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四十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問曰。
若然者毗尼說雲何通。
如說佛以遍慈。
為衆生說法。
答曰。
佛遍慈有種種。
或現神足。
或現他所愛事。
或以藥草與他。
或以迦陵觸觸之。
或以安樂影覆。
以神足者。
曾聞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
有居士。
請佛及僧食。
爾時世尊以日前分。
着衣持缽。
與諸比丘。
入王舍城。
時王阿阇世。
親近惡友提婆達多故。
以酒飲陀那波羅象。
令其狂逸。
欲害如來。
爾時如來舉右手五指。
化作五師子王。
時象見之。
心懷恐怖。
便欲還走。
顧視其後。
有大深坑。
便視左右。
有大高舍。
仰視空中。
有大方石。
石出火焰。
複四面顧視。
皆有猛焰。
唯見世尊足邊清涼。
象見是已。
醉心醒悟。
爾時世尊滅五師子。
即前以鼻摩世尊足。
世尊以相好莊嚴手。
摩其頂上。
以象語而為說法。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是寂滅法。
汝應于我生信敬心。
當脫畜生身。
象聞是語。
不複飲食。
即便命終。
以清淨心故。
生三十三天。
複以天身。
來詣佛所。
佛為說法。
得見真谛。
便還天宮時。
世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陀那婆羅。
此中遍慈者。
謂神足是。
餘處亦以遍慈。
而現神足。
曾聞世尊遊行力士國。
至波卑城。
住耆留迦林。
波卑城中。
諸力士等。
聞佛在彼。
即共集議。
我等皆應盡詣佛所。
若不往者。
當罰五百兩金。
爾時有一力士名曰盧遮。
無有信心。
有大威勢。
饒财多寶。
不欲詣佛。
心作是念。
我能輸五百兩金。
但違親屬。
此事不可。
時諸力士。
盡共同時往詣佛所。
到已頂禮佛足。
爾時阿難見盧遮力士。
而語之言。
汝盧遮善來。
見佛世尊。
為世福田。
不久當于娑羅雙樹林中而滅。
其身質直。
少于谄曲。
語阿難言。
我今來者。
不為見佛。
但随順親屬故來。
具以前事。
向阿難說。
爾時阿難牽盧遮臂。
前詣佛所。
而白佛言。
此盧遮力士。
不信佛法僧。
唯願世尊。
為其說法令于佛法僧生信。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是盧遮力士。
是愛行人。
貪着境界。
若直為說法。
則不信解。
世尊以憐愍心。
現神足力。
即于彼處。
化作一沸屎坑臭穢不淨。
加有火焰。
從其中出。
有如是聲。
而作是言。
若盧遮力士。
不從佛受法生信心者。
身壞命終。
當生此中。
時彼力士。
見聞是事。
心大恐怖。
在佛前坐。
佛為說法。
即生信心。
歸佛歸法歸比丘僧。
時世皆言世尊遍慈。
乃至及盧遮力士。
此中遍慈者。
謂神足是 或現他所愛事者。
曾聞佛住彌絺羅國摩诃提婆庵羅林中。
時有婆羅門婦。
名婆肆吒。
一時喪失六子。
追念子故。
羸形狂走。
至摩诃提婆庵羅林中。
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眷屬圍繞說法。
法應如是。
狂者見佛必得正念。
爾時婆肆吒以見佛故。
還得正念。
心生慚愧。
曲身而坐。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汝可與婆肆吒衣。
我當為其說法。
阿難即與其衣。
時婆肆吒着衣已。
禮佛而坐。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假令恒沙諸佛。
為其說法。
以愁惱故。
終不信解。
世尊憐愍故。
以神足力。
化作六子。
彼婦人見諸子已。
心作是念。
我為此諸子故。
心生愁惱。
今得見子。
無複愁惱。
爾時世尊随其所宜。
而為說法。
得見真谛。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婆肆吒。
此中遍慈者現他所愛事。
餘處示現他所愛事。
