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二卷

關燈


    便非凡夫。

    學人起無學法現在前。

    若起無學法現在前。

    便非學人。

    何等心次第起煩惱心現在前。

    答曰。

    畢竟離非想非非想處欲。

    還起非想非非想處結便退。

    彼結次第善心後生。

    若非畢竟離欲者。

    起非想非非想處結退。

    彼次第。

    或起善心。

    或起染污心。

    乃至離初禅欲。

    說亦如是。

    永斷欲界退時。

    二種心次第生煩惱。

    謂善心不隐沒無記心。

    若不都離欲界欲。

    三種心次第生煩惱。

    謂善染污不隐沒無記心。

    複有說者。

    退後煩惱現在前。

    前所說善通。

    施設經識身經說雲何通。

    答曰。

    此說不知不覺。

    而作是說。

    先退不知不覺。

    後煩惱起時。

    乃知乃覺我今退。

    猶如比丘誦四阿含。

    不諷誦故。

    而便忘失。

    都不覺知。

    後誦不得。

    乃知忘失。

    而非誦時先忘失。

    誦不得故。

    而知忘失。

    彼亦如是。

    波伽羅那經說。

    複雲何通。

    答曰。

    此說減損善法。

    遠于善法。

    若煩惱數數現在前時。

    遠于善法。

    住何等心起煩惱現在前。

    答曰。

    住不隐沒無記心。

    若威儀。

    若工巧。

    非報心。

    所以者何。

    報心羸劣故 問曰。

    羸劣心不能随順退法耶。

    答曰。

    于出要分中心羸劣。

    煩惱分中心熾盛。

    是時乃退報心。

    于二種心中。

    俱是羸劣。

    評曰。

    住威儀功巧報心中盡退。

    謂欲界不隐沒無記心。

    與三界煩惱心相妨。

    彼心若現在前時。

    三界煩惱。

    不得現在前退。

    或有與欲色界煩惱相妨。

    不與無色界煩惱相妨。

    彼心現在前時。

    欲色界煩惱不得現在前。

    若退者。

    起無色界煩惱現在前。

    或有與欲界煩惱相妨。

    不與色無色界煩惱相妨。

    彼心若現在前。

    欲界煩惱。

    不得現在前退。

    若退者起色無色界煩惱乃退。

    或有不與三界煩惱相妨者。

    彼心若現在前時。

    三界煩惱。

    展轉現在前。

    若不得淨禅淨無色得者。

    謂現前行得。

    彼不能以色無色界煩惱現前退。

    若退者起欲界煩惱退。

    若得淨禅得者。

    謂現前行得。

    不得淨無色定。

    彼不能起無色界煩惱退。

    若退者起欲界煩惱退。

    若得淨禅淨無色。

    若得者。

    謂現前行得。

    若退者。

    能起三界煩惱。

    展轉現在前 問曰。

    退時為住意地退。

    為住五識身退耶。

    答曰。

    住意地退。

    非五識身。

    問曰。

    若住意地非五識身者。

    優陀延王因緣雲何通。

    曾聞。

    優陀延王。

    将諸宮人婇女。

    詣郁毒波陀山林。

    除卻男子。

    純與女人五樂自娛。

    其音清妙。

    燒衆名香。

    時諸婇女或有裸形而起舞者。

    爾時有五百仙人。

    以神足力。

    飛騰虛空。

    經過彼處。

    時諸仙人眼見色。

    耳聞聲。

    鼻嗅香。

    便失神足。

    猶無翼鳥。

    堕彼林中。

    時王見之。

    而問言。

    汝等是誰。

    諸仙答言。

    我是仙人。

    王複問言。

    諸賢。

    汝得非想非非想處定耶。

    答言。

    不得。

    乃至問言。

    汝得初禅耶。

    答言。

    曾得而今已失。

    時王嗔恚作如是言。

    有欲之人。

    見我宮人婇女。

    非其所以。

    便拔利劍。

    斷五百仙人手足。

    彼諸仙人。

    或有住眼識退者。

    或有住耳識退者。

    或有住鼻識退者。

    憂陀羅摩子因緣。

    複雲何通。

    曾聞憂陀羅摩子有王。

    常施其食。

    若食時至。

