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曰。
若中有于處無移轉者。
頻婆娑羅王因緣雲何通。
曾聞頻婆娑羅王。
兜率天中有現在前。
當生兜率天。
經須彌山頂。
見毗沙門天王所食之食。
其色鮮明。
香味具足。
便作是念。
我先生此。
後當生兜率天。
作是念時。
兜率天中有便滅。
四天王中有即生。
命終生于四天王天。
答曰。
此亦是前有時移轉。
非中有時。
曾聞。
頻婆娑羅王。
為假名子阿阇贳所縛。
閉在獄中。
斷其飲食。
以刀剝足下皮。
爾時世尊。
住耆阇崛山。
以憐愍故。
便放光明。
從窓牖中。
照其身上。
遇佛光故。
身得安隐。
生念佛心。
我今遭此厄難。
世尊而不見念。
爾時世尊知其心念。
便告大目揵連。
汝詣頻婆娑羅王所。
作如是言。
我于大王。
所應作者。
皆已作之。
濟汝惡趣決定報業。
如來尚不得免。
爾時大目揵連。
從佛聞是語已。
即入禅定。
以禅定力。
如其所念。
從耆阇崛山滅。
如于泉池水中從地而出。
住頻婆娑羅王前。
作如是言。
大王當知。
如來言無有二。
慧眼照淨。
深見因果。
作如是言。
我于大王。
所應作者。
皆已作之。
濟汝惡趣決定報業。
如來尚不得免。
作是語已。
而為說法。
時頻婆娑羅王。
以饑渴故。
而不解了。
便作是言。
尊者大目揵連。
何天揣食。
最為美妙。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
次第歎說四天王食。
時頻婆娑羅王。
聞已身壞命絕。
生四天王天。
作毗沙門天王太子。
名阇那梨沙。
以是事故。
知是前有時移轉。
非中有時。
譬喻者。
作如是說。
中有可移轉。
彼作是說。
一切諸業。
皆可移轉。
造五無間業。
尚可移轉。
何況中有。
若作無間業不可移轉者。
則無有能過有頂者。
以有能過有頂者故。
知五無間業亦可移轉。
評曰。
應作是說。
中有不可移轉 問曰。
住中有為經幾時。
答曰。
經于少時不久所以者何。
彼于六入。
求受身處。
是故速令生有相續 問曰。
衆生受身法和合。
速令生有相續可爾。
若受身法不和合者。
如父在罽賓。
母在真丹。
父在真丹。
母在罽賓。
雲何速令生有相續耶。
答曰。
應觀此衆生。
或于母作業可移轉。
于父作業不可移轉。
或于父作業可移轉。
于母作業不可移轉。
或于父母作業。
俱不可移轉。
或于父母作業。
俱可移轉。
若于母作業可移轉。
于父作業不可移轉者。
若是威儀具足。
淨修梵行。
身持五戒。
極善男子。
必至他婦女邊。
令彼生相續。
若于父作業可移轉。
于母作業不可移轉者。
若是威儀具足。
淨修梵行。
身持五戒。
極善女人。
必至他男子邊。
令彼生相續。
若于父母。
作業俱不可移轉者。
受身者雖未死。
其人雖所求未得。
便生去心。
于其道路。
火不能燒。
刃不能傷。
毒不能害。
必至彼和合。
令彼生相續 問曰。
若衆生常有欲心者可爾。
若衆生時有欲心者。
雲何可爾。
如狗秋時有欲心。
罴冬時有欲心。
馬春時有欲心。
牛夏時有欲心。
如是等雲何可爾。
答曰。
以彼衆生業力故。
非時亦生欲心。
而得和合。
令彼生相續。
複有說者。
生相似者中。
如狗時有欲心。
豺常有欲心。
應生狗中者。
生于豺中。
罴時有欲心。
熊常有欲心。