名為遍慈。
曾聞佛住舍衛國時。
舍衛國有一婆羅門。
稻田成熟垂當收刈。
令一子守。
時天降雹。
傷其稻田。
又害子命。
婆羅門以傷稻田喪失子故裸形狂走至隻陀林中。
爾時世尊與百千眷屬圍繞說法。
法應如是。
狂者見佛必得正念。
爾時婆羅門以見佛故。
還得正念。
在佛前坐。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假令恒沙諸佛。
為其說法。
以愁惱故。
終不信解。
世尊憐愍故以神足力化作稻田及所愛子。
其人見已。
心作是念。
我為稻田所愛子故。
心生愁惱。
今得見之無複愁惱。
爾時世尊随其所宜。
而為說法。
得見真谛。
世皆人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婆羅門。
此中遍慈者。
現他所愛事◎ ◎以藥草與他者。
曾聞佛在婆屍國遊行。
至波羅柰國仙人住處施鹿林中。
爾時波羅柰國。
有一居士。
名摩诃先那。
其婦名摩诃先尼。
時彼居士夫婦請佛及僧。
當施一切所須資産之物。
爾時有一比丘。
服吐下藥。
發其風病。
醫處當服肉汁看病。
比丘即以是事。
往告摩诃先尼。
時摩诃先尼。
敕使持錢。
買肉作汁。
與彼比丘。
其日梵摩達王。
生子歡喜。
宣令不殺。
時婢遍波羅柰城。
求肉不得。
還白大家。
爾時摩诃先尼作是念。
我請佛及僧。
施一切所須資産之物。
彼病比丘若不得肉者。
或因此病而死。
複作是念。
世尊本行菩薩道時。
數數為他命故。
以自身肉布施。
今我亦應如菩薩法。
以自身肉施他。
即入靜室。
自持利刀。
割其髀肉與婢。
令辦肉汁施病比丘。
時婢如敕。
成熟肉汁。
施病比丘。
爾時比丘不憶念故。
即便服之。
所患即除。
爾時摩诃先尼身體苦痛。
不安一處。
爾時摩诃先那從外來入。
不見其婦。
問其家人。
摩诃先尼今在何所。
家人答言。
今在舍内。
身體苦痛。
不安一處。
具說上事爾時摩诃先那極生嗔恚。
而作是言。
沙門釋子不知時宜。
又無厭足。
雖施者無量。
受者應當知量。
當以是事往白世尊。
即詣佛所。
爾時世尊百千眷屬圍繞說法。
世尊妙色。
見者歡喜。
居士以見佛故。
恚蓋即除。
心生歡喜。
便作是念。
我今不應以是事白佛。
當請佛及僧。
至我家中。
乃當說之。
即頭面禮佛。
在一面坐。
佛說法訖。
即從座起。
正衣服偏袒右肩。
合掌白佛。
而作是言。
唯願世尊及比丘僧。
于我家食。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摩诃先那知佛許已。
禮佛而退。
還家即夜辦具肴膳種種所須。
晨朝敷座。
遣使白佛。
飲食已具。
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以日初分。
着衣持缽。
将比丘僧。
入摩诃先那舍。
坐所敷座。
佛知故問摩诃先尼。
今何所在。
其夫答言。
今在舍内。
身體苦痛。
不安其所。
佛告居士。
往語汝妻。
世尊喚汝。
世尊善知内緣起法。
亦複善知外緣起法。
即以神力至香山中。
取塗斫創香藥。
與摩诃先尼。
使用塗創。
即得除愈。
時彼創處。
肌毛皮色。
平複如故。
爾時摩诃先那。
往至其妻摩诃先尼所。
而語之言。
世尊喚汝。
妻便答言。
居士當知世尊神力不可思議。
汝語我言。
世尊喚汝。
如是時間。
我身創苦。
平複如故。
是時夫妻。
倍加信敬。
共詣佛所。
頭面禮佛。
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随宜說法。
俱得見谛。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摩诃先尼。
是中遍慈者。
謂以藥草與他。
餘處亦以藥與他。
曾聞波斯匿王斷賊手足。
擲棄塹中。
爾時世尊以日初分。
着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時賊見佛。
舉聲大喚。
我今苦厄。
願見哀愍。
世尊善知内緣起法。
亦複善知外緣起法。
即以神力。
至香山中。
取塗斫創。
香藥塗其創上。
苦痛即除。
亦為彼賊。
随宜說法。
