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五十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則止彼說是修道斷者意。
所以者何。
修道中無如是法。
是須陀洹所斷。
若颠倒有十二種。
亦是修道斷者。
則違佛經。
如說佛告比丘。
若有四颠倒。
所颠倒者。
當知皆是愚小凡夫。
所以者何。
凡夫觀生死法。
不見端緒。
如觀狗腸。
佛經若說四。
當知則無十二。
若說皆是愚小凡夫。
當知則非修道所斷。
問曰。
若颠倒但有四者。
毗婆阇婆提所引經雲何通耶。
答曰。
想心親近颠倒故。
亦名颠倒。
問曰。
受等諸數法。
亦親近颠倒法。
何故不名颠倒耶。
答曰此二是世俗言說法故。
世俗皆作是說。
此人心颠倒想颠倒。
而不說受颠倒思颠倒。
問曰。
颠倒體性是何。
答曰。
體性是慧。
問曰。
若颠倒體性是慧者。
此五見幾是颠倒。
幾非颠倒。
答曰。
二見半是颠倒。
二見半非颠倒二見半是颠倒者。
謂身見見取邊見中常見。
二見半非颠倒者。
謂邪見戒取邊見中斷見。
問曰。
何故二見半是颠倒。
二見半非颠倒耶。
答曰。
以三事故是颠倒。
一以猛利。
二以妄取。
三以一向性颠倒。
邪見邊見所攝斷見。
雖是猛利一向性颠倒。
而非妄取。
所以者何。
一向壞物體故。
戒取雖是猛利亦是妄取。
而非一向性颠倒。
所以者何。
有少相似故。
有色界道。
能離欲界。
有無色界道。
能離色界。
此是颠倒體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颠倒。
颠倒是何義。
答曰。
所取颠倒故名颠倒 此颠倒。
一向見苦斷。
問曰。
何故颠倒一向見苦斷耶。
答曰。
因苦生故。
還見苦斷。
複次此颠倒。
依果生故。
還見果斷。
複次身見是見苦斷性。
是颠倒以身見。
是見苦斷故。
颠倒亦見苦斷。
複次苦谛是粗現法。
若于粗現法中謬誤者。
則為賢聖之所呵責。
如人晝日謬誤人所呵責。
彼亦如是。
餘三谛微細。
若于微細法中。
有謬誤者。
賢聖不必呵責。
如人于夜有謬誤者。
不必為人之所呵責。
複次行者見苦已。
更無颠倒心。
無有是處。
以分别故。
而作是說。
假令行者見苦谛已。
不見餘三谛。
他人問言。
此陰是常是斷。
答言是斷。
無有一刹那住者。
為是苦是樂耶。
答言是苦。
如熱鐵丸。
是淨不淨耶。
答言是不淨。
糞穢聚。
有我無我耶。
答言無我。
無作無作者 問曰。
堅信堅法人。
亦斷颠倒。
何故但說須陀洹耶。
答曰。
應說而不說者。
當知此說有餘。
複次堅信堅法人。
是分别相。
于此颠倒。
或有斷者有不斷者。
此中一向說不分别相者。
複次欲令疑者得決定故。
須陀洹行凡夫所行法。
與妻子同一處宿。
手扪摸骨人。
着憍奢耶衣。
栴檀塗身。
亦着種種璎珞華鬘。
亦驅使奴婢仆從。
亦以手打搏衆生時。
人見此事故。
謂不斷颠倒。
欲令此疑得決定故。
而作是說。
堅信堅法人。
尚無有漏善心不隐沒無記心現在前。
何況染污心耶 問曰須陀洹斯陀含。
起染愛時。
為是樂想淨想。
為是苦想不淨想。
若起樂想淨想者。
雲何不是颠倒耶。
若是苦想不淨想者。
雲何起染愛耶。
答曰。
應作是說。
起樂想淨想。
問曰。
若然者雲何不是颠倒耶。
答曰。
先作是說。
以三事故是颠倒。
一以猛利。
二以妄取。
三以一向性倒須陀洹染愛。
雖是猛利及以妄取。
而非一向性倒。
複次或有于谛計樂計淨。
或有于境界計樂計淨。
于谛計樂計淨者。
須陀洹永斷于境界。
計樂計淨者。
須陀洹未斷。
複有說。
須陀洹起染愛時。
計苦計不淨。
問曰。
若然者雲何起染愛耶。
答曰。
從無始已來。
學習此法。
身心生熱。
為制伏此心故。
起此染愛。
