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力得自在正遍通達。
是名聞所成慧。
思所成慧雲何。
答因思依思由思建立。
于彼彼處有勢力。
得自在正遍通達。
其事如何。
謂如有一如理思惟書數算印。
或随一一所作事業。
是名為思。
因此思依此思由此思建立故。
于彼彼處有勢力得自在正遍通達。
是名思所成慧。
修所成慧雲何。
答因修依修由修建立。
于彼彼處有勢力得自在正遍通達。
其事如何。
謂如有一方便善巧。
自勤修習諸離染道。
由此所修離染道故。
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名為修。
因此修依此修由此修建立故。
于彼彼處有勢力。
得自在正遍通達。
是名修所成慧。
有作是說。
如此亦是思所成慧。
所以者何。
唯依佛法不共所修。
乃可名為修所成慧。
今此義中依諸等引所起寂靜慧。
皆名修所成慧 後三慧者。
一學慧。
二無學慧。
三非學非無學慧。
學慧雲何。
答學作意相應。
于法棟擇極棟擇最極棟擇。
解了等了近了遍了。
機黠通達審察聰睿。
覺明慧行毗缽舍那。
是名學慧。
無學慧雲何。
答無學作意相應。
于法棟擇。
廣說乃至毗缽舍那。
是名無學慧。
非學非無學慧雲何。
答有漏作意相應。
于法棟擇廣說乃至毗缽舍那。
是名非學非無學慧 三根者。
一未知當知根。
二已知根。
三具知根。
如法蘊論廣說其相。
如世尊說 學者學諸根恒随正直道 常委勤精進守護于自心 初慧根無間生第二慧根 若第三慧根解脫位方有 不動解脫位諸有結永盡 無漏根圓滿樂止息諸根 将入永寂滅任持最後身 降伏諸魔軍證畢竟常樂 三眼者。
一肉眼。
二天眼。
三聖慧眼。
肉眼雲何。
答雜骨肉血淨四大種所造。
眼界眼處眼根。
是名肉眼。
天眼雲何。
答不雜骨肉血極淨四大種所造眼界眼處眼根。
是名天眼。
聖慧眼雲何。
答諸有學慧及無學慧。
并一切善非學非無學慧。
是名聖慧眼。
如世尊說 肉眼最為劣天眼名次上 聖慧眼最勝有三種差别 諸世間善慧能順趣決擇 學無學正知盡生老病死 大覺天人中名稱最高遠 亦由慧速證妙覺莊嚴身 三仗者。
一聞仗。
二離仗。
三慧仗。
聞仗雲何。
答多聞聞持聞積集者。
若所說法初中後善。
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于如是法具足多聞。
憶持所聞言教純熟專意觀察所聞言教。
于諸法義見善通達。
是名為聞。
因此聞由此聞建立故。
能斷不善法能修諸善法。
此名為聞。
亦名為仗。
亦名聞仗。
故名聞仗。
離仗雲何。
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名為離。
因此離依此離由此離建立故。
能斷不善法能修諸善法。
此名為離。
亦名為仗。
亦名離仗。
故名離仗。
慧仗雲何。
答如實了知此是苦聖谛。
此是苦集聖谛。
此是苦滅聖谛。
此是趣苦滅道聖谛。
是名為慧。
因此慧依此慧由此慧建立故。
能斷不善法能修諸善法。
此名為慧。
亦名為仗。
亦名慧仗。
故名慧仗。
如世尊說 聞仗最為劣離仗名次上 慧仗最為勝精進力具足 具念樂靜定知世間生滅 于一切解勝至世邊彼岸 第五嗢柁南曰 五三法有十謂學修住定 導淨默增上無上明各三 有三學三修三住三定三示導三清淨三寂默三增上三無上三明 三學者。
一增上戒學。
二增上心學。
三增上慧學。
增上戒學雲何。
答安住具戒守護别解脫律儀。
軌則所行悉皆具足。
于微小罪見大怖畏。
受學學處。
是名增上戒學。
增上心學雲何。
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名增上心學。
增上慧學雲何。
答如實了知此是苦聖谛。
此是苦集聖谛。
此是苦滅聖谛。
此是趣苦滅道聖谛。
是名增上慧學。
如世尊說 苾刍具三學樂修如理行 增上戒心慧恒相續現行 具精進勢力及明盛靜慮 常守護諸根勤行不放逸 如晝夜亦然如夜晝亦爾 如前後亦爾如後前亦然 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爾 勝伏諸方所由不放逸定 說此為學迹不放逸而住 由能了能舍故得心解脫 世說為等覺雄猛至行邊 明行俱圓滿恒住無忘失 命根不相續愛盡解脫故 如燈火涅槃究竟心解脫 三修者。
一修戒。
二修定。
三修慧。
修戒雲何。
答于諸善戒親近數習。
殷重無間勤修不舍。
是名修戒。
修定雲何。
答于諸善定親近數習。
殷重無間勤修不舍。
是名修定。
修慧雲何。
答于諸善慧親近數習。
殷重無間勤修不舍。
是名修慧。
如世尊說 善修戒定慧至極究竟者 已永盡諸有無垢亦無憂 于着得解脫具利慧深定 超衆魔境界遍照如日輪
是名聞所成慧。
思所成慧雲何。
答因思依思由思建立。