應生罴中者。
生于熊中。
馬時有欲心。
驢常有欲心。
應生馬中者。
生于驢中。
牛時有欲心。
野牛常有欲心。
應生牛中者。
生野牛中。
尊者奢摩達多說曰。
中有衆生。
壽七七日。
尊者和須密說曰。
中有衆生。
壽命七日。
不過一七。
所以者何。
彼身羸劣故。
問曰。
若至七日。
生處不和合者。
彼斷滅耶。
答曰。
不斷滅。
即于中有。
而得久住。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中有壽命不定。
所以者何。
生處緣不定故。
中有雖得和合。
生有不和合故。
令久時住 問曰。
中有形為大小。
答曰。
其形如五六歲小兒 問曰。
其形若爾。
雲何生如是颠倒想。
于母生愛心。
于父生恚心。
答曰。
其形雖小。
諸根猛利。
猶如壁上畫老人像。
其形雖小。
而有老相。
問曰。
菩薩中有其形大小。
答曰。
如前時有少年形等。
亦以三十二相嚴身。
八十種好随形。
純黃金色繞身。
圓光一尋。
以是事故。
菩薩住中有時。
其身光明。
照百億四天下 問曰。
若然者。
法須菩提所說偈雲何通。
如說 其形如白象四足有六牙 來入母胎時如遊園觀想 答曰。
此不必須通。
所以者何。
此非修多羅毗尼阿毗昙。
是自造義。
或然不然。
或有言無或無言有。
若必欲通者。
有何意耶。
答曰。
彼方土法。
以是夢為吉。
是故其母夢見是事。
欲令占。
相者皆言吉善。
菩薩于九十一劫。
更不堕惡趣。
何緣作畜生形來入母胎 問曰。
中有為具諸根。
為不具諸根。
答曰。
諸根皆具。
所以者何。
中有初生時。
六入皆求于有。
複有說者。
不具諸根。
問曰。
不具何根。
答曰。
前時有諸根不具者。
随中有故。
猶如印像似印前時有似。
中有亦爾。
評曰。
應作是說。
無不具諸根者。
所以者何。
中有生時。
六入皆求于有 問曰。
中有行時雲何。
答曰。
衆生應生地獄者。
行時頭下足上。
如偈說 堕于地獄者其身皆倒懸 诽謗于賢聖及諸淨行故 生四天下者。
則傍行如鳥飛空如壁上畫人飛。
應生天者。
頭則上向。
如仰射虛空箭 問曰。
中有生時。
為有衣不。
答曰。
一切色界中有生時皆有衣。
所以者何。
色界是多慚愧界。
如法身常以衣覆。
生身亦爾。
欲界衆生中有。
多無衣而生。
唯除菩薩白淨比丘尼。
複有說者。
菩薩中有無衣。
白淨比丘尼有衣 問曰。
何故菩薩中有無衣。
白淨比丘尼有衣。
答曰。
白淨比丘尼。
施四方僧[疊*毛]。
問曰。
菩薩施四方僧衣段。
多于白淨比丘尼所施疊縷。
答曰。
白淨比丘尼。
施僧[疊*毛]已。
發如是願。
使我生生之處。
常着衣服。
以發願力故。
中有生時着衣。
入胎出胎。
亦常着衣。
其身轉大。
衣亦随大。
于佛法生信。
而後出家。
即以此衣。
作五種衣。
勤修方便。
得阿羅漢。
般涅槃時。
即以此衣纏身。
而阇維之。
菩薩所行善法。
皆為回向無上菩提以能生于似因之果。
于最後身。
得于一切衆生最勝之身 問曰。
中有衆生。
為何所食。
答曰。
或有說者。
有飲食處便食飲食。
河池水邊。
飲水自存 問曰。
若然者。
曾聞。
如寫囊米着釜镬中。
五趣衆生中有。
散在世間。
亦複如是。
一切世間所有飲食但狗中有食者。
猶不供足。
何況餘者。
然彼身輕微。
飲食粗重。
若食此食。
身應散壞。
若然者。