即得見谛。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賊。
此中遍慈者。
以藥草與他。
以迦陵伽觸觸者。
曾聞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如來住山一邊。
提婆達多住一邊。
爾時提婆達多患于頭痛。
晝夜不得眠寐。
極用苦惱。
爾時阿難具以白佛。
爾時如來如申象王鼻臂。
穿耆阇崛山。
以迦陵伽。
觸摩提婆達多頭。
作至誠言。
我于羅睺羅提婆達多。
心無增減。
此言誠實者。
提婆達多頭痛當除。
以誠言故。
提婆達多頭痛即除。
時提婆達多。
作如是念。
此是誰手。
知是佛手。
而作是言。
快哉悉達。
善知醫方。
可以自活。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提婆達多。
此中遍慈。
以迦陵伽觸。
餘處亦有迦陵伽觸。
曾聞世尊巡行房舍。
至一房内。
有一病比丘。
不能起居。
卧糞穢中。
見佛世尊高聲而言世尊。
我今無依無救。
佛告病比丘。
汝不以三界世尊故。
而出家耶。
答言。
如是。
佛告病比丘。
汝以我故出家。
何以言無依無救。
病比丘。
汝不病時。
頗曾瞻養病比丘不。
答言。
不也。
佛告病比丘。
汝不瞻養他故。
今使汝若此。
爾時世尊自去身衣。
從草敷中起。
病比丘複以竹片。
刮其身上糞穢以白土泥洗。
帝釋注水。
爾時世尊除其糞穢。
更塗房舍。
浣所污衣。
更敷新草。
以所食半食。
而以飯之。
複以迦陵伽觸手。
摩其頂上。
時病比丘苦痛即除。
佛随宜為其說法。
即得阿羅漢果。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病比丘。
此中遍慈者。
以迦陵伽觸 以安樂影覆者。
曾聞佛共尊者舍利弗。
一處經行。
時有一鳥。
為恐怖逼切故。
趣舍利弗影。
猶故恐怖。
舉身戰栗。
複趣佛影中。
恐怖即除。
止不戰栗。
爾時尊者舍利弗。
合十爪指掌而白佛言。
世尊。
此鳥在我影中。
恐怖戰栗。
在世尊影中。
止不恐怖戰栗。
佛告舍利弗。
汝于六十劫中。
習不殺心。
我于三阿僧祇劫。
習不殺心故。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
若然者毗尼說雲何通。
如說佛以遍慈。
為衆生說法。
答曰。
佛遍慈有種種。
或現神足。
或現他所愛事。
或以藥草與他。
或以迦陵觸觸之。
或以安樂影覆。
以神足者。
曾聞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
有居士。
請佛及僧食。
爾時世尊以日前分。
着衣持缽。
與諸比丘。
入王舍城。
時王阿阇世。
親近惡友提婆達多故。
以酒飲陀那波羅象。
令其狂逸。
欲害如來。
爾時如來舉右手五指。
化作五師子王。
時象見之。
心懷恐怖。
便欲還走。
顧視其後。
有大深坑。
便視左右。
有大高舍。
仰視空中。
有大方石。
石出火焰。
複四面顧視。
皆有猛焰。
唯見世尊足邊清涼。
象見是已。
醉心醒悟。
爾時世尊滅五師子。
即前以鼻摩世尊足。
世尊以相好莊嚴手。
摩其頂上。
以象語而為說法。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是寂滅法。
汝應于我生信敬心。
當脫畜生身。
象聞是語。
不複飲食。
即便命終。
以清淨心故。
生三十三天。
複以天身。
來詣佛所。
佛為說法。
得見真谛。
便還天宮時。
世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陀那婆羅。
此中遍慈者。
謂神足是。
餘處亦以遍慈。
而現神足。
曾聞世尊遊行力士國。
至波卑城。
住耆留迦林。
波卑城中。
諸力士等。
聞佛在彼。
即共集議。
我等皆應盡詣佛所。
若不往者。
當罰五百兩金。
爾時有一力士名曰盧遮。
無有信心。
有大威勢。
饒财多寶。
不欲詣佛。
心作是念。
我能輸五百兩金。
但違親屬。
此事不可。
時諸力士。
盡共同時往詣佛所。
到已頂禮佛足。
爾時阿難見盧遮力士。
而語之言。
汝盧遮善來。
見佛世尊。
為世福田。
不久當于娑羅雙樹林中而滅。
其身質直。
少于谄曲。
