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四十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
雲何空處。
波伽羅那說。
雲何空處。
答曰。
空處有二種。
謂定生及生。
彼中不隐沒無記受想行識。
是名空處。
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說亦如是。
定者是無色定。
生者是無色界生及生。
彼中不隐沒無記受想行識者。
是無色報。
佛經說雲何空處。
過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無種種想思惟。
入無邊空處。
是名空處。
問曰。
色想是眼識相應想。
離初禅欲時已過。
何故此處說過色想。
答曰。
此中說過所依名過。
過有二種。
一過依二過所依。
離初禅欲時過色想依。
離第四禅欲時過色想所依。
複次此說過所行。
過有二種。
一過所斷。
二過現行。
離初禅欲時過所斷色想。
離第四禅欲時過現行色想。
複次此說過住處。
過有二種。
一過欲愛。
二過住處。
離初禅欲時過色想欲愛。
離第四禅欲時過色想住處。
複次生第四禅中。
以眼識故。
起色愛現在前。
以是事故。
說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者。
問曰。
有對想者。
是耳鼻舌身識相應想。
彼或有離欲時滅者。
或有離欲時不滅者。
何故言此處滅有對想。
答曰。
先所說答。
此中盡應說之。
複有說者。
有對想者。
名恚相應想。
問曰。
離欲愛時。
滅有對想。
何故此處說滅有對想。
答曰。
滅所為事故。
諸所為事。
能生恚想者。
離第四禅欲時都滅。
無種種想思惟者。
雲何種種想思惟。
謂第四禅中諸散想。
問曰。
何故名種種想。
答曰。
此想緣種種入故。
染污者緣十入。
不染污者。
緣十二入。
問曰。
何故說無種種想思惟。
答曰。
種種想。
離第四禅欲時。
極作留難。
令離欲法不相續。
如守門人。
不令他入。
彼亦如是。
是故佛作是說。
不應思惟種種相。
應離第四禅欲。
無邊空處者。
問曰。
何故名無邊空處。
為以自體。
為以所緣。
若以自體者。
自體是四陰。
非無邊空。
若以緣者。
則緣四谛虛空非數滅。
答曰。
應作是說。
非以自體。
亦非以緣故。
以方便故。
如施設經所說。
以何方便。
求無邊空處定。
答曰。
初行者。
若觀垣頭空。
若觀樹頭空。
若觀屋上空。
取如是空相已。
觀是虛空。
作如是想。
作如是觀察。
以緣空故。
生于彼定。
是故名空處定。
複次法應如是。
離色初地。
必名空處。
行者先觀上色地。
離下色地欲。
離第四禅欲時。
觀空處四陰離第四禅欲。
是故彼中作虛空想。
如人上樹。
緣上枝舍下枝。
若至樹頭。
更無上枝。
便作空想。
彼亦如是。
複次以依故。
說名空處。
所以者何。
從彼定起。
猶有餘依。
曾聞有一比丘。
得空處定。
從彼定起。
扪摸虛空。
餘比丘問言。
為何所求。
答言。
我求我身。
比丘說言。
汝身即在床上。
入空處定者。
若得成就空處善四陰。
是名為入。
雲何無邊識處。
過一切空處。
入識處定。
是名識處。
問曰。
何故名識處。
為以自體。
為以所緣。
若以自體。
體是四陰。
若以所緣者。
則緣四谛虛空非數滅。
答曰。
非以自體。
亦非以所緣。
但以方便故。
如施設經說。
雲何方便求識處定。
答曰。
初行者。
取淨眼耳鼻舌身意識。
取是相已。
思惟觀察于識。
以方便觀識故。
生識處定。
複次以餘依故。
從識處定起識則歡喜。
入者若得成就識處定善四陰。
是名為入。
雲何無所有處。
答曰。
過一切識處。
更無所有。
入無所有定。
問曰。
有何無所有耶。
答曰。
彼有無我無我所。
問曰。
一切地盡無我無我所。
答曰。
雖一切地無我無我所。
見無我令我見。
羸劣穿薄。
少苦無勢。
莫如無所有觀者。
複次彼中無常恒不變故。
名無所有。
複次無覆無依無救故。
名無所有。
複次無所有。
名無邊行。
彼中無故。
