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淨少勝解少慈愍。
彼由多思惟多稱量多觀察多簡擇多推求故。
得遇如來或佛弟子。
宣說正法教授教誡。
由遇如來或佛弟子。
宣說正法教授教誡。
以無量門分别開示。
苦真是苦集真是集。
滅真是滅道真是道。
便作是念。
善哉善哉。
所言谛實定不虛妄。
苦真是苦集真是集。
滅真是滅道真是道。
我于今者應自審知。
應自審見應自審察。
諸行無常有漏行苦。
一切法空無我。
作是念已便自審察。
諸行無常有漏行苦。
一切法空無我。
由自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
便于後時後分。
修得世第一法。
從此無間生苦法智忍。
相應聖道觀欲界行。
為無常或苦或空或無我。
随一現前乃至未起道類智現在前。
爾時名随法行。
是名随法行補特伽羅。
雲何信勝解補特伽羅。
答即随信行補特伽羅。
得道類智故舍随信行性。
入信勝解數。
是名信勝解補特伽羅。
雲何見至補特伽羅。
答即随法行補特伽羅。
得道類智故。
舍随法行性。
入見至數是名見至補特伽羅。
雲何身證補特伽羅。
答若補特伽羅。
雖于八解脫身已證具足住。
而未以慧永慧諸漏。
是名身證補特伽羅。
雲何慧解脫補特伽羅。
答若補特伽羅。
雖于八解脫身未證具足住。
而已以慧永盡諸漏。
是名慧解脫補特伽羅。
雲何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答若補特伽羅。
于八解脫身已證具足住。
而複以慧永盡諸漏。
是名俱解脫分補特伽羅。
問何故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答有二分障。
一煩惱分障。
二解脫分障。
是名俱分。
此補特伽羅于彼二分障。
心俱解脫極解脫永解脫。
是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七定具者。
雲何為七。
答一正見。
二正思惟。
三正語。
四正業。
五正命。
六正勤。
七正念。
如是七種即七道支。
應如彼相一一别說是名定具。
問何故名定具。
答定謂正定。
由七道支資助圍繞。
令彼增盛具大勢力。
自在運轉究竟圓滿。
故名定具 七财者。
雲何為七。
一者信财。
二者戒财。
三者慚财。
四者愧财。
五者聞财。
六者舍财。
七者慧财。
雲何信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
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
是名信财。
雲何戒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離斷在命。
離不與取。
離欲邪行。
離虛诳語。
離飲諸酒。
是名戒财。
雲何慚财。
答如世尊說。
有具慚者。
于可慚羞惡不善法。
有諸雜染能感後有。
有極熾然苦異熟果。
能引後世生老死法。
深起慚羞。
是名慚财。
雲何愧财。
答如世尊說。
有住愧者。
于可愧恥惡不善法。
有諸雜染能感後有。
有極熾然苦異熟果。
能引後世生老死法。
深生愧恥。
是名愧财。
雲何聞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多聞聞持其聞積集。
謂佛所說無上法要。
初中後善文義巧妙。
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彼于如是無上法要。
具足多聞能持語義。
極善通利心無散亂見善通達。
是名聞财。
雲何舍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于為悭垢所纏衆中能離悭垢。
雖住居家而心無著。
能行惠舍能舒手施。
常樂棄舍好設祠祀。
惠舍具足。
于行施時平等分布。
是名舍财。
雲何慧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能如實知。
此是苦聖谛。
此是苦集聖谛。
此是苦滅聖谛。
此是趣苦滅道聖谛。
是名慧财。
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男子或女人具信戒慚愧 聞舍慧财者真富貴應知 我說彼大士不虛度一生 常生天人中受富貴妙樂 七力者。
雲何為七。
答一信力。
二精進力。
三慚力。
四愧力。
五念力。
六定力。
七慧力。
雲何信力。
答如世尊告諸苾刍言。
有聖弟子。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
乃至廣說。
是名信力。
雲何精進力。
答如世尊說。
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
乃至廣說四種正勝。
是名精進力。
雲何慚力。
答如世尊說。
有具慚者。
于可慚羞惡不善法。
乃至廣說。
是名慚力。
雲何愧力。
答如世尊說。
有住愧者。
于可愧恥惡不善法。
乃至廣說。
是名愧力。
雲何念力。
答如世尊說。
于此内身住循身觀。
乃至廣說四種念住。
是名念力。
雲何定力。
答如世尊說。
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名定力。
雲何慧力。
答如世尊告諸苾刍言。
有聖弟子。
能如實知此是苦聖谛。
乃至廣說。
是名慧力。
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若有諸苾刍具信勤慚愧 及念定慧力速得盡衆苦
