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
答曰。
阿那含果。
已得不失。
得者信解脫得信解脫性阿那含果見到得見到性阿那含果。
三界見道所斷結斷。
及欲界修道所斷九種結斷。
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
不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雲何不攝。
答曰。
阿那含前進。
得勝妙無漏諸根。
離初禅愛。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如是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愛。
方便道。
九無礙道。
八解脫道。
如是等道。
及漸斷結得作證。
謂離七地愛及非想非非想處八種愛。
如前進道非果攝。
彼斷亦爾。
阿那含所成就非數滅。
廣說如上。
設法阿那含果攝。
彼法是無漏耶。
答曰。
如是。
廣說如上。
阿羅漢成就無漏諸法。
彼法阿羅漢果攝耶。
答曰。
或攝或不攝。
雲何攝。
答曰。
已得阿羅漢果不失。
得者時解脫得。
時解脫性。
非時解脫得。
非時解脫性。
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斷。
不失者時解脫不轉根作非時解脫。
不失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雲何不攝。
答曰。
阿羅漢所成就非數滅。
于如是法得非數滅。
謂欲界色無色界系有漏。
及無漏法非數滅。
此滅非是阿羅漢果。
所以者何。
非數滅是無記。
阿羅漢果是善故。
設法阿羅漢果攝。
彼法是無漏耶。
答曰。
如是。
所以者何。
有為阿羅漢果。
無為阿羅漢果。
皆是無漏故 須陀洹成就諸法。
彼法須陀洹果攝耶。
此中問轉增法。
先問學次問無漏。
今問不定。
須陀洹成就諸法。
彼法須陀洹果攝耶。
答曰。
或法須陀洹果成就。
彼法非須陀洹果攝。
雲何法須陀洹成就。
彼法非須陀洹果攝。
答曰。
須陀洹前進。
得勝妙無漏諸根及漸斷結得作證。
須陀洹所成就非數滅。
亦成就有漏諸法。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善者。
數方便善。
生得善。
染污者三界修道所斷染污。
不隐沒無記者威儀工巧報。
如是等法。
須陀洹成就。
非須陀洹果攝。
雲何法須陀洹果攝。
彼法非須陀洹成就。
答曰。
不得須陀洹果。
得已便失。
不得者信解脫不得見到性。
須陀洹果。
見到不得信解脫性須陀洹果。
得已便失者。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便失信解脫性須陀洹果。
雲何法須陀洹成就。
彼法亦須陀洹果攝。
答曰。
得須陀洹果不失。
廣說如上。
雲何法須陀洹果不成就。
彼法非須陀洹果攝。
答曰。
除上爾所事。
若法已稱名已說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未稱未說者。
作第四句。
彼是何耶。
答曰。
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善有二種。
謂無漏有漏。
無漏者一切上下無漏道。
有漏者謂方便善。
離欲善。
生得善。
若本不得。
若得便失。
染污者。
三界見道欲界修道所斷染污。
須陀洹已斷者。
不隐沒無記者。
謂威儀工巧報須陀洹所不成就者。
一切變化心。
如是等諸法。
作第四句故。
言除上爾所事。
如須陀洹。
斯陀含亦如是。
阿那含成就諸法。
彼法阿那含果攝耶。
乃至廣作四句。
雲何法阿那含成就。
彼法非阿那含果攝。
答曰。
阿那含前進。
得勝妙無漏諸根及所斷結得作證。
阿那含所成就非數滅。
廣說如上。
阿那含成就。
諸餘有漏法。
彼是何耶。
答曰。
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善者方便善。
生得善。
離欲善。
染污者。
色無色界系修道所斷染污。
不隐沒無記者。
威儀工巧報變化心。
如阿那含所成就者。
雲何法阿那含果攝。
彼法非阿那含成就。
答曰。
不得阿那含果。
得已便失。
不得者。
信解脫不得見到性阿那含果見到不得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得已便失者。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雲何法阿那含成就。
彼法阿那含果攝。
答曰。
得阿那含果不失。
得者信解脫得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見到得見到性阿那含果。