    以神足力。

    猶如雁王。

    飛騰虛空。

    詣于王宮。

    時王即時躬自迎。

    抱坐金床上。

    以諸仙人所食之味。

    而供養之。

    時彼仙人。

    飯食已竟。

    除器澡漱。

    說偈咒願。

    飛空而去。

    是王後時以國事故。

    欲詣餘處。

    作是念。

    若我行後。

    無人如我常法給事仙人。

    仙人性躁。

    或起嗔恚而咒咀我。

    或失王位。

    或斷我命。

    便問其女。

    作如是言。

    仙人若來如我常法。

    汝能供養不。

    女答言能。

    時王重約敕女。

    盡心奉養。

    然後乃行。

    營理國事。

    後日食時。

    仙人從空飛行而來。

    時王女。

    如父王法。

    躬身迎抱坐金床上。

    王女身體細軟。

    仙人離欲。

    而複鮮薄。

    相觸女時。

    退失神足。

    飯食訖除器澡漱。

    說偈咒願。

    欲飛空去而不能飛。

    時王宮中。

    有後園林。

    即入其中。

    欲修神足。

    耳聞象馬車乘之聲而不得修。

    時彼城中人民恒作是念。

    若令大仙在地行者。

    我等當得親近禮足。

    爾時仙人。

    聰明黠慧。

    善知方便。

    語王女言。

    汝今宣告城中人民。

    今日大仙。

    當從王宮步行而出。

    汝等人民。

    所應作者皆悉作之。

    時彼王女如其所敕。

    即便宣告城中人民。

    是時人民。

    即時除去城中街陌瓦礫糞穢。

    懸諸幡蓋燒衆名香。

    散種種華。

    嚴飾鮮潔。

    猶如天城。

    是時仙人步行而出。

    去城不遠入林樹間。

    欲修神足。

    聞衆鳥聲。

    修不能得。

    便舍林樹。

    複詣河邊。

    以其本法欲修神足。

    複聞水中魚鼈回轉之聲。

    而不得修。

    便上山上作是思惟。

    我今所以退失善法。

    皆由衆生。

    凡我所有善法淨行苦行。

    使我當作如是衆生。

    能害世間所有地行飛行水性衆生。

    無免我者。

    發是惡誓願已。

    離八地欲生非想非非想有頂處。

    開甘露門。

    寂靜田中。

    八萬劫中。

    處閑靜樂。

    業報盡已。

    還生此間答波樹林昙摩阿蘭若處。

    作着翅狸。

    身廣五十由旬。

    兩翅各廣五十由旬。

    其身量百五十由旬。

    以此大身。

    殺害空行水陸衆生無得免者。

    身壞命終。

    生阿毗地獄。

    如是等住身識時退。

    帝釋因緣複雲何通。

    曾聞佛未出世時。

    天帝釋常往詣提波延那仙人所聽法。

    帝釋後時。

    乘寶飾車。

    欲詣仙人。

    是時帝釋阿修羅女。

    舍芝夫人。

    作是念。

    今者帝釋。

    舍我欲詣。

    諸餘婇女即隐其形上車上。

    帝釋不知乘。

    到仙人所。

    顧視見之。

    而問言。

    汝何故來。

    仙人今者。

    不欲眼見女人。

    汝可還宮。

    爾時舍芝不欲還去。

    帝釋以蓮華莖打。

    時舍芝夫人。

    以女人軟美之音。

    而謝帝釋。

    仙人聞已。

    起如是欲愛。

    而現在前。

    令其須發。

    即時落地。

    如是等住耳識而退。

    若住意識。

    不住五識退者。

    如是等諸因緣雲何通。

    答曰。

    如是等說。

    皆先依五識生于意識。

    然後乃退。

    尊者僧伽婆修。

    作如是說。

    住五識身亦退。

    所以者何。

    眼見色能生煩惱。

    乃至身觸觸能生煩惱。

    以其對治羸劣故。

    眼見色便退。

    乃至身觸觸便退。

    評曰。

    應作是說。

    住意地退。

    不住五識。

    所以者何。

    意地有六事。

    不與五識共。

    一退。

    二離欲。

    三死。

    四生。

    五斷善根。

    六還令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