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四十五卷

關燈
得身證者。

    憶法乃至不動性學不得滅定。

    如退法性學作四句。

    餘五性學作五四句亦如是。

    若法與心作次第。

    亦是無間耶。

    答曰。

    或法與心作次第。

    非是心無間。

    乃至廣作四句。

    與心作次第非心無間者。

    除定初刹那及有心時。

    餘定刹那及出定心是也。

    是心無間非心次第者。

    定初刹那及有心時生住無常是也。

    是心次第亦心無間者。

    定初刹那及有心時是也。

    非心次第非心無間者。

    除定初刹那及有心時生住無常。

    餘定刹那及出定心生住無常是也。

    若法是心次第亦是定無間耶。

    答曰。

    或法是心次第非定無間。

    乃至廣作四句。

    是心次第非定無問者。

    定初刹那及有心時是也。

    是定無間非心次第者。

    除定初刹那及有心時生住無常。

    餘定刹那及出定心生住無常是也。

    是心次第亦定無間者。

    除定初刹那及有心時定。

    餘刹那及出定心是也。

    非心次第非定無間者。

    定初刹那及餘有心生住無常是也。

    八勝處乃至廣說。

    問曰。

    勝處體性是何。

    答曰。

    是不貪善根。

    對治于貪。

    若取相應回轉。

    欲界是四陰。

    色界是五陰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勝處。

    勝處是何義。

    答曰。

    勝于境界。

    勝于煩惱。

    故名勝處。

    雖諸行者不能盡勝境界。

    然于境界不生煩惱故名勝處。

    如世尊說。

    勝此處故名勝處 界者是色界。

    地者初四勝處。

    未至中間初禅第二禅地。

    後四勝處。

    在第四禅地。

    所依身者。

    是欲界身。

    緣者緣于欲界。

    為何所緣。

    答曰。

    緣色入。

    盡緣一切欲界色入耶。

    答曰。

    盡緣。

    問曰。

    若然者經雲何通。

    如說。

    尊者阿泥盧頭。

    在舍衛國。

    住一精舍。

    有四快意天女。

    來詣尊者阿泥盧頭所。

    作如是言。

    尊者阿泥盧頭。

    我等是快意天女。

    于四處得自在意欲。

    作何等色。

    随意能作。

    以自娛樂。

    若欲須衣服璎珞。

    随意能作。

    而自娛樂。

    爾時尊者阿泥盧頭作如是念。

    我今應觀此女作不淨想即起初禅不淨想。

    不能勝之。

    乃至起第四禅不淨觀。

    亦不能勝。

    複作是念。

    此色雜故。

    不能勝之。

    若純一色。

    我則能勝。

    作是念已。

    而語之言。

    姊妹汝等。

    于四處中。

    得自在者。

    盡作青色來。

    即皆青色。

    亦不能勝。

    複作是念。

    若轉此色。

    或能勝之。

    複語之言。

    作黃色來。

    即皆黃色。

    赤色亦爾。

    不能勝之。

    爾時阿泥盧頭。

    複作是念。

    白色随順不淨想。

    若作白色。

    我或能勝。

    複語之言。

    作白色來。

    即皆白色。

    亦不能勝。

    爾時尊者阿泥盧頭。

    知此色雜妙不可勝故。

    閉目而坐。

    是時天女。

    作如是念。

    今此尊者。

    不能憶念我等。

    知此事已。

    忽然不現。

    尊者阿泥盧頭。

    不勝境界。

    境界不勝尊者阿泥盧頭。

    譬如二力士。

    相撲不能相勝。

    彼亦如是。

    此說雲何通。

    答曰。

    尊者阿泥盧頭。

    雖不能勝餘利根者。

    如佛舍利弗目揵連等則勝。

    問曰。

    能于佛身作不淨觀不。

    答曰。

    能作唯佛。

    能非餘聲聞辟支佛能。

    所以者何。

    佛身清淨無垢。

    一切不淨觀者。

    不能于佛身作不淨想。

    唯佛世尊。

    能于自身。

    作不淨觀。

    複次不淨觀有二種。

    一觀色過患。

    二觀緣起。

    觀色過患不淨觀。

    不能于佛身作觀色過患。

    不淨觀能作緣起觀。

    餘廣說如雜揵度不淨觀處。

    念處者盡與身念處。

    俱智者盡與等智俱。

    三昧者不與三昧俱。

    根者總而言之。

    與二根相應。

    謂喜根舍根。

    過去未來現在者。

    是三世。

    緣三世者。

    過去緣過去。

    未來必生者緣未來。

    不生者緣三世。

    現在者緣現在。

    善不善無記者。

    是善緣善。

    不善無記者盡緣三種。

    三界系者是色界系。

    緣三界系及不系者。

    是緣欲界系。

    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是非學非無學。

    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緣非學非無學。

    是見道斷修道斷無斷者。

    是修道斷。

    緣見道斷修道斷無斷者。

    緣修道斷。

    名緣義緣者。

    是緣義。

    緣自身他身非身者。

    初二緣自身他身。

    餘緣他身。

    是離欲得方便得者。

    是離欲得。

    亦是方便得。

    初禅者。

    離欲界欲。

    得二禅者。

    離初禅欲。

    得第四禅者。

    離第三禅欲。

    得以方便起現在前。

    是方便得。

    佛不以方便起現在前。

    辟支佛以下方便。

    聲聞或以中。

    或以上方便。

    是曾得未曾得者。

    聖人最後身凡夫起曾得。

    未曾得者。

    餘凡夫起曾得者 八勝處。

    内有色想觀外色。

    内有色想者。

    觀自身色。

    修色想。

