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四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四十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使揵度十門品之四
◎二法。
色法無色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為止人見為顯智希有故。
止人見者。
此色無色法。
畢竟無人。
為顯智希有者。
為聰明有智人。
以此二法。
解了諸法。
所以者何。
此二法。
能攝一切法故。
以是事故。
而作此論。
雲何色法。
答曰。
十入一入少分。
十入者。
眼耳鼻舌身。
色聲香味觸。
一入少分者。
謂法入。
雲何無色法。
答曰。
一入。
謂意入。
一入少分。
謂法入。
問曰。
雲何名色法。
雲何名無色法。
答曰。
若法名是色。
體是色。
是色。
若法名非色。
體非色。
是無色。
複次若法。
體是四大。
及四大造。
是色。
若法。
體非四大。
非四大造。
是無色。
複次若四大為因。
體是造色者。
是色。
若法不以四大為因。
體非四大造者。
是無色。
複次若法可生生增長。
是色。
與此相違。
是無色。
尊者和須蜜說曰。
此中何者是色相。
答曰。
漸次來義是色相。
漸次壞義是色相。
有方所義是色相。
障礙義是色相。
如與怨俱行常有折減義是色相。
複次有三義。
是色相有色可見有對。
有色不可見有對。
有色不可見無對。
可取舍相義是色相。
複次礙義是色相。
問曰。
過去未來色微塵。
及無作色。
應非色。
答曰。
彼亦是色。
有色相故。
過去色是已礙。
未來色是當礙。
微塵雖一不能礙。
合聚則能礙。
無作色。
雖是無礙。
所依是礙。
何者是所依。
謂四大是也。
以四大礙故。
彼亦有礙。
譬如樹動影亦随動。
複次可除卻義。
是色相。
複次有一相義是色相。
眼色相異。
乃至法入中色相異。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障礙可壞義是色相。
與此相違是無色相。
問曰。
何故法入中色。
十入中不說耶。
答曰。
若色經刹那。
是微塵性者。
在十入中。
法入中色。
雖經刹那。
非微塵性。
是故不說。
複次若色是五識所依。
五識所緣。
是十入中說。
法入中色。
非五識所依。
亦非五識所緣。
是故不說。
問曰。
為色界色多。
欲界色多。
答曰。
若以入故。
欲界色多。
所以者何。
欲界色是二入九入少分。
色界色是九入少分。
若以體分。
色界色多。
所以者何。
如施設經所說。
光音天身。
轉大梵世天身。
乃至阿迦膩吒天身。
亦複轉大 二法可見法不可見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為止人見顯智希有故。
廣說如上。
複有說者。
所以作此論。
為止并義者意故。
或有說。
一切法。
皆是可見。
如尊者瞿沙等。
瞿沙作如是說。
一切法。
皆是可見。
以是慧眼境界故。
為止如是說者意。
亦明法是可見不可見故。
而作此論。
雲何可見法。
答曰。
一入。
謂色入。
雲何不可見法。
答曰。
十一入。
問曰。
何故十色入中。
說一是可見。
餘非可見耶。
答曰。
以色入是粗現見。
廣說如十二入中。
色入有二十種。
謂長短方圓好不好高下青黃赤白光影明闇雲煙塵霧。
複有說。
二十一種者。
二十種如前說。
及虛空一種色。
此二十種色。
幾種有色無形。
幾種有色有形。
答曰。
八種有色無形。
謂青黃赤白光影明闇。
餘十二種。
有色有形。
複有作四句者。
或有色無形。
或有形無色。
乃至廣作四句。
有色無形者。
謂青黃赤白光影明闇。
此八種是也。
有形無色者。
謂身有作色也。
有色有形者。
謂長短方圓好不好高下雲煙塵霧等。
十二種是也。
無色無形者。
若色無有色。
亦無有形是也。
問曰。
雲何可見義。
雲何不可見義。
尊者和須蜜說曰。
可見在彼此故是可見義。
不可見在彼此故是不可見義。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是眼境界是眼所行處是可見義。
