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成就中下須陀洹果。
何故言失。
答曰。
超過二根故名失。
所以者何。
超彼二根能生之勢故作是說。
識身經複雲何通。
答曰。
識身經則不可通。
評曰。
應作是說。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若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者。
時解脫亦不轉根作不動。
所以者何。
如學地無止息無救護無學地亦爾 尊者佛陀羅測說曰。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有六事不共。
一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
二依禅不依無色定。
三用無漏道。
不用世俗道。
四用法智。
不用比智。
五退非不退。
六住果道。
不住勝果道。
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者。
欲界有說法。
人以說法力故。
能轉根鈍作利。
依禅不依無色定者。
本依何地得學果。
即依彼地。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用無漏道。
不用世俗道者。
以猛利道能轉根。
世俗道非猛利。
用法智不用比智者。
生欲界轉根者。
于法智得自在。
不于比智。
退非不退者。
厭患退故轉根。
住果道非勝果道者。
若住勝果道轉根者。
則失多道得少道。
是名減少。
不名增益。
阿毗昙者。
作如是說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如彼所說。
但于六事中。
三事不可爾。
唯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
此事可爾。
依禅不依無色定。
此亦可爾。
唯以無漏道。
不以世俗道者。
此亦可爾。
唯用法智。
不用比智者。
此不必爾。
所以者何。
或有于比智善得自在非法智。
退法非不退法者。
此不必爾。
所以者何。
退法亦能轉根。
不退法亦能轉根。
不必退法。
唯住果道不住勝果道者。
此不必爾。
所以者何。
住果道。
亦能轉根。
住勝果道。
亦能轉根。
問曰。
若然者豈非舍多道得少道。
是損減非增益耶。
答曰。
彼求利根。
不求多道 尊者瞿沙跋摩說曰。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唯在閻浮提。
不在餘方。
問曰。
依何地得學果。
即依彼地轉根耶。
答曰。
即依彼地。
亦依餘地。
是勝地非下。
須陀洹。
斯陀含。
必依未至禅。
得果轉根阿那含依得果地。
亦依餘地轉根。
阿那含極少者。
成就三地阿那含果。
謂初禅未至中間禅。
若依未至。
若依初禅。
若依禅中間。
必成就三地道比智阿那含果。
若依二禅。
得正決定者。
必成就四地道比智阿那含果。
若依第三禅。
成就五地。
若依第四禅。
成就六地。
次第人離欲愛時。
最後解脫道。
成就三地阿那含果。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
即依初禅轉根者。
彼舍三地阿那含果。
得三地阿那含果。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
依第二禅轉根者。
彼舍三地得四地。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
依第三禅轉根者。
彼舍三地得五地。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
依第四禅轉根者。
彼舍三地得六地若依二禅。
得正決定。
即依二禅轉根者。
彼舍四地得四地。
若依二禅。
得正決定。
依第三禅轉根者。
彼舍四地得五地。
若依二禅。
得正決定。
依第四禅轉根者。
彼舍四地得六地。
若依三禅得正決定。
即依三禅轉根者。
彼舍五地得五地。
若依三禅得正決定。
依第四禅轉根者。
彼舍五地得六地。
若依第四禅得正決定。
即依第四禅轉根者。
彼舍六地得六地。
問曰。
頗有依上地得果依下地轉根耶。
答曰。
或有說者無。
若有者則舍多道得少道。
是損減非增益故。
複有說者有。
如依第四禅得正決定。
依第三禅轉根者。
舍六得五。
依第四禅得正決定。
依第二禅轉根者。
舍六得四。
依第四禅得正決定。
依初禅轉根者。
舍六得三。
三禅二禅初禅。
應随相說 問曰。
若然者豈非舍多道得少道。
是損減非增益耶。
