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九卷
關燈
小
中
大
卧杵或依卧闆。
或适牛糞塗地而卧。
或樂事火乃至日三事火。
或樂升水乃至日三升水。
或翹一足随日轉視行。
如是等無量勤苦等苦遍苦自苦諸行。
是名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
答由彼自苦而活其命故。
名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雲何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
答若屠羊若屠雞若屠豬。
若捕鳥若捕魚若獵獸。
若作賊若魁脍若縛龍若司獄。
若煮狗若罝弶等。
是名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
答由彼苦他而自活命。
故名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
雲何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
答如王祠主欲祠祀時。
先于城内結置祠壇。
以諸酥油自塗支體。
散發露頂被黑鹿皮。
手執鹿角揩磨支體。
或時祀火或時祭天。
于祠壇中自餓自苦。
以金色犢母牛置前先構一乳。
用祀火天。
第二為王第三為後第四為宰輔。
餘為餘親愛。
于祠壇中殺害種種牛王水牛牸牛犢子雞豬羊等諸傍生類。
責罰恐怖親屬左右。
令其悲泣憂苦愁歎。
是名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
答由彼自苦亦苦于他而活其命。
故名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
雲何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出現世間宣說正法。
開示初善中善後善。
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聞是法已深生淨信。
生淨信已作是思惟。
在家迫迮多諸塵穢猶如牢獄。
出家寬曠離諸諠雜猶若虛空。
染室家者不能相續。
盡其形壽精勤修習。
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是故我今應以正信。
剃除須發被服袈裟。
棄舍家法出趣非家。
既思惟已财位親屬。
若少若多悉皆棄舍。
既棄舍已以正信心。
剃除須發被服袈裟。
遠離家法出趣非家。
既出家已受持淨戒。
精勤守護别解律儀。
軌則所行無不圓滿。
于微小罪深見怖畏。
于諸學處能具受學。
離害生命棄諸刀杖。
有慚有愧具慈具悲。
于諸有情下至蟻卵。
亦深憐愍終不損害。
畢竟遠離害生命法。
離不與取能施樂施。
若淨施物知量而受。
于諸所有不生染着。
攝受清淨無罪自體。
畢竟遠離不與取法。
離非梵行常修梵行。
遠行妙行其心清潔。
遠離生臭淫欲穢法。
畢竟遠離非梵行法。
離虛诳語常樂實語。
谛語信語可承受語世無诤語。
畢竟遠離虛诳語法。
離離間語不破壞他。
不聞彼語為破壞故向此而說。
不聞此語為破壞故向彼而說。
常樂和合已破壞者。
諸和好者贊令堅固。
常樂宣說和合他語不破壞語。
畢竟遠離離間語法。
離粗惡語所發語言。
不粗不礦亦不苦楚令他嫌恨。
亦令多人不愛不樂不欣不喜。
障礙修習等引等持。
于如是等諸粗惡語。
皆能斷滅所發語言。
和軟順耳悅意可樂圓滿清美。
明顯易了令他樂聞。
無依無盡令多有情可愛可樂可欣可喜。
能令修習等引等持。
于如是等諸美妙語。
常樂發起畢竟遠離粗惡語法。
離雜穢語凡所發言。
應時應處稱法稱義。
有實有真能寂能靜。
有次序有所為。
應理合儀無雜無穢能引義利。
畢竟遠離雜穢語法。
遠離買賣僞秤僞鬥僞斛函等。
終不攝養象馬牛驢雞豬狗等諸傍生類。
亦不攝養奴婢作使男女大小朋友親屬。
終不受畜谷麥豆等。
亦不受畜金銀等寶。
不非時食或唯一食。
非時非處終不遊行。
若語若默不生譏論。
于衣喜足粗得蔽身。
于食喜足才除饑渴。
凡所遊住衣缽自随。
如鳥飛止不舍嗉翼。
彼由此故成就戒蘊。
密護根門安住正念。
由正念力防守其心。
眼見諸色耳聞諸聲。
鼻嗅諸香舌嘗諸味。
身覺諸觸意了諸法。
不取其相不執随好。
于此諸處住根律儀。
防護貪憂惡不善法。
畢竟不令随心生長。
彼由戒蘊密護根門。
觀顧往來屈申俯仰。
着衣持缽皆住正知。
彼既成就清淨戒蘊。
密護根門正念正知。
随所依止城邑聚落。
于日初分執持衣缽。
守護諸根安住正念。
威儀庠序修行乞食。
既得食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
已持坐具往阿練若。
曠野山林遠惡有情。
舍諸卧具其處唯有非人所居。
或住空閑或在樹下。
結加趺坐端直其身。
舍異攀緣住對面念。
心恒專注遠離貪嗔惛沉睡眠掉舉惡作疑惑猶豫。
諸随煩惱能礙善品。
令慧力羸不證涅槃。
住生死者由斯離欲惡不善法。
乃至得住第四靜慮。
彼由如是殊勝定心。
清白無穢離随煩惱。
柔軟堪能得住無動。
其心趣向能證漏盡智見明覺。
能如實知見此是苦聖谛此是集聖谛。
此是滅聖谛此是道聖谛。
由如是知如是見故。
心解脫欲漏有漏無明漏。
既解脫已如實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是名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
答由彼不自苦亦不苦他而活其命。