猶如自喜婆羅門。
指觸糞穢。
詣鍜師所。
求以火淨之。
時鍜師語言。
可以灰土浣草而以淨之。
婆羅門言。
如是等物。
不能淨于我指。
必當以火淨之。
是時鍜師。
燒鉗作火色。
以鉗其指。
時婆羅門。
為熱所苦逼。
便振其手。
以指着口中。
婆羅門審知指不淨。
但為苦痛所逼。
而着口中。
彼亦如是。
複次為無始已來。
久習煩惱所逼切故。
為治此法起于染愛。
如人身體鮮白軟細。
而生癰瘡極用苦痛。
求欲治之醫語之言。
汝可以濕狗糞而用塗之。
其人即塗。
審知狗糞不淨。
為除病故。
而以塗之。
彼亦如是 此三三昧須陀洹。
幾過去成就。
幾未來成就。
幾現在成就。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為止言無過去未來行于世中愚故。
廣說如上◎ ◎此三三昧須陀洹。
幾過去成就。
幾未來成就。
幾現在成就。
答曰。
未來悉成就。
過去滅已不舍則成就。
現在若現在前則成就。
道比智最初刹那無過去。
所以者何。
未有一刹那生已滅者。
生已滅者。
得果故舍。
三未來成就。
一現在。
謂無願三昧。
彼滅已不舍。
若起空三昧現在前。
一過去成就。
謂無願三昧。
三未來。
一現在謂空。
彼滅已不舍。
若起無相三昧現在前。
二過去謂空無願三昧。
三未來。
一現在謂無相。
若滅已不舍。
于此三三昧。
若起一現在前。
過去未來三。
現在一起現在前者。
三三昧廣如使揵度大章說。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廣說如人品中。
若道過去。
彼道已修已猗耶。
乃至廣說。
修有四種。
一得修。
二行修。
三對治修。
四除去修。
有為善法。
是得修行修。
有漏法是對治修除去修。
外國法師說。
修有六種。
四如先說。
更有二修。
謂戒修分别修。
戒修者是修根。
如說若此六根。
善調伏。
善覆藏。
善守護。
善修者。
謂能生樂。
分别修
所以者何。
修道中無如是法。
是須陀洹所斷。
若颠倒有十二種。
亦是修道斷者。
則違佛經。
如說佛告比丘。
若有四颠倒。
所颠倒者。
當知皆是愚小凡夫。
所以者何。
凡夫觀生死法。
不見端緒。
如觀狗腸。
佛經若說四。
當知則無十二。
若說皆是愚小凡夫。
當知則非修道所斷。
問曰。
若颠倒但有四者。
毗婆阇婆提所引經雲何通耶。
答曰。
想心親近颠倒故。
亦名颠倒。
問曰。
受等諸數法。
亦親近颠倒法。
何故不名颠倒耶。
答曰此二是世俗言說法故。
世俗皆作是說。
此人心颠倒想颠倒。
而不說受颠倒思颠倒。
問曰。
颠倒體性是何。
答曰。
體性是慧。
問曰。
若颠倒體性是慧者。
此五見幾是颠倒。
幾非颠倒。
答曰。
二見半是颠倒。
二見半非颠倒二見半是颠倒者。
謂身見見取邊見中常見。
二見半非颠倒者。
謂邪見戒取邊見中斷見。
問曰。
何故二見半是颠倒。
二見半非颠倒耶。
答曰。
以三事故是颠倒。
一以猛利。
二以妄取。
三以一向性颠倒。
邪見邊見所攝斷見。
雖是猛利一向性颠倒。
而非妄取。
所以者何。
一向壞物體故。
戒取雖是猛利亦是妄取。
而非一向性颠倒。
所以者何。
有少相似故。
有色界道。
能離欲界。
有無色界道。
能離色界。
此是颠倒體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颠倒。
颠倒是何義。
答曰。
所取颠倒故名颠倒 此颠倒。
一向見苦斷。
問曰。
何故颠倒一向見苦斷耶。
答曰。
因苦生故。
還見苦斷。
複次此颠倒。
依果生故。
還見果斷。
複次身見是見苦斷性。
是颠倒以身見。
是見苦斷故。
颠倒亦見苦斷。
複次苦谛是粗現法。
若于粗現法中謬誤者。
則為賢聖之所呵責。
如人晝日謬誤人所呵責。
彼亦如是。
餘三谛微細。