與此相違是不可見義。
問曰。
水器中像。
鏡中像。
為是實為非實耶。
譬喻者。
說言非實。
所以者何。
鏡不入面中。
面不入鏡中。
雲何是實。
阿毗昙者。
說言是實。
所以者何。
是色入為眼識所緣故。
問曰。
面不入鏡中鏡不入面中。
雲何是實耶。
答曰。
說若幹種生色為色入。
不說一種生色。
如緣月緣月光珠緣器故出水。
如緣日緣日光珠緣幹牛糞故出火而有火用。
非無其實。
如因火攢火燧人工故出火而有火用。
非無其實。
如是緣鏡緣面。
生鏡中像。
實有像用。
能生眼識。
非無其實。
所聞響聲。
為是實耶。
為非實耶。
譬喻者。
說言非實。
所以者何。
如一刹那頃聲生時。
即彼刹那聲滅。
何容得及生于響耶。
阿毗昙者。
說言是實。
所以者何。
是耳境界。
為耳識所識故。
問曰。
如一刹那頃聲生時。
即彼刹那聲滅。
何容得及生響耶。
答曰。
說若幹種生聲為聲入。
不說一種生聲。
如緣舌齒唇噓咽喉等相觸故出聲。
能生耳識。
非無其實。
彼亦如是 二法。
有對法。
無對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欲止人見顯智希有故。
廣說如上。
雲何有對法。
答曰。
十色入。
謂五内入五外入。
雲何無對法。
答曰。
二入。
謂意入法入。
有對有三種。
一障礙有對。
二境界有對。
三緣有對。
障礙有對者。
如以手打手。
更相障礙。
以石打石。
更相障礙。
如是等。
是名障礙有對。
境界有對者。
如眼對色等。
是名境界有對。
緣有對者。
如心心數法各自受所緣。
是名緣有對。
三種有對。
此中依障礙有對而作論。
問曰。
為障礙幾入耶。
答曰。
或有說者。
障礙一入謂觸入。
餘入非觸複有說者。
障礙五入。
内入中障礙身入。
外入中障礙色香味觸若作是說。
障礙五入者。
以手打手時。
以五打五。
以手打石等時。
以五打四。
以石打石時。
以四打四。
以石打手時。
以四打五。
複有說者。
障礙無色入。
除聲入。
若以手打眼時。
豈非礙耶。
評曰。
應作是說。
障礙十入。
若不障礙聲入者。
聲則無積聚義。
施設經說眼決定對色。
色決定對眼。
乃至意決定對法。
法決定對意。
彼尊者造論說境界有對。
有眼水中不障礙陸地則障礙。
如魚等。
有眼陸地不障礙水中則障礙。
如人等。
于水不障礙于陸不障礙。
如頑跋陀人水生羅叉等。
于水障礙于陸障礙者。
除上爾所事。
有眼夜不障礙晝則障礙。
如鵄枭等。
晝不障礙夜障礙者。
如人等晝夜不障礙者。
如鹿馬狸貓等。
晝夜障礙者。
除上爾所事。
此中何者是有對。
何者是無對。
答曰。
若積聚微塵是有對。
若不積聚微塵是無對。
複次種種異相是有對。
無種種異相是無對。
複次若覆蔽相是有對。
無覆蔽相是無對。
複次若積聚相是有對。
無積聚相是無對。
複次若有大形段是有對。
無大形段是無對。
複次若可除卻是有對。
不可除卻是無對。
尊者波奢說曰。
若别異相。
是則障礙。
若有障礙。
是則積聚。
若有積聚。
則是形段。
則可除卻。
若可除卻。
則是有對。
與此相違。
則是無對。
尊者和須蜜說曰。
有别異相。
有障礙相。
是有對。
無别異相。
無障礙相。
是無對。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可除卻相是有對。
不可除卻相是無對。
尊者瞿沙說曰。
若是積聚微塵性有色可施設長短亦能出聲者是有對。
積聚微塵性。
則說八入。
有色可施設長短者。
則說色入。
亦能出聲者。
則說聲入。
與上相違是無對。
尊者婆摩勒說曰。
合集多微塵聚是有對。
與此相違。
是無對◎ ◎二法有漏法無漏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欲止人見顯智希有故。
廣說如上。
複有說者。
所以作論者為止并義者意故。
如摩诃僧祇部說。
佛身一向無漏。
問曰。
彼何故作此說。
答曰。
彼依佛經。
佛經說如來于世間生世間長。
而出世間。
不為世間所染。
彼作是說。
佛若出世間。
不為世間所染。
則知佛身一向無漏。
為止如是說者意。
亦明佛身是有漏。
若佛身是無漏者。
無比女不應于佛身生愛心。
餘廣說如雜揵度。
雲何有漏法。
答曰。
十入二入少分。
謂意入法入。
雲何無漏法。
答曰。
二入少分。