三界見道所斷結斷欲界修道所斷九種結斷。
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
不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雲何法非阿那含成就。
彼法亦非阿那含果攝。
答曰。
除上爾所事。
若法已稱名已說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未稱未說者。
作第四句。
彼是何耶。
答曰。
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善者謂無漏有漏。
無漏者上下無漏道。
有漏者方便善。
生得善。
離欲善。
若本不得。
若得便失。
染污者三界見道所斷染污。
欲界修道所斷染污。
不隐沒無記者。
威儀工巧報變化心。
本不得得已便失者。
如是等諸法。
作第四句。
故言除上爾所事。
阿羅漢成就諸法。
彼法阿羅漢果攝耶。
乃至廣說四句。
雲何法阿羅漢成就。
彼法非阿羅漢攝。
答曰。
阿羅漢成就非數滅。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阿羅漢于此法。
得非數滅。
阿羅漢所成就有漏法。
此法有二種。
謂善不隐沒無記。
善者方便善。
生得善。
離欲善。
若不隐沒無記者。
威儀工巧報變化心。
阿羅漢所成就者。
雲何法阿羅漢果攝。
彼法非阿羅漢成就。
答曰。
阿羅漢。
本不得。
得已便失。
不得者時解脫不得非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非時解脫不得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得已便失者。
時解脫轉根作不時解脫。
失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雲何法阿羅漢成就。
彼法阿羅漢果攝。
答曰。
阿羅漢果。
得已不失。
得者時解脫得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不時解脫得不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斷。
不失者。
時解脫。
阿羅漢。
不轉根作不時解脫。
不失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雲何法阿羅漢不成就。
彼法非阿羅漢果攝。
答曰。
除上爾所事。
若法已稱名已說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未稱未說者。
作第四句。
彼是何耶。
答曰。
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善者方便善。
離欲善。
生得善。
阿羅漢。
本不得。
得已便失者。
染污者三界見道修道所斷染污。
不隐沒無記者。
威儀工巧報變化心。
阿羅漢。
本不得。
得已便失者。
如是等諸法。
作第四句故。
言除上爾所事 問曰。
信解脫為轉根作見到不耶。
若轉者。
根揵度中。
何以不說。
如說若舍無漏根。
得無漏根。
彼盡從果至果耶。
答曰。
若從果至果。
盡舍無漏根。
得無漏根。
頗有舍無漏根得無漏根彼非從果至果耶。
答曰。
有得正決定道。
比智現前時。
時解脫阿羅漢。
轉根作不動。
彼尊者有何勞惓。
不說信解脫轉根作見到耶若信解脫。
不轉根作見到者。
此文所說雲何通。
如說若不得須陀洹果。
得已便失。
若信解脫。
不轉根作見到者。
雲何言得已便失耶。
智犍度說複雲何通。
如說須陀洹。
于此三三昧。
未來盡成就。
過去已滅不失。
現在若現在前。
若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者。
已滅三昧。
雲何失耶。
識身經說。
複雲何通。
如說過去無學心。
得作三句。
名已知。
不名今知。
不名當知。
此中成就已知名說時解脫阿羅漢。
退作信解脫。
轉根作見到。
還得阿羅漢果。
今不成就。
不當成就時解脫道。
答曰。
應作是說。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問曰。
若然者後所說善通根揵度中。
何故不說耶。
答曰。
彼文應如是說。
得正決定。
道比智現在前。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時解脫轉根作不動。
應如是說。
而不說者有何意耶。
答曰。
現始終故。
始是道比智。
終是時解脫轉根作不動。
如始終。