答曰。
若爾亦無有過。
所以者何。
彼求利道。
不求多道。
頗有離無所有處愛聖人成就一地無漏耶。
答曰有。
離無所有處愛。
依未至禅得正決定。
見道中十五心頃是也。
頗有離無所有處愛阿那含成就三地無漏耶。
答曰有。
若依初禅未至中間禅。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頗有身證人不成就無漏無色定耶。
答曰有。
依禅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未離初禅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三地無漏道。
得三地無漏道。
離初禅愛。
未離二禅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四得三。
離第二禅愛。
未離第三禅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五得三。
離第三禅愛未離第四禅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六得三。
離第四禅愛。
未離空處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七得三。
離空處愛。
未離識處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八得三。
離識處愛。
未離無所有處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九得三。
離第二禅愛。
乃至離識處愛。
依第二禅轉根者。
舍九得四。
離第三禅愛。
乃至離識處愛。
依第三禅轉根者。
舍九得五。
離第四禅愛。
乃至離識處愛。
依第四禅轉根者。
舍九得六 問曰。
離無所有處愛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舍無色界對治道。
為舍斷不。
若舍者何不成就結。
若不舍者對治已舍。
以何事故不舍斷耶。
答曰。
應作是說。
不舍。
問曰。
對治已舍。
以何事故。
不舍于斷。
答曰。
無色界對治有二種得。
雖舍無漏。
不舍有漏。
以為有漏所持故不舍。
問曰。
如有漏道。
能有所作處可爾。
不能有所作處。
雲何可爾。
如漸離非想非非想處愛信解脫。
轉根作見到。
舍非想非非想處修道所斷對治道。
為舍彼斷不。
若舍者。
雲何不成就結。
若不舍者。
對治已舍。
以何事故。
不舍于斷。
答曰。
或有說者。
無有漸離非想非非想處愛而轉根者。
若轉者。
或是退。
或畢竟離欲。
複有說者。
有漸離非想非非想處愛轉根者。
舍對治道不舍斷。
評曰。
應作是說。
舍對治道亦舍斷。
而不成就結。
如離無所有處愛。
命終生非想非非想處。
從欲界乃至識處所有對治道及斷悉舍。
而不成就結。
彼亦如是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用一方便道一無礙道一解脫道。
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或有說以一方便道一無礙道一解脫道。
評曰。
應作是說。
以一方便道九無礙道九解脫道。
所以者何。
以更得沙門果重用功故。
如人壞舍。
壞已更作。
名重用功。
彼亦如是。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方便道是有漏無漏。
未來亦修有漏無漏道。
無礙道是無漏。
未來亦修無漏道。
解脫道亦是無漏。
或有說者。
未來修有漏無漏道 或有說者。
唯修無漏。
時解脫轉根。
作不動時。
方便道是有漏無漏。
未來修有漏無漏道。
九無礙道。
八解脫道。
唯是無漏。
未來修無漏道。
最後解脫道是無漏。
未來修有漏無漏道。
及三界善根。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方便道。
或是曾得。
或非曾得。
無礙道。
解脫道。
一向非曾得時。
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方便道或是曾得。
或非曾得。
無礙道解脫道。
一向非曾得。
是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方便道無礙道。
是信解脫道攝。
解脫道是見到道攝。
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方便道。
九無礙。
八解脫道。
是時解脫道攝。
最後解脫道。