雲何自活。
答曰。
以香為食。
若衆生有福德者。
食清淨飲食花果香氣。
以自存濟。
無福德者。
食糞穢不淨種種臭氣。
以自存濟 中有名中有。
亦名揵闼婆。
亦名求有。
亦名摩[少/兔]摩 問曰。
何故名中有。
答曰。
二有中間生故名中有 問曰。
若然者。
餘有亦在二有中間。
盡名中有耶。
答曰。
若是二有中間。
趣所不攝者名中有。
若在二有中間。
趣所攝者。
不名中有。
複次若在二有中間。
微細難明難見難了者名中有。
餘者雖在二有中間。
是粗易見易明易了。
不名中有。
何故名揵闼婆。
答曰。
以香自活故名揵闼婆。
何故名求有。
答曰。
生時以六入求有故名求有。
何故名摩[少/兔]摩。
答曰。
從意生故名摩[少/兔]摩。
衆生或有從意生。
或有從業生。
或有從報生。
或有從合會生。
從意生者。
謂色無色界諸天。
及中有。
從業生者。
謂地獄衆生。
如說。
彼中衆生。
為業所系。
從報生者。
謂飛鳥也。
從合會生者。
謂人六欲天 佛經說。
三事合故。
得入母胎。
一父母俱有染心。
共會一處。
二其母無病值時。
三犍闼婆現在前。
三事合故。
謂父母犍闼婆。
父母有染心者。
謂欲心現在前。
共會一處者。
謂欲共合會。
其母無病者。
其母歡喜時。
毗尼者作如是說。
其母以欲濁心。
如天雨時。
河水皆濁。
彼亦如是。
亦無風冷熱等。
諸病值時者。
值女人經水時。
若經水多薄不成胎。
若經水少幹不成胎。
因父母精血分。
然後成胎。
是名值時。
亦名有身。
犍闼婆現住前者。
中有現在前。
若起愛心。
若起恚心。
若是男子。
于母生愛。
于父生恚。
彼作是念。
若無此男子者。
我當與
若中有于處無移轉者。
頻婆娑羅王因緣雲何通。
曾聞頻婆娑羅王。
兜率天中有現在前。
當生兜率天。
經須彌山頂。
見毗沙門天王所食之食。
其色鮮明。
香味具足。
便作是念。
我先生此。
後當生兜率天。
作是念時。
兜率天中有便滅。
四天王中有即生。
命終生于四天王天。
答曰。
此亦是前有時移轉。
非中有時。
曾聞。
頻婆娑羅王。
為假名子阿阇贳所縛。
閉在獄中。
斷其飲食。
以刀剝足下皮。
爾時世尊。
住耆阇崛山。
以憐愍故。
便放光明。
從窓牖中。
照其身上。
遇佛光故。
身得安隐。
生念佛心。
我今遭此厄難。
世尊而不見念。
爾時世尊知其心念。
便告大目揵連。
汝詣頻婆娑羅王所。
作如是言。
我于大王。
所應作者。
皆已作之。
濟汝惡趣決定報業。
如來尚不得免。
爾時大目揵連。
從佛聞是語已。
即入禅定。
以禅定力。
如其所念。
從耆阇崛山滅。
如于泉池水中從地而出。
住頻婆娑羅王前。
作如是言。
大王當知。
如來言無有二。
慧眼照淨。
深見因果。
作如是言。
我于大王。
所應作者。
皆已作之。
濟汝惡趣決定報業。
如來尚不得免。
作是語已。
而為說法。
時頻婆娑羅王。
以饑渴故。
而不解了。
便作是言。
尊者大目揵連。
何天揣食。
最為美妙。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
次第歎說四天王食。
時頻婆娑羅王。
聞已身壞命絕。
生四天王天。
作毗沙門天王太子。
名阇那梨沙。
以是事故。
知是前有時移轉。
非中有時。
譬喻者。
作如是說。
中有可移轉。
彼作是說。
一切諸業。
皆可移轉。
