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五卷

關燈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第五卷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诏譯 三法品第四之三 三受者。

    一樂受。

    二苦受。

    三不苦不樂受。

    樂受雲何。

    答順樂受觸所生身樂心樂平等受受所攝。

    是謂樂受。

    複次修初第二第三靜慮時。

    順樂受觸所生身樂心樂平等受受所攝。

    是謂樂受。

    苦受雲何。

    答順苦受觸所生身苦心苦不平等受受所攝。

    是謂苦受。

    不苦不樂受雲何。

    答順不苦不樂受觸所生身舍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攝。

    是謂不苦不樂受。

    如世尊說 具念定正知諸佛真弟子 能正知諸受令貪等不生 于諸受及道俱令漸次滅 苾刍受盡故無影般涅槃 三苦性者。

    一苦苦性。

    二壞苦性。

    三行苦性。

    苦苦性雲何。

    答欲界諸行由苦苦故苦。

    壞苦性雲何。

    答色界諸行由壞苦故苦。

    行苦性雲何。

    答無色界諸行由行苦故苦。

    複次不可意諸行由苦苦故苦。

    可意諸行由壞苦故苦。

    順舍諸行由行苦故苦。

    複次若諸苦受。

    若彼相應法。

    若彼俱有法。

    若從彼生。

    若彼種類不可愛異熟果由苦苦故苦。

    若諸樂受。

    若彼相應法。

    若彼俱有法。

    若從彼生。

    若彼種類可愛異熟果由壞苦故苦。

    若不苦不樂受。

    若彼相應法。

    若彼俱有法。

    若從彼生。

    若彼種類非可愛非不可愛異熟果由行苦故苦。

    複次苦苦性雲何。

    答諸身所有由苦苦故苦。

    所以者何。

    依身生起老病死等種種苦故。

    壞苦性雲何。

    答如世尊說可意朋友可意眷屬可意境界。

    若變壞時。

    若遭毀謗[夌*欠]蔑等時。

    發生愁歎憂苦悲惱。

    彼于爾時由壞苦故苦。

    行苦性雲何。

    答除苦苦性及壞苦性。

    諸餘有漏行由行苦故苦。

    三慢類者。

    一我勝慢類。

    二我等慢類。

    三我劣慢類。

    我勝慢類雲何。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

    我之種族形色作業工巧财位壽量力等。

    或總或别皆勝于彼。

    由此起慢。

    已慢當慢。

    心高舉心恃蔑。

    是謂我勝慢類。

    我等慢類雲何。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

    我之種族形色作業工巧财位壽量力等。

    或總或别皆等于彼。

    由别因緣而起于慢。

    已慢當慢。

    心高舉心恃蔑。

    是謂我等慢類。

    我劣慢類雲何。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

    我之種族形色作業工巧财位壽量力等。

    或總或别皆劣于彼。

    由别因緣而起于慢。

    已慢當慢。

    心高舉心恃蔑。

    是謂我劣慢類 第四嗢柁南曰 四三法有十謂火福欲樂 及慧根眼仗六一火慧二 有三火三福業事三欲生三樂生三慧三根三眼三仗。

    火慧各二。

    餘六各一。

    初三火者。

    一貪火。

    二嗔火。

    三癡火。

    貪火雲何。

    答謂于欲境諸貪等貪。

    執藏防護堅着愛樂。

    迷悶耽嗜遍耽嗜内縛欲求耽湎。

    苦集貪類貪生。

    總名為貪。

    由此貪愛所蔽伏者。

    發生種種身熱心熱身心俱熱。

    身燒心燒身心俱燒。

    身惱心惱身心俱惱。

    又由貪愛纏為緣故。

    長夜領受不可愛不可樂。

    不可欣不可意異熟果。

    是謂貪火。

    嗔火雲何。

    答謂于有情欲為損害。

    内懷栽杌欲為擾惱。

    已嗔當嗔現嗔。

    樂為過患極為過患意極忿恚于諸有情各相違戾欲為過患。

    已為過患當為過患現為過患。

    總名為嗔。

    由此嗔恚所蔽伏者。

    發生種種身熱心熱身心俱熱。

    身燒心燒身心俱燒。

    身惱心惱身心俱惱又由嗔恚纏為緣故。

    長夜領受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欣不可意異熟果。

    是謂嗔火。

    癡火雲何。

    答謂于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

    廣說乃至癡類癡生改類改生。

    總名為癡。

    由此愚癡所蔽伏者。

    發生種種身熱心熱身心俱熱。

    身燒心燒身心俱燒。

    身惱心惱身心俱惱。

    又由愚癡纏為緣故。

    長夜領受不可愛不可樂。

    不可欣不可意異熟果。

    是謂癡火。

    如世尊說 諸有愚夫類貪嗔癡火燒 如次耽欲境害生憎聖法 于三毒熾火若不如實知 便耽著有身不能趣寂滅 由斯履邪路堕三惡趣中 受劇苦淪回不解脫魔縛 正等覺弟子晝夜常精進 以穢想慈慧如次滅三火 從斯入聖道降伏諸魔軍 證得二涅槃清涼無取漏 後三火者。

    一應奉事火。

    二應給施火。

    三應供養火。

    應奉事火雲何。

    答父母是子所應奉事。

    如世尊為高直身形婆羅門說。

    雲何名為應奉事火。

    謂世父母應受其子種種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奉事。

    雲何其子以諸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奉事應奉事火。

    謂族姓子以精進力。

    及手足力若汗血力。

    如法所得财物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奉事供養父母。

    何故名為應奉事火。

    謂族姓子從彼而生。

    由彼長養乃得成立。

    是故父母諸佛說為應奉事火。

    應給施火雲何。

    答妻子奴婢作使親友。

    是其家主所應給施。

    如世尊為高直身形婆羅門說。

    雲何名為應給施火。

    謂世妻子奴婢作使及諸親友。

    應受家主種種樂具随處随時無倒給施。

    雲何家主以諸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給施應給施火。

    謂族姓子以精進力。

    及手足力若汗血力。

    如法所得财物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給施妻子奴婢作使親友。

    何故名為應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