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三卷

關燈


    得阿那含果時。

    畢竟離界謂離欲界。

    畢竟斷不善煩惱。

    得阿羅漢果時。

    畢竟離界。

    謂離無色界。

    畢竟斷無記煩惱。

    如不善無記。

    有報無報。

    生二果一果。

    無慚無愧相應。

    無慚無愧不相應。

    當知說亦如是 九斷智誰舍幾誰得幾。

    答曰。

    或有無舍無得者。

    如凡夫人是也。

    問曰。

    此中不問凡夫不答凡夫。

    複有聖人不舍不得者。

    如住本性者是也。

    勝進者亦是如苦法忍滅苦法智生。

    是時不舍不得。

    苦比忍滅。

    苦比智生。

    是時亦不舍不得。

    集法忍滅。

    集法智生。

    是時得一。

    而無所舍。

    集比忍滅。

    集比智生。

    是時得一。

    而無所舍。

    滅法忍滅。

    滅法智生。

    是時得一。

    而無所舍。

    滅比忍滅。

    滅比智生。

    是時得一。

    而無所舍。

    道法忍滅。

    道法智生。

    是時得一。

    而無所舍。

    道比忍滅。

    道比智生。

    若非離欲人得一。

    而無所舍。

    若是離欲人。

    舍五得一(謂道比智時所得斷智即是五下分結盡斷智)。

    聖人離欲界欲。

    斷一種乃至八種結。

    無得舍。

    斷第九種結。

    是時舍六得一。

    謂五下分結盡斷智是也。

    離初禅欲。

    斷一種乃至九種結。

    無得無舍。

    第二第三禅亦如是。

    離第四禅欲。

    斷一種乃至八種。

    無得舍。

    斷第九種。

    得一而無所舍。

    如初禅二禅三禅。

    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亦如是。

    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斷一種乃至八種結。

    亦無得無舍。

    斷第九種時。

    舍二得一。

    謂一切結盡斷智。

    是則說勝進時。

    退時亦有舍有得。

    阿羅漢起無色界煩惱退時。

    舍一得二。

    起色界煩惱退時。

    舍一得一。

    起欲界煩惱退時。

    舍一得六。

    離色愛阿那含。

    起色界煩惱退時。

    舍一而無所得。

    起欲界煩惱退時。

    舍二得六。

    未離色愛阿那含。

    起欲界煩惱退時。

    舍一得六。

    退斯陀含果時。

    無舍無得 此九斷智。

    幾是禅果幾是無色定果。

    幾是根本禅果。

    幾是禅邊果。

    幾是根本無色定果。

    幾是無色定邊果。

    幾是見道果幾是修道果。

    幾是忍果幾是智果。

    幾是法智果。

    幾是比智果。

    幾是法智分果幾是比智分果。

    幾是世俗道果幾是無漏道果。

    幾是禅果者。

    答曰。

    九是禅。

    及眷屬果。

    幾是無色定果者。

    答曰。

    二是無色定。

    及眷屬果。

    幾是根本禅果者。

    答曰。

    阿毗昙者作如是說。

    五是根本禅果。

    尊者瞿沙作如是說。

    八是根本禅果。

    幾是禅邊果者。

    答曰。

    九謂未至依是也。

    非餘禅邊。

    幾是根本無色定果者。

    答曰一。

    幾是無色定邊果者。

    答曰一。

    謂空處邊。

    非餘處無色定邊。

    幾是見道果者。

    答曰七。

    幾是修道果者。

    答曰三。

    幾是忍果。

    應說如見道。

    幾是智果者。

    應說如修道。

    幾是法智果者。

    答曰三。

    幾是比智果者。

    答曰二。

    幾是法智分果者。

    答曰六。

    幾是比智分果者。

    答曰五。

    幾是世俗道果者。

    答曰二。

    幾是無漏道果者。

    答曰九。

    若離色愛。

    得正決定。

    色愛盡斷智何時得耶。

    尊者僧伽婆修說曰。

    道比智現在前時得。

    所以者何。

    道比智亦是向道。

    亦是果道。

    不應作是說。

    住果而言是向。

    彼未曾起一刹那頃向道現在前。

    何故說言向道耶。

    複有說。

    若離空處欲。

    是時于未來世。

    修無漏禅。

    是時得色愛盡斷智。

    此說亦不應爾。

    所以者何。

    是時對治無色界禅未來修。

    不對治色界禅修。

    複有說。

    當得阿羅漢果。

    住金剛喻定。

    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同一味。

    通證解脫得。

    是時得色愛盡斷智。

    評曰。

    應作是說。

    彼從果必起勝果道現在前。

