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六卷

關燈


    所以者何。

    經作是說。

    此身滅已未生彼處。

    于其中間。

    在摩[少/兔]摩中。

    以是事故知。

    摩[少/兔]摩即是中有。

    種種難複雲何通。

    答曰。

    彼作是說。

    不舍死有。

    乃至生有相續。

    如阇樓佉蟲。

    乃至前足未立。

    不放後足。

    彼亦如是。

    若作是說。

    人間死生地獄中未舍人。

    趣地獄趣相續。

    則壞身壞趣。

    二心俱壞。

    趣者。

    亦名人趣。

    亦名地獄趣。

    壞身者。

    亦名人身。

    亦名地獄身。

    二心俱者。

    謂死時心生時心。

    問曰。

    育多婆提。

    雲何通毗婆阇婆提所引經耶。

    答曰。

    彼經是未了義。

    是假名有餘意。

    問曰。

    以何事知是未了義是假名有餘意耶。

    答曰。

    彼經作五無間業。

    作已增廣。

    命終無間生地獄中者。

    此遮餘趣餘業。

    遮餘趣者。

    無間之業。

    必生地獄趣。

    不生餘趣。

    遮餘業者。

    無間之業。

    必受生報。

    非現報後報。

    此是彼經未了義。

    若如經文不取其義者。

    經說作五無間業。

    作已增廣。

    命終無間。

    生地獄中。

    不必具作五業。

    生地獄中。

    然有作一二三四及無間業所不攝業生地獄中者。

    經說命終無間。

    生地獄中。

    言無間者。

    于此刹那。

    作無間業。

    即此刹那。

    生地獄中耶。

    然有作五無間業已故。

    有壽命百年者。

    是故不悉如經文。

    當依于義偈所說。

    義通亦如是。

    種種難事複雲何通。

    答曰。

    此不必須通。

    所以者何。

    此非修多羅。

    非毗尼。

    非阿毗昙。

    不可以世間現喻難賢聖法。

    賢聖法異。

    世間法異若必欲通者。

    有何意耶。

    答曰。

    應說喻過。

    若喻有過。

    義亦有過。

    如光影。

    是無根無心。

    非衆生數法。

    死有生有。

    亦無根無心。

    非衆生數法耶。

    如光影俱生。

    死有生有。

    亦俱生耶。

    然此喻。

    明有中有。

    非無中有。

    如光影無間。

    死有中有中有生有無間。

    亦複如是。

    如是等義。

    說無中有。

    如是等義。

    說有中有。

    二義之中。

    何者為勝。

    說有中有者勝。

    然毗婆阇婆提。

    說無中有。

    是無明果。

    闇果。

    不勤方便果。

    然中有是實有法。

    是故為止他義欲顯己義。

    乃至廣說。

    而作此論 問曰。

    中有為是趣攝。

    為非趣攝。

    若是趣攝。

    施設經說雲何通。

    如說。

    五趣為攝四生。

    四生為攝五趣。

    答言。

    四生攝五趣。

    非五趣攝四生。

    不攝何等。

    不攝中有。

    法身經說。

    複雲何通。

    如說雲何眼界。

    答言。

    四大及清淨造色眼眼根眼入眼界。

    若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眼。

    若修得眼。

    若中有眼。

    若非趣攝者。

    尊者陀羅達多所說雲何通。

    如說。

    若向彼趣法即名彼趣。

    彼趣所攝。

    如稻牙生時。

    即名為稻。

    彼亦如是。

    答曰。

    應作是說。

    中有是趣所攝。

    尊者陀羅達多所說善通施設經說雲何通。

    答曰。

    施設經文。

    應如是說。

    五趣攝四生。

    四生攝五趣耶。

    答曰。

    展轉随種相攝。

    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誦者錯謬。

    法身經說。

    複雲何通。

    答曰。

    法身經文。

    應如是說。

    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眼。

    及修得眼。

    不應說中有眼。

    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以中有是微細法。

    于諸趣中顯現已。

    複别顯現。

    猶如賊帥。

    于賊衆中總被呵責。

    亦别呵責。

    女人亦爾。

    有二呵責。

    一以煩惱總被呵責。

    二以體賤。

    複别呵責。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中有非趣所攝。

    施設經法身經說善通。

    尊者陀羅達多所說。

    複雲何通。

    答曰。

    此不必須通。

    所以者何。

    此非修多羅毗尼阿毗昙。

    是自造義。

    或然不然。

    或有言無。

    或無言有。

    若必欲通者。

    有何意耶。

    答曰。

    以相似故。

    作如是說。

    如地獄形中有形亦爾。

    乃至天趣中有說亦如是。

    評曰。

    應作是說。

    中有非趣所攝。

    所以者何。

    去到彼是趣義。

    去未到故非趣所攝。

    複次中有是趣因。

    趣是果。

    因不攝果。

    果不攝因。

    如因果。

    作所作取所取亦如是。

    複次中有是細。

    趣是粗。

    粗不攝細。

    現見不現見了了不了了。

    說亦如是。

    複次中有散亂。

    趣非散亂。

    非散亂不攝散亂。

    複次中有是趣中間法故。

    非趣所攝。

    如田中間非田所攝。

    方土村落中間。

    非方土村落所攝。

    彼亦如是◎ ◎問曰。

    何處有中有。

    答曰。