初入已度方便畢竟亦如是。
尊者僧伽婆修說曰。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得斯陀含果時。
亦名是得果。
亦名轉根。
得阿那含果時。
亦名得果。
亦名轉根。
問曰。
若然者。
得須陀洹果時。
何不名轉根。
得阿羅漢果時。
何不名轉根耶。
答曰。
出過欲界。
是數數舊法。
無有衆生不曾不出過欲界者。
是故離彼欲時。
得二沙門果。
亦名得果。
亦名轉根。
出過非想非非想處。
非是數數舊法。
無有衆生曾出過者。
是故離彼欲時。
得二沙門果。
但名得果。
不名轉根 問曰。
如汝所說。
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時。
亦名得果。
亦名轉根。
是事可爾。
退法轉根作憶法。
乃至等住轉根作能進。
此中何以不說。
彼作是答。
已說在此義中。
何以知之。
退法轉根作憶法時。
得憶法時根。
不舍退法根。
乃至等住轉根作能進時。
得能進根。
不舍四種根。
能進轉根作不動時。
得不動根。
不舍五種根。
彼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
無有一人成就二根者。
何況多耶。
複有說者。
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
是故根揵度不說 問曰。
若然者。
智揵度說雲何通。
答曰。
彼文應如是說。
須陀洹三三昧。
未來悉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過去已滅。
不應言不失。
應說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誦習錯謬故 問曰。
此文所說複雲何通。
答曰。
或有說。
成就過去未來得。
或有說不成就過去未來得。
若作是說。
不成就過去未來得者。
彼作是說。
若不得須陀洹果。
是說未來。
若得已是說現在。
便失是說過去。
若作是說。
成就過去未來得者彼作是說。
須陀洹果有三種。
謂下中上。
若初住下須陀洹果。
不得中上須陀洹果。
故言不得。
得下須陀洹果。
故言得已。
不應言便失。
若初住中須陀洹果。
故言得已。
不得上須陀洹果。
故言不得。
失下須陀洹果。
故言便失。
若初住上須陀洹果。
不應言不得。
得上須陀洹果。
故言得已。
便失者。
失中下須陀洹果 問曰。
本不
答曰。
阿那含果。
已得不失。
得者信解脫得信解脫性阿那含果見到得見到性阿那含果。
三界見道所斷結斷。
及欲界修道所斷九種結斷。
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
不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雲何不攝。
答曰。
阿那含前進。
得勝妙無漏諸根。
離初禅愛。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如是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愛。
方便道。
九無礙道。
八解脫道。
如是等道。
及漸斷結得作證。
謂離七地愛及非想非非想處八種愛。
如前進道非果攝。
彼斷亦爾。
阿那含所成就非數滅。
廣說如上。
設法阿那含果攝。
彼法是無漏耶。
答曰。
如是。
廣說如上。
阿羅漢成就無漏諸法。
彼法阿羅漢果攝耶。
答曰。
或攝或不攝。
雲何攝。
答曰。
已得阿羅漢果不失。
得者時解脫得。
時解脫性。
非時解脫得。
非時解脫性。
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斷。
不失者時解脫不轉根作非時解脫。
不失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雲何不攝。
答曰。
阿羅漢所成就非數滅。
于如是法得非數滅。
謂欲界色無色界系有漏。
及無漏法非數滅。
此滅非是阿羅漢果。
所以者何。
非數滅是無記。
阿羅漢果是善故。
設法阿羅漢果攝。
彼法是無漏耶。
答曰。
如是。
所以者何。
有為阿羅漢果。
無為阿羅漢果。
皆是無漏故 須陀洹成就諸法。
彼法須陀洹果攝耶。
此中問轉增法。
先問學次問無漏。
今問不定。
須陀洹成就諸法。
彼法須陀洹果攝耶。
答曰。
或法須陀洹果成就。
彼法非須陀洹果攝。
雲何法須陀洹成就。
彼法非須陀洹果攝。
答曰。
須陀洹前進。
得勝妙無漏諸根及漸斷結得作證。
須陀洹所成就非數滅。
亦成就有漏諸法。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善者。
數方便善。
生得善。
染污者三界修道所斷染污。
