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八卷

關燈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第八卷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四法品第五之三 以若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

    則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

    若不造有損害無損害身語意行。

    則不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

    若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

    則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

    若不積集增長有損害無損害法。

    則不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

    若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

    則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

    若不感得有損害無損害自體。

    則不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

    若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

    則觸有損害無損害觸。

    若不生有損害無損害世間。

    則不觸有損害無損害觸。

    若觸有損害無損害觸。

    則受有損害無損害受。

    若不觸有損害無損害觸。

    則不受有損害無損害受。

    由此應言。

    是故我說彼諸有情随自造業。

    是名黑白黑白異熟業者。

    謂此業是善不善。

    感可愛非可愛異熟。

    雲何不黑不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

    答如世尊為持俱胝牛戒補剌拏說。

    圓滿當知。

    若能盡黑黑異熟業思。

    若能盡白白異熟業思。

    若能盡黑白黑白異熟業思。

    是名不黑不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

    此中不黑者。

    謂此業非如不善業。

    由不可意黑說名為黑。

    故名不黑。

    不白者。

    謂此業非如有漏善業。

    由可意白說名為白。

    故名不白。

    無異熟者。

    謂此業非如前三業能感異熟。

    故名無異熟業。

    能盡諸業者。

    謂此業是學思能趣損減。

    所以者何。

    謂若學思能趣損減。

    于前三業能盡遍盡随得永盡。

    于此義中意說名業能盡諸業。

    由此故說不黑不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 四法受者。

    一有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

    二有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

    三有法受能感現苦後苦異熟。

    四有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

    雲何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與喜樂俱害生命。

    不與取欲邪行。

    虛诳語離間語。

    粗惡語雜穢語。

    貪欲嗔恚邪見。

    彼害生命。

    廣說乃至邪見為緣。

    得喜得樂。

    如是種類身樂心樂是不善。

    不善類究竟攝受。

    能障通慧能障等覺能障涅槃。

    是名法受能感現樂後苦異熟。

    雲何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與憂苦俱離害生命。

    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離虛诳語離離間語。

    離粗惡語離雜穢語。

    無貪無嗔正見。

    彼離害生命。

    廣說乃至正見為緣。

    得憂得苦。

    如是種類身苦心苦是善。

    善類究竟攝受。

    能引通慧能證等覺能得涅槃。

    是名法受能感現苦後樂異熟。

    雲何法受能感現苦後苦異熟。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與憂苦俱害生命。

    不與取欲邪行。

    虛诳語離間語。

    粗惡語雜穢語。

    貪欲嗔恚邪見。

    彼害生命。

    廣說乃至邪見為緣。

    得憂得苦。

    如是種類身苦心苦是不善。

    不善類究竟攝受。

    能障通慧能障等覺能障涅槃。

    是名法受能感現苦後苦異熟。

    雲何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如有一類補特伽羅。

    與喜樂俱離害生命。

    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離虛诳語離離間語。

    離粗惡語離雜穢語。

    無貪無嗔正見。

    彼離害生命。

    廣說乃至正見為緣。

    得喜得樂。

    如是種類身樂心樂是善。

    善類究竟攝受。

    能引通慧能證等覺能得涅槃。

    是名法受能感現樂後樂異熟 四轭者。

    一欲轭。

    二有轭。

    三見轭。

    四無明轭。

    雲何欲轭。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諸愚夫無聞異生。

    于欲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

    彼于欲集沒味患出離。

    不如實知故。

    于諸欲中所有欲。

    貪欲欲欲親欲愛欲樂欲。

    悶欲耽欲嗜欲憙欲藏欲随欲。

    着纏壓于心。

    是名欲轭。

    雲何有轭。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諸愚夫無聞異生。

    于有集沒味患出離。

    不如實知。

    彼于有集沒味患出離。

    不如實知故。

    于諸有中所有有。

    貪有欲有親有愛有樂有。

    悶有耽有嗜有憙有藏有随有。

    着纏壓于心。

    是名有轭。

    雲何見轭。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諸愚夫無聞異生。

    于見集沒味患出離。

    不如實知。

    彼于見集沒味患出離。

    不如實知故。

    于諸見中所有見。

    貪見欲見親見愛見樂見。

    悶見耽見嗜見憙見藏見随見。

    着纏壓于心。

    是名見轭。

    雲何無明轭。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諸愚夫無聞異生。

    于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不如實知。

    彼于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

    不如實知故。

    于六觸處所有執着。

    無明無智随眠随增。

    是名無明轭。

    如世尊說 有情與欲轭有見轭相應 愚癡為上首于生死流住 四離系者。

    一于欲轭離系。

    二于有轭離系。

    三于見轭離系。

    四于無明轭離系。

    雲何于欲轭離系。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多聞聖弟子。

    于欲集沒味患出離。

    能如實知。

    彼于欲集沒味患出離。

    如實知故。

    于諸欲中所有欲。

    貪欲欲欲親欲愛欲樂欲。

    悶欲耽欲嗜欲憙欲藏欲随欲。

    着不纏壓心。

    是名于欲轭離系。

    雲何于有轭離系。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多聞聖弟子。

    于有集沒味患出離。

    能如實知。

    彼于有集沒味患出離。

    如實知故。

    于諸有中所有有。

    貪有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