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八卷

關燈
立十八界。

    一以自體二以事三以所作四以分别陰。

    以自體者。

    色界乃至法界事者。

    眼識乃至意識。

    所作者。

    眼界乃至意界。

    分别陰者。

    色陰有十界。

    識陰有七。

    三陰有一界。

    此是界體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何故名界。

    界是何義。

    答曰。

    性義是界義。

    叚義分義别義種種相義不相似義分齊義。

    是界義。

    種種所依是界所作。

    聲論者說曰。

    趣義是界義。

    持養義是界義。

    性義是界義者。

    譬如一山之中多有諸性鐵性白镴性鉛性銅性銀性金性石性白塔性。

    如是一所依身。

    有十八界性。

    叚義是界義者。

    如諸材叚次第安置。

    名宮殿樓觀。

    次第安置竹篾。

    名扇名蓋。

    次第安置肉叚。

    名為男女。

    分義是界義者。

    十八分是男。

    十八分是女。

    别義是界義者。

    男别有十八。

    女别有十八種種相義是界義者。

    眼界相異乃至法界相異。

    不相似義是界義者。

    眼界于餘界不相似。

    乃至法界。

    于餘界不相似分齊義是界義者。

    眼界自有分齊。

    餘十七界亦有分齊。

    乃至法界自有分齊。

    餘十七界。

    亦有分齊。

    種種所作是界所作者。

    眼界所作。

    乃至非法界所作。

    法界所作。

    乃至非眼界所作。

    聲論者說。

    趣義是界義者。

    趣諸界諸趣諸生。

    持養義是界義者。

    能持自性故。

    是故性義。

    乃至持養義是界義 已總說界所以。

    今當一一别說。

    雲何眼界。

    若眼已見色今見色。

    當見色。

    已見色是過去。

    今見色是現在。

    當見色是未來。

    及諸餘彼分眼。

    外國法師作如是說。

    彼分眼有四種。

    過去有彼分眼界。

    謂眼不見色。

    滅堕過去者。

    現在亦有彼分眼界。

    謂眼不見色今滅者。

    未來亦有彼分眼界。

    謂眼不見色。

    當滅者及未來必不生彼分眼。

    罽賓沙門說。

    彼分眼有五種。

    三種如先說。

    未來必不生彼分眼。

    有二種。

    一與眼識合。

    二不與眼識合。

    若以眼見色。

    于己名自分。

    于餘一切衆生。

    亦名自分。

    若眼不見色。

    于己名彼分。

    于餘一切衆生。

    亦名彼分。

    複有說者。

    若以眼見色。

    于己名自分。

    于餘一切衆生。

    名彼分。

    若眼不見色。

    于己名彼分。

    于餘一切衆生。

    亦名彼分。

    複有說者。

    若以眼見色。

    于己名自分。

    于餘一切衆生。

    不名自分。

    亦不名彼分。

    若眼不見色。

    于己為彼分。

    于餘一切衆生。

    非自分亦非彼分。

    不應作是說。

    雲何是眼。

    不名自分亦非彼分。

    評曰。

    如前說者好。

    若以眼見色。

    于己為自分。

    于餘衆生。

    亦名自分。

    若眼不見色。

    于己名彼分。

    于餘衆生。

    亦名彼分 問曰。

    無有以他眼見色者。

    雲何己眼于餘衆生。

    名為自分耶。

    答曰。

    誰說以他眼見色者耶。

    問曰。

    若無說以他眼見色者。

    雲何己眼于餘衆生。

    名為自分耶。

    答曰。

    以所作同故。

    如己眼見色已滅。

    于餘衆生。

    亦名見色已滅。

    無有以他眼見色者。

    問曰。

    自分眼見色。

    彼分眼不見色。

    不見色眼。

    于見色眼。

    雲何名彼分。

    答曰。

    展轉為因故。

    見色眼與不見色眼作因。

    不見色眼與見色眼作因。

    複次以展轉相生故。

    見色眼能生不見色眼。

    不見色眼。

    能生見色眼。

    複次展轉相續故。

    見色眼續不見色眼。

    不見色眼續見色眼。

    複次見色眼。

    不見色眼。

    俱是一界一入一根一見。

    諸界有如是相者此中略說。

    如眼界。

    耳界鼻舌界身界。

    說亦如是。

    雲何色界。

    答曰。

    若色為眼。

    已見今見當見。

    已見者是過去色。

    今見者。

    是現在色。

    當見者是未來色。

    及餘彼分色。

    彼分色有四種。

    過去有彼分色界。

    謂不為眼所見已滅者。

    現在有彼分色界。

    謂不為眼所見今滅者。

    未來有彼分色界。

    謂不為眼所見當滅者。

    及未來必不生色。

    有色界于一衆生。

    是自分。

    于二三乃至百千衆生。

    是自分色界。

    于一衆生乃至百千衆生。

    是自分者。

    如初生月。

    若生緣彼眼識。

    是自分色界。

    若不生緣。

    彼眼識。

    是彼分色界。

    譬如大會之中有一端正莊嚴伎女。

    在中種種舞戲。

    若生緣。

    彼眼識。

    是名自分色界。

    若不生緣。

    彼眼識。

    是名彼分色界。

    大衆之中。

    升立坐法師說法。

    亦複如是。

    有色界于一衆生。

    是彼分。

    于二三乃至百千萬一切衆生。

    是彼分。

    謂如須彌山中色大海大地中色。

    問曰。

    如是色界。

    非天眼境界耶。

    答曰。

    雖是境界以不用故。

    然有天眼者。

    不必一切時見所應見色 問曰。

    彼色不為佛眼所見耶。

    答曰。

    是所見以不用故。

    如今無佛。

    無佛眼見色。

    問曰。

    若以眼見色。

    于己是自分。

    于餘一切衆生。

    亦是自分。

    何故色界。

    若為眼所見是自分。

    不為眼所見是彼分耶。

    答曰。

    一色界。

    容有一衆生。

    不見二三衆生。

    則見無有一眼二人用見。

    何況多耶。

    色界有如是相者。

    此中略說。

    如色界。

    聲香味觸界說亦如是。

    以世俗言說故作是說。

    世俗作如是語。

    汝所嗅香我亦嗅之。

    汝所嘗味我亦嘗之。

    汝所覺觸我亦覺之。

    實義不爾。

    若一人已嗅香。

    第二人所不能嗅。

    一人已嘗味。

    第二人所不能嘗。

    一人已覺觸。

    第二人所不能觸。

    若世俗言說文說如上。

    若以實義文應如是說。

    如眼界。

    耳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觸界說亦如是。

    雲何眼識界。

    答曰。

    眼緣色生眼識。

    問曰。

    眼識生時除其自體。

    餘一切法皆作緣。

    何以但說眼色作緣耶。

    答曰。

    此說眼識所依及境界眼。

    是彼所依色。

    是彼境界。

    複次與眼識。

    作近威勢緣者說。

    眼色與眼識作近威勢緣勝。

    于自體生老無常。

    是以故說。

    問曰。

    眼識亦緣色生。

    何以但言眼識不言色識。

    答曰。

    如外入經說。

    緣色生識。

    是名色識。

    乃至廣說◎ ◎問曰。

    但一經說色識。

    餘經多說眼識。

    答曰。

    若是内法則說。

    不說外法。

    如内外所依所緣根根義所境界境界不共共說亦如是。

    複次識以所依故有别名。

    從眼生者。

    名為眼識。

    乃至從意生者名為意識。

    如聲以所依故有别名。

    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