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三十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地。
衆生雖有離欲者。
依于邊道。
不得根本。
若十力轉輪法王出世時。
根本道爾乃顯現。
以三十七品金沙布上。
以戒定慧栴檀香水。
而以灑之。
世尊與無量百千萬那由他衆生。
而行其上。
至無畏涅槃城。
是故欲現佛出世間有如是希有力故。
而作此論 身見以何三昧滅。
亦可言以何道。
亦可言以何對治。
亦可言以何正觀。
如是說者。
皆同一義。
滅亦可言斷。
亦可言無欲。
亦可言盡。
亦可言解脫。
如是等說。
皆同一義。
昔有二大師。
一名耆婆羅。
二名瞿沙跋摩。
尊者耆婆羅。
作如是說。
此中說畢竟斷無餘斷。
一向是聖人。
非凡夫人。
以無漏道。
非世俗道。
七依經是此論根本。
七依經說根本地。
不說邊。
無有依根本地以世俗道而離欲者。
尊者瞿沙跋摩。
作如是說。
此中說畢竟斷無餘斷。
亦有凡夫人亦有聖人。
亦世俗道。
亦以無漏道。
問曰。
若然者七依經非此論根本。
七依經純說根本。
答曰。
以是事故。
阿毗昙照明修多羅。
其猶如燈。
經中所不說者。
此中說之。
經中所不現者。
此中顯之。
經中有餘義者。
此中說之。
彼二家所說。
俱得善通。
三結依四依未至。
依四依者。
依四禅。
依未至者。
依未至中間。
此地名未至問曰。
何故名未至耶。
答曰。
未入根本地。
根本地未現在前。
而能離欲。
名未至地 問曰。
未至地不名為依。
何故作是說。
或依四。
或依未至。
答曰。
此文應如是說。
若入四依。
若不入四依而滅。
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欲重說四依名故。
如說。
或入根本得滅。
或不入根本得滅。
如人問他男子。
汝為入城事得成耶。
為不入城事得成耶。
三結從欲界。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可得。
欲界者依未至。
初禅者。
依初依依未至。
二禅者。
依二依依未至。
三禅者。
依三依依未至。
四禅及無色。
依四依依未至。
所以者何。
三結是見道所斷。
必以見道。
而畢竟斷。
見道必在六地。
謂未至中間根本四禅。
若依未至禅。
得正決定三結。
則以未至禅滅。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三結。
則依初禅滅。
若依乃至第四禅。
得正決定及無色三結。
即依第四禅滅。
此中說第四禅及無色三結依四禅及未至貪恚癡及欲漏依未至。
所以者何。
離欲愛時此法永斷。
若凡夫人斷。
依未至斷。
聖人亦依未至斷。
世俗道聖道。
俱依未至斷。
有漏或依七。
或依未至。
七依者。
四禅三無色定。
未至者。
未來中間。
有漏從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可得。
彼非想非非想處。
或依未至。
而離彼欲。
或乃至依無所有處。
離彼欲。
為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有漏言七地及未至。
初禅地者。
或依初依。
或依未至。
二禅地者。
或依二依或依未至。
乃至識處。
或依六依。
或依未至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或依七依。
或依未至。
無明漏。
或依七依。
或依未至七依者。
四禅三無色定。
未至者。
未至中間禅。
無明漏。
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可得。
彼非想非非想處無明漏。
或依七依。
或依未至。
總而言之。
依七依或依未至。
若欲界者依未至。
在初禅者依初依。
或依未至。
乃至識處依六依。
依未至。
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無明漏。
或依七依。
或依未至。
餘廣說如經本◎ 諸結過去。
彼結已系耶。
答曰。
若結過去。
彼結已系諸結過去。
彼得亦過去是也。
頗結已系彼結非過去耶。
答曰有。
未來現在結是也。
諸未來現在結。
得在過去。
諸結生時或如大牛在前而行。
或如犢子随後而行。
或有俱行。
如大牛在前行者。
先生結。
後生得。
如犢子随後行者。
先生得。
後生結。
俱行者。
結得俱生。
此中說犢子随行法。
諸結未來。
彼結當系耶。
答曰。
或結未來。
彼結不當系耶。
乃至廣作四句。
雲何結在未來。
彼結不當系耶。
答曰。
諸未來結。
已斷已知已滅已吐。
于彼斷結心。
更不退斷者。
是斷智。
知者是智知。
滅者是數滅。
吐者斷不解脫。
得解脫。
得作證。
于彼斷結心。
更不退者。
不退法阿羅漢。
未來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更不複系。
所以者何。
彼是不退法故。
若是退法阿羅漢。
未來三界見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更不複系阿那含是不退法者。
離無所有處欲。
未來三界見道所斷結。
及修道所斷八地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更不複系。
乃至離欲界欲。
未離初禅欲。
三界見道所斷。
欲界修道所斷法。
彼結已斷。
乃至已吐。
更不複系。
不退法斯陀含。
未來三界見道所斷結。
及欲界修道所斷六種結。
已斷乃至已吐。
更不複系。
須陀洹未來三界見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更不複系。
不退法凡夫。
如菩薩等離無所有處欲。
八地見道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更不複系。
乃至離欲界欲。
一地說亦如是。
雲何結當系。
彼結不在未來耶。
答曰。
諸結過去已斷已知已滅已吐。
于彼斷結必退。
退法阿羅漢。
三界過去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當系。
退法阿那含。
離無所有處欲過去八地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當系。