是非時解脫道攝。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若住果道。
而轉根者。
彼方便無礙解脫道。
是果道攝。
若住勝果道。
而轉根者。
彼方便無礙道。
是勝果道攝。
解脫道。
是果道攝。
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方便無礙解脫道。
是果道攝。
所以者何。
無勝果道故。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住果而轉根者。
是名舍果得果。
若住勝果道。
而轉根者。
是名舍果舍勝果道而得果。
時解脫轉根。
作不動時。
名舍果得果 六種阿羅漢。
謂退法。
憶法。
護法。
等住。
能進。
不動。
若退法轉根作憶法時。
舍退法根。
得憶法根。
若憶法轉根作護法時。
舍憶法根。
得護法根。
若護法轉根作等住時。
舍護法根。
得等住根。
若等住轉根作能進時。
舍等住根。
得能進根。
若能進轉根作不動時。
舍能進根。
得不動根。
如無學地六種。
修道中六種學性亦如是 問曰。
退法轉根作不動時。
為住退。
法根得不動。
為次等轉五種根得不動耶。
答曰。
或有說者。
住退法根轉根得不動。
無學時異用功多難得。
是故次第轉學地不爾。
評曰。
應作是說。
一切時次第而轉。
如修道中有六種性。
見道中亦有六種性。
謂退法乃至不動。
無有轉根者。
所以者何。
見道是速疾不起道故。
如見道中有六種性。
修行地中。
亦有六種性。
謂退法乃至不動。
若轉者退法煗法不現在前。
憶法煗法現在前。
乃至能進煗法不現在前。
不動煗法現在前。
聲聞性煗法不現在前。
辟支佛性煗法現在前。
辟支佛性煗法不現在前。
佛性煗法現在前。
如煗法頂法亦如是。
忍差别者。
聲聞性忍不現在前。
辟支佛性忍現在前。
無有聲聞辟支佛忍不現在前。
佛忍現在前。
所以者何。
忍與惡趣相妨。
菩薩以願力故。
當生惡趣。
複有說者。
聲聞煗頂不現在前亦不起。
辟支佛煗頂現在前。
所以者何。
如佛自然無師。
彼辟支佛亦爾。
如佛一結跏趺坐。
生諸善法現在前。
從不淨乃至盡智無生智。
辟支佛亦爾。
世第一法。
亦有六種性。
退法乃至不動。
無轉根者。
所以者何。
彼善根一刹那頃。
無住相故。
須陀洹有六種性退法。
乃至不動。
是故作如是說。
頗有退須陀洹果。
不成就見道所斷結耶。
答曰有。
從上根性退下根時
何故言失。
答曰。
超過二根故名失。
所以者何。
超彼二根能生之勢故作是說。
識身經複雲何通。
答曰。
識身經則不可通。
評曰。
應作是說。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若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者。
時解脫亦不轉根作不動。
所以者何。
如學地無止息無救護無學地亦爾 尊者佛陀羅測說曰。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有六事不共。
一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
二依禅不依無色定。
三用無漏道。
不用世俗道。
四用法智。
不用比智。
五退非不退。
六住果道。
不住勝果道。
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者。
欲界有說法。
人以說法力故。
能轉根鈍作利。
依禅不依無色定者。
本依何地得學果。
即依彼地。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用無漏道。
不用世俗道者。
以猛利道能轉根。
世俗道非猛利。
用法智不用比智者。
生欲界轉根者。
于法智得自在。
不于比智。
退非不退者。
厭患退故轉根。
住果道非勝果道者。
若住勝果道轉根者。
則失多道得少道。
是名減少。
不名增益。
阿毗昙者。
作如是說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如彼所說。
但于六事中。
三事不可爾。
唯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
此事可爾。
依禅不依無色定。
此亦可爾。
唯以無漏道。
不以世俗道者。
此亦可爾。
唯用法智。
不用比智者。
此不必爾。
所以者何。
或有于比智善得自在非法智。
退法非不退法者。
此不必爾。
所以者何。
退法亦能轉根。
不退法亦能轉根。
不必退法。
唯住果道不住勝果道者。
此不必爾。
所以者何。
住果道。
亦能轉根。
住勝果道。
亦能轉根。
問曰。