語阿難言。
我今來者。
不為見佛。
但随順親屬故來。
具以前事。
向阿難說。
爾時阿難牽盧遮臂。
前詣佛所。
而白佛言。
此盧遮力士。
不信佛法僧。
唯願世尊。
為其說法令于佛法僧生信。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是盧遮力士。
是愛行人。
貪着境界。
若直為說法。
則不信解。
世尊以憐愍心。
現神足力。
即于彼處。
化作一沸屎坑臭穢不淨。
加有火焰。
從其中出。
有如是聲。
而作是言。
若盧遮力士。
不從佛受法生信心者。
身壞命終。
當生此中。
時彼力士。
見聞是事。
心大恐怖。
在佛前坐。
佛為說法。
即生信心。
歸佛歸法歸比丘僧。
時世皆言世尊遍慈。
乃至及盧遮力士。
此中遍慈者。
謂神足是 或現他所愛事者。
曾聞佛住彌絺羅國摩诃提婆庵羅林中。
時有婆羅門婦。
名婆肆吒。
一時喪失六子。
追念子故。
羸形狂走。
至摩诃提婆庵羅林中。
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眷屬圍繞說法。
法應如是。
狂者見佛必得正念。
爾時婆肆吒以見佛故。
還得正念。
心生慚愧。
曲身而坐。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汝可與婆肆吒衣。
我當為其說法。
阿難即與其衣。
時婆肆吒着衣已。
禮佛而坐。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假令恒沙諸佛。
為其說法。
以愁惱故。
終不信解。
世尊憐愍故。
以神足力。
化作六子。
彼婦人見諸子已。
心作是念。
我為此諸子故。
心生愁惱。
今得見子。
無複愁惱。
爾時世尊随其所宜。
而為說法。
得見真谛。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婆肆吒。
此中遍慈者現他所愛事。
餘處示現他所愛事。
名為遍慈。
曾聞佛住舍衛國時。
舍衛國有一婆羅門。
稻田成熟垂當收刈。
令一子守。
時天降雹。
傷其稻田。
又害子命。
婆羅門以傷稻田喪失子故裸形狂走至隻陀林中。
爾時世尊與百千眷屬圍繞說法。
法應如是。
狂者見佛必得正念。
爾時婆羅門以見佛故。
還得正念。
在佛前坐。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假令恒沙諸佛。
為其說法。
以愁惱故。
終不信解。
世尊憐愍故以神足力化作稻田及所愛子。
其人見已。
心作是念。
我為稻田所愛子故。
心生愁惱。
今得見之無複愁惱。
爾時世尊随其所宜。
而為說法。
得見真谛。
世皆人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婆羅門。
此中遍慈者。
現他所愛事◎ ◎以藥草與他者。
曾聞佛在婆屍國遊行。
至波羅柰國仙人住處施鹿林中。
爾時波羅柰國。
有一居士。
名摩诃先那。
其婦名摩诃先尼。
時彼居士夫婦請佛及僧。
當施一切所須資産之物。
爾時有一比丘。
服吐下藥。
發其風病。
醫處當服肉汁看病。
比丘即以是事。
往告摩诃先尼。
時摩诃先尼。
敕使持錢。
買肉作汁。
與彼比丘。
其日梵摩達王。
生子歡喜。
宣令不殺。
時婢遍波羅柰城。
求肉不得。
還白大家。
爾時摩诃先尼作是念。
我請佛及僧。
施一切所須資産之物。
彼病比丘若不得肉者。
或因此病而死。
複作是念。
世尊本行菩薩道時。
數數為他命故。
以自身肉布施。
今我亦應如菩薩法。
以自身肉施他。
即入靜室。
自持利刀。
割其髀肉與婢。
令辦肉汁施病比丘。
時婢如敕。
成熟肉汁。
施病比丘。
爾時比丘不憶念故。
即便服之。
所患即除。
爾時摩诃先尼身體苦痛。
不安一處。
爾時摩诃先那從外來入。
不見其婦。
問其家人。
摩诃先尼今在何所。
家人答言。
今在舍内。
身體苦痛。
不安一處。
具說上事爾時摩诃先那極生嗔恚。
而作是言。
沙門釋子不知時宜。
又無厭足。
雖施者無量。
受者應當知量。
當以是事往白世尊。
即詣佛所。
爾時世尊百千眷屬圍繞說法。
世尊妙色。
見者歡喜。
居士以見佛故。
恚蓋即除。
心生歡喜。
便作是念。