于彼彼處有勢力。
得自在正遍通達。
其事如何。
謂如有一如理思惟書數算印。
或随一一所作事業。
是名為思。
因此思依此思由此思建立故。
于彼彼處有勢力得自在正遍通達。
是名思所成慧。
修所成慧雲何。
答因修依修由修建立。
于彼彼處有勢力得自在正遍通達。
其事如何。
謂如有一方便善巧。
自勤修習諸離染道。
由此所修離染道故。
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名為修。
因此修依此修由此修建立故。
于彼彼處有勢力。
得自在正遍通達。
是名修所成慧。
有作是說。
如此亦是思所成慧。
所以者何。
唯依佛法不共所修。
乃可名為修所成慧。
今此義中依諸等引所起寂靜慧。
皆名修所成慧 後三慧者。
一學慧。
二無學慧。
三非學非無學慧。
學慧雲何。
答學作意相應。
于法棟擇極棟擇最極棟擇。
解了等了近了遍了。
機黠通達審察聰睿。
覺明慧行毗缽舍那。
是名學慧。
無學慧雲何。
答無學作意相應。
于法棟擇。
廣說乃至毗缽舍那。
是名無學慧。
非學非無學慧雲何。
答有漏作意相應。
于法棟擇廣說乃至毗缽舍那。
是名非學非無學慧 三根者。
一未知當知根。
二已知根。
三具知根。
如法蘊論廣說其相。
如世尊說 學者學諸根恒随正直道 常委勤精進守護于自心 初慧根無間生第二慧根 若第三慧根解脫位方有 不動解脫位諸有結永盡 無漏根圓滿樂止息諸根 将入永寂滅任持最後身 降伏諸魔軍證畢竟常樂 三眼者。
一肉眼。
二天眼。
三聖慧眼。
肉眼雲何。
答雜骨肉血淨四大種所造。
眼界眼處眼根。
是名肉眼。
天眼雲何。
答不雜骨肉血極淨四大種所造眼界眼處眼根。
是名天眼。
聖慧眼雲何。
答諸有學慧及無學慧。
并一切善非學非無學慧。
是名聖慧眼。
如世尊說 肉眼最為劣天眼名次上 聖慧眼最勝有三種差别 諸世間善慧能順趣決擇 學無學正知盡生老病死 大覺天人中名稱最高遠 亦由慧速證妙覺莊嚴身 三仗者。
一聞仗。
二離仗。
三慧仗。
聞仗雲何。
答多聞聞持聞積集者。
若所說法初中後善。
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
于如是法具足多聞。
憶持所聞言教純熟專意觀察所聞言教。
于諸法義見善通達。
是名為聞。
因此聞由此聞建立故。
能斷不善法能修諸善法。
此名為聞。
亦名為仗。
亦名聞仗。
故名聞仗。
離仗雲何。
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名為離。
因此離依此離由此離建立故。
能斷不善法能修諸善法。
此名為離。
亦名為仗。
亦名離仗。
故名離仗。
慧仗雲何。
答如實了知此是苦聖谛。
此是苦集聖谛。
此是苦滅聖谛。
此是趣苦滅道聖谛。
是名為慧。
因此慧依此慧由此慧建立故。
能斷不善法能修諸善法。
此名為慧。
亦名為仗。
亦名慧仗。
故名慧仗。
如世尊說 聞仗最為劣離仗名次上 慧仗最為勝精進力具足 具念樂靜定知世間生滅 于一切解勝至世邊彼岸 第五嗢柁南曰 五三法有十謂學修住定 導淨默增上無上明各三 有三學三修三住三定三示導三清淨三寂默三增上三無上三明 三學者。
一增上戒學。
二增上心學。
三增上慧學。
增上戒學雲何。
答安住具戒守護别解脫律儀。
軌則所行悉皆具足。
于微小罪見大怖畏。
受學學處。
是名增上戒學。
增上心學雲何。
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住。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
是名增上心學。
增上慧學雲何。
答如實了知此是苦聖谛。
此是苦集聖谛。
此是苦滅聖谛。
此是趣苦滅道聖谛。
是名增上慧學。
如世尊說 苾刍具三學樂修如理行 增上戒心慧恒相續現行 具精進勢力及明盛靜慮 常守護諸根勤行不放逸 如晝夜亦然如夜晝亦爾 如前後亦爾如後前亦然 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爾 勝伏諸方所由不放逸定 說此為學迹不放逸而住 由能了能舍故得心解脫 世說為等覺雄猛至行邊 明行俱圓滿恒住無忘失 命根不相續愛盡解脫故 如燈火涅槃究竟心解脫 三修者。
一修戒。
二修定。
三修慧。
修戒雲何。
答于諸善戒親近數習。
殷重無間勤修不舍。
是名修戒。
修定雲何。
答于諸善定親近數習。
殷重無間勤修不舍。
是名修定。
修慧雲何。
答于諸善慧親近數習。
殷重無間勤修不舍。
是名修慧。
如世尊說 善修戒定慧至極究竟者 已永盡諸有無垢亦無憂 于着得解脫具利慧深定 超衆魔境界遍照如日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