謂意入法入。
問曰。
何故名有漏法無漏法耶。
答曰。
若法能增長有是有漏。
與此相違。
是無漏。
複次若法能令有相續。
能增長生老病死。
是有漏。
與此相違。
是無漏。
乃至廣說。
若法堕苦集谛。
是有漏。
與此相違。
是無漏。
尊者和須蜜說曰。
雲何有漏相。
雲何無漏相。
答曰。
從有漏生。
是有漏相。
不從有漏生。
是無漏相。
複次能生有漏相。
是有漏。
不能生有漏相。
是無漏。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若處所能生漏。
是有漏相。
若處所不能生。
漏是無漏相 二法。
有為法無為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為止人見為顯智希有。
廣說如上。
雲何有為法。
答曰。
十一入。
一入少分。
謂法入。
雲何無為法。
答曰。
一入少分謂法入。
問曰。
何故名有為無為法耶。
答曰。
若法有生滅。
有因。
有有為相。
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複次若法屬因屬緣屬所作屬和合者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複次若法為生所生。
為住所住。
為老所老。
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複次若法行世。
能聚果。
能知緣。
能所作。
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複次若法堕世。
在陰。
是苦相續。
有前後。
有上中下。
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尊者和須蜜說曰。
雲何是有為相。
答曰。
世相陰相。
是有為相。
雲何無為相。
答曰。
非世相非陰相。
是無為相。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若以衆生故。
有生滅者。
是有為相。
若不以衆生無生滅者。
是無為相 三法。
過去法未來法現在法。
雲何過去法。
答曰。
過去五陰。
雲何未來法。
答曰。
未來五
色法無色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為止人見為顯智希有故。
止人見者。
此色無色法。
畢竟無人。
為顯智希有者。
為聰明有智人。
以此二法。
解了諸法。
所以者何。
此二法。
能攝一切法故。
以是事故。
而作此論。
雲何色法。
答曰。
十入一入少分。
十入者。
眼耳鼻舌身。
色聲香味觸。
一入少分者。
謂法入。
雲何無色法。
答曰。
一入。
謂意入。
一入少分。
謂法入。
問曰。
雲何名色法。
雲何名無色法。
答曰。
若法名是色。
體是色。
是色。
若法名非色。
體非色。
是無色。
複次若法。
體是四大。
及四大造。
是色。
若法。
體非四大。
非四大造。
是無色。
複次若四大為因。
體是造色者。
是色。
若法不以四大為因。
體非四大造者。
是無色。
複次若法可生生增長。
是色。
與此相違。
是無色。
尊者和須蜜說曰。
此中何者是色相。
答曰。
漸次來義是色相。
漸次壞義是色相。
有方所義是色相。
障礙義是色相。
如與怨俱行常有折減義是色相。
複次有三義。
是色相有色可見有對。
有色不可見有對。
有色不可見無對。
可取舍相義是色相。
複次礙義是色相。
問曰。
過去未來色微塵。
及無作色。
應非色。
答曰。
彼亦是色。
有色相故。
過去色是已礙。
未來色是當礙。
微塵雖一不能礙。
合聚則能礙。
無作色。
雖是無礙。
所依是礙。
何者是所依。
謂四大是也。
以四大礙故。
彼亦有礙。
譬如樹動影亦随動。
複次可除卻義。
是色相。
複次有一相義是色相。
眼色相異。
乃至法入中色相異。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障礙可壞義是色相。
與此相違是無色相。
問曰。
何故法入中色。
十入中不說耶。
答曰。
若色經刹那。
是微塵性者。
在十入中。
法入中色。
雖經刹那。
非微塵性。