故名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或适牛糞塗地而卧。
或樂事火乃至日三事火。
或樂升水乃至日三升水。
或翹一足随日轉視行。
如是等無量勤苦等苦遍苦自苦諸行。
是名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
答由彼自苦而活其命故。
名自苦自勤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雲何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
答若屠羊若屠雞若屠豬。
若捕鳥若捕魚若獵獸。
若作賊若魁脍若縛龍若司獄。
若煮狗若罝弶等。
是名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
答由彼苦他而自活命。
故名苦他勤苦他非自苦非自勤苦補特伽羅。
雲何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
答如王祠主欲祠祀時。
先于城内結置祠壇。
以諸酥油自塗支體。
散發露頂被黑鹿皮。
手執鹿角揩磨支體。
或時祀火或時祭天。
于祠壇中自餓自苦。
以金色犢母牛置前先構一乳。
用祀火天。
第二為王第三為後第四為宰輔。
餘為餘親愛。
于祠壇中殺害種種牛王水牛牸牛犢子雞豬羊等諸傍生類。
責罰恐怖親屬左右。
令其悲泣憂苦愁歎。
是名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
答由彼自苦亦苦于他而活其命。
故名自苦自勤苦亦苦他勤苦他補特伽羅。
雲何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出現世間宣說正法。
開示初善中善後善。
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諸善男子或善女人。
聞是法已深生淨信。
生淨信已作是思惟。
在家迫迮多諸塵穢猶如牢獄。
出家寬曠離諸諠雜猶若虛空。
染室家者不能相續。
盡其形壽精勤修習。
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是故我今應以正信。
剃除須發被服袈裟。
棄舍家法出趣非家。
既思惟已财位親屬。
若少若多悉皆棄舍。
既棄舍已以正信心。
剃除須發被服袈裟。
遠離家法出趣非家。
既出家已受持淨戒。
精勤守護别解律儀。
軌則所行無不圓滿。
于微小罪深見怖畏。
于諸學處能具受學。
離害生命棄諸刀杖。
有慚有愧具慈具悲。
于諸有情下至蟻卵。
亦深憐愍終不損害。
畢竟遠離害生命法。
離不與取能施樂施。
若淨施物知量而受。
于諸所有不生染着。
攝受清淨無罪自體。
畢竟遠離不與取法。
離非梵行常修梵行。
遠行妙行其心清潔。
遠離生臭淫欲穢法。
畢竟遠離非梵行法。
離虛诳語常樂實語。
谛語信語可承受語世無诤語。
畢竟遠離虛诳語法。
離離間語不破壞他。
不聞彼語為破壞故向此而說。
不聞此語為破壞故向彼而說。
常樂和合已破壞者。
諸和好者贊令堅固。
常樂宣說和合他語不破壞語。
畢竟遠離離間語法。
離粗惡語所發語言。
不粗不礦亦不苦楚令他嫌恨。
亦令多人不愛不樂不欣不喜。
障礙修習等引等持。
于如是等諸粗惡語。
皆能斷滅所發語言。
和軟順耳悅意可樂圓滿清美。
明顯易了令他樂聞。
無依無盡令多有情可愛可樂可欣可喜。
能令修習等引等持。
于如是等諸美妙語。
常樂發起畢竟遠離粗惡語法。
離雜穢語凡所發言。
應時應處稱法稱義。
有實有真能寂能靜。
有次序有所為。
應理合儀無雜無穢能引義利。
畢竟遠離雜穢語法。
遠離買賣僞秤僞鬥僞斛函等。
終不攝養象馬牛驢雞豬狗等諸傍生類。
亦不攝養奴婢作使男女大小朋友親屬。
終不受畜谷麥豆等。
亦不受畜金銀等寶。
不非時食或唯一食。
非時非處終不遊行。
若語若默不生譏論。
于衣喜足粗得蔽身。
于食喜足才除饑渴。
凡所遊住衣缽自随。
如鳥飛止不舍嗉翼。
彼由此故成就戒蘊。
密護根門安住正念。
由正念力防守其心。
眼見諸色耳聞諸聲。
鼻嗅諸香舌嘗諸味。
身覺諸觸意了諸法。
不取其相不執随好。
于此諸處住根律儀。
防護貪憂惡不善法。
畢竟不令随心生長。
彼由戒蘊密護根門。
觀顧往來屈申俯仰。
着衣持缽皆住正知。
彼既成就清淨戒蘊。
密護根門正念正知。
随所依止城邑聚落。
于日初分執持衣缽。
守護諸根安住正念。
威儀庠序修行乞食。
既得食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缽洗足。
已持坐具往阿練若。
曠野山林遠惡有情。
舍諸卧具其處唯有非人所居。
或住空閑或在樹下。
結加趺坐端直其身。
舍異攀緣住對面念。
心恒專注遠離貪嗔惛沉睡眠掉舉惡作疑惑猶豫。
諸随煩惱能礙善品。
令慧力羸不證涅槃。
住生死者由斯離欲惡不善法。
乃至得住第四靜慮。
彼由如是殊勝定心。
清白無穢離随煩惱。
柔軟堪能得住無動。
其心趣向能證漏盡智見明覺。
能如實知見此是苦聖谛此是集聖谛。
此是滅聖谛此是道聖谛。
由如是知如是見故。
心解脫欲漏有漏無明漏。
既解脫已如實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是名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
問何故如是補特伽羅名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
答由彼不自苦亦不苦他而活其命。
故名非自苦非自勤苦亦非苦他非勤苦他補特伽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