名無所有。
尊者和須蜜說曰。
此定是無所屬法故。
名無所有。
如說我不屬彼。
彼不屬我。
故名無所有。
入者。
若得成就無所有處善四陰。
是名為入。
佛經說無所有處是舍。
問曰。
何故佛經說無所有處是舍。
答曰。
聖道是舍。
彼是最後可得處。
是故名舍。
尊者和須蜜說曰。
無邊行是粗觀。
離彼歡喜。
得寂靜故名舍。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更不念無邊行。
心無勢用。
而住于舍。
雲何非想非非想處。
答曰。
過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
是名非想非非想處。
問曰。
何故名非想非非想處。
答曰。
無了了想相。
無了了無想相。
無了了想相者。
無如七想定相。
無了了無想相者。
無如滅盡定無想定相。
而彼想癡騃不了了不決定故。
名非想非非想。
入者若得成就非想非非想處善四陰。
是名入 欲界非想非非想處無無漏。
問曰。
何故欲界非想非非想處無無漏耶。
答曰。
非其田器。
乃至廣說。
複次對治有根本故。
有根本有二。
一是欲界。
二是非想非非想處無漏道。
是有根本對治故。
不同一處。
複次對治二邊故。
邊有二種。
一是欲界。
二是非想非非想處。
無漏道對治二邊故。
住于中道。
複次欲界是不定界。
非離欲地。
非修地。
非想非非想處。
是愚騃不了了。
不決定。
不猛利。
聖道是定是猛利。
複次欲界掉偏多。
非想非非想處定偏多。
聖道定慧多。
複次非想非非想處。
不決定如疑。
聖道決定 佛經說禅名入。
說無色定名過。
問曰。
何故佛經說無色定名過。
不說禅耶。
答曰。
佛經亦說禅名過。
如優陀耶經說。
優陀耶比丘。
離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入初禅。
優陀耶。
我亦說此法。
是不定。
是斷是過。
乃至第四禅說亦如是。
問曰。
唯一經中。
佛說禅是過。
諸經中。
多說無色定是過。
答曰。
以禅有種種不相似相故。
不名為過。
無色定無種種不相似相故說名過。
複次禅中多說功德善利。
不名為過。
無色定中。
無多功德善利故說名過。
複次禅是粗是現見。
不名為過。
無色定微細難見故說名過。
複次禅是遍照法緣于上地。
亦緣下地。
亦緣自地。
故不名為過。
無色定雖緣自地。
亦緣上地。
不緣下地。
故說名過。
複次以禅有往來躁動。
生欲界中。
不死不生。
以神足力。
到第四禅。
第四禅中。
亦來欲界。
似如不能有所過故。
不名為過。
無色定無來去故說名過。
複次禅有中有擾亂故。
欲界中乃至第四禅中有現在前。
第四禅乃至欲界中有現在前。
無色中無中有故說名過。
複次禅中生上起下地心現在前。
如識身變化心。
不名為過。
無色定生上不起下地心現在前故說名過。
複次禅生上有下地法相續。
如識身變化心。
不名為過。
無色定生上無下地相續法故說名過。
以如是等事故。
說無色。
定是過。
不說于禅。
空處壽二萬劫。
識處壽四萬劫。
無所有處壽六萬劫。
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
問曰。
何故無色界生處。
或增倍壽。
或不增者。
答曰。
彼有爾許報因勢故。
有爾許報。
複次空處識處。
有無邊行。
亦有餘行。
空處無邊行報壽萬劫。
餘行報壽萬劫。
識處二萬劫。
是無邊行報二萬劫。
是餘行報。
上地無無邊行故無報。
複次以空處識處有定有慧。
空處定報壽萬劫。
慧報壽萬劫。
識處定報壽二萬劫。
慧報壽二萬劫。
上地慧少故報亦少。
複次無色生處二萬劫是定壽。
以離欲故。
一地增二萬劫壽。
識處二萬劫。
是定壽二萬劫。
是離空處欲壽。
無所有處二萬劫。
是定壽四萬劫。
是離空處識處欲壽。
非想非非想處二萬劫。
是定壽六萬劫。
是離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欲壽 八解脫。
觀色是色是初解脫。
内無色想觀外色是第二解脫。
淨解脫身作證得成就是第三解脫。