是故不說。
複次若色是五識所依。
五識所緣。
是十入中說。
法入中色。
非五識所依。
亦非五識所緣。
是故不說。
問曰。
為色界色多。
欲界色多。
答曰。
若以入故。
欲界色多。
所以者何。
欲界色是二入九入少分。
色界色是九入少分。
若以體分。
色界色多。
所以者何。
如施設經所說。
光音天身。
轉大梵世天身。
乃至阿迦膩吒天身。
亦複轉大 二法可見法不可見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為止人見顯智希有故。
廣說如上。
複有說者。
所以作此論。
為止并義者意故。
或有說。
一切法。
皆是可見。
如尊者瞿沙等。
瞿沙作如是說。
一切法。
皆是可見。
以是慧眼境界故。
為止如是說者意。
亦明法是可見不可見故。
而作此論。
雲何可見法。
答曰。
一入。
謂色入。
雲何不可見法。
答曰。
十一入。
問曰。
何故十色入中。
說一是可見。
餘非可見耶。
答曰。
以色入是粗現見。
廣說如十二入中。
色入有二十種。
謂長短方圓好不好高下青黃赤白光影明闇雲煙塵霧。
複有說。
二十一種者。
二十種如前說。
及虛空一種色。
此二十種色。
幾種有色無形。
幾種有色有形。
答曰。
八種有色無形。
謂青黃赤白光影明闇。
餘十二種。
有色有形。
複有作四句者。
或有色無形。
或有形無色。
乃至廣作四句。
有色無形者。
謂青黃赤白光影明闇。
此八種是也。
有形無色者。
謂身有作色也。
有色有形者。
謂長短方圓好不好高下雲煙塵霧等。
十二種是也。
無色無形者。
若色無有色。
亦無有形是也。
問曰。
雲何可見義。
雲何不可見義。
尊者和須蜜說曰。
可見在彼此故是可見義。
不可見在彼此故是不可見義。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是眼境界是眼所行處是可見義。
與此相違是不可見義。
問曰。
水器中像。
鏡中像。
為是實為非實耶。
譬喻者。
說言非實。
所以者何。
鏡不入面中。
面不入鏡中。
雲何是實。
阿毗昙者。
說言是實。
所以者何。
是色入為眼識所緣故。
問曰。
面不入鏡中鏡不入面中。
雲何是實耶。
答曰。
說若幹種生色為色入。
不說一種生色。
如緣月緣月光珠緣器故出水。
如緣日緣日光珠緣幹牛糞故出火而有火用。
非無其實。
如因火攢火燧人工故出火而有火用。
非無其實。
如是緣鏡緣面。
生鏡中像。
實有像用。
能生眼識。
非無其實。
所聞響聲。
為是實耶。
為非實耶。
譬喻者。
說言非實。
所以者何。
如一刹那頃聲生時。
即彼刹那聲滅。
何容得及生于響耶。
阿毗昙者。
說言是實。
所以者何。
是耳境界。
為耳識所識故。
問曰。
如一刹那頃聲生時。
即彼刹那聲滅。
何容得及生響耶。
答曰。
說若幹種生聲為聲入。
不說一種生聲。
如緣舌齒唇噓咽喉等相觸故出聲。
能生耳識。
非無其實。
彼亦如是 二法。
有對法。
無對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欲止人見顯智希有故。
廣說如上。
雲何有對法。
答曰。
十色入。
謂五内入五外入。
雲何無對法。
答曰。
二入。
謂意入法入。
有對有三種。
一障礙有對。
二境界有對。
三緣有對。
障礙有對者。
如以手打手。
更相障礙。
以石打石。
更相障礙。
如是等。
是名障礙有對。
境界有對者。
如眼對色等。
是名境界有對。
緣有對者。
如心心數法各自受所緣。
是名緣有對。
三種有對。
此中依障礙有對而作論。
問曰。
為障礙幾入耶。
答曰。
或有說者。
障礙一入謂觸入。
餘入非觸複有說者。
障礙五入。
内入中障礙身入。
外入中障礙色香味觸若作是說。
障礙五入者。
以手打手時。
以五打五。
以手打石等時。
以五打四。
以石打石時。
以四打四。
以石打手時。
以四打五。
複有說者。
障礙無色入。
除聲入。
若以手打眼時。
豈非礙耶。
評曰。
應作是說。
障礙十入。
若不障礙聲入者。
聲則無積聚義。
施設經說眼決定對色。
色決定對眼。
乃至意決定對法。
法決定對意。
彼尊者造論說境界有對。
有眼水中不障礙陸地則障礙。
如魚等。
有眼陸地不障礙水中則障礙。
如人等。
于水不障礙于陸不障礙。
如頑跋陀人水生羅叉等。
于水障礙于陸障礙者。