造五無間業。
尚可移轉。
何況中有。
若作無間業不可移轉者。
則無有能過有頂者。
以有能過有頂者故。
知五無間業亦可移轉。
評曰。
應作是說。
中有不可移轉 問曰。
住中有為經幾時。
答曰。
經于少時不久所以者何。
彼于六入。
求受身處。
是故速令生有相續 問曰。
衆生受身法和合。
速令生有相續可爾。
若受身法不和合者。
如父在罽賓。
母在真丹。
父在真丹。
母在罽賓。
雲何速令生有相續耶。
答曰。
應觀此衆生。
或于母作業可移轉。
于父作業不可移轉。
或于父作業可移轉。
于母作業不可移轉。
或于父母作業。
俱不可移轉。
或于父母作業。
俱可移轉。
若于母作業可移轉。
于父作業不可移轉者。
若是威儀具足。
淨修梵行。
身持五戒。
極善男子。
必至他婦女邊。
令彼生相續。
若于父作業可移轉。
于母作業不可移轉者。
若是威儀具足。
淨修梵行。
身持五戒。
極善女人。
必至他男子邊。
令彼生相續。
若于父母。
作業俱不可移轉者。
受身者雖未死。
其人雖所求未得。
便生去心。
于其道路。
火不能燒。
刃不能傷。
毒不能害。
必至彼和合。
令彼生相續 問曰。
若衆生常有欲心者可爾。
若衆生時有欲心者。
雲何可爾。
如狗秋時有欲心。
罴冬時有欲心。
馬春時有欲心。
牛夏時有欲心。
如是等雲何可爾。
答曰。
以彼衆生業力故。
非時亦生欲心。
而得和合。
令彼生相續。
複有說者。
生相似者中。
如狗時有欲心。
豺常有欲心。
應生狗中者。
生于豺中。
罴時有欲心。
熊常有欲心。
應生罴中者。
生于熊中。
馬時有欲心。
驢常有欲心。
應生馬中者。
生于驢中。
牛時有欲心。
野牛常有欲心。
應生牛中者。
生野牛中。
尊者奢摩達多說曰。
中有衆生。
壽七七日。
尊者和須密說曰。
中有衆生。
壽命七日。
不過一七。
所以者何。
彼身羸劣故。
問曰。
若至七日。
生處不和合者。
彼斷滅耶。
答曰。
不斷滅。
即于中有。
而得久住。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中有壽命不定。
所以者何。
生處緣不定故。
中有雖得和合。
生有不和合故。
令久時住 問曰。
中有形為大小。
答曰。
其形如五六歲小兒 問曰。
其形若爾。
雲何生如是颠倒想。
于母生愛心。
于父生恚心。
答曰。
其形雖小。
諸根猛利。
猶如壁上畫老人像。
其形雖小。
而有老相。
問曰。
菩薩中有其形大小。
答曰。
如前時有少年形等。
亦以三十二相嚴身。
八十種好随形。
純黃金色繞身。
圓光一尋。
以是事故。
菩薩住中有時。
其身光明。
照百億四天下 問曰。
若然者。
法須菩提所說偈雲何通。
如說 其形如白象四足有六牙 來入母胎時如遊園觀想 答曰。
此不必須通。
所以者何。
此非修多羅毗尼阿毗昙。
是自造義。
或然不然。
或有言無或無言有。
若必欲通者。
有何意耶。
答曰。
彼方土法。
以是夢為吉。
是故其母夢見是事。
欲令占。
相者皆言吉善。
菩薩于九十一劫。
更不堕惡趣。
何緣作畜生形來入母胎 問曰。
中有為具諸根。
為不具諸根。
答曰。
諸根皆具。
所以者何。
中有初生時。
六入皆求于有。
複有說者。
不具諸根。
問曰。
不具何根。
答曰。
前時有諸根不具者。
随中有故。
猶如印像似印前時有似。
中有亦爾。
評曰。