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無種種想思惟。
入無邊空處是第四解脫。
過一切空處。
入無邊識處是第五解脫。
過一切識處。
入無所有處是第六解脫。
過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是第七解脫。
過一切非想非非想處。
入滅受想身作證得成就是第八解脫。
問曰。
解脫體性是何。
答曰。
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
是無貪善根。
對治于貪取。
其相應回轉。
欲界是四陰色界是五陰。
空處。
識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
是四陰。
滅受想解脫。
是不相應行陰所攝。
此是解脫體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解脫。
解脫是何義。
答曰。
背棄義是解脫義。
問曰。
若背棄義是解脫義者。
何等解脫背棄何處心。
答曰。
初解脫。
第二解脫。
背棄色愛心。
第三解脫。
背棄不淨心。
空處解脫。
背棄下地法。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解脫。
亦背棄下地法。
滅受想解脫。
背棄一切有緣心。
是故背棄義是解脫義。
尊者和須蜜說曰。
得解義是解脫義。
心于煩惱得解得淨故名解脫。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虛想觀得解故名解脫 界者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
在色界空處識處無所有處解脫。
有漏者在無色界。
無漏者是不系。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
滅受想解脫。
在無色界。
地者初解脫第二解脫。
在未至中間。
及初禅第二禅上地亦有。
與此相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
雲何空處。
波伽羅那說。
雲何空處。
答曰。
空處有二種。
謂定生及生。
彼中不隐沒無記受想行識。
是名空處。
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說亦如是。
定者是無色定。
生者是無色界生及生。
彼中不隐沒無記受想行識者。
是無色報。
佛經說雲何空處。
過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無種種想思惟。
入無邊空處。
是名空處。
問曰。
色想是眼識相應想。
離初禅欲時已過。
何故此處說過色想。
答曰。
此中說過所依名過。
過有二種。
一過依二過所依。
離初禅欲時過色想依。
離第四禅欲時過色想所依。
複次此說過所行。
過有二種。
一過所斷。
二過現行。
離初禅欲時過所斷色想。
離第四禅欲時過現行色想。
複次此說過住處。
過有二種。
一過欲愛。
二過住處。
離初禅欲時過色想欲愛。
離第四禅欲時過色想住處。
複次生第四禅中。
以眼識故。
起色愛現在前。
以是事故。
說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者。
問曰。
有對想者。
是耳鼻舌身識相應想。
彼或有離欲時滅者。
或有離欲時不滅者。
何故言此處滅有對想。
答曰。
先所說答。
此中盡應說之。
複有說者。
有對想者。
名恚相應想。
問曰。
離欲愛時。
滅有對想。
何故此處說滅有對想。
答曰。
滅所為事故。
諸所為事。
能生恚想者。
離第四禅欲時都滅。
無種種想思惟者。
雲何種種想思惟。
謂第四禅中諸散想。
問曰。
何故名種種想。
答曰。
此想緣種種入故。
染污者緣十入。
不染污者。
緣十二入。
問曰。
何故說無種種想思惟。
答曰。
種種想。
離第四禅欲時。
