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三卷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三十三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使犍度一行品下
◎退有三種。
一得退。
二不得退。
三不現前行退。
得退者。
得諸善功德而退。
不得退者。
一切衆生。
若勤方便。
皆應得聖慧眼。
以貪著名色故。
不勤方便。
是名不得退。
如偈說 一切天世人皆應得慧眼 貪著名色故不得見真谛 又如偈說 愚小衆所敬是則名失利 亡失諸善法是名為頂堕 世尊為提婆達多故。
而說此偈。
彼已起暖善根不久當得頂法。
于其中間。
貪着利養故。
于善法退。
如是名不得退。
不現前行退者。
已得善法。
不現前行。
如佛不起佛菩提現在前。
辟支佛不起辟支佛菩提現在前。
聲聞不起聲聞菩提現在前。
是名不現前行退。
問曰。
此三種退。
幾是佛幾是辟支佛幾是聲聞。
答曰。
佛有一種退。
謂不現前行退。
本得善法。
不現前行故。
無不得退。
所以者何。
于一切衆生中。
得最勝根故無得退。
所以者何。
非是退法故。
辟支佛有二種退。
一不得退。
二不現前行退。
不得退者。
不得佛根故。
現前行退者。
本得善法。
不現前行故無得退。
非是退法故。
聲聞是非時解脫者。
有二種退。
一不得退。
二不現前行退。
不得退者。
不得佛辟支佛根故。
不現前行退者。
本得善法。
不現前行故。
無得退者非退法故。
時解脫阿羅漢。
有三種退。
得退者。
先得善法而退。
不得退者。
不得三種根。
現前行退者。
先得善法。
不現前行。
複有說者。
佛世尊無一種退。
無得退。
非是退法故。
無不得退。
以住一切衆生中最勝根故。
無現前行退。
所以者何。
佛于無數阿僧祇劫。
集諸難行苦行。
皆欲為衆生說法故。
無有少時不為衆生。
辟支佛有一種退。
先得善法。
不現前行。
無得退。
非退法故。
無不得退。
若于辟支佛。
根已定。
無求佛根故。
非時解脫阿羅漢。
有一種退。
先得善法。
不現前行。
無得退。
非退法故。
無不得退。
若于非時解脫根已定。
不求辟支佛。
佛根故。
時解脫。
有二種退。
得退者。
先得善法而退。
現前行退者。
先得善法。
不現前行。
無不得退。
若于時解脫根已定。
則不求上三種根故。
評曰。
應作是說。
佛世尊有一種退。
謂現前行退。
辟支佛有二種退。
謂現前行退。
不得退。
非時解脫阿羅漢亦如是。
時解脫阿羅漢。
有三種退。
謂得退。
現前行退。
不得退。
問曰。
雲何知佛世尊有現前行退。
答曰。
依佛經故。
如經說。
佛告阿難。
如來有四種增上心。
受現法樂。
于此四心。
展轉有退。
如諸弟子聚會為說法時。
若不動法心得解脫。
身作證。
不說有退。
問曰。
此中為說現前行退。
為說得退。
若說現前行退者。
不動法心得解脫。
亦應有退。
所以者何。
不能一切時令不動法常現在前。
若說得退者。
四種增上心。
亦不應退。
所以者何。
如來是不退法。
應作此論。
是現前行退。
問曰。
若然者。
不動法心得解脫。
亦應有退。
答曰。
不動法心得解脫者。
以得為勝。
若得彼法。
更無所作。
增上心。
以現前行為勝。
若不現在前。
便言是退。
複有說者。
若依未至。
是說不動法。
若依根本禅。
是說增上心。
如來依未來現在前多。
若食時若食後。
為他說法時。
說法已。
欲入定時。
如來雖于禅定速疾。
于未至禅速疾。
勝根本禅。
猶如疾行之人。
于行法疾。
然近處疾。
勝于遠疾。
複次自利益。
是說增上心。
利益他。
是說不動。
如來利益他多。
自利益少。
複次慈悲是說不動。
喜舍是說增上。
如來多起慈悲。
少起喜舍。
複次大悲是說不動。
大舍是說增上心。
如來多起大悲。
少起大舍。
