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惟空非我。
複次如有苾刍。
如實知見過去未來現在作意。
善不善無記作意。
欲界系色界系無色界系作意。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作意。
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作意。
于如是等種種作意。
解了乃至毗缽舍那。
是謂作意善巧 複有二法。
謂質直柔和者。
質直雲何。
答心不剛性。
心不強性。
心不硬性。
心純質性。
心正直性。
心潤滑性。
心柔軟性。
心調順性。
是謂質直。
柔和雲何。
答身不剛性。
身不強性。
身不硬性。
身純質性。
身正直性。
身潤滑性。
身柔軟性。
身調順性。
是謂柔和 複有二法。
謂堪忍可樂者。
堪忍雲何。
答謂能忍受。
寒熱饑渴風日蚊虻蛇蠍等觸。
又能忍受他粗惡語。
能起身中猛利切心奪命苦受。
是謂堪忍。
可樂雲何。
答設有事至。
不可容納不可矜持。
不可回轉不可忍耐。
而能于彼不暴不惡。
不粗不犷堪忍可樂。
易可共住止息衆惡。
若有事至。
可能容納可能矜持。
可能回轉可能忍耐。
亦能于彼不暴不惡。
不粗不犷堪忍可樂。
易可共住止息衆惡。
是謂可樂 複有二法。
謂和順供養者。
和順雲何。
答若有樂作可憙樂語可愛味語。
容貌熙怡遠離頻蹙。
先言慰問具壽善來。
事可忍不。
可存濟不。
安樂住不。
食易得不。
樂作如是可憙語等諸悅豫事。
是謂和順。
供養雲何。
答供養有二種。
一财供養。
二法供養。
财供養雲何。
答以可意色聲香味觸。
衣服飲食卧具醫藥及餘資具。
于他有情能惠能施能随惠施。
能棄能舍能遍棄舍。
是謂财供養。
法供養雲何。
答以素呾纜或毗奈耶或阿毗達磨。
或親教語或軌範語或傳授藏。
或餘随一可信者。
語于他有情。
能惠能施能随惠施。
能棄能舍能遍棄舍。
是謂法供養。
如是二種總名供養 複有二法。
謂具念正知者。
具念雲何。
答若依出離遠離善法。
諸念随念專念憶念。
不忘不失不遺不漏。
不失法性心明記性。
是謂具念。
正知雲何。
答若依出離遠善法。
于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
解了等了近了遍了。
機黠通達審察聰睿。
覺明慧行毗缽舍那。
是謂正知 複有二法。
謂思擇力修習力者。
思擇力雲何。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諸多聞聖弟子應如是學。
諸身惡行現法當來招惡異熟。
謂我若行身惡行者。
現自厭毀。
亦複為他天神諸佛之所诃責。
亦為有智同梵行者以法譏嫌。
一切世界惡名流布。
身壞命終堕崄惡趣生于地獄。
由正了知諸身惡行。
現法當來招惡異熟。
故能勤斷諸身惡行。
亦能勤修諸身妙行。
于語惡行及意惡行廣說亦爾。
乃至勤修語意妙行。
若能如是因思擇。
依思擇住思擇。
斷不善法修諸善法。
說名思擇亦名為力。
是謂思擇力。
修習力雲何。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諸多聞聖弟子修念等覺支。
依止厭依止離。
依止滅回向于舍。
修擇法精進喜輕安定舍等覺支。
依止厭依止離。
依止滅回向于舍。
若能如是因修習。
依修習住修習。
斷不善法修諸善法。
說名修習亦名為力。
是謂修習力。
問何故名力。
答以因此力依此力住此力。
能斷能碎能破。
一切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故名為力 複有二法。
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者。
不護根門雲何。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無聞異生眼見色已。
由眼根故取相随好。