若然者豈非舍多道得少道。
是損減非增益耶。
答曰。
彼求利根。
不求多道 尊者瞿沙跋摩說曰。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唯在閻浮提。
不在餘方。
問曰。
依何地得學果。
即依彼地轉根耶。
答曰。
即依彼地。
亦依餘地。
是勝地非下。
須陀洹。
斯陀含。
必依未至禅。
得果轉根阿那含依得果地。
亦依餘地轉根。
阿那含極少者。
成就三地阿那含果。
謂初禅未至中間禅。
若依未至。
若依初禅。
若依禅中間。
必成就三地道比智阿那含果。
若依二禅。
得正決定者。
必成就四地道比智阿那含果。
若依第三禅。
成就五地。
若依第四禅。
成就六地。
次第人離欲愛時。
最後解脫道。
成就三地阿那含果。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
即依初禅轉根者。
彼舍三地阿那含果。
得三地阿那含果。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
依第二禅轉根者。
彼舍三地得四地。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
依第三禅轉根者。
彼舍三地得五地。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
依第四禅轉根者。
彼舍三地得六地若依二禅。
得正決定。
即依二禅轉根者。
彼舍四地得四地。
若依二禅。
得正決定。
依第三禅轉根者。
彼舍四地得五地。
若依二禅。
得正決定。
依第四禅轉根者。
彼舍四地得六地。
若依三禅得正決定。
即依三禅轉根者。
彼舍五地得五地。
若依三禅得正決定。
依第四禅轉根者。
彼舍五地得六地。
若依第四禅得正決定。
即依第四禅轉根者。
彼舍六地得六地。
問曰。
頗有依上地得果依下地轉根耶。
答曰。
或有說者無。
若有者則舍多道得少道。
是損減非增益故。
複有說者有。
如依第四禅得正決定。
依第三禅轉根者。
舍六得五。
依第四禅得正決定。
依第二禅轉根者。
舍六得四。
依第四禅得正決定。
依初禅轉根者。
舍六得三。
三禅二禅初禅。
應随相說 問曰。
若然者豈非舍多道得少道。
是損減非增益耶。
答曰。
若爾亦無有過。
所以者何。
彼求利道。
不求多道。
頗有離無所有處愛聖人成就一地無漏耶。
答曰有。
離無所有處愛。
依未至禅得正決定。
見道中十五心頃是也。
頗有離無所有處愛阿那含成就三地無漏耶。
答曰有。
若依初禅未至中間禅。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頗有身證人不成就無漏無色定耶。
答曰有。
依禅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未離初禅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三地無漏道。
得三地無漏道。
離初禅愛。
未離二禅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四得三。
離第二禅愛。
未離第三禅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五得三。
離第三禅愛未離第四禅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六得三。
離第四禅愛。
未離空處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七得三。
離空處愛。
未離識處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八得三。
離識處愛。
未離無所有處愛。
依初禅轉根者。
舍九得三。
離第二禅愛。
乃至離識處愛。
依第二禅轉根者。
舍九得四。
離第三禅愛。
乃至離識處愛。
依第三禅轉根者。
舍九得五。
離第四禅愛。
乃至離識處愛。
依第四禅轉根者。
舍九得六 問曰。
離無所有處愛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舍無色界對治道。
為舍斷不。
若舍者何不成就結。
若不舍者對治已舍。
以何事故不舍斷耶。
答曰。
應作是說。
不舍。
問曰。
對治已舍。
以何事故。
不舍于斷。
答曰。
無色界對治有二種得。
雖舍無漏。
不舍有漏。
以為有漏所持故不舍。
問曰。
如有漏道。
能有所作處可爾。
不能有所作處。
雲何可爾。
如漸離非想非非想處愛信解脫。
轉根作見到。
舍非想非非想處修道所斷對治道。
為舍彼斷不。
若舍者。
雲何不成就結。