    不離色想。

    觀外色者。

    觀少外色。

    若好若惡。

    少有二種。

    一境界少。

    二自在少。

    好色者。

    不弊壞青黃赤白色。

    惡色者。

    弊壞青黃赤白。

    色于此色。

    生勝知見者。

    斷于欲愛。

    過于欲愛。

    緣取前色。

    皆得自在。

    是名為勝。

    猶如大家大家子驅使奴仆皆得自在。

    彼亦如是。

    是名初勝處。

    初者次第數在初故名初。

    複次次第入彼定時初入故名初。

    勝處者。

    若入此定。

    善色受想行識是名勝處。

    如初勝處。

    第二勝處亦爾。

    異者。

    先觀少今觀多。

    多有二種。

    一境界多。

    二自在多。

    餘如上說。

    内無色想觀外色。

    内無色想者。

    内不修色想。

    離色想觀外色少。

    餘廣說如上。

    是名第三勝處。

    如第三勝處。

    第四勝處亦爾。

    異者。

    第三觀少好惡色。

    第四觀多内無色想。

    觀外色。

    如上所說。

    觀青色者。

    作如是觀解。

    諸所有色。

    若略若廣。

    盡觀是青。

    如眼識所觀眼識所行。

    次生意識。

    觀青色青光青影。

    如是内無色想。

    觀外青色青光青影。

    生勝知勝見者。

    斷于欲愛。

    過于欲愛。

    是名勝于色。

    緣取前色。

    皆得自在。

    猶如大家大家子驅使奴仆皆得自在。

    彼亦如是。

    有如是想者。

    起如是想現在前。

    是名第五勝處。

    第五義廣說如上。

    如青色。

    黃色赤色白色說亦如是。

    一一異者。

    黃勝處。

    應說迦那迦華喻。

    赤色者。

    應說槃頭耆婆迦華喻。

    白色者應說優師迦星喻。

    問曰。

    此四種色。

    何者最妙。

    尊者和須蜜說曰。

    白色最妙。

    世人亦說是吉色。

    猶如四方之中東方最勝世人亦稱為吉。

    彼亦如是。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觀白色者。

    心則清淨。

    不随順睡眠法 十一切處。

    乃至廣說。

    問曰。

    十一切處體性是何。

    答曰。

    八是無貪善根。

    對治于貪。

    若取相應回轉。

    是四陰五陰性。

    若是欲界四陰。

    若是色界五陰。

    空處識處一切處體性是四陰。

    此是一切處體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一切處。

    一切處是何義。

    答曰。

    以二事故。

    名一切處。

    一以不缺。

    二以廣大。

    不缺者。

    無有處所緣地。

    複緣于水如緣地。

    若緣水緣火風青黃赤白空處識處不缺亦如是。

    廣大者。

    普遍緣地。

    乃至普遍緣識。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遍緣一切。

    無有空缺。

    名一切處 界者。

    八在色界。

    二在無色界。

    地者。

    八在第四禅地空處一切處在空處地識處一切處在識處地。

    所以者何。

    淨解脫在第四禅地。

    能入後四勝處。

    後四勝處。

    能入八一切處。

    淨解脫。

    緣淨境界。

    不能分别若好若惡。

    青黃赤白勝處。

    能分别不能令無邊一切處。

    能令青黃赤白無邊。

    此色為何所依。

    如依四大。

    是故次觀無邊地無邊水無邊火無邊風。

    此廣大誰所生。

    以覺故知色等依空。

    是故次觀無邊空處。

    彼覺何所依。

    依于識。

    是故次觀無邊識。

    識更無所依故。

    更不立一切處。

    所依身者。

    八依欲界身。

    後二依三界身。

    行者不行行。

    緣者。

    八緣欲界。

    緣欲界何法。

    答曰。

    緣于色入。

    二緣無色界。

    念處者八與身念處俱。

    後二與法念處俱。

    智者盡與等智俱。

    三昧者不與三昧俱。

    根者與一舍根相應。

    過去未來現在者。

    是三世。

    緣三世者八。

    過去者緣過去。

    未來必生者緣未來。

    必不生者緣三世。

    現在者緣現在。

    後二者緣三世。

    善不善無記者。

    是善緣善。

    不善無記者。

    八緣三種。

    二緣善無記。

    是三界系不系者。

    八是色界系。

    二是無色界系。

    緣三界系不系者。

    八緣欲界系。

    二緣無色界系。

    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是非學非無學。

    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

    緣非學非無學。

    是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

    是修道斷。

    緣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

    八緣修道斷。

    二緣見道修道斷。

    緣名緣義者是緣義。

    緣自身他身非身法者。

    八緣他身。

    二緣自身他身。

    是離欲得方便得者。

    是離欲得是方便得。

    離欲得者。

    離欲時得。

    方便得者。

    作方便得。

    佛不以方便起現在前。

    辟支佛以下方便。

    聲聞或以中。

    或以上。

    是本得。

    未曾得者。

    是本得亦是未曾得。

    聖人内道凡夫。

    亦是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