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正直果可欣果。
悅意果順正理果。
複次此法能感可愛異熟。
可樂異熟可憙異熟。
可意異熟安隐異熟。
正直異熟可欣異熟。
悅意異熟順正理異熟。
故名具戒。
具見雲何。
答諸所有見。
有惠施有親愛。
有祠祀有妙行有惡行。
有妙行惡行業果異熟。
有此世有他世。
有母有父有化生有情。
有世間阿羅漢正至正行。
謂于此世他世自通達。
作證具足住如實證知。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複次諸所有學見。
諸所有無學見。
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見。
是謂具見。
問何故名具見。
答此法自性可愛。
乃至随順正理。
複次此法能得可愛果。
乃至順正理果。
複次此法能感可愛異熟。
乃至順正理異熟。
故名具見。
如具戒具見。
應知淨戒淨見亦爾 複有二法。
謂見如理勝者。
見雲何。
答謂依出離遠離善法。
于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
解了等了近了遍了。
機黠通達審察聰睿。
覺明慧行毗缽舍那。
是謂見。
如理勝雲何。
答謂有苾刍如其所見。
若由如是諸行相狀。
世間正見未生而生。
彼便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
便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複次若有苾刍如其所見。
若由如是諸行相狀随一出離。
遠離善法未生而生。
彼便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
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
便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二種總名如理勝 複有二法。
謂厭如理勝者。
厭雲何。
答謂依四種順厭處法而生于厭。
如理勝雲何。
答謂正思惟引生聖道。
何等為四順厭處法。
一自衰損順厭處法。
二他衰損順厭處法。
三自興盛順厭處法。
四他興盛順厭處法。
依自衰損順厭處法。
而生于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随觀見。
自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究竟圓滿增上淳熟。
便作是念。
我因放逸。
依放逸住放逸。
由放逸故造斯惡事。
我今當令惡不善法。
未生者不生。
已生者永斷。
彼由如是出離勇猛。
所引生厭是名為厭。
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複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名為依自衰損厭如理勝。
依他衰損順厭處法。
而生于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随觀見。
自他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究竟圓滿增上淳熟。
便作是念。
彼因放逸。
依放逸住放逸。
由放逸故造斯惡事。
我今當令惡不善法。
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永斷。
彼由如是出離勇猛。
所引生厭是名為厭。
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複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名為依他衰損厭如理勝。
依自興盛順厭處法而生于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随觀見。
自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
究竟圓滿增上淳熟。
便作是念。
我因不放逸。
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由不放逸故作斯善事。
我今當令諸勝善法。
未生者生已生者倍複增廣。
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
是名為厭。
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複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名為依自興盛厭如理勝。
依他興盛順厭處法而生于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随觀見。
他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
究竟圓滿增上淳熟。
便作是念。
彼因不放逸。
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由不放逸故作斯善事。
我今當令諸勝善法。
未生者生已生者倍複增廣。
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
是名為厭。
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複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名為依他興盛厭如理勝 複有二法。
謂于善不喜足。
于斷不遮止者。
于善不喜足雲何。
答于善喜足者。
如有一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
唯得少禁便生喜足。
唯得離欲便生喜足。
唯得不淨觀便生喜足。
唯得持息念等便生喜足。
或唯得初靜慮。
乃至第四靜慮便生喜足。
或唯得慈無量。
乃至舍無量便生喜足。
或唯得空無邊處定。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便生喜足。
或唯得預流果。
一來果。
不還果。
便生喜足。
或唯得神境智證通。
天耳智證通。
他心智證通。
宿住随念智證通。
死生智證通。
便生喜足。
此等名為于善喜足。
于善不喜足者。
如有一類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
廣說乃至非唯得死生智證通便生喜足。
彼作是念。
我修諸善。
乃至未得阿羅漢果。
于其中間終不喜足。
是名于善不喜足。
于斷不遮止雲何。
答于斷遮止者。
如有一類為斷不善法。
為圓滿善法。
勇猛精進熾然愛樂。
勤修不息。
作是念言。
雲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
彼于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
勤修習時未能證得如理善法。
便作是念。
我所修斷。
空虛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
由彼于斷謂無勝利。
便生厭患诽謗毀呰。
如是名為于斷遮止。
複有一類為斷不善法。
為圓滿善法。
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
作是念言。
雲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
彼于如是勇猛精進。
熾然愛樂勤修習時。
未能證得如理善法。
或雖證得而不了知。
便作是念。
我所修斷。
空虛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
由彼于斷謂無勝利。