不隐沒無記者威儀工巧報。
如是等法。
須陀洹成就。
非須陀洹果攝。
雲何法須陀洹果攝。
彼法非須陀洹成就。
答曰。
不得須陀洹果。
得已便失。
不得者信解脫不得見到性。
須陀洹果。
見到不得信解脫性須陀洹果。
得已便失者。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便失信解脫性須陀洹果。
雲何法須陀洹成就。
彼法亦須陀洹果攝。
答曰。
得須陀洹果不失。
廣說如上。
雲何法須陀洹果不成就。
彼法非須陀洹果攝。
答曰。
除上爾所事。
若法已稱名已說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未稱未說者。
作第四句。
彼是何耶。
答曰。
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善有二種。
謂無漏有漏。
無漏者一切上下無漏道。
有漏者謂方便善。
離欲善。
生得善。
若本不得。
若得便失。
染污者。
三界見道欲界修道所斷染污。
須陀洹已斷者。
不隐沒無記者。
謂威儀工巧報須陀洹所不成就者。
一切變化心。
如是等諸法。
作第四句故。
言除上爾所事。
如須陀洹。
斯陀含亦如是。
阿那含成就諸法。
彼法阿那含果攝耶。
乃至廣作四句。
雲何法阿那含成就。
彼法非阿那含果攝。
答曰。
阿那含前進。
得勝妙無漏諸根及所斷結得作證。
阿那含所成就非數滅。
廣說如上。
阿那含成就。
諸餘有漏法。
彼是何耶。
答曰。
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善者方便善。
生得善。
離欲善。
染污者。
色無色界系修道所斷染污。
不隐沒無記者。
威儀工巧報變化心。
如阿那含所成就者。
雲何法阿那含果攝。
彼法非阿那含成就。
答曰。
不得阿那含果。
得已便失。
不得者。
信解脫不得見到性阿那含果見到不得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得已便失者。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雲何法阿那含成就。
彼法阿那含果攝。
答曰。
得阿那含果不失。
得者信解脫得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見到得見到性阿那含果。
三界見道所斷結斷欲界修道所斷九種結斷。
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
不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
雲何法非阿那含成就。
彼法亦非阿那含果攝。
答曰。
除上爾所事。
若法已稱名已說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未稱未說者。
作第四句。
彼是何耶。
答曰。
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善者謂無漏有漏。
無漏者上下無漏道。
有漏者方便善。
生得善。
離欲善。
若本不得。
若得便失。
染污者三界見道所斷染污。
欲界修道所斷染污。
不隐沒無記者。
威儀工巧報變化心。
本不得得已便失者。
如是等諸法。
作第四句。
故言除上爾所事。
阿羅漢成就諸法。
彼法阿羅漢果攝耶。
乃至廣說四句。
雲何法阿羅漢成就。
彼法非阿羅漢攝。
答曰。
阿羅漢成就非數滅。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阿羅漢于此法。
得非數滅。
阿羅漢所成就有漏法。
此法有二種。
謂善不隐沒無記。
善者方便善。
生得善。
離欲善。
若不隐沒無記者。
威儀工巧報變化心。
阿羅漢所成就者。
雲何法阿羅漢果攝。
彼法非阿羅漢成就。
答曰。
阿羅漢。
本不得。
得已便失。
不得者時解脫不得非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非時解脫不得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得已便失者。
時解脫轉根作不時解脫。
失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雲何法阿羅漢成就。
彼法阿羅漢果攝。
答曰。
阿羅漢果。
得已不失。
得者時解脫得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不時解脫得不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斷。
不失者。
時解脫。
阿羅漢。