極作留難。
令離欲法不相續。
如守門人。
不令他入。
彼亦如是。
是故佛作是說。
不應思惟種種相。
應離第四禅欲。
無邊空處者。
問曰。
何故名無邊空處。
為以自體。
為以所緣。
若以自體者。
自體是四陰。
非無邊空。
若以緣者。
則緣四谛虛空非數滅。
答曰。
應作是說。
非以自體。
亦非以緣故。
以方便故。
如施設經所說。
以何方便。
求無邊空處定。
答曰。
初行者。
若觀垣頭空。
若觀樹頭空。
若觀屋上空。
取如是空相已。
觀是虛空。
作如是想。
作如是觀察。
以緣空故。
生于彼定。
是故名空處定。
複次法應如是。
離色初地。
必名空處。
行者先觀上色地。
離下色地欲。
離第四禅欲時。
觀空處四陰離第四禅欲。
是故彼中作虛空想。
如人上樹。
緣上枝舍下枝。
若至樹頭。
更無上枝。
便作空想。
彼亦如是。
複次以依故。
說名空處。
所以者何。
從彼定起。
猶有餘依。
曾聞有一比丘。
得空處定。
從彼定起。
扪摸虛空。
餘比丘問言。
為何所求。
答言。
我求我身。
比丘說言。
汝身即在床上。
入空處定者。
若得成就空處善四陰。
是名為入。
雲何無邊識處。
過一切空處。
入識處定。
是名識處。
問曰。
何故名識處。
為以自體。
為以所緣。
若以自體。
體是四陰。
若以所緣者。
則緣四谛虛空非數滅。
答曰。
非以自體。
亦非以所緣。
但以方便故。
如施設經說。
雲何方便求識處定。
答曰。
初行者。
取淨眼耳鼻舌身意識。
取是相已。
思惟觀察于識。
以方便觀識故。
生識處定。
複次以餘依故。
從識處定起識則歡喜。
入者若得成就識處定善四陰。
是名為入。
雲何無所有處。
答曰。
過一切識處。
更無所有。
入無所有定。
問曰。
有何無所有耶。
答曰。
彼有無我無我所。
問曰。
一切地盡無我無我所。
答曰。
雖一切地無我無我所。
見無我令我見。
羸劣穿薄。
少苦無勢。
莫如無所有觀者。
複次彼中無常恒不變故。
名無所有。
複次無覆無依無救故。
名無所有。
複次無所有。
名無邊行。
彼中無故。
名無所有。
尊者和須蜜說曰。
此定是無所屬法故。
名無所有。
如說我不屬彼。
彼不屬我。
故名無所有。
入者。
若得成就無所有處善四陰。
是名為入。
佛經說無所有處是舍。
問曰。
何故佛經說無所有處是舍。
答曰。
聖道是舍。
彼是最後可得處。
是故名舍。
尊者和須蜜說曰。
無邊行是粗觀。
離彼歡喜。
得寂靜故名舍。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更不念無邊行。
心無勢用。
而住于舍。
雲何非想非非想處。
答曰。
過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
是名非想非非想處。
問曰。
何故名非想非非想處。
答曰。
無了了想相。
無了了無想相。
無了了想相者。
無如七想定相。
無了了無想相者。
無如滅盡定無想定相。
而彼想癡騃不了了不決定故。
名非想非非想。
入者若得成就非想非非想處善四陰。
是名入 欲界非想非非想處無無漏。
問曰。
何故欲界非想非非想處無無漏耶。
答曰。
非其田器。
乃至廣說。
複次對治有根本故。
有根本有二。
一是欲界。
二是非想非非想處無漏道。
是有根本對治故。
不同一處。
複次對治二邊故。
邊有二種。
一是欲界。
二是非想非非想處。
無漏道對治二邊故。
住于中道。
複次欲界是不定界。
非離欲地。
非修地。
非想非非想處。
是愚騃不了了。
不決定。
不猛利。
聖道是定是猛利。
複次欲界掉偏多。
非想非非想處定偏多。
聖道定慧多。
複次非想非非想處。
不決定如疑。
聖道決定 佛經說禅名入。
說無色定名過。
問曰。
何故佛經說無色定名過。
不說禅耶。
答曰。
佛經亦說禅名過。
如優陀耶經說。
優陀耶比丘。
離欲惡不善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入初禅。
優陀耶。
我亦說此法。
是不定。
是斷是過。
乃至第四禅說亦如是。
問曰。
唯一經中。
佛說禅是過。
諸經中。
多說無色定是過。
答曰。