即于是處不護眼根。
由住不護起世貪憂。
惡不善法随心生長。
彼于眼根不防不守。
由斯故說不護眼根。
以不護眼根貪嗔癡生長。
耳鼻舌身意根亦爾。
且說意根者。
謂意了法已由意根故取相随好。
即于是處不護意根。
由住不護起世貪憂。
惡不善法随心生長。
彼于意根不防不守。
由斯故說不護意根。
以不護意根貪嗔癡生長。
彼由發起非理思擇眼。
見諸色耳聞諸聲。
鼻嗅諸香舌嘗諸味。
身覺諸觸意了諸法。
于六根門不防不等防。
不遍防不藏。
不覆不蔽不寂靜。
不調伏不守護。
是謂不護根門。
食不知量雲何。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無聞異生不思擇而食。
為勇健故為傲逸故。
為顔貌故為端嚴故。
而食所食不思擇而食者。
謂住非理所引思擇而食所食。
為勇健故食所食者。
謂如一類食所食時。
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身勇健。
能作重業能荷重擔。
資益壽量久住世間。
能摧怨敵能越車乘。
能遠跳擲能作種種世間掉戲。
為傲逸故食所食者。
謂如一類食所食時。
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我傲逸憍醉之心起等起生等生。
相續引發[夌*欠]蔑一切。
随情所樂作縱逸業。
為顔貌故食所食者。
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
必使飽滿當令我身容貌光鮮膚體潤滑。
為端嚴故食所食者。
謂如一類食所食時。
起如是心。
我食此食必使飽滿。
當令我身成就第一美妙形色衆所愛敬。
諸有如是愛重飲食。
于諸飲食不平等性。
不知量性不黠慧性。
不了其相不了相已不自裁量。
我今但應食爾所食。
是謂食不知量。
複有二法。
謂能護根門。
于食知量者能護根門雲何。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諸多聞聖弟子。
眼見色已由眼根故。
不取其相不取随好。
即于是處能護眼根。
由住能護不起世貪。
憂惡不善法
複次如有苾刍。
如實知見過去未來現在作意。
善不善無記作意。
欲界系色界系無色界系作意。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作意。
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作意。
于如是等種種作意。
解了乃至毗缽舍那。
是謂作意善巧 複有二法。
謂質直柔和者。
質直雲何。
答心不剛性。
心不強性。
心不硬性。
心純質性。
心正直性。
心潤滑性。
心柔軟性。
心調順性。
是謂質直。
柔和雲何。
答身不剛性。
身不強性。
身不硬性。
身純質性。
身正直性。
身潤滑性。
身柔軟性。
身調順性。
是謂柔和 複有二法。
謂堪忍可樂者。
堪忍雲何。
答謂能忍受。
寒熱饑渴風日蚊虻蛇蠍等觸。
又能忍受他粗惡語。
能起身中猛利切心奪命苦受。
是謂堪忍。
可樂雲何。
答設有事至。
不可容納不可矜持。
不可回轉不可忍耐。
而能于彼不暴不惡。
不粗不犷堪忍可樂。
易可共住止息衆惡。
若有事至。
可能容納可能矜持。
可能回轉可能忍耐。
亦能于彼不暴不惡。
不粗不犷堪忍可樂。
易可共住止息衆惡。
是謂可樂 複有二法。
謂和順供養者。
和順雲何。
答若有樂作可憙樂語可愛味語。
容貌熙怡遠離頻蹙。
先言慰問具壽善來。
事可忍不。
可存濟不。
安樂住不。
食易得不。
樂作如是可憙語等諸悅豫事。
是謂和順。
供養雲何。
答供養有二種。
一财供養。
二法供養。
财供養雲何。
答以可意色聲香味觸。
衣服飲食卧具醫藥及餘資具。
于他有情能惠能施能随惠施。
能棄能舍能遍棄舍。
是謂财供養。
法供養雲何。
答以素呾纜或毗奈耶或阿毗達磨。
或親教語或軌範語或傳授藏。
或餘随一可信者。
語于他有情。
能惠能施能随惠施。
能棄能舍能遍棄舍。
是謂法供養。
