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四十六卷

關燈
耆婆梵志。

    亦住彼林。

    去尊者舍利弗不遠。

    值彼人民。

    設四月節會時。

    彼梵志。

    詣村落中。

    多飲好酒。

    飽食豬肉。

    複持餘肉及酒一瓶。

    還所住林。

    見尊者舍利弗坐一樹下。

    生輕賤心。

    彼之與我。

    俱是出家。

    我今極樂。

    而彼比丘極苦。

    即說偈言 我飲粳糧酒竊持一瓶來 地上山草木視之猶金聚 爾時尊者舍利弗。

    作如是念。

    此如死梵志。

    向我說如是偈。

    我今亦應說偈。

    時尊者舍利弗。

    便說此偈 我飲無相酒複竊持空瓶 地上山草木視之猶唾聚 此偈中尊者舍利弗。

    以三解脫門。

    作師子吼。

    如說。

    我飲無相酒。

    是無相解脫門。

    複竊持空瓶者。

    是空解脫門。

    地上山草木視之猶唾聚。

    是無願解脫門 說無相有多名。

    或說空是無相。

    或說見道是無相。

    或說不動心解脫是無相。

    或說非想非非想處是無相。

    或說無相是無相。

    說空是無相者。

    如經說。

    有一比丘。

    得無相心定。

    彼比丘根鈍不知是定有何功德有何果報。

    作是思惟。

    誰知此定功德果報。

    複作此念。

    長老阿難。

    佛所稱譽。

    諸梵行者之所信敬。

    必知此定所有功德果報。

    我今應往問如是事。

    複作是念。

    長老阿難。

    善知物相。

    若我往問。

    當還問我。

    汝得是定耶。

    若答言得。

    彼比丘是少欲覆藏。

    言法者不欲顯己功德。

    若答言不得。

    是現前妄語。

    若作餘言。

    不正答者。

    則是惱亂上座比丘。

    我由來不曾惱亂上座比丘。

    我今但應随逐其後。

    若為他人說是法者。

    我當得聞。

    時彼比丘。

    于六年中。

    随阿難後。

    而猶不聞為他解說。

    爾時比丘。

    問長老阿難言。

    若人得無相心定。

    心無增減。

    住難得行。

    猶水停住。

    已住故解脫。

    已解脫故住。

    世尊說是空有何功德有何果報耶。

    爾時長老阿難。

    問彼比丘。

    汝得此定耶。

    時彼比丘。

    作如是念。

    如我所畏。

    今果問之。

    即便默然。

    爾時阿難。

    作如是說。

    若比丘于無相心定。

    無增無減。

    乃至廣說。

    佛說此定。

    所有果報。

    得一切知見。

    能生智慧。

    修道盡漏。

    汝亦不久當得此法。

    不增者。

    是斷我見。

    不減者。

    斷我所見。

    五我見十五我所見亦如是。

    不增者。

    是生死。

    不減者。

    是涅槃。

    住難得行者。

    此行難得多用功多有所作。

    如水停住者。

    譬如水從其源出。

    停住一處。

    更不餘流。

    如是彼定。

    住于一緣。

    更不餘緣。

    住故解脫者。

    是自體解脫。

    解脫故住者。

    是身中解脫。

    是中說空是無相。

    餘處亦說無相是空。

    如法印經說。

    若斷色相觀色。

    乃至廣說。

    衆生相是境界相。

    若彼比丘。

    見于空法則除衆生相。

    于境界不見有男相女相。

    是故尊者瞿沙。

    作如是說。

    衆生相是境界相。

    若有是空行。

    于境界不見有男相女相。

    說見道是無相者。

    如說。

    目揵連提舍梵志。

    不說第六人行無相耶。

    雲何第六人行無相。

    答曰。

    第六人行無相者。

    是堅信堅法。

    所以者何。

    彼是無相。

    不可數不可易知。

    在此在彼。

    若苦法忍若苦法智。

    乃至道比忍比智。

    問曰。

    何故見道名無相。

    答曰。

    此道是速疾道。

    不起期心道故。

    不動心解脫是無相者。

    如說。

    長老伽婆多貪欲是相恚癡是相不動心解脫。

    是最勝無相。

    問曰。

    何故不動心解脫名無相耶。

    答曰。

    煩惱是相。

    彼心不為煩惱所覆。

    不為所壞。

    不以上着下。

    非不淨自在。

    是故說不動心解脫名無相。

    非想非非想處。

    名無相者。

    如說。

    我多用功德無相心定。

    問曰。

    何故說非想非非想處名無相定。

    答曰。

    以非想非非想處愚癡不猛利不決定。

    猶如疑亦無了了有想相。

    亦無了了無想相。

    說無相名無相者。

    如此中說。

    經說 佛在舍衛國。

    住東方精舍彌伽羅母堂。

    爾時長老阿難。

    往詣佛所。

    頭面禮足白佛言。

    世尊。

    昔于一時。

    世尊住于釋種彌周吒村。

