貪随眠。
雲何慢随眠。
答諸慢恃執。
乃至廣說是名慢随眠。
雲何無明随眠。
答三界無智是名無明随眠。
雲何見随眠。
答五見是名見随眠。
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
如是五見名見随眠。
雲何疑随眠。
答于谛猶豫。
是名疑随眠 七無過失事者。
雲何為七。
具壽當知有聖弟子。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
不為沙門或婆羅門。
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
是名第一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安住淨戒精勤守護。
别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
于微小罪見大怖畏。
受學學處常無毀犯。
是名第二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親近善友善為伴侶。
與善交通。
是名第三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樂居閑寂具二遠離。
謂身遠離及心遠離。
是名第四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勤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
于諸善法常不舍轭。
是名第五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具念安住成就最勝常委念支。
久作久說皆能憶念。
是名第六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具慧安住成就世間。
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
彼所作慧正盡苦慧。
是名第七無過失事。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者雲何如來。
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
雲何淨信。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信性。
廣說乃至心清淨性故名淨信。
即此淨信于如來所。
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
是故說為于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等言。
如前廣說。
是名第一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無過失事者。
謂能顯示清淨永斷。
安住淨戒者。
雲何淨戒。
答諸所作業。
謂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名淨戒。
安住者。
謂成就淨戒修行勝行進趣契會。
故名安住。
精勤守護别解脫律儀者。
雲何别解脫。
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廣說。
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
為諸苾刍半月半月。
常所宣說别解脫契經。
是名别解脫。
問何緣說此名别解脫。
答最勝善法由此為門此為上首此為初緣。
别行别住由斯故立别解脫名。
精勤守護此律儀者。
謂于如是别解脫法。
恒随作恒随轉。
由斯故說精勤守護别解脫律儀。
軌則所行無不具足者。
謂諸苾刍衆有五非軌則及五非所行。
雲何名為五非軌則。
答一他勝罪。
二衆餘罪。
三堕煮罪。
四别首罪。
五惡作罪。
雲何名為五非所行。
答一國王家。
二執惡家。
三淫女家。
四音樂家。
五酤酒家。
諸聖弟子于此所說五非軌則五非所行常樂遠離止息棄舍。
于正軌則及正所行具足成就。
由斯故說軌則所行無不具足。
于微小罪見大怖畏者。
謂于小罪起極怖想。
由斯故說于微小罪見大怖畏。
受學學處常無毀犯者。
謂聖弟子不作是念。
我于如是如是學處應勤修學。
我于如是如是學處不勤修學。
諸聖弟子常作是念
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
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
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
超一切色想者。
謂超一切眼識身相應想。
滅有對想者。
謂滅四識身相應想。
不思惟種種想者。
謂無五身識所引意識相應。
緣色等種種障礙定想。
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
如空無邊處天者。
謂總顯示空無邊天。
是名第五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
識住者。
雲何識住。
答即此所系。
所有受想行識蘊。
總名識住。
無色者。
謂彼有情無色施設。
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
無色蘊故名無色。
有情者謂谛義勝義。
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
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
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
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
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
如識無邊處天者。
謂總顯示識無邊處天。
是名第六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六。
識住者。
雲何識住。
答即此所系。
所有受想行識蘊。
總名識住。
無色者。
謂彼有情無色施設。
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
無色蘊故名無色。
有情者。
謂谛義勝義。
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
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
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
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故名有情。
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
如無所有處天者。
謂總顯示無所有處天。
是名第七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
識住者雲何識住。
答即此所系。
所有受想行識蘊。
總名識住 七随眠者。
雲何為七。
答一欲貪随眠。
二嗔随眠。
三有貪随眠。
四慢随眠。
五無明随眠。
六見随眠。
七疑随眠。
雲何欲貪随眠。
答若于諸欲諸貪等貪。
乃至廣說是名欲貪随眠。
雲何嗔随眠。
答若于有情欲為損害。
乃至廣說是名嗔随眠。
雲何有貪随眠。
答于色無色諸貪等貪。
乃至廣說是名有貪随眠。
雲何慢随眠。
答諸慢恃執。
乃至廣說是名慢随眠。
雲何無明随眠。
答三界無智是名無明随眠。
雲何見随眠。
答五見是名見随眠。
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
如是五見名見随眠。
雲何疑随眠。
答于谛猶豫。
是名疑随眠 七無過失事者。
雲何為七。
具壽當知有聖弟子。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
不為沙門或婆羅門。
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
是名第一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安住淨戒精勤守護。
别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
于微小罪見大怖畏。
受學學處常無毀犯。
是名第二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親近善友善為伴侶。
與善交通。
是名第三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樂居閑寂具二遠離。
謂身遠離及心遠離。
是名第四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勤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
于諸善法常不舍轭。
是名第五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具念安住成就最勝常委念支。
久作久說皆能憶念。
是名第六無過失事。
複次具壽有聖弟子。
具慧安住成就世間。
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
彼所作慧正盡苦慧。
是名第七無過失事。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者雲何如來。
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
雲何淨信。
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信性。
廣說乃至心清淨性故名淨信。
即此淨信于如來所。
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
是故說為于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等言。
如前廣說。
是名第一者。
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無過失事者。
謂能顯示清淨永斷。
安住淨戒者。
雲何淨戒。
答諸所作業。
謂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名淨戒。
安住者。
謂成就淨戒修行勝行進趣契會。
故名安住。
精勤守護别解脫律儀者。
雲何别解脫。
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廣說。
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
為諸苾刍半月半月。
常所宣說别解脫契經。
是名别解脫。
問何緣說此名别解脫。
答最勝善法由此為門此為上首此為初緣。
别行别住由斯故立别解脫名。
精勤守護此律儀者。
謂于如是别解脫法。
恒随作恒随轉。
由斯故說精勤守護别解脫律儀。
軌則所行無不具足者。
謂諸苾刍衆有五非軌則及五非所行。
雲何名為五非軌則。
答一他勝罪。
二衆餘罪。
三堕煮罪。
四别首罪。
五惡作罪。
雲何名為五非所行。
答一國王家。
二執惡家。
三淫女家。
四音樂家。
五酤酒家。
諸聖弟子于此所說五非軌則五非所行常樂遠離止息棄舍。
于正軌則及正所行具足成就。
由斯故說軌則所行無不具足。
于微小罪見大怖畏者。
謂于小罪起極怖想。
由斯故說于微小罪見大怖畏。
受學學處常無毀犯者。
謂聖弟子不作是念。
我于如是如是學處應勤修學。
我于如是如是學處不勤修學。
諸聖弟子常作是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