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八卷
關燈
小
中
大
親有愛有樂有。
悶有耽有嗜有憙有藏有随有。
着不纏壓心。
是名于有轭離系。
雲何于見轭離系。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多聞聖弟子。
于見集沒味患出離。
能如實知。
彼于見集沒味患出離。
如實知故。
于諸見中所有見。
貪見欲見親見愛見樂見。
悶見耽見嗜見憙見藏見随見。
着不纏壓心。
是名于見轭離系。
雲何于無明轭離系。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多聞聖弟子。
于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
能如實知。
彼于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
如實知故。
于六觸處所有執着無明無智。
不纏壓心。
是名于無明轭離系。
如世尊說 若斷欲有轭及超越見轭 遠離無明轭便得安隐樂 彼于現法中證得永寂滅 遠離一切轭必不往後有 四瀑流者。
一欲瀑流。
二有瀑流。
三見瀑流。
四無明瀑流。
雲何欲瀑流。
答除欲界系諸見無明。
諸餘欲界系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是名欲瀑流。
雲何有瀑流。
答除色無色界系諸見無明。
諸餘色無色界系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是名有瀑流。
雲何見瀑流。
答謂五見。
一有身見。
二邊執見。
三邪見。
四見取。
五戒禁取。
如是五見。
名見瀑流。
雲何無明瀑流。
答三界無智。
是名無明瀑流 四取者。
一欲取。
二見取。
三戒禁取。
四我語取。
雲何欲取。
答除欲界系諸見及戒禁取。
諸餘欲界系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是名欲取。
雲何見取。
答謂四見。
一有身見。
二邊執見。
三邪見。
四見取。
如是四見合名見取。
雲何戒禁取。
答如有一類于戒執取。
謂執此戒能清淨。
能解脫能出離。
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
或于禁執取。
謂執此禁能清淨。
能解脫能出離。
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
或于戒禁俱執取。
謂執此戒禁俱能清淨。
能解脫能出離。
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
是名戒禁取。
雲何我語取。
答除色無色界系諸見及戒禁取。
諸餘色無色界系。
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是名我語取 四身系者。
一貪身系。
二嗔身系。
三戒禁取身系。
四此實執取身系。
雲何貪身系。
答貪者。
謂于欲境諸貪等貪。
廣說乃至貪類貪生。
是名為貪。
身系者。
謂此貪未斷未遍知。
于彼彼有情彼彼身。
彼彼聚彼彼所得。
自體為因為緣系等。
系各别系相連相續方得久住。
如巧鬘師或彼弟子聚花置前。
以長縷結作種種鬘。
此花用縷為因為緣結等。
結各别結相連相續方得成鬘。
此貪亦爾未斷未遍知。
于彼彼有情彼彼身彼彼聚彼彼所得。
自體為因為緣系等。
系各别系相連相續乃得久住。
是名身系。
雲何嗔身系。
答嗔者。
謂于有情欲為損害。
廣說乃至現為過患。
是名為嗔。
身系者如前說。
雲何戒禁取身系。
答戒禁取及身系。
俱如前說。
雲何此實執取身系。
答此實執取者。
謂或有執我及世間常。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無常。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亦常亦無常。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有邊。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無邊。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命者即身。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命者異身。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如來死後有。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如來死後非有。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
此實餘癡妄。
如是等。
名此實執取身系者。
謂此實執取未斷未遍知。
于彼彼有情等。
如前廣說。
是名身系 第四嗢拖南曰 四四法有十謂大種食住 愛不應行問施攝生自體 有四大種四食四識住四愛四不應行而行四記問四種施四攝事四生四得自體 四大種者。
一地界。
二水界。
三火界。
四風界。
此四廣如法蘊論六界中說 四食者。
一段食或粗或細。
二觸食。
三意思食。
四識食。
雲何段食或粗或細。
答若段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
又能滋潤随滋潤。
充悅随充悅。
護随護。
轉随轉。
持随持。
是名段食。
雲何施設段食粗細。
答依所資養有情。
大小及段漸次施設。
粗細其事如何。
答如燈隻羅獸等所食為粗。
尼民隻羅獸等所食為細。
尼民隻羅獸等所食為粗。
泥彌獸等所食為細。
泥彌獸等所食為粗。
龜鼈魚等所食為細。
龜鼈魚等所食為粗。
餘水生蟲所食為細。
複次象馬牛等所食為粗。
羊鹿豬等所食為細。
羊鹿豬等所食為粗。
野幹狗等所食為細。
野幹狗等所食為粗。
雁孔雀等所食為細。
雁孔雀等所食為粗。
餘陸生蟲所食為細 複次若諸有情。
食諸草木枝條葉等。
彼食是粗。
若諸有情食飯粥等。
彼食是細。
若諸有情食飯粥等。
彼食是粗。
若諸有情食酥油等。
彼食是細 複次若諸有情以口嘴舌。
攝取段食用齒咀嚼而吞食之。
彼食是粗。
若諸有情在胎卵中段食津液。
從臍而入資養其身。
彼食是細 複次若諸有情食有便穢。
彼食是粗。
若諸有情食
悶有耽有嗜有憙有藏有随有。
着不纏壓心。
是名于有轭離系。