應作是說。
無不具諸根者。
所以者何。
中有生時。
六入皆求于有 問曰。
中有行時雲何。
答曰。
衆生應生地獄者。
行時頭下足上。
如偈說 堕于地獄者其身皆倒懸 诽謗于賢聖及諸淨行故 生四天下者。
則傍行如鳥飛空如壁上畫人飛。
應生天者。
頭則上向。
如仰射虛空箭 問曰。
中有生時。
為有衣不。
答曰。
一切色界中有生時皆有衣。
所以者何。
色界是多慚愧界。
如法身常以衣覆。
生身亦爾。
欲界衆生中有。
多無衣而生。
唯除菩薩白淨比丘尼。
複有說者。
菩薩中有無衣。
白淨比丘尼有衣 問曰。
何故菩薩中有無衣。
白淨比丘尼有衣。
答曰。
白淨比丘尼。
施四方僧[疊*毛]。
問曰。
菩薩施四方僧衣段。
多于白淨比丘尼所施疊縷。
答曰。
白淨比丘尼。
施僧[疊*毛]已。
發如是願。
使我生生之處。
常着衣服。
以發願力故。
中有生時着衣。
入胎出胎。
亦常着衣。
其身轉大。
衣亦随大。
于佛法生信。
而後出家。
即以此衣。
作五種衣。
勤修方便。
得阿羅漢。
般涅槃時。
即以此衣纏身。
而阇維之。
菩薩所行善法。
皆為回向無上菩提以能生于似因之果。
于最後身。
得于一切衆生最勝之身 問曰。
中有衆生。
為何所食。
答曰。
或有說者。
有飲食處便食飲食。
河池水邊。
飲水自存 問曰。
若然者。
曾聞。
如寫囊米着釜镬中。
五趣衆生中有。
散在世間。
亦複如是。
一切世間所有飲食但狗中有食者。
猶不供足。
何況餘者。
然彼身輕微。
飲食粗重。
若食此食。
身應散壞。
若然者。
雲何自活。
答曰。
以香為食。
若衆生有福德者。
食清淨飲食花果香氣。
以自存濟。
無福德者。
食糞穢不淨種種臭氣。
以自存濟 中有名中有。
亦名揵闼婆。
亦名求有。
亦名摩[少/兔]摩 問曰。
何故名中有。
答曰。
二有中間生故名中有 問曰。
若然者。
餘有亦在二有中間。
盡名中有耶。
答曰。
若是二有中間。
趣所不攝者名中有。
若在二有中間。
趣所攝者。
不名中有。
複次若在二有中間。
微細難明難見難了者名中有。
餘者雖在二有中間。
是粗易見易明易了。
不名中有。
何故名揵闼婆。
答曰。
以香自活故名揵闼婆。
何故名求有。
答曰。
生時以六入求有故名求有。
何故名摩[少/兔]摩。
答曰。
從意生故名摩[少/兔]摩。
衆生或有從意生。
或有從業生。
或有從報生。
或有從合會生。
從意生者。
謂色無色界諸天。
及中有。
從業生者。
謂地獄衆生。
如說。
彼中衆生。
為業所系。
從報生者。
謂飛鳥也。
從合會生者。
謂人六欲天 佛經說。
三事合故。
得入母胎。
一父母俱有染心。
共會一處。
二其母無病值時。
三犍闼婆現在前。
三事合故。
謂父母犍闼婆。
父母有染心者。
謂欲心現在前。
共會一處者。
謂欲共合會。
其母無病者。
其母歡喜時。
毗尼者作如是說。
其母以欲濁心。
如天雨時。
河水皆濁。
彼亦如是。
亦無風冷熱等。
諸病值時者。
值女人經水時。
若經水多薄不成胎。
若經水少幹不成胎。
因父母精血分。
然後成胎。
是名值時。
亦名有身。
犍闼婆現住前者。
中有現在前。
若起愛心。
若起恚心。
若是男子。
于母生愛。
于父生恚。
彼作是念。
若無此男子者。
我當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