便生厭患诽謗毀呰。
如是亦名于斷遮止
悅意果順正理果。
複次此法能感可愛異熟。
可樂異熟可憙異熟。
可意異熟安隐異熟。
正直異熟可欣異熟。
悅意異熟順正理異熟。
故名具戒。
具見雲何。
答諸所有見。
有惠施有親愛。
有祠祀有妙行有惡行。
有妙行惡行業果異熟。
有此世有他世。
有母有父有化生有情。
有世間阿羅漢正至正行。
謂于此世他世自通達。
作證具足住如實證知。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複次諸所有學見。
諸所有無學見。
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見。
是謂具見。
問何故名具見。
答此法自性可愛。
乃至随順正理。
複次此法能得可愛果。
乃至順正理果。
複次此法能感可愛異熟。
乃至順正理異熟。
故名具見。
如具戒具見。
應知淨戒淨見亦爾 複有二法。
謂見如理勝者。
見雲何。
答謂依出離遠離善法。
于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
解了等了近了遍了。
機黠通達審察聰睿。
覺明慧行毗缽舍那。
是謂見。
如理勝雲何。
答謂有苾刍如其所見。
若由如是諸行相狀。
世間正見未生而生。
彼便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
便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複次若有苾刍如其所見。
若由如是諸行相狀随一出離。
遠離善法未生而生。
彼便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
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
便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二種總名如理勝 複有二法。
謂厭如理勝者。
厭雲何。
答謂依四種順厭處法而生于厭。
如理勝雲何。
答謂正思惟引生聖道。
何等為四順厭處法。
一自衰損順厭處法。
二他衰損順厭處法。
三自興盛順厭處法。
四他興盛順厭處法。
依自衰損順厭處法。
而生于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随觀見。
自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究竟圓滿增上淳熟。
便作是念。
我因放逸。
依放逸住放逸。
由放逸故造斯惡事。
我今當令惡不善法。
未生者不生。
已生者永斷。
彼由如是出離勇猛。
所引生厭是名為厭。
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複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名為依自衰損厭如理勝。
依他衰損順厭處法。
而生于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随觀見。
自他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究竟圓滿增上淳熟。
便作是念。
彼因放逸。
依放逸住放逸。
由放逸故造斯惡事。
我今當令惡不善法。
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永斷。
彼由如是出離勇猛。
所引生厭是名為厭。
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複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名為依他衰損厭如理勝。
依自興盛順厭處法而生于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随觀見。
自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
究竟圓滿增上淳熟。
便作是念。
我因不放逸。
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由不放逸故作斯善事。
我今當令諸勝善法。
未生者生已生者倍複增廣。
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
是名為厭。
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複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名為依自興盛厭如理勝。
依他興盛順厭處法而生于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随觀見。
他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
究竟圓滿增上淳熟。
便作是念。
彼因不放逸。
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由不放逸故作斯善事。
我今當令諸勝善法。
未生者生已生者倍複增廣。
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
是名為厭。
既生厭已如理思惟。
複令聖道起等起生等。
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
如是名為依他興盛厭如理勝 複有二法。
謂于善不喜足。
于斷不遮止者。
于善不喜足雲何。
答于善喜足者。
如有一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
唯得少禁便生喜足。
唯得離欲便生喜足。
唯得不淨觀便生喜足。
唯得持息念等便生喜足。
或唯得初靜慮。
乃至第四靜慮便生喜足。
或唯得慈無量。
乃至舍無量便生喜足。
或唯得空無邊處定。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便生喜足。
或唯得預流果。
一來果。
不還果。
便生喜足。
或唯得神境智證通。
天耳智證通。
他心智證通。
宿住随念智證通。
死生智證通。
便生喜足。
此等名為于善喜足。
于善不喜足者。
如有一類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
廣說乃至非唯得死生智證通便生喜足。
彼作是念。
我修諸善。
乃至未得阿羅漢果。
于其中間終不喜足。
是名于善不喜足。
于斷不遮止雲何。
答于斷遮止者。
如有一類為斷不善法。
為圓滿善法。
勇猛精進熾然愛樂。
勤修不息。
作是念言。
雲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
彼于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
勤修習時未能證得如理善法。
便作是念。
我所修斷。
空虛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
由彼于斷謂無勝利。
便生厭患诽謗毀呰。
如是名為于斷遮止。
複有一類為斷不善法。
為圓滿善法。
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
作是念言。
雲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
彼于如是勇猛精進。
熾然愛樂勤修習時。
未能證得如理善法。
或雖證得而不了知。
便作是念。
我所修斷。
空虛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
由彼于斷謂無勝利。
便生厭患诽謗毀呰。
如是亦名于斷遮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