    欲色界非無色界。

    問曰。

    何故無色界無中有耶。

    答曰。

    非田非器。

    乃至廣說。

    複次若處所有受二種報業。

    則有中有。

    謂中有報業。

    生有報業。

    無色界唯有生有報業。

    如中有報業。

    生有報業。

    初造報業。

    生有報業。

    細果粗果業。

    說亦如是。

    複次若處所受二種報業。

    謂色報業。

    無色報業。

    是處則有中有。

    無色界。

    唯有無色報業。

    如色報業。

    無色報業。

    相應業。

    不相應業。

    有所依業。

    無所依業。

    有勢業。

    無勢業。

    有緣業。

    無緣業。

    說亦如是。

    複次若處所有三種業。

    謂身口意業。

    則有中有。

    無色界唯有意業。

    複次若有十善業道處。

    則有中有。

    無色界唯有三善業道。

    複次若有五陰報業處。

    則有中有。

    無色界唯有四陰報業。

    複次若有二種白法。

    謂白因白果。

    則有中有。

    無色界唯有白因。

    而無白果。

    複次若有來去處。

    則有中有。

    無色界無有來去。

    問曰。

    若然者。

    死已還生自屍中。

    有何來去耶。

    答曰。

    衆生或有生惡道者。

    或有生四天下者。

    或有生天者。

    或般涅槃者。

    生惡道者。

    識在足下滅。

    生四天下。

    者識在臍邊滅。

    生天者。

    識在面滅。

    般涅槃者。

    識在心邊滅。

    衆生多于面上生愛。

    若心識從足下滅。

    來生面上。

    豈非來去耶。

    若識從足滅。

    還生足中。

    無色界猶無是事 問曰。

    中有為有移轉不耶。

    答曰。

    無有移轉。

    謂于界于趣于處。

    問曰。

    若中有于界無移轉者。

    少聞比丘因緣雲何通。

    曾聞有族姓子。

    于佛法出家。

    不修多聞方便。

    住阿練若處。

    以宿因力故。

    能起世俗初禅。

    謂是須陀洹果。

    乃至起世俗第四禅。

    謂是阿羅漢果。

    于一生中。

    未得謂得。

    未解謂解。

    未證謂證。

    更不求勝進道。

    未得當得。

    未解當解。

    未證後證。

    後身壞命終。

    第四禅中有。

    而現在前。

    當于爾時。

    便作是念。

    我斷一切生分。

    應般涅槃。

    不應更生。

    今我中有。

    何緣而生。

    定無解脫。

    若有解脫我應得之。

    便生謗涅槃邪見。

    以邪見故。

    第四禅中有即滅。

    阿毗地獄中有。

    而現在前。

    命終後生阿毗地獄。

    答曰。

    此是前有時移轉。

    非中有時。

    彼死時。

    第四禅瑞相現在前。

    見彼相已。

    便作是念。

    我斷一切生分。

    應般涅槃。

    今此瑞相。

    何緣而生。

    定無解脫。

    若有解脫。

    我應得之。

    便生謗涅槃邪見。

    生邪見故。

    第四禅瑞相便滅。

    阿毗地獄瑞相。

    而現在前。

    身壞命終。

    生阿毗地獄。

    以是事故。

    知于前有時移轉。

    非中有轉。

    問曰。

    若中有于趣無移轉者。

    善行惡行因緣雲何通。

    曾聞舍衛國有二人。

    一名善行。

    二名惡行。

    善行者。

    于一身中。

    常行善行。

    不行惡行。

    惡行者于一身中。

    常行惡行。

    不行善行。

    行惡行者。

    以後報善業故。

    天中有現在前。

    當于是時。

    便作是念。

    我一生内。

    常行惡行。

    不行善行。

    應生惡趣。

    不應生天。

    今我天中有何緣而生。

    便作是念。

    定無善惡業報。

    若有者。

    我應得之。

    便生謗因果邪見。

    以邪見故。

    天中有便滅。

    地獄中有即生。

    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行善行者。

    命終時。

    以後報不善業故。

    地獄中有。

    而現在前。

    便作是念。

    我一生内常行善行。

    不行惡行。

    應生善趣。

    不應生惡趣。

    今我地獄中有何緣而生。

    便作是念。

    定是我後報不善之業。

    今生此果。

    即自憶念所作諸善。

    生大善心。

    而現在前。

    地獄中有便滅。

    天中有即生。

    身壞命終。

    生于天上。

    答曰。

    如此皆是前有時移轉非中有時。

    一切衆生死時。

    必有好惡瑞相。

    若多行善衆生。

    死時多見好堂舍樓觀園林浴地遊戲之處。

    多行惡衆生。

    死時多見火焰刀毒狼狗冢墓。

    行惡行者死時。

    以後報善業故。

    天瑞相現在前。

    見已便作是念。

    我一生内。

    常行惡行不行善行。

    我應生惡趣。

    不應生天。

    今此瑞相何緣而生。

    定無善惡業報。

    便生謗因果邪見。

    生邪見故。

    生天瑞相便滅。

    地獄瑞相即生。

    行善行者死時。

    以後報惡業故。

    地獄瑞相現在前。

    見已便作是念。

    我一生内。

    常行善行。

    不行惡行。

    應生善處。

    不生惡趣。

    今此瑞相何緣而生。

    定是我後報不善業故。

    今生此果。

    即自憶念所行諸善。

    生大善心。

    而現在前。

    地獄瑞相便滅。

    天中瑞相即生。

    身壞命終。

    生于天上。

    以是事故。

    此二俱是前有時移轉。

    非中有時。

    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