若不舍者。
對治已舍。
以何事故。
不舍于斷。
答曰。
或有說者。
無有漸離非想非非想處愛而轉根者。
若轉者。
或是退。
或畢竟離欲。
複有說者。
有漸離非想非非想處愛轉根者。
舍對治道不舍斷。
評曰。
應作是說。
舍對治道亦舍斷。
而不成就結。
如離無所有處愛。
命終生非想非非想處。
從欲界乃至識處所有對治道及斷悉舍。
而不成就結。
彼亦如是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用一方便道一無礙道一解脫道。
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或有說以一方便道一無礙道一解脫道。
評曰。
應作是說。
以一方便道九無礙道九解脫道。
所以者何。
以更得沙門果重用功故。
如人壞舍。
壞已更作。
名重用功。
彼亦如是。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方便道是有漏無漏。
未來亦修有漏無漏道。
無礙道是無漏。
未來亦修無漏道。
解脫道亦是無漏。
或有說者。
未來修有漏無漏道 或有說者。
唯修無漏。
時解脫轉根。
作不動時。
方便道是有漏無漏。
未來修有漏無漏道。
九無礙道。
八解脫道。
唯是無漏。
未來修無漏道。
最後解脫道是無漏。
未來修有漏無漏道。
及三界善根。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方便道。
或是曾得。
或非曾得。
無礙道。
解脫道。
一向非曾得時。
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方便道或是曾得。
或非曾得。
無礙道解脫道。
一向非曾得。
是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方便道無礙道。
是信解脫道攝。
解脫道是見到道攝。
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方便道。
九無礙。
八解脫道。
是時解脫道攝。
最後解脫道。
是非時解脫道攝。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若住果道。
而轉根者。
彼方便無礙解脫道。
是果道攝。
若住勝果道。
而轉根者。
彼方便無礙道。
是勝果道攝。
解脫道。
是果道攝。
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方便無礙解脫道。
是果道攝。
所以者何。
無勝果道故。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
住果而轉根者。
是名舍果得果。
若住勝果道。
而轉根者。
是名舍果舍勝果道而得果。
時解脫轉根。
作不動時。
名舍果得果 六種阿羅漢。
謂退法。
憶法。
護法。
等住。
能進。
不動。
若退法轉根作憶法時。
舍退法根。
得憶法根。
若憶法轉根作護法時。
舍憶法根。
得護法根。
若護法轉根作等住時。
舍護法根。
得等住根。
若等住轉根作能進時。
舍等住根。
得能進根。
若能進轉根作不動時。
舍能進根。
得不動根。
如無學地六種。
修道中六種學性亦如是 問曰。
退法轉根作不動時。
為住退。
法根得不動。
為次等轉五種根得不動耶。
答曰。
或有說者。
住退法根轉根得不動。
無學時異用功多難得。
是故次第轉學地不爾。
評曰。
應作是說。
一切時次第而轉。
如修道中有六種性。
見道中亦有六種性。
謂退法乃至不動。
無有轉根者。
所以者何。
見道是速疾不起道故。
如見道中有六種性。
修行地中。
亦有六種性。
謂退法乃至不動。
若轉者退法煗法不現在前。
憶法煗法現在前。
乃至能進煗法不現在前。
不動煗法現在前。
聲聞性煗法不現在前。
辟支佛性煗法現在前。
辟支佛性煗法不現在前。
佛性煗法現在前。
如煗法頂法亦如是。
忍差别者。
聲聞性忍不現在前。
辟支佛性忍現在前。
無有聲聞辟支佛忍不現在前。
佛忍現在前。
所以者何。
忍與惡趣相妨。
菩薩以願力故。
當生惡趣。
複有說者。
聲聞煗頂不現在前亦不起。
辟支佛煗頂現在前。
所以者何。
如佛自然無師。
彼辟支佛亦爾。
如佛一結跏趺坐。
生諸善法現在前。
從不淨乃至盡智無生智。
辟支佛亦爾。
世第一法。
亦有六種性。
退法乃至不動。
無轉根者。
所以者何。
彼善根一刹那頃。
無住相故。
須陀洹有六種性退法。
乃至不動。
是故作如是說。
頗有退須陀洹果。
不成就見道所斷結耶。
答曰有。
從上根性退下根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