不轉根作不時解脫。
不失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雲何法阿羅漢不成就。
彼法非阿羅漢果攝。
答曰。
除上爾所事。
若法已稱名已說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未稱未說者。
作第四句。
彼是何耶。
答曰。
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
善者方便善。
離欲善。
生得善。
阿羅漢。
本不得。
得已便失者。
染污者三界見道修道所斷染污。
不隐沒無記者。
威儀工巧報變化心。
阿羅漢。
本不得。
得已便失者。
如是等諸法。
作第四句故。
言除上爾所事 問曰。
信解脫為轉根作見到不耶。
若轉者。
根揵度中。
何以不說。
如說若舍無漏根。
得無漏根。
彼盡從果至果耶。
答曰。
若從果至果。
盡舍無漏根。
得無漏根。
頗有舍無漏根得無漏根彼非從果至果耶。
答曰。
有得正決定道。
比智現前時。
時解脫阿羅漢。
轉根作不動。
彼尊者有何勞惓。
不說信解脫轉根作見到耶若信解脫。
不轉根作見到者。
此文所說雲何通。
如說若不得須陀洹果。
得已便失。
若信解脫。
不轉根作見到者。
雲何言得已便失耶。
智犍度說複雲何通。
如說須陀洹。
于此三三昧。
未來盡成就。
過去已滅不失。
現在若現在前。
若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者。
已滅三昧。
雲何失耶。
識身經說。
複雲何通。
如說過去無學心。
得作三句。
名已知。
不名今知。
不名當知。
此中成就已知名說時解脫阿羅漢。
退作信解脫。
轉根作見到。
還得阿羅漢果。
今不成就。
不當成就時解脫道。
答曰。
應作是說。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問曰。
若然者後所說善通根揵度中。
何故不說耶。
答曰。
彼文應如是說。
得正決定。
道比智現在前。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時解脫轉根作不動。
應如是說。
而不說者有何意耶。
答曰。
現始終故。
始是道比智。
終是時解脫轉根作不動。
如始終。
初入已度方便畢竟亦如是。
尊者僧伽婆修說曰。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得斯陀含果時。
亦名是得果。
亦名轉根。
得阿那含果時。
亦名得果。
亦名轉根。
問曰。
若然者。
得須陀洹果時。
何不名轉根。
得阿羅漢果時。
何不名轉根耶。
答曰。
出過欲界。
是數數舊法。
無有衆生不曾不出過欲界者。
是故離彼欲時。
得二沙門果。
亦名得果。
亦名轉根。
出過非想非非想處。
非是數數舊法。
無有衆生曾出過者。
是故離彼欲時。
得二沙門果。
但名得果。
不名轉根 問曰。
如汝所說。
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時。
亦名得果。
亦名轉根。
是事可爾。
退法轉根作憶法。
乃至等住轉根作能進。
此中何以不說。
彼作是答。
已說在此義中。
何以知之。
退法轉根作憶法時。
得憶法時根。
不舍退法根。
乃至等住轉根作能進時。
得能進根。
不舍四種根。
能進轉根作不動時。
得不動根。
不舍五種根。
彼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
無有一人成就二根者。
何況多耶。
複有說者。
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
是故根揵度不說 問曰。
若然者。
智揵度說雲何通。
答曰。
彼文應如是說。
須陀洹三三昧。
未來悉成就現在若現在前。
過去已滅。
不應言不失。
應說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誦習錯謬故 問曰。
此文所說複雲何通。
答曰。
或有說。
成就過去未來得。
或有說不成就過去未來得。
若作是說。
不成就過去未來得者。
彼作是說。
若不得須陀洹果。
是說未來。
若得已是說現在。
便失是說過去。
若作是說。
成就過去未來得者彼作是說。
須陀洹果有三種。
謂下中上。
若初住下須陀洹果。
不得中上須陀洹果。
故言不得。
得下須陀洹果。
故言得已。
不應言便失。
若初住中須陀洹果。
故言得已。
不得上須陀洹果。
故言不得。
失下須陀洹果。
故言便失。
若初住上須陀洹果。
不應言不得。
得上須陀洹果。
故言得已。
便失者。
失中下須陀洹果 問曰。
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