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四十四卷

關燈
有漏無漏故。

    唯是曾得。

    此中因論生論。

    何故入定心有漏。

    出定心有漏無漏耶。

    答曰。

    随順斷心故。

    入定心。

    不堅牢羸劣。

    如腐種子不能生相續法。

    随順斷心。

    出定心。

    堅牢不羸劣。

    不如腐種子能生相續法。

    不随順斷心。

    複次入定心。

    以定為寂滅。

    無漏心不計有法是寂滅。

    複次此是次第定。

    非想非非想處心。

    次第起此定。

    最後無漏。

    在無所有處 問曰。

    入定心。

    為何所緣。

    出定心。

    為何所緣。

    答曰。

    入定心緣定。

    出定心亦緣定。

    問曰。

    若入定心緣定出心亦緣定者。

    何不入定時出定。

    出定時入定耶。

    答曰。

    入定時期心欲入。

    出定時期心欲出。

    複次入定心緣未來定。

    出定心緣過去定。

    問曰。

    入定心緣未來定時。

    為何所緣。

    答曰。

    或有說者。

    緣初刹那。

    複有說者。

    緣随起幾所定現在前。

    評曰。

    應作是說。

    入定心緣未來定。

    則不可知。

    為緣何法。

    為不緣何法。

    所以者何。

    未來法是亂法。

    多刹那無次第。

    以總緣故。

    言緣未來定。

    問曰。

    出定心緣過去法時。

    為何所緣。

    答曰。

    或有說者。

    緣最後刹那。

    複有說者。

    緣随所起。

    幾所定現在前。

    評曰。

    應作是說。

    出定心緣過去定。

    則不可知為緣何法為不緣何法。

    所以者何。

    過去法有多刹那故 問曰。

    入滅定時滅何等心。

    過去耶。

    未來耶。

    現在耶。

    若滅過去者。

    過去已自滅。

    若滅未來者。

    未來未生。

    若滅現在者。

    現在不住。

    若定不滅。

    彼亦自滅。

    答曰。

    應作是說。

    滅未來者。

    問曰。

    未來法未生。

    雲何可滅耶。

    答曰。

    行者住現在世。

    遮住未來心。

    令不生故言滅。

    譬如城邑。

    若斷道閉門。

    豎于高幢。

    不令人出入。

    則名為救。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滅未來現在心。

    問曰。

    行者住現在世。

    遮住未來心。

    使不生言滅可爾。

    現在法不住。

    若定不滅。

    彼亦自滅。

    雲何言滅。

    答曰。

    先現在滅心心數法。

    令有緣法相續而滅。

    今現在滅心心數法。

    令有緣法不相續而滅。

    皆是定力 問曰。

    出定時何心心數法現在前。

    答曰。

    或有說者。

    先所遮住未來心心數法。

    複有說者。

    起未來心心數法現在前。

    先所遮住者。

    在不生法中。

    評曰。

    應作是說。

    起未來心心數法。

    但不可知為起何心為不起何心。

    所以者何。

    未來法是亂。

    是多刹那。

    是無次第 問曰。

    此定為有過去本得未來修不耶。

    答曰。

    或有說者。

    無過去本得。

    亦無未來修。

    如天眼天耳。

    若作是說。

    此定無本得無未來修者。

    定初刹那。

    成就現在定。

    第二刹那。

    等成就過去現在出定。

    成就過去定。

    複有說者。

    此定有過去本得。

    有未來修。

    如念前世智他心智。

    若作是說。

    此定有過去本得未來修者。

    定初刹那成就未來現在定。

    第二刹那。

    等成就三世出定。

    成就過去未來定。

    評曰。

    應作是說。

    此定無過去本得。

    亦無未來修。

    若此定有過去本得未來修者。

    若退此定。

    還起此定。

    應得本定而不爾。

    若退此定。

    還得此定。

    名得未曾得定。

    如不破戒而還家者。

    還複出家。

    名得未曾得戒。

    彼亦如是 問曰。

    于何處起此定。

    答曰。

    欲色界。

    非無色界。

    初在欲界。

    若于欲界起滅定。

    于此定退命終。

    生色界中。

    能起此定。

    餘者不能。

    何以知之。

    經說。

    尊者舍利弗。

    語諸比丘。

    諸長老當知。

    若比丘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者。

    能數數入出滅受想定。

    若于現法及死時。

    不得阿羅漢果。

    身壞命終。

    過抟食諸天。

    生摩[少/兔]摩身天中。

    複于彼處。

    數數出入滅受想定。

    此是實知見。

    有如此事。

    爾時長老優陀夷。

    住彼會中。

    語尊者舍利弗言。

    尊者舍利弗。

    彼比丘生摩[少/兔]摩身天中。

    數數入出滅受想定。

    無有是處。

    第二第三說亦如是。

    問曰。

    何故長老優陀夷。

    三違尊者舍利弗所說耶。

    答曰。

    長老優陀夷所疑。

    非無處所。

    彼作是念。

    若得此定者。

    必離無所有處欲。

    命終應生非想非非想處。

    彼處不能起滅定。

    亦不解尊者舍利弗意。

    問曰。

