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火。
謂族姓子如法居家。
其妻子等無倒承事。
如教為作所應作業。
令無匮乏速得成辦。
是故妻子奴婢作使及諸親友。
諸佛說為應給施火。
應供養火雲何。
答真沙門婆羅門。
是諸施主所應供養。
如世尊為高直身形婆羅門說。
雲何名為應供養火。
謂沙門婆羅門。
若已離貪或複修行調伏貪行。
若已離嗔或複修行調伏嗔行。
若已離癡或複修行調伏癡行。
如是沙門及婆羅門。
應受施主種種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供養。
雲何施主以諸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供養應供養火。
謂族姓子以精進力。
及手足力若汗血力。
如法所得财物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供養。
如前所說。
諸沙門婆羅門。
何故名為應供養火謂族姓子供養阿羅漢及諸有學者。
彼是世間真福田故。
能令施主于中樹福。
感得最勝此世他世富樂異熟及解脫果。
是故真沙門及真婆羅門。
諸佛說為應供養火。
餘世間火非應奉事給施供養。
彼不能令諸有情類得勝果故。
如世尊說 智者能如法祭事前三火 生有樂世間證無苦解脫 三福業事者。
一施類福業事。
二戒類福業事。
三修類福業事。
施類福業事者。
雲何施類雲何福雲何業雲何事。
而說施類福業事耶。
答施類者。
謂施主布施諸沙門婆羅門貧窮苦行道行乞者。
飲食湯藥衣服華鬘塗散等香。
房舍卧具燈燭等物。
是名施類。
複次或由身布施。
謂或施身或施身業。
或施所舍物。
或由語布施。
謂或施語或施語業。
或施所舍物或由意布施。
謂或施意或施意業。
或施舍心。
是名施類。
福者謂施俱行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是名福。
業者謂施俱行諸思等思現等思已思思類作心意業。
是名業。
事者謂施主受者及所施物。
是名事。
此中施類名施類亦名福亦名業亦名事。
此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施類。
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施類亦名福。
此中事唯名事。
戒類福業事者。
雲何戒類雲何福雲何業雲何事。
而說戒類福業事耶。
答戒類者。
謂離害生命。
離不與取。
離欲邪行。
離虛妄語。
離飲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處酒。
是名戒類。
福者。
謂戒俱行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是名福。
業者謂戒俱行諸思等思。
現等思已思思類作心意業。
是名業。
事者謂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害生命事。
是離害生命事。
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不與取事。
是離不與取事。
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欲邪行事。
是離欲邪行事。
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虛妄語事。
是離虛妄語事。
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飲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處酒事。
是離飲諸酒事。
是名事。
此中戒類名為戒類。
亦名福亦名業亦名事。
此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戒類。
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戒類亦名福。
此中事名為事亦名戒類亦名福亦名業。
修類福業事者。
雲何修類雲何福雲何業雲何事。
而說修類福業事耶。
答修類者。
謂慈悲喜舍四無量。
是名修類。
福者謂無量俱行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是名福。
業者謂無量俱行諸思等思現等思已思思類作心意業。
是名業。
事者謂所緣事緣彼而起四無量。
是名事。
此中修類名為修類。
亦名福亦名業亦名事。
此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修類。
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修類亦名福。
此中事唯名事。
如世尊說 智者能依法勤學施戒修 生無苦世間受三種樂果 三欲生者。
有諸有情。
樂受現前諸妙欲境。
彼于現前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
謂人全天一分是第一欲生。
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
彼于自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
謂樂變化天是第二欲生。
有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
彼于他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
謂他化自在天是第三欲生。
此中有諸有情者。
謂諸有情谛義勝義。
不可得不可近得。
非有非現有但于諸蘊界處。
由想等想假言說轉謂為有情那羅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由斯故說有諸有情樂受現前。
諸妙欲境者。
謂彼有情恒樂受用藏護積集委寄安置。
随本所生現前欲境。
彼于現前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者。
謂彼有情于所受用。
藏護積集委寄安置。
随本所生現前欲境。
有勢力得自在随意受用。
謂人全者。
顯一切人。
天一分者。
顯欲界下四天。
是第一者。
謂随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
第此居第一。
欲生者。
謂此于欲界生。
複次有諸有情者。
謂諸有情谛義勝義不可得。
廣說如前。
樂受自化諸妙欲境者。
謂樂變化天造化增長如是類業。
彼由此業随所愛樂。
化作種種男女等事而自娛樂。
謂若天女化作天男而自娛樂。
若諸天男化作天女而自娛樂。
彼于自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者。
謂樂變化天造作增上如是類業。
彼由此業随所愛樂。
化作種種男女等事。
彼于此事有勢力得自在随意受用。
謂樂變化天者。
顯一切樂變化天。
是第二者。