尊者瞿沙說曰。
永斷一切結。
是說不動。
如來一切時。
彼得現在前。
問曰。
若佛世尊。
有現前行退。
有現前行退。
佛多。
辟支佛多。
聲聞多耶。
答曰。
如來現前行退多。
非聲聞辟支佛。
所以者何。
若如來一刹那頃現前行退。
勝辟支佛聲聞盡其形壽退。
以如來有廣大無邊甚深明淨幽隐之法。
譬如王四天下轉輪聖王。
若于一日。
離自國土。
勝于小王盡其形壽離自國土 定揵度作如是說。
以何等故。
阿羅漢果退。
阿那含果退。
斯陀含果退。
非須陀洹果耶。
答曰。
即彼文說。
見谛所斷法。
緣無所有。
雲何緣無所有。
答曰。
因無法起。
雲何因無法起。
答曰。
因于我起實義中無有我。
修道所斷法。
緣于有法。
雲何緣于有法。
答曰。
因于有起。
雲何因于有起。
答曰。
因淨故。
淨有少淨。
如發爪齒唇形色淨。
等觀此法。
作淨想故。
于不淨法退。
無有法少分。
是我我所。
而計于我。
觀此法時。
無有于無我法退。
是故不退。
複次斷三界見道所斷煩惱。
名須陀洹果。
無有能退須陀洹果者。
複次斷非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煩惱名須陀洹果。
無有能退非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煩惱者。
此因論生論。
以何等故。
無有能退非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煩惱。
答曰。
非想非非想處煩惱。
難斷難破難過。
以難斷難破難過故。
還令相續亦難。
複次以忍作對治。
斷緣無所有煩惱。
名須陀洹果。
無有退忍作對治斷緣無所有煩惱者。
複次以見道。
能到須陀洹果。
無有能退見道者。
如是因論生論。
以何等故。
無有能退見道耶。
答曰。
見道是速疾道。
不起道。
無有勢力起彼道者。
複次行者入見道名入大法河大法流中。
猶不能起善不隐沒無記心現在前。
何況染污心。
譬如有人。
堕山間河峻流之中。
猶不能據彼此岸。
何況能渡。
彼亦如是。
複次見道是三界。
見道所斷對治法。
無有能退三界見道所斷煩惱者。
複次見道是非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對治。
無有能退非想非非想處煩惱者。
複次見道。
是忍作對治。
斷緣無所有煩惱。
無有能退忍作對治斷緣無所有煩惱者。
問曰。
若退阿羅漢果。
住須陀洹果時。
當言退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不耶。
答曰。
當言退。
譬如有人。
從三重屋上。
堕至于地。
當言此人堕三重屋。
彼亦如是。
問曰。
彼二沙門果。
本不成就。
何以言退。
答曰。
以不成就。
複不成就故。
雲何以不成就。
複不成就。
答曰。
本遠今複遠故。
複次以斷爾所結故。
名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以退結故。
果亦名退。
複次諸煩惱。
以斯陀含果阿那含果為對治。
彼煩惱本得成就。
成就煩惱故。
彼對治名退。
複次以無礙解脫道。
能到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于彼道退果亦名退。
複次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
是阿羅漢果。
因阿羅漢果。
若退彼果。
因亦名退。
問曰。
須陀洹果。
亦是阿羅漢果。
因阿羅漢果。
亦是彼果。
何以退彼果時。
不退因耶。
答曰。
須陀洹果前。
更無有果。
若彼退時。
更無住處。
若當退須陀洹果者。
本是見谛。
今非見谛。
本是得果。
今非得果。
本是決定。
今非決定。
本是聖人。
今非聖人。
