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無速谛察忍。
彼于諸法不為知義不為知法。
不勤修習法随法行。
和敬行随法行。
言詞不調善語具不圓滿。
亦不成就上首語美妙語。
顯了語易解語乃至于義為令他知。
不能示現不能教導不能贊勵。
不能慶慰不能贊歎。
示現教導贊勵慶慰。
修善者者。
不能勤為四衆說法。
是名有補特伽羅無自利行亦無利他行。
從闇趣闇等四補特伽羅者。
一有補特伽羅從闇趣闇。
二有補特伽羅從闇趣明。
三有補特伽羅從明趣闇。
四有補特伽羅從明趣明。
雲何有補特伽羅從闇趣闇。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
生貧賤家謂旃荼羅家。
補羯娑家工巧家妓樂家。
及餘随一種姓。
穢惡貧窮困苦衣食乏少下賤家生。
形色醜陋人所輕賤。
衆共策使是名為闇。
彼依此闇造身惡行。
造語惡行造意惡行。
彼由如是惡行因緣。
身壞命終堕崄惡趣生地獄中。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從黑闇處往黑闇處。
從糞穢廁堕糞穢廁。
從惡瀑流入惡瀑流。
脫一牢獄趣一牢獄。
用臭穢血洗臭穢血。
依貧賤身造惡行者亦複如是。
是名從闇趣闇補特伽羅。
雲何從闇趣明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
生貧賤家謂旃荼羅家。
廣說乃至是名為闇。
彼依此闇造身妙行造語妙行造意妙行。
彼由如是妙行因緣。
身壞命終超升善趣生于天中。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從地上隥從隥上座。
從座上輿從輿上馬。
從馬上象從象升殿。
依貧賤身造妙行者亦複如是。
是名從闇趣明補特伽羅。
雲何從明趣闇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
生富貴家。
謂刹帝利大族姓家。
或婆羅門大族姓家。
或諸長者大族姓家。
或諸居士大族姓家。
或餘随一大族姓家。
其家多有種種珍寶。
衣服飲食奴婢作使。
象馬牛羊庫藏财谷。
及餘資具無不充滿。
生是家已形相端嚴。
言詞威肅衆所敬愛是名為明。
彼依此明造身惡行造語惡行造意惡行。
彼由如是惡行因緣。
身壞命終堕崄惡趣生地獄中。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下殿乘象。
下象乘馬下馬乘輿。
下輿居座下座居隥從橙堕地。
依富貴身造惡行者亦複如是。
是名從明趣闇補特伽羅。
雲何從明趣明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生富貴家。
謂刹帝利大族姓家。
廣說乃至是名為明。
彼依此明造身妙行造語妙行造意妙行。
彼由如是妙行因緣。
超升善趣生于天中。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從隥趣隥從座趣座。
從輿趣輿。
舍馬乘馬舍象乘象從殿趣殿。
依富貴身造妙行者亦複如是。
是名從明趣明補特伽羅。
如世尊說 諸有貧賤人無信有嗔忿 悭貪樂作惡好妄想邪見 見沙門梵志具戒多聞者 不恭敬呵毀言我無可施 毀施受施具彼死生随業 堕惡趣地獄是從闇趣闇 諸有貧賤人有信無嗔忿 具慚愧正見樂施離悭貪 見沙門梵志具戒多聞者 歡喜而迎奉等供養恭敬 贊施受施具彼死生随業 升善趣天處是從闇趣明 諸有富貴人無信有嗔忿 悭貪樂作惡好妄想邪見 見沙門梵志具戒多聞者 不恭敬呵毀言我無可施 毀施受施具彼死生随業 堕惡趣地獄是從明趣闇 諸有富貴人有信無嗔忿 具慚愧正見樂施離悭貪 見沙門梵志具戒多聞者 歡喜而迎奉等供養恭敬 贊施受施具彼死生随業 升善趣天處是從明趣明 自苦等四補特伽羅者。
一有補特伽羅。
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
二有補特伽羅。
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
三有補特伽羅。
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
四有補特伽羅。
非自苦非自勤苦。
亦非苦他非勤苦他。
雲何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
受持苦行惡自存活。
露體無衣不居宅舍。
手捧飲食不須器等。
受飲食時非隔刀杖。
非隔铛釜非隔盆甕。
非狗在門所受飲食。
非蠅依附非雜穢非分段非纏裹非覆蔽。
授飲食者不言進來。
不言退去不言止住。
非懷胎孕非新産生。
非飲兒乳所得飲食。
非故為造亦非變壞。
不食肉不食魚不食脯臘不飲酒不飲漿。
或全不飲或一受食。
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
或一家乞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
或食一抟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
或隔日食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隔半月或隔一月。
或食草菜或食稗莠。
或食牛糞。
或食菓蓏。
或食糠秕或食米臍。
或食麥臍或食稆豆。
或處曠野食諸根菓。
乃至或食零菓落葉。
有雖被服而着麻[苔/木]。
或着[廿/頃]纻或着茅蒲或着莎蔍或着毛褐。
或着緂罽或着獸皮。
或着鳥羽或着簡牍。
或着樹皮。
或有被發或複蓬頭。
或作小髻或作大髻。
或剃須留發或剃發留須。
或二處俱留或五處俱剃。
或唯拔發或唯拔須。
或須發俱拔。
或常舉兩手或恒翹一足。
或樂常立或舍床座。
或樂蹲坐而修苦行。
或依卧刺或依卧灰。
或依