    彼尊者舍利弗有何意耶。

    答曰。

    尊者舍利弗。

    說生色界阿那含。

    長老優陀夷。

    說生無色界者。

    是以違之。

    尊者舍利弗。

    說退阿那含。

    長老優陀夷。

    說不退阿那含。

    是以違之。

    問曰。

    尊者舍利弗。

    何故不為長老優陀夷解此義耶。

    答曰。

    尊者舍利弗。

    作是念。

    我不能除此愚人深着之心。

    複次尊者舍利弗。

    有如是心。

    欲為解說。

    以優陀夷三違此言故。

    此心便息。

    如箭喻經說。

    爾時有衆多增上慢比丘。

    皆于佛前。

    自說聖利。

    我生已盡。

    乃至廣說。

    佛作是念。

    我今當為說斷慢法。

    以諸比丘數數自說聖利故。

    此心便息。

    佛世尊有遍大悲。

    欲說法心。

    猶尚有息。

    何況尊者舍利弗耶。

    複次尊者舍利弗。

    作是念。

    此所論事。

    必聞于佛。

    佛以此事。

    當呵責優陀夷及長老阿難。

    當使此辱經曆千載。

    令無智者不違智者之言。

    爾時舍利弗。

    作是念。

    此比丘三違我所說。

    諸梵行比丘。

    亦無贊歎我所說者。

    我今應往詣世尊所。

    爾時尊者舍利弗。

    往詣佛所。

    到已頭面禮足。

    卻坐一面。

    語諸比丘。

    諸長老當知。

    若比丘戒具足。

    乃至廣說。

    爾時長老優陀夷。

    在彼會中。

    語尊者舍利弗言。

    乃至無有是處。

    爾時尊者舍利弗。

    作是念。

    今此比丘。

    于世尊前。

    違我所說。

    諸梵行比丘。

    亦無稱贊我所說者。

    我今應當默然。

    爾時舍利弗。

    即便默然。

    爾時佛告優陀夷言。

    汝意以何是摩[少/兔]摩身天耶。

    以非想非非想天是耶。

    答言。

    如是。

    佛告言。

    汝愚人無眼。

    何故與上座比丘。

    論甚深阿毗昙。

    爾時世尊。

    現前呵責優陀夷已。

    便告長老阿難言。

    汝見上座比丘為他所惱。

    無有悲心。

    于彼愚人。

    而不呵責。

    爾時世尊。

    呵優陀夷已。

    便還精舍。

    入于禅定。

    問曰。

    長老優陀夷。

    有過故世尊呵之。

    長老阿難。

    複有何過。

    而被呵耶。

    答曰。

    優陀夷是阿難弟子。

    是故世尊告于阿難。

    汝應教敕。

    複次優陀夷是長老阿難攝眷屬人。

    是故世尊告言。

    汝應教敕。

    複次長老阿難是維那。

    佛告阿難。

    汝為維那。

    雲何不知如法說者非法說者。

    複次此論說甚深阿毗昙事。

    非多人所知。

    唯佛尊者舍利弗能知。

    長老阿難。

    以多聞力故能知。

    以阿難知此法故。

    不稱贊上座比丘所說。

    不随如法衆。

    有如是過故。

    世尊責之。

    以是事知初起滅定必在欲界。

    若于欲界起滅定。

    退此定已。

    生色界中。

    還起此定。

    餘則不能。

    問曰。

    何故生色界中。

    能初起禅無色定不初起滅定耶。

    答曰。

    禅以三事故能起。

    一以因力。

    二以業力。

    三以法應爾力。

    以因力者。

    過去近生曾起滅此禅。

    以業力者。

    作決定業。

    必生彼處。

    法應爾力者。

    世界壞時。

    下地衆生。

    必生上地。

    無色定以二事故能起。

    一以因力。

    二以業力。

    無法應爾力。

    以因力者。

    過去近生曾起無色定。

    以業力者。

    作決定業。

    必生彼處。

    無法應爾力者。

    無色界中。

    無世界成壞。

    滅定以一事故能起。

    謂解說者。

    彼解說者。

    為何處最勝。

    謂在欲界中。

    不以因力。

    所以者何。

    未曾起此定故。

    非以業力。

    所以者何。

    彼定性非業故。

    非法應爾力。

    所以者何。

    無色界無世界成壞故。

    問曰。

    何故欲色界起此定現在前。

    非無色界耶。

    答曰。

    命根依二事存。

    謂依色依心。

    此定無心心斷故。

    起現在前。

    欲色界中。

    起此定時。

    心雖斷命根。

    依色而存。

    無色界無色依心故命存。

    若無色界起此定者。

    心斷命則斷。

    是名為死。

    不名為定 問曰。

    若起此定已。

    于此定退。

    命終為生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不。

    答曰。

    不生。

    所以者何。

    其所應生。

    若能起此定處。

    若能受報處。

    色界中。

    雖不受此定報。

    能起此定。

    非想非非想處。

    雖不能起此定。

    而受此定報處。

    空處識處無所有處。

    不能起此定。

    亦不能受此定報。

    複有說者。

    生彼處。

    但不名身證。

    不名俱解脫。

    評曰。

    應作是說。

    不生 問曰。

    住彼定。

    為經幾時。

    答曰。

    欲界中。

    以抟食持諸根四大。

    欲界雖入定時不令身有患。

    出定時則有患。

    是故欲界少時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