彼由多思惟多稱量多觀察多簡擇多推求故。
得遇如來或佛弟子。
宣說正法教授教誡。
由遇如來或佛弟子。
宣說正法教授教誡。
以無量門分别開示。
苦真是苦集真是集。
滅真是滅道真是道。
便作是念。
善哉善哉。
所言谛實定不虛妄。
苦真是苦集真是集。
滅真是滅道真是道。
我于今者應自審知。
應自審見應自審察。
諸行無常有漏行苦。
一切法空無我。
作是念已便自審察。
諸行無常有漏行苦。
一切法空無我。
由自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
便于後時後分。
修得世第一法。
從此無間生苦法智忍。
相應聖道觀欲界行。
為無常或苦或空或無我。
随一現前乃至未起道類智現在前。
爾時名随法行。
是名随法行補特伽羅。
雲何信勝解補特伽羅。
答即随信行補特伽羅。
得道類智故舍随信行性。
入信勝解數。
是名信勝解補特伽羅。
雲何見至補特伽羅。
答即随法行補特伽羅。
得道類智故。
舍随法行性。
入見至數是名見至補特伽羅。
雲何身證補特伽羅。
答若補特伽羅。
雖于八解脫身已證具足住。
而未以慧永慧諸漏。
是名身證補特伽羅。
雲何慧解脫補特伽羅。
答若補特伽羅。
雖于八解脫身未證具足住。
而已以慧永盡諸漏。
是名慧解脫補特伽羅。
雲何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答若補特伽羅。
于八解脫身已證具足住。
而複以慧永盡諸漏。
是名俱解脫分補特伽羅。
問何故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答有二分障。
一煩惱分障。
二解脫分障。
是名俱分。
此補特伽羅于彼二分障。
心俱解脫極解脫永解脫。
是名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七定具者。
雲何為七。
答一正見。
二正思惟。
三正語。
四正業。
五正命。
六正勤。
七正念。
如是七種即七道支。
應如彼相一一别說是名定具。
問何故名定具。
答定謂正定。
由七道支資助圍繞。
令彼增盛具大勢力。
自在運轉究竟圓滿。
故名定具 七财者。
雲何為七。
一者信财。
二者戒财。
三者慚财。
四者愧财。
五者聞财。
六者舍财。
七者慧财。
雲何信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
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
是名信财。
雲何戒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離斷在命。
離不與取。
離欲邪行。
離虛诳語。
離飲諸酒。
是名戒财。
雲何慚财。
答如世尊說。
有具慚者。
于可慚羞惡不善法。
有諸雜染能感後有。
有極熾然苦異熟果。
能引後世生老死法。
深起慚羞。
是名慚财。
雲何愧财。
答如世尊說。
有住愧者。
于可愧恥惡不善法。
有諸雜染能感後有。
有極熾然苦異熟果。
能引後世生老死法。
深生愧恥。
是名愧财。
雲何聞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多聞聞持其聞積集。
謂佛所說無上法要。
初中後善文義巧妙。
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彼于如是無上法要。
具足多聞能持語義。
極善通利心無散亂見善通達。
是名聞财。
雲何舍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于為悭垢所纏衆中能離悭垢。
雖住居家而心無著。
能行惠舍能舒手施。
常樂棄舍好設祠祀。
惠舍具足。
于行施時平等分布。
是名舍财。
雲何慧财。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聖弟子。
能如實知。
此是苦聖谛。
此是苦集聖谛。
此是苦滅聖谛。
此是趣苦滅道聖谛。
是名慧财。
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男子或女人具信戒慚愧 聞舍慧财者真富貴應知 我說彼大士不虛度一生 常生天人中受富貴妙樂 七力者。
雲何為七。
答一信力。
二精進力。
三慚力。
四愧力。
五念力。
六定力。
七慧力。
雲何信力。
答如世尊告諸苾刍言。
有聖弟子。
于如來所修植淨信。
乃至廣說。
是名信力。
雲何精進力。
答如世尊說。
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
乃至廣說四種正勝。
是名精進力。
雲何慚力。
答如世尊說。
有具慚者。
于可慚羞惡不善法。
乃至廣說。
是名慚力。
雲何愧力。
答如世尊說。
有住愧者。
于可愧恥惡不善法。
乃至廣說。
是名愧力。
雲何念力。
答如世尊說。
于此内身住循身觀。
乃至廣說四種念住。
是名念力。
雲何定力。
答如世尊說。
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名定力。
雲何慧力。
答如世尊告諸苾刍言。
有聖弟子。
能如實知此是苦聖谛。
乃至廣說。
是名慧力。
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若有諸苾刍具信勤慚愧 及念定慧力速得盡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