若于微細法中。
有謬誤者。
賢聖不必呵責。
如人于夜有謬誤者。
不必為人之所呵責。
複次行者見苦已。
更無颠倒心。
無有是處。
以分别故。
而作是說。
假令行者見苦谛已。
不見餘三谛。
他人問言。
此陰是常是斷。
答言是斷。
無有一刹那住者。
為是苦是樂耶。
答言是苦。
如熱鐵丸。
是淨不淨耶。
答言是不淨。
糞穢聚。
有我無我耶。
答言無我。
無作無作者 問曰。
堅信堅法人。
亦斷颠倒。
何故但說須陀洹耶。
答曰。
應說而不說者。
當知此說有餘。
複次堅信堅法人。
是分别相。
于此颠倒。
或有斷者有不斷者。
此中一向說不分别相者。
複次欲令疑者得決定故。
須陀洹行凡夫所行法。
與妻子同一處宿。
手扪摸骨人。
着憍奢耶衣。
栴檀塗身。
亦着種種璎珞華鬘。
亦驅使奴婢仆從。
亦以手打搏衆生時。
人見此事故。
謂不斷颠倒。
欲令此疑得決定故。
而作是說。
堅信堅法人。
尚無有漏善心不隐沒無記心現在前。
何況染污心耶 問曰須陀洹斯陀含。
起染愛時。
為是樂想淨想。
為是苦想不淨想。
若起樂想淨想者。
雲何不是颠倒耶。
若是苦想不淨想者。
雲何起染愛耶。
答曰。
應作是說。
起樂想淨想。
問曰。
若然者雲何不是颠倒耶。
答曰。
先作是說。
以三事故是颠倒。
一以猛利。
二以妄取。
三以一向性倒須陀洹染愛。
雖是猛利及以妄取。
而非一向性倒。
複次或有于谛計樂計淨。
或有于境界計樂計淨。
于谛計樂計淨者。
須陀洹永斷于境界。
計樂計淨者。
須陀洹未斷。
複有說。
須陀洹起染愛時。
計苦計不淨。
問曰。
若然者雲何起染愛耶。
答曰。
從無始已來。
學習此法。
身心生熱。
為制伏此心故。
起此染愛。
猶如自喜婆羅門。
指觸糞穢。
詣鍜師所。
求以火淨之。
時鍜師語言。
可以灰土浣草而以淨之。
婆羅門言。
如是等物。
不能淨于我指。
必當以火淨之。
是時鍜師。
燒鉗作火色。
以鉗其指。
時婆羅門。
為熱所苦逼。
便振其手。
以指着口中。
婆羅門審知指不淨。
但為苦痛所逼。
而着口中。
彼亦如是。
複次為無始已來。
久習煩惱所逼切故。
為治此法起于染愛。
如人身體鮮白軟細。
而生癰瘡極用苦痛。
求欲治之醫語之言。
汝可以濕狗糞而用塗之。
其人即塗。
審知狗糞不淨。
為除病故。
而以塗之。
彼亦如是 此三三昧須陀洹。
幾過去成就。
幾未來成就。
幾現在成就。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為止言無過去未來行于世中愚故。
廣說如上◎ ◎此三三昧須陀洹。
幾過去成就。
幾未來成就。
幾現在成就。
答曰。
未來悉成就。
過去滅已不舍則成就。
現在若現在前則成就。
道比智最初刹那無過去。
所以者何。
未有一刹那生已滅者。
生已滅者。
得果故舍。
三未來成就。
一現在。
謂無願三昧。
彼滅已不舍。
若起空三昧現在前。
一過去成就。
謂無願三昧。
三未來。
一現在謂空。
彼滅已不舍。
若起無相三昧現在前。
二過去謂空無願三昧。
三未來。
一現在謂無相。
若滅已不舍。
于此三三昧。
若起一現在前。
過去未來三。
現在一起現在前者。
三三昧廣如使揵度大章說。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廣說如人品中。
若道過去。
彼道已修已猗耶。
乃至廣說。
修有四種。
一得修。
二行修。
三對治修。
四除去修。
有為善法。
是得修行修。
有漏法是對治修除去修。
外國法師說。
修有六種。
四如先說。
更有二修。
謂戒修分别修。
戒修者是修根。
如說若此六根。
善調伏。
善覆藏。
善守護。
善修者。
謂能生樂。
分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