我今不應以是事白佛。
當請佛及僧。
至我家中。
乃當說之。
即頭面禮佛。
在一面坐。
佛說法訖。
即從座起。
正衣服偏袒右肩。
合掌白佛。
而作是言。
唯願世尊及比丘僧。
于我家食。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摩诃先那知佛許已。
禮佛而退。
還家即夜辦具肴膳種種所須。
晨朝敷座。
遣使白佛。
飲食已具。
唯聖知時。
爾時世尊以日初分。
着衣持缽。
将比丘僧。
入摩诃先那舍。
坐所敷座。
佛知故問摩诃先尼。
今何所在。
其夫答言。
今在舍内。
身體苦痛。
不安其所。
佛告居士。
往語汝妻。
世尊喚汝。
世尊善知内緣起法。
亦複善知外緣起法。
即以神力至香山中。
取塗斫創香藥。
與摩诃先尼。
使用塗創。
即得除愈。
時彼創處。
肌毛皮色。
平複如故。
爾時摩诃先那。
往至其妻摩诃先尼所。
而語之言。
世尊喚汝。
妻便答言。
居士當知世尊神力不可思議。
汝語我言。
世尊喚汝。
如是時間。
我身創苦。
平複如故。
是時夫妻。
倍加信敬。
共詣佛所。
頭面禮佛。
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随宜說法。
俱得見谛。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摩诃先尼。
是中遍慈者。
謂以藥草與他。
餘處亦以藥與他。
曾聞波斯匿王斷賊手足。
擲棄塹中。
爾時世尊以日初分。
着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時賊見佛。
舉聲大喚。
我今苦厄。
願見哀愍。
世尊善知内緣起法。
亦複善知外緣起法。
即以神力。
至香山中。
取塗斫創。
香藥塗其創上。
苦痛即除。
亦為彼賊。
随宜說法。
即得見谛。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賊。
此中遍慈者。
以藥草與他。
以迦陵伽觸觸者。
曾聞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如來住山一邊。
提婆達多住一邊。
爾時提婆達多患于頭痛。
晝夜不得眠寐。
極用苦惱。
爾時阿難具以白佛。
爾時如來如申象王鼻臂。
穿耆阇崛山。
以迦陵伽。
觸摩提婆達多頭。
作至誠言。
我于羅睺羅提婆達多。
心無增減。
此言誠實者。
提婆達多頭痛當除。
以誠言故。
提婆達多頭痛即除。
時提婆達多。
作如是念。
此是誰手。
知是佛手。
而作是言。
快哉悉達。
善知醫方。
可以自活。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提婆達多。
此中遍慈。
以迦陵伽觸。
餘處亦有迦陵伽觸。
曾聞世尊巡行房舍。
至一房内。
有一病比丘。
不能起居。
卧糞穢中。
見佛世尊高聲而言世尊。
我今無依無救。
佛告病比丘。
汝不以三界世尊故。
而出家耶。
答言。
如是。
佛告病比丘。
汝以我故出家。
何以言無依無救。
病比丘。
汝不病時。
頗曾瞻養病比丘不。
答言。
不也。
佛告病比丘。
汝不瞻養他故。
今使汝若此。
爾時世尊自去身衣。
從草敷中起。
病比丘複以竹片。
刮其身上糞穢以白土泥洗。
帝釋注水。
爾時世尊除其糞穢。
更塗房舍。
浣所污衣。
更敷新草。
以所食半食。
而以飯之。
複以迦陵伽觸手。
摩其頂上。
時病比丘苦痛即除。
佛随宜為其說法。
即得阿羅漢果。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及病比丘。
此中遍慈者。
以迦陵伽觸 以安樂影覆者。
曾聞佛共尊者舍利弗。
一處經行。
時有一鳥。
為恐怖逼切故。
趣舍利弗影。
猶故恐怖。
舉身戰栗。
複趣佛影中。
恐怖即除。
止不戰栗。
爾時尊者舍利弗。
合十爪指掌而白佛言。
世尊。
此鳥在我影中。
恐怖戰栗。
在世尊影中。
止不恐怖戰栗。
佛告舍利弗。
汝于六十劫中。
習不殺心。
我于三阿僧祇劫。
習不殺心故。
世人皆言。
世尊遍慈。
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