    我從世尊。

    聞如是義。

    我今多住空三昧。

    我為善受持憶念如是說不。

    佛告阿難。

    如汝所言。

    善受持憶念如我所說。

    而無有異。

    問曰。

    若善受持。

    不應生疑。

    若生疑者。

    不名善受持。

    答曰。

    以是事故。

    名善受持。

    所以者何。

    不生邪見。

    不轉教餘人。

    不都忘失故。

    問曰。

    如長老阿難。

    多聞總持一切智所說八萬法聚。

    以正念器盛之。

    何故于一句中。

    而生疑心。

    答曰。

    聞此法時。

    心有愁惱。

    害諸釋時。

    是此論因緣。

    如愚癡琉璃王殺害諸釋。

    爾時阿難。

    将一比丘入迦毗羅城。

    此城本時如諸天城。

    當是之時。

    其猶丘冢。

    所有樓觀。

    卻敵睥睨。

    種種窓牖。

    皆悉毀壞。

    清泉諸池。

    悉皆娆濁。

    鴻雁鴛鴦孔雀鹦鹉鸜翅羅鳥。

    為煙火逼。

    皆飛翔虛空。

    諸小男女。

    皆啼哭逐阿難後。

    作如是言。

    大德阿難。

    我母命過。

    我父命過。

    我父母命過。

    爾時長老阿難。

    複至修迦羅。

    處梵志精舍。

    愚癡琉璃王。

    于其處。

    埋迦毗羅諸釋。

    半身在于地中。

    以鐵末末之。

    殺七萬七千賢聖。

    爾時阿難。

    見是事已。

    極生愁惱。

    次複世尊諸根無異。

    其心安住。

    不動如山。

    善禦其心。

    如持油缽制伏五根。

    如馬正視入迦毗羅城。

    爾時長老阿難觀世尊面顔色和悅。

    見已作是念。

    如我親族離别。

    生處毀壞。

    世尊不爾。

    我今苦惱。

    而世尊心不動如山。

    爾時世尊知阿難所念。

    而告之言。

    我多住空三昧故。

    汝心住村落想。

    我住阿蘭若想。

    汝住親族想處。

    我住凡人想。

    汝作衆生想處。

    我作滿足法想。

    爾時世尊知阿難及諸比丘不堪行道。

    便将諸比丘。

    漸次遊行到舍衛國東方精舍彌迦羅母堂。

    爾時長老阿難愁惱轉滅。

    往詣佛所頭面禮足。

    而白佛言。

    廣說如上。

    以是事故。

    阿難問此事時。

    心有愁惱。

    聞佛所說。

    我常住空三昧。

    所以生疑。

    問曰。

    佛說我多住空。

    為住何空。

    答曰。

    或有說者。

    住無所行空。

    所以者何。

    無所行空随順四威儀法行時餘三威儀空餘威儀時亦爾。

    評曰。

    應作是說。

    住性空。

    所以者何。

    但觀法性故。

    是故阿難比丘若欲多住空者。

    當觀聚落及衆生住阿練若想。

    時諸比丘皆有是念。

    此住空法。

    是佛不共法佛為除。

    比丘心所疑。

    而告阿難。

    若比丘欲多住空三昧者。

    除聚落及衆生想住阿練若想。

    問曰。

    何故佛告比丘。

    除此二想。

    答曰。

    以諸比丘于此二想生苦惱故。

    阿難若比丘除聚落想及衆生想。

    住阿練若想當作地想。

    乃至作非想非非想處想。

    問曰。

    何故世尊一切時除下想說上想。

    不說其根本耶。

    答曰。

    此說是舊法。

    過去恒沙諸佛說法皆爾。

    複次欲令所說不亂故。

    若世尊說不除下想便說上想者。

    則所說法亂。

    諸佛說法而無有亂。

    複次欲離重說法過故。

    若世尊不除下想。

    說于上想。

    則是重說法。

    佛世尊不重說法。

    複次定是略要法。

    若世尊一切時說根本者。

    則經文多。

    複次欲現論議道故。

    論議之道。

    若有所說。

    必定其言。

    若重定前言。

    則壞論議道。

    佛是無對論師。

    善知論議道故。

    問曰。

    說村落想。

    為現何事。

    乃至說非想非非想處。

    為現何事。

    答曰。

    村落想為現迦毗羅想。

    衆生想者現諸釋想。

    阿練若想者。

    現尼拘陀精舍想。

    亦現諸比丘行道處想。

    地想者現觀色是散壞想。

    所以者何。

    有色故有截手足耳鼻。

    苦空想者。

    現觀空想。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現觀非想非非想處想。

    複次村落想者。

    是十五我所見。

    衆生想者。

    是五我見。

    阿練若處想者。

    是空三昧。

    地想者是所緣。

    彼諸對治。

    是無色定。

    複次村落想者。

    是欲界器世界。

    衆生想。

    是欲界衆生世界。

    阿練若想。

    是初禅二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