欲令無如是過故。
說須陀洹果不退 退根本沙門果不命終。
果中間退命終。
問曰。
何故退根本沙門果不命終。
果中間退命終耶。
一得退。
二不得退。
三不現前行退。
得退者。
得諸善功德而退。
不得退者。
一切衆生。
若勤方便。
皆應得聖慧眼。
以貪著名色故。
不勤方便。
是名不得退。
如偈說 一切天世人皆應得慧眼 貪著名色故不得見真谛 又如偈說 愚小衆所敬是則名失利 亡失諸善法是名為頂堕 世尊為提婆達多故。
而說此偈。
彼已起暖善根不久當得頂法。
于其中間。
貪着利養故。
于善法退。
如是名不得退。
不現前行退者。
已得善法。
不現前行。
如佛不起佛菩提現在前。
辟支佛不起辟支佛菩提現在前。
聲聞不起聲聞菩提現在前。
是名不現前行退。
問曰。
此三種退。
幾是佛幾是辟支佛幾是聲聞。
答曰。
佛有一種退。
謂不現前行退。
本得善法。
不現前行故。
無不得退。
所以者何。
于一切衆生中。
得最勝根故無得退。
所以者何。
非是退法故。
辟支佛有二種退。
一不得退。
二不現前行退。
不得退者。
不得佛根故。
現前行退者。
本得善法。
不現前行故無得退。
非是退法故。
聲聞是非時解脫者。
有二種退。
一不得退。
二不現前行退。
不得退者。
不得佛辟支佛根故。
不現前行退者。
本得善法。
不現前行故。
無得退者非退法故。
時解脫阿羅漢。
有三種退。
得退者。
先得善法而退。
不得退者。
不得三種根。
現前行退者。
先得善法。
不現前行。
複有說者。
佛世尊無一種退。
無得退。
非是退法故。
無不得退。
以住一切衆生中最勝根故。
無現前行退。
所以者何。
佛于無數阿僧祇劫。
集諸難行苦行。
皆欲為衆生說法故。
無有少時不為衆生。
辟支佛有一種退。
先得善法。
不現前行。
無得退。
非退法故。
無不得退。
若于辟支佛。
根已定。
無求佛根故。
非時解脫阿羅漢。
有一種退。
先得善法。
不現前行。
無得退。
非退法故。
無不得退。
若于非時解脫根已定。
不求辟支佛。
佛根故。
時解脫。
有二種退。
得退者。
先得善法而退。
現前行退者。
先得善法。
不現前行。
無不得退。
若于時解脫根已定。
則不求上三種根故。
評曰。
應作是說。
佛世尊有一種退。
謂現前行退。
辟支佛有二種退。
謂現前行退。
不得退。
非時解脫阿羅漢亦如是。
時解脫阿羅漢。
有三種退。
謂得退。
現前行退。
不得退。
問曰。
雲何知佛世尊有現前行退。
答曰。
依佛經故。
如經說。
佛告阿難。
如來有四種增上心。
受現法樂。
于此四心。
展轉有退。
如諸弟子聚會為說法時。
若不動法心得解脫。
身作證。
不說有退。
問曰。
此中為說現前行退。
為說得退。
若說現前行退者。
不動法心得解脫。
亦應有退。
所以者何。
不能一切時令不動法常現在前。
若說得退者。
四種增上心。
亦不應退。
所以者何。
如來是不退法。
應作此論。
是現前行退。
問曰。
若然者。
不動法心得解脫。
亦應有退。
答曰。
不動法心得解脫者。
以得為勝。
若得彼法。
更無所作。
增上心。
以現前行為勝。
若不現在前。
便言是退。
複有說者。
若依未至。
是說不動法。
若依根本禅。
是說增上心。
如來依未來現在前多。
若食時若食後。
為他說法時。
說法已。
欲入定時。
如來雖于禅定速疾。
于未至禅速疾。
勝根本禅。
猶如疾行之人。
于行法疾。
然近處疾。
勝于遠疾。
複次自利益。
是說增上心。
利益他。
是說不動。
如來利益他多。
自利益少。
複次慈悲是說不動。
喜舍是說增上。
如來多起慈悲。
少起喜舍。
複次大悲是說不動。
大舍是說增上心。
如來多起大悲。
少起大舍。
尊者瞿沙說曰。
永斷一切結。
是說不動。
如來一切時。
彼得現在前。
問曰。
若佛世尊。
有現前行退。
有現前行退。
佛多。
辟支佛多。
聲聞多耶。
答曰。
如來現前行退多。
非聲聞辟支佛。
所以者何。
若如來一刹那頃現前行退。