雲何于見轭離系。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多聞聖弟子。
于見集沒味患出離。
能如實知。
彼于見集沒味患出離。
如實知故。
于諸見中所有見。
貪見欲見親見愛見樂見。
悶見耽見嗜見憙見藏見随見。
着不纏壓心。
是名于見轭離系。
雲何于無明轭離系。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有多聞聖弟子。
于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
能如實知。
彼于六觸處集沒味患出離。
如實知故。
于六觸處所有執着無明無智。
不纏壓心。
是名于無明轭離系。
如世尊說 若斷欲有轭及超越見轭 遠離無明轭便得安隐樂 彼于現法中證得永寂滅 遠離一切轭必不往後有 四瀑流者。
一欲瀑流。
二有瀑流。
三見瀑流。
四無明瀑流。
雲何欲瀑流。
答除欲界系諸見無明。
諸餘欲界系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是名欲瀑流。
雲何有瀑流。
答除色無色界系諸見無明。
諸餘色無色界系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是名有瀑流。
雲何見瀑流。
答謂五見。
一有身見。
二邊執見。
三邪見。
四見取。
五戒禁取。
如是五見。
名見瀑流。
雲何無明瀑流。
答三界無智。
是名無明瀑流 四取者。
一欲取。
二見取。
三戒禁取。
四我語取。
雲何欲取。
答除欲界系諸見及戒禁取。
諸餘欲界系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是名欲取。
雲何見取。
答謂四見。
一有身見。
二邊執見。
三邪見。
四見取。
如是四見合名見取。
雲何戒禁取。
答如有一類于戒執取。
謂執此戒能清淨。
能解脫能出離。
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
或于禁執取。
謂執此禁能清淨。
能解脫能出離。
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
或于戒禁俱執取。
謂執此戒禁俱能清淨。
能解脫能出離。
能超苦樂至超苦樂邊。
是名戒禁取。
雲何我語取。
答除色無色界系諸見及戒禁取。
諸餘色無色界系。
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是名我語取 四身系者。
一貪身系。
二嗔身系。
三戒禁取身系。
四此實執取身系。
雲何貪身系。
答貪者。
謂于欲境諸貪等貪。
廣說乃至貪類貪生。
是名為貪。
身系者。
謂此貪未斷未遍知。
于彼彼有情彼彼身。
彼彼聚彼彼所得。
自體為因為緣系等。
系各别系相連相續方得久住。
如巧鬘師或彼弟子聚花置前。
以長縷結作種種鬘。
此花用縷為因為緣結等。
結各别結相連相續方得成鬘。
此貪亦爾未斷未遍知。
于彼彼有情彼彼身彼彼聚彼彼所得。
自體為因為緣系等。
系各别系相連相續乃得久住。
是名身系。
雲何嗔身系。
答嗔者。
謂于有情欲為損害。
廣說乃至現為過患。
是名為嗔。
身系者如前說。
雲何戒禁取身系。
答戒禁取及身系。
俱如前說。
雲何此實執取身系。
答此實執取者。
謂或有執我及世間常。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無常。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亦常亦無常。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非常非無常。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有邊。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無邊。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我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命者即身。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命者異身。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如來死後有。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如來死後非有。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
此實餘癡妄。
或複有執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
此實餘癡妄。
如是等。
名此實執取身系者。
謂此實執取未斷未遍知。
于彼彼有情等。
如前廣說。
是名身系 第四嗢拖南曰 四四法有十謂大種食住 愛不應行問施攝生自體 有四大種四食四識住四愛四不應行而行四記問四種施四攝事四生四得自體 四大種者。
一地界。
二水界。
三火界。
四風界。
此四廣如法蘊論六界中說 四食者。
一段食或粗或細。
二觸食。
三意思食。
四識食。
雲何段食或粗或細。
答若段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
又能滋潤随滋潤。
充悅随充悅。
護随護。
轉随轉。
持随持。
是名段食。
雲何施設段食粗細。
答依所資養有情。
大小及段漸次施設。
粗細其事如何。
答如燈隻羅獸等所食為粗。
尼民隻羅獸等所食為細。
尼民隻羅獸等所食為粗。
泥彌獸等所食為細。
泥彌獸等所食為粗。
龜鼈魚等所食為細。
龜鼈魚等所食為粗。
餘水生蟲所食為細。
複次象馬牛等所食為粗。
羊鹿豬等所食為細。
羊鹿豬等所食為粗。
野幹狗等所食為細。
野幹狗等所食為粗。
雁孔雀等所食為細。
雁孔雀等所食為粗。
餘陸生蟲所食為細 複次若諸有情。
食諸草木枝條葉等。
彼食是粗。
若諸有情食飯粥等。
彼食是細。
若諸有情食飯粥等。
彼食是粗。
若諸有情食酥油等。
彼食是細 複次若諸有情以口嘴舌。
攝取段食用齒咀嚼而吞食之。
彼食是粗。
若諸有情在胎卵中段食津液。
從臍而入資養其身。
彼食是細 複次若諸有情食有便穢。
彼食是粗。
若諸有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