謂随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第。
此居第二。
欲生者。
謂此于欲界生。
複次有諸有情者。
謂諸有情谛義勝義不可得。
廣說如前。
樂受他化諸妙欲境者。
謂他化自在天造作增長如是類
謂族姓子如法居家。
其妻子等無倒承事。
如教為作所應作業。
令無匮乏速得成辦。
是故妻子奴婢作使及諸親友。
諸佛說為應給施火。
應供養火雲何。
答真沙門婆羅門。
是諸施主所應供養。
如世尊為高直身形婆羅門說。
雲何名為應供養火。
謂沙門婆羅門。
若已離貪或複修行調伏貪行。
若已離嗔或複修行調伏嗔行。
若已離癡或複修行調伏癡行。
如是沙門及婆羅門。
應受施主種種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供養。
雲何施主以諸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供養應供養火。
謂族姓子以精進力。
及手足力若汗血力。
如法所得财物樂具。
随處随時無倒供養。
如前所說。
諸沙門婆羅門。
何故名為應供養火謂族姓子供養阿羅漢及諸有學者。
彼是世間真福田故。
能令施主于中樹福。
感得最勝此世他世富樂異熟及解脫果。
是故真沙門及真婆羅門。
諸佛說為應供養火。
餘世間火非應奉事給施供養。
彼不能令諸有情類得勝果故。
如世尊說 智者能如法祭事前三火 生有樂世間證無苦解脫 三福業事者。
一施類福業事。
二戒類福業事。
三修類福業事。
施類福業事者。
雲何施類雲何福雲何業雲何事。
而說施類福業事耶。
答施類者。
謂施主布施諸沙門婆羅門貧窮苦行道行乞者。
飲食湯藥衣服華鬘塗散等香。
房舍卧具燈燭等物。
是名施類。
複次或由身布施。
謂或施身或施身業。
或施所舍物。
或由語布施。
謂或施語或施語業。
或施所舍物或由意布施。
謂或施意或施意業。
或施舍心。
是名施類。
福者謂施俱行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是名福。
業者謂施俱行諸思等思現等思已思思類作心意業。
是名業。
事者謂施主受者及所施物。
是名事。
此中施類名施類亦名福亦名業亦名事。
此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施類。
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施類亦名福。
此中事唯名事。
戒類福業事者。
雲何戒類雲何福雲何業雲何事。
而說戒類福業事耶。
答戒類者。
謂離害生命。
離不與取。
離欲邪行。
離虛妄語。
離飲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處酒。
是名戒類。
福者。
謂戒俱行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是名福。
業者謂戒俱行諸思等思。
現等思已思思類作心意業。
是名業。
事者謂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害生命事。
是離害生命事。
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不與取事。
是離不與取事。
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欲邪行事。
是離欲邪行事。
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虛妄語事。
是離虛妄語事。
若防若止若遮。
若離飲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處酒事。
是離飲諸酒事。
是名事。
此中戒類名為戒類。
亦名福亦名業亦名事。
此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戒類。
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戒類亦名福。
此中事名為事亦名戒類亦名福亦名業。
修類福業事者。
雲何修類雲何福雲何業雲何事。
而說修類福業事耶。
答修類者。
謂慈悲喜舍四無量。
是名修類。
福者謂無量俱行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
是名福。
業者謂無量俱行諸思等思現等思已思思類作心意業。
是名業。
事者謂所緣事緣彼而起四無量。
是名事。
此中修類名為修類。
亦名福亦名業亦名事。
此中福名為福亦名業亦名事亦名修類。
此中業名為業亦名事亦名修類亦名福。
此中事唯名事。
如世尊說 智者能依法勤學施戒修 生無苦世間受三種樂果 三欲生者。
有諸有情。
樂受現前諸妙欲境。
彼于現前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
謂人全天一分是第一欲生。
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
彼于自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
謂樂變化天是第二欲生。
有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
彼于他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
謂他化自在天是第三欲生。
此中有諸有情者。
謂諸有情谛義勝義。
不可得不可近得。
非有非現有但于諸蘊界處。
由想等想假言說轉謂為有情那羅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由斯故說有諸有情樂受現前。
諸妙欲境者。
謂彼有情恒樂受用藏護積集委寄安置。
随本所生現前欲境。
彼于現前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者。
謂彼有情于所受用。
藏護積集委寄安置。
随本所生現前欲境。
有勢力得自在随意受用。
謂人全者。
顯一切人。
天一分者。
顯欲界下四天。
是第一者。
謂随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
第此居第一。
欲生者。
謂此于欲界生。
複次有諸有情者。
謂諸有情谛義勝義不可得。
廣說如前。
樂受自化諸妙欲境者。
謂樂變化天造化增長如是類業。
彼由此業随所愛樂。
化作種種男女等事而自娛樂。
謂若天女化作天男而自娛樂。
若諸天男化作天女而自娛樂。
彼于自化諸妙欲境富貴自在轉者。
謂樂變化天造作增上如是類業。
彼由此業随所愛樂。
化作種種男女等事。
彼于此事有勢力得自在随意受用。
謂樂變化天者。
顯一切樂變化天。
是第二者。
謂随算數漸次順次相續次第。
此居第二。
欲生者。
謂此于欲界生。
複次有諸有情者。
謂諸有情谛義勝義不可得。
廣說如前。
樂受他化諸妙欲境者。
謂他化自在天造作增長如是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