彼于諸法不為知義不為知法。
不勤修習法随法行。
和敬行随法行。
言詞不調善語具不圓滿。
亦不成就上首語美妙語。
顯了語易解語乃至于義為令他知。
不能示現不能教導不能贊勵。
不能慶慰不能贊歎。
示現教導贊勵慶慰。
修善者者。
不能勤為四衆說法。
是名有補特伽羅無自利行亦無利他行。
從闇趣闇等四補特伽羅者。
一有補特伽羅從闇趣闇。
二有補特伽羅從闇趣明。
三有補特伽羅從明趣闇。
四有補特伽羅從明趣明。
雲何有補特伽羅從闇趣闇。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
生貧賤家謂旃荼羅家。
補羯娑家工巧家妓樂家。
及餘随一種姓。
穢惡貧窮困苦衣食乏少下賤家生。
形色醜陋人所輕賤。
衆共策使是名為闇。
彼依此闇造身惡行。
造語惡行造意惡行。
彼由如是惡行因緣。
身壞命終堕崄惡趣生地獄中。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從黑闇處往黑闇處。
從糞穢廁堕糞穢廁。
從惡瀑流入惡瀑流。
脫一牢獄趣一牢獄。
用臭穢血洗臭穢血。
依貧賤身造惡行者亦複如是。
是名從闇趣闇補特伽羅。
雲何從闇趣明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
生貧賤家謂旃荼羅家。
廣說乃至是名為闇。
彼依此闇造身妙行造語妙行造意妙行。
彼由如是妙行因緣。
身壞命終超升善趣生于天中。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從地上隥從隥上座。
從座上輿從輿上馬。
從馬上象從象升殿。
依貧賤身造妙行者亦複如是。
是名從闇趣明補特伽羅。
雲何從明趣闇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
生富貴家。
謂刹帝利大族姓家。
或婆羅門大族姓家。
或諸長者大族姓家。
或諸居士大族姓家。
或餘随一大族姓家。
其家多有種種珍寶。
衣服飲食奴婢作使。
象馬牛羊庫藏财谷。
及餘資具無不充滿。
生是家已形相端嚴。
言詞威肅衆所敬愛是名為明。
彼依此明造身惡行造語惡行造意惡行。
彼由如是惡行因緣。
身壞命終堕崄惡趣生地獄中。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下殿乘象。
下象乘馬下馬乘輿。
下輿居座下座居隥從橙堕地。
依富貴身造惡行者亦複如是。
是名從明趣闇補特伽羅。
雲何從明趣明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生富貴家。
謂刹帝利大族姓家。
廣說乃至是名為明。
彼依此明造身妙行造語妙行造意妙行。
彼由如是妙行因緣。
超升善趣生于天中。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
譬如有人從隥趣隥從座趣座。
從輿趣輿。
舍馬乘馬舍象乘象從殿趣殿。
依富貴身造妙行者亦複如是。
是名從明趣明補特伽羅。
如世尊說 諸有貧賤人無信有嗔忿 悭貪樂作惡好妄想邪見 見沙門梵志具戒多聞者 不恭敬呵毀言我無可施 毀施受施具彼死生随業 堕惡趣地獄是從闇趣闇 諸有貧賤人有信無嗔忿 具慚愧正見樂施離悭貪 見沙門梵志具戒多聞者 歡喜而迎奉等供養恭敬 贊施受施具彼死生随業 升善趣天處是從闇趣明 諸有富貴人無信有嗔忿 悭貪樂作惡好妄想邪見 見沙門梵志具戒多聞者 不恭敬呵毀言我無可施 毀施受施具彼死生随業 堕惡趣地獄是從明趣闇 諸有富貴人有信無嗔忿 具慚愧正見樂施離悭貪 見沙門梵志具戒多聞者 歡喜而迎奉等供養恭敬 贊施受施具彼死生随業 升善趣天處是從明趣明 自苦等四補特伽羅者。
一有補特伽羅。
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
二有補特伽羅。
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
三有補特伽羅。
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
四有補特伽羅。
非自苦非自勤苦。
亦非苦他非勤苦他。
雲何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世有一類補特伽羅。
受持苦行惡自存活。
露體無衣不居宅舍。
手捧飲食不須器等。
受飲食時非隔刀杖。
非隔铛釜非隔盆甕。
非狗在門所受飲食。
非蠅依附非雜穢非分段非纏裹非覆蔽。
授飲食者不言進來。
不言退去不言止住。
非懷胎孕非新産生。
非飲兒乳所得飲食。
非故為造亦非變壞。
不食肉不食魚不食脯臘不飲酒不飲漿。
或全不飲或一受食。
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
或一家乞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
或食一抟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
或隔日食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或隔半月或隔一月。
或食草菜或食稗莠。
或食牛糞。
或食菓蓏。
或食糠秕或食米臍。
或食麥臍或食稆豆。
或處曠野食諸根菓。
乃至或食零菓落葉。
有雖被服而着麻[苔/木]。
或着[廿/頃]纻或着茅蒲或着莎蔍或着毛褐。
或着緂罽或着獸皮。
或着鳥羽或着簡牍。
或着樹皮。
或有被發或複蓬頭。
或作小髻或作大髻。
或剃須留發或剃發留須。
或二處俱留或五處俱剃。
或唯拔發或唯拔須。
或須發俱拔。
或常舉兩手或恒翹一足。
或樂常立或舍床座。
或樂蹲坐而修苦行。
或依卧刺或依卧灰。
或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