以禅有種種不相似相故。
不名為過。
無色定無種種不相似相故說名過。
複次禅中多說功德善利。
不名為過。
無色定中。
無多功德善利故說名過。
複次禅是粗是現見。
不名為過。
無色定微細難見故說名過。
複次禅是遍照法緣于上地。
亦緣下地。
亦緣自地。
故不名為過。
無色定雖緣自地。
亦緣上地。
不緣下地。
故說名過。
複次以禅有往來躁動。
生欲界中。
不死不生。
以神足力。
到第四禅。
第四禅中。
亦來欲界。
似如不能有所過故。
不名為過。
無色定無來去故說名過。
複次禅有中有擾亂故。
欲界中乃至第四禅中有現在前。
第四禅乃至欲界中有現在前。
無色中無中有故說名過。
複次禅中生上起下地心現在前。
如識身變化心。
不名為過。
無色定生上不起下地心現在前故說名過。
複次禅生上有下地法相續。
如識身變化心。
不名為過。
無色定生上無下地相續法故說名過。
以如是等事故。
說無色。
定是過。
不說于禅。
空處壽二萬劫。
識處壽四萬劫。
無所有處壽六萬劫。
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
問曰。
何故無色界生處。
或增倍壽。
或不增者。
答曰。
彼有爾許報因勢故。
有爾許報。
複次空處識處。
有無邊行。
亦有餘行。
空處無邊行報壽萬劫。
餘行報壽萬劫。
識處二萬劫。
是無邊行報二萬劫。
是餘行報。
上地無無邊行故無報。
複次以空處識處有定有慧。
空處定報壽萬劫。
慧報壽萬劫。
識處定報壽二萬劫。
慧報壽二萬劫。
上地慧少故報亦少。
複次無色生處二萬劫是定壽。
以離欲故。
一地增二萬劫壽。
識處二萬劫。
是定壽二萬劫。
是離空處欲壽。
無所有處二萬劫。
是定壽四萬劫。
是離空處識處欲壽。
非想非非想處二萬劫。
是定壽六萬劫。
是離空處識處無所有處欲壽 八解脫。
觀色是色是初解脫。
内無色想觀外色是第二解脫。
淨解脫身作證得成就是第三解脫。
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無種種想思惟。
入無邊空處是第四解脫。
過一切空處。
入無邊識處是第五解脫。
過一切識處。
入無所有處是第六解脫。
過一切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是第七解脫。
過一切非想非非想處。
入滅受想身作證得成就是第八解脫。
問曰。
解脫體性是何。
答曰。
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
是無貪善根。
對治于貪取。
其相應回轉。
欲界是四陰色界是五陰。
空處。
識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
是四陰。
滅受想解脫。
是不相應行陰所攝。
此是解脫體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解脫。
解脫是何義。
答曰。
背棄義是解脫義。
問曰。
若背棄義是解脫義者。
何等解脫背棄何處心。
答曰。
初解脫。
第二解脫。
背棄色愛心。
第三解脫。
背棄不淨心。
空處解脫。
背棄下地法。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解脫。
亦背棄下地法。
滅受想解脫。
背棄一切有緣心。
是故背棄義是解脫義。
尊者和須蜜說曰。
得解義是解脫義。
心于煩惱得解得淨故名解脫。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虛想觀得解故名解脫 界者初解脫第二第三解脫。
在色界空處識處無所有處解脫。
有漏者在無色界。
無漏者是不系。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
滅受想解脫。
在無色界。
地者初解脫第二解脫。
在未至中間。
及初禅第二禅上地亦有。
與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