除上爾所事。
有眼夜不障礙晝則障礙。
如鵄枭等。
晝不障礙夜障礙者。
如人等晝夜不障礙者。
如鹿馬狸貓等。
晝夜障礙者。
除上爾所事。
此中何者是有對。
何者是無對。
答曰。
若積聚微塵是有對。
若不積聚微塵是無對。
複次種種異相是有對。
無種種異相是無對。
複次若覆蔽相是有對。
無覆蔽相是無對。
複次若積聚相是有對。
無積聚相是無對。
複次若有大形段是有對。
無大形段是無對。
複次若可除卻是有對。
不可除卻是無對。
尊者波奢說曰。
若别異相。
是則障礙。
若有障礙。
是則積聚。
若有積聚。
則是形段。
則可除卻。
若可除卻。
則是有對。
與此相違。
則是無對。
尊者和須蜜說曰。
有别異相。
有障礙相。
是有對。
無别異相。
無障礙相。
是無對。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可除卻相是有對。
不可除卻相是無對。
尊者瞿沙說曰。
若是積聚微塵性有色可施設長短亦能出聲者是有對。
積聚微塵性。
則說八入。
有色可施設長短者。
則說色入。
亦能出聲者。
則說聲入。
與上相違是無對。
尊者婆摩勒說曰。
合集多微塵聚是有對。
與此相違。
是無對◎ ◎二法有漏法無漏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欲止人見顯智希有故。
廣說如上。
複有說者。
所以作論者為止并義者意故。
如摩诃僧祇部說。
佛身一向無漏。
問曰。
彼何故作此說。
答曰。
彼依佛經。
佛經說如來于世間生世間長。
而出世間。
不為世間所染。
彼作是說。
佛若出世間。
不為世間所染。
則知佛身一向無漏。
為止如是說者意。
亦明佛身是有漏。
若佛身是無漏者。
無比女不應于佛身生愛心。
餘廣說如雜揵度。
雲何有漏法。
答曰。
十入二入少分。
謂意入法入。
雲何無漏法。
答曰。
二入少分。
謂意入法入。
問曰。
何故名有漏法無漏法耶。
答曰。
若法能增長有是有漏。
與此相違。
是無漏。
複次若法能令有相續。
能增長生老病死。
是有漏。
與此相違。
是無漏。
乃至廣說。
若法堕苦集谛。
是有漏。
與此相違。
是無漏。
尊者和須蜜說曰。
雲何有漏相。
雲何無漏相。
答曰。
從有漏生。
是有漏相。
不從有漏生。
是無漏相。
複次能生有漏相。
是有漏。
不能生有漏相。
是無漏。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若處所能生漏。
是有漏相。
若處所不能生。
漏是無漏相 二法。
有為法無為法。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為止人見為顯智希有。
廣說如上。
雲何有為法。
答曰。
十一入。
一入少分。
謂法入。
雲何無為法。
答曰。
一入少分謂法入。
問曰。
何故名有為無為法耶。
答曰。
若法有生滅。
有因。
有有為相。
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複次若法屬因屬緣屬所作屬和合者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複次若法為生所生。
為住所住。
為老所老。
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複次若法行世。
能聚果。
能知緣。
能所作。
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複次若法堕世。
在陰。
是苦相續。
有前後。
有上中下。
是有為法。
與此相違。
是無為法。
尊者和須蜜說曰。
雲何是有為相。
答曰。
世相陰相。
是有為相。
雲何無為相。
答曰。
非世相非陰相。
是無為相。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若以衆生故。
有生滅者。
是有為相。
若不以衆生無生滅者。
是無為相 三法。
過去法未來法現在法。
雲何過去法。
答曰。
過去五陰。
雲何未來法。
答曰。
未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