    是時得色愛盡斷智。

    若不從果。

    更起勝果道現在前者。

    離三禅欲人依下地。

    得正決定。

    彼若命終。

    生四禅中。

    若無色界。

    彼不應成就樂根。

    若然者則與十門所說相違。

    如說誰成就樂根。

    若生遍淨。

    若聖人生遍淨上。

    欲令無如是過故。

    從果起必起勝果道現在前。

    是時得色愛盡斷智 九斷智攝一切斷智。

    一切斷智攝九斷智耶。

    答曰。

    一切攝九非九攝一切。

    九者如此中說。

    一切者此九。

    及諸餘斷是。

    一切者多九者少。

    一切斷智攝九斷智。

    餘者猶多。

    譬如大器覆于小器。

    餘者猶多。

    彼亦如是。

    不攝何者。

    答曰。

    見谛具足世尊弟子。

    未離欲者。

    欲界系修道所斷九斷智所不攝。

    聖人離欲界欲時。

    斷初種結乃至斷八種結。

    此斷非九斷智所攝。

    已離欲愛。

    未離色愛。

    色界修道所斷結斷。

    非九斷智所攝。

    已斷色愛。

    乃至第四禅。

    斷八種結。

    彼斷非九斷智所攝。

    已離色愛。

    未離無色愛無色界修道所斷結。

    非九斷智所攝。

    離空處欲。

    乃至斷非想非非想處八種結。

    彼斷非九斷智所攝。

    問曰。

    苦智已生。

    集智未生。

    三界見苦所斷結斷。

    彼斷非九斷智所攝。

    何故此中不說耶。

    答曰。

    應說此文應如是說。

    一切攝九。

    非九攝一切。

    不攝何等。

    答苦智已生。

    集智未生。

    三界見苦所斷煩惱斷。

    彼斷非九斷智所攝。

    餘說如上。

    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此中所說斷。

    是有斷智人斷。

    彼雖是斷。

    非是有斷智人斷。

    問曰。

    雖作是說。

    于義不盡。

    所以者何。

    不說凡夫人斷故。

    答曰。

    此是略說現初入門故。

    而作是說 八人。

    向須陀洹果證人住須陀洹果人。

    向斯陀含果證人住斯陀含果。

    向阿那含果證人住阿那含果。

    向阿羅漢果證人住阿羅漢果。

    問曰。

    人名有八實體有幾。

    答曰。

    阿毗昙者作如是說。

    人名有八實體有五。

    向須陀洹果證人。

    阿羅漢果。

    名有二實體有二。

    須陀洹果。

    向斯陀含果證人。

    名有二實體有一。

    斯陀含果。

    向阿那含果證人。

    名有二實體有一。

    阿那含果。

    向阿羅漢果證人。

    名有二實體有一。

    尊者瞿沙作如是說。

    八人名有八。

    實體有八。

    彼作是說。

    須陀洹人。

    住須陀洹果。

    不勝進時。

    名成就。

    須陀洹果人。

    若勝進時。

    名向斯陀含果證人。

    舍須陀洹果。

    斯陀含果人住斯陀含果。

    不勝進時。

    名成就斯陀含果人。

    若勝進時。

    名向阿那含果證人。

    舍斯陀含果。

    阿那含人。

    住阿那含果。

    不勝進時。

    名成就阿那含果人。

    若勝進時。

    名向阿羅漢果證人。

    舍阿那含果。

    所以者何。

    以根故。

    說人差别。

    是故生智論作如是說。

    向斯陀含果證人。

    當言成就須陀洹果不耶。

    答曰。

    不成就。

    乃至向阿羅漢果證人。

    當言成就阿那含果不耶。

    答曰。

    不成就。

    評曰八人名有八實體有五。

    如是說者好。

    如名體名數體數。

    名差别體差别。

    名異體異。

    名别體别。

    知名知義。

    當知亦如是。

    問曰。

    若八人身有八實體有五。

    雲何說八人差别耶。

    答曰。

    以行聖道故。

    須陀洹若于須陀洹果。

    不勝進時。

    于須陀洹果。

    名得名在身。

    名成就名現前行。

    若于須陀洹果勝進者。

    是時住向于須陀洹果名得。

    不在身中名成就。

    不現前行于向。

    名得名在身中。

    名成就。

    名現前行。

    乃至若于阿那含果。

    不勝進時。

    于阿那含果。

    名得名在身中。

    名成就名現前行。

    若于阿那含果勝進者。

    是時住向于阿那含果名得。

    不在身中名成就。

    不現前行于向。

    名得名在身中。

    名成就名現前行。

    向須陀洹果證人。

    于此九斷智。

    成就幾。

    不成就幾。

    此中以人為章。

    以斷智為門。

    答曰。

    或不成就。

    或一二三四五廣說如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