如是二種總名供養 複有二法。
謂具念正知者。
具念雲何。
答若依出離遠離善法。
諸念随念專念憶念。
不忘不失不遺不漏。
不失法性心明記性。
是謂具念。
正知雲何。
答若依出離遠善法。
于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
解了等了近了遍了。
機黠通達審察聰睿。
覺明慧行毗缽舍那。
是謂正知 複有二法。
謂思擇力修習力者。
思擇力雲何。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諸多聞聖弟子應如是學。
諸身惡行現法當來招惡異熟。
謂我若行身惡行者。
現自厭毀。
亦複為他天神諸佛之所诃責。
亦為有智同梵行者以法譏嫌。
一切世界惡名流布。
身壞命終堕崄惡趣生于地獄。
由正了知諸身惡行。
現法當來招惡異熟。
故能勤斷諸身惡行。
亦能勤修諸身妙行。
于語惡行及意惡行廣說亦爾。
乃至勤修語意妙行。
若能如是因思擇。
依思擇住思擇。
斷不善法修諸善法。
說名思擇亦名為力。
是謂思擇力。
修習力雲何。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諸多聞聖弟子修念等覺支。
依止厭依止離。
依止滅回向于舍。
修擇法精進喜輕安定舍等覺支。
依止厭依止離。
依止滅回向于舍。
若能如是因修習。
依修習住修習。
斷不善法修諸善法。
說名修習亦名為力。
是謂修習力。
問何故名力。
答以因此力依此力住此力。
能斷能碎能破。
一切結縛随眠随煩惱纏。
故名為力 複有二法。
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者。
不護根門雲何。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無聞異生眼見色已。
由眼根故取相随好。
即于是處不護眼根。
由住不護起世貪憂。
惡不善法随心生長。
彼于眼根不防不守。
由斯故說不護眼根。
以不護眼根貪嗔癡生長。
耳鼻舌身意根亦爾。
且說意根者。
謂意了法已由意根故取相随好。
即于是處不護意根。
由住不護起世貪憂。
惡不善法随心生長。
彼于意根不防不守。
由斯故說不護意根。
以不護意根貪嗔癡生長。
彼由發起非理思擇眼。
見諸色耳聞諸聲。
鼻嗅諸香舌嘗諸味。
身覺諸觸意了諸法。
于六根門不防不等防。
不遍防不藏。
不覆不蔽不寂靜。
不調伏不守護。
是謂不護根門。
食不知量雲何。
答如世尊說。
苾刍當知。
無聞異生不思擇而食。
為勇健故為傲逸故。
為顔貌故為端嚴故。
而食所食不思擇而食者。
謂住非理所引思擇而食所食。
為勇健故食所食者。
謂如一類食所食時。
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身勇健。
能作重業能荷重擔。
資益壽量久住世間。
能摧怨敵能越車乘。
能遠跳擲能作種種世間掉戲。
為傲逸故食所食者。
謂如一類食所食時。
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我傲逸憍醉之心起等起生等生。
相續引發[夌*欠]蔑一切。
随情所樂作縱逸業。
為顔貌故食所食者。
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
必使飽滿當令我身容貌光鮮膚體潤滑。
為端嚴故食所食者。
謂如一類食所食時。
起如是心。
我食此食必使飽滿。
當令我身成就第一美妙形色衆所愛敬。
諸有如是愛重飲食。
于諸飲食不平等性。
不知量性不黠慧性。
不了其相不了相已不自裁量。
我今但應食爾所食。
是謂食不知量。
複有二法。
謂能護根門。
于食知量者能護根門雲何。
答如世尊說苾刍當知。
諸多聞聖弟子。
眼見色已由眼根故。
不取其相不取随好。
即于是處能護眼根。
由住能護不起世貪。
憂惡不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