勝辟支佛聲聞盡其形壽退。
以如來有廣大無邊甚深明淨幽隐之法。
譬如王四天下轉輪聖王。
若于一日。
離自國土。
勝于小王盡其形壽離自國土 定揵度作如是說。
以何等故。
阿羅漢果退。
阿那含果退。
斯陀含果退。
非須陀洹果耶。
答曰。
即彼文說。
見谛所斷法。
緣無所有。
雲何緣無所有。
答曰。
因無法起。
雲何因無法起。
答曰。
因于我起實義中無有我。
修道所斷法。
緣于有法。
雲何緣于有法。
答曰。
因于有起。
雲何因于有起。
答曰。
因淨故。
淨有少淨。
如發爪齒唇形色淨。
等觀此法。
作淨想故。
于不淨法退。
無有法少分。
是我我所。
而計于我。
觀此法時。
無有于無我法退。
是故不退。
複次斷三界見道所斷煩惱。
名須陀洹果。
無有能退須陀洹果者。
複次斷非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煩惱名須陀洹果。
無有能退非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煩惱者。
此因論生論。
以何等故。
無有能退非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煩惱。
答曰。
非想非非想處煩惱。
難斷難破難過。
以難斷難破難過故。
還令相續亦難。
複次以忍作對治。
斷緣無所有煩惱。
名須陀洹果。
無有退忍作對治斷緣無所有煩惱者。
複次以見道。
能到須陀洹果。
無有能退見道者。
如是因論生論。
以何等故。
無有能退見道耶。
答曰。
見道是速疾道。
不起道。
無有勢力起彼道者。
複次行者入見道名入大法河大法流中。
猶不能起善不隐沒無記心現在前。
何況染污心。
譬如有人。
堕山間河峻流之中。
猶不能據彼此岸。
何況能渡。
彼亦如是。
複次見道是三界。
見道所斷對治法。
無有能退三界見道所斷煩惱者。
複次見道是非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對治。
無有能退非想非非想處煩惱者。
複次見道。
是忍作對治。
斷緣無所有煩惱。
無有能退忍作對治斷緣無所有煩惱者。
問曰。
若退阿羅漢果。
住須陀洹果時。
當言退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不耶。
答曰。
當言退。
譬如有人。
從三重屋上。
堕至于地。
當言此人堕三重屋。
彼亦如是。
問曰。
彼二沙門果。
本不成就。
何以言退。
答曰。
以不成就。
複不成就故。
雲何以不成就。
複不成就。
答曰。
本遠今複遠故。
複次以斷爾所結故。
名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以退結故。
果亦名退。
複次諸煩惱。
以斯陀含果阿那含果為對治。
彼煩惱本得成就。
成就煩惱故。
彼對治名退。
複次以無礙解脫道。
能到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于彼道退果亦名退。
複次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
是阿羅漢果。
因阿羅漢果。
若退彼果。
因亦名退。
問曰。
須陀洹果。
亦是阿羅漢果。
因阿羅漢果。
亦是彼果。
何以退彼果時。
不退因耶。
答曰。
須陀洹果前。
更無有果。
若彼退時。
更無住處。
若當退須陀洹果者。
本是見谛。
今非見谛。
本是得果。
今非得果。
本是決定。
今非決定。
本是聖人。
今非聖人。
欲令無如是過故。
說須陀洹果不退 退根本沙門果不命終。
果中間退命終。
問曰。
何故退根本沙門果不命終。
果中間退命終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