乃至離欲界欲。
未離初禅欲。
說亦如是。
離無所有處欲。
退凡夫人。
過去八地見道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當系。
乃至離欲界欲。
未離初禅欲。
說亦如上。
雲何結在未來。
彼結當系耶。
答曰。
諸未來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必退。
廣說如過去。
雲何結不在未來。
彼結不當系耶。
答曰。
諸結過去。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必不退。
廣說如未來。
諸結現在。
彼結今系耶。
答曰。
若結現在彼結。
今系諸結現在。
彼得亦現在。
頗結今系。
彼結非現在耶。
答曰。
有諸過去未來結。
諸過去未來結。
得在現在。
系過去者。
如大牛行法。
現在者。
如犢子行法。
所可用道斷欲界結退。
彼道時還得彼結得不耶。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或有說。
無有退法。
如毗婆阇婆提。
以現喻故。
而作是說。
今現見瓶破。
唯有破瓦。
不可還作瓶。
如是阿羅漢。
以金剛喻定。
破諸煩惱。
令無有餘。
不可還成煩惱性。
亦如燒木為
衆生雖有離欲者。
依于邊道。
不得根本。
若十力轉輪法王出世時。
根本道爾乃顯現。
以三十七品金沙布上。
以戒定慧栴檀香水。
而以灑之。
世尊與無量百千萬那由他衆生。
而行其上。
至無畏涅槃城。
是故欲現佛出世間有如是希有力故。
而作此論 身見以何三昧滅。
亦可言以何道。
亦可言以何對治。
亦可言以何正觀。
如是說者。
皆同一義。
滅亦可言斷。
亦可言無欲。
亦可言盡。
亦可言解脫。
如是等說。
皆同一義。
昔有二大師。
一名耆婆羅。
二名瞿沙跋摩。
尊者耆婆羅。
作如是說。
此中說畢竟斷無餘斷。
一向是聖人。
非凡夫人。
以無漏道。
非世俗道。
七依經是此論根本。
七依經說根本地。
不說邊。
無有依根本地以世俗道而離欲者。
尊者瞿沙跋摩。
作如是說。
此中說畢竟斷無餘斷。
亦有凡夫人亦有聖人。
亦世俗道。
亦以無漏道。
問曰。
若然者七依經非此論根本。
七依經純說根本。
答曰。
以是事故。
阿毗昙照明修多羅。
其猶如燈。
經中所不說者。
此中說之。
經中所不現者。
此中顯之。
經中有餘義者。
此中說之。
彼二家所說。
俱得善通。
三結依四依未至。
依四依者。
依四禅。
依未至者。
依未至中間。
此地名未至問曰。
何故名未至耶。
答曰。
未入根本地。
根本地未現在前。
而能離欲。
名未至地 問曰。
未至地不名為依。
何故作是說。
或依四。
或依未至。
答曰。
此文應如是說。
若入四依。
若不入四依而滅。
而不說者。
有何意耶。
答曰。
欲重說四依名故。
如說。
或入根本得滅。
或不入根本得滅。
如人問他男子。
汝為入城事得成耶。
為不入城事得成耶。
三結從欲界。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可得。
欲界者依未至。
初禅者。
依初依依未至。
二禅者。
依二依依未至。
三禅者。
依三依依未至。
四禅及無色。
依四依依未至。
所以者何。
三結是見道所斷。
必以見道。
而畢竟斷。
見道必在六地。
謂未至中間根本四禅。
若依未至禅。
得正決定三結。
則以未至禅滅。
若依初禅。
得正決定三結。
則依初禅滅。
若依乃至第四禅。
得正決定及無色三結。
即依第四禅滅。
此中說第四禅及無色三結依四禅及未至貪恚癡及欲漏依未至。
所以者何。
離欲愛時此法永斷。
若凡夫人斷。
依未至斷。
聖人亦依未至斷。
世俗道聖道。
俱依未至斷。
有漏或依七。
或依未至。
七依者。
四禅三無色定。
未至者。
未來中間。
有漏從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可得。
彼非想非非想處。
或依未至。
而離彼欲。
或乃至依無所有處。
離彼欲。
為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有漏言七地及未至。
初禅地者。
或依初依。
或依未至。
二禅地者。
或依二依或依未至。
乃至識處。
或依六依。
或依未至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或依七依。
或依未至。
無明漏。
或依七依。
或依未至七依者。
四禅三無色定。
未至者。
未至中間禅。
無明漏。
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可得。
彼非想非非想處無明漏。
或依七依。
或依未至。
總而言之。
依七依或依未至。
若欲界者依未至。
在初禅者依初依。
或依未至。
乃至識處依六依。
依未至。
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無明漏。
或依七依。
或依未至。
餘廣說如經本◎ 諸結過去。
彼結已系耶。
答曰。
若結過去。
彼結已系諸結過去。
彼得亦過去是也。
頗結已系彼結非過去耶。
答曰有。
未來現在結是也。
諸未來現在結。
得在過去。
諸結生時或如大牛在前而行。
或如犢子随後而行。
或有俱行。
如大牛在前行者。
先生結。
後生得。
如犢子随後行者。
先生得。
後生結。
俱行者。
結得俱生。
此中說犢子随行法。
諸結未來。
彼結當系耶。
答曰。
或結未來。
彼結不當系耶。
乃至廣作四句。
雲何結在未來。
彼結不當系耶。
答曰。
諸未來結。
已斷已知已滅已吐。
于彼斷結心。
更不退斷者。
是斷智。
知者是智知。
滅者是數滅。
吐者斷不解脫。
得解脫。
得作證。
于彼斷結心。
更不退者。
不退法阿羅漢。
未來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更不複系。
所以者何。
彼是不退法故。
若是退法阿羅漢。
未來三界見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更不複系阿那含是不退法者。
離無所有處欲。
未來三界見道所斷結。
及修道所斷八地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更不複系。
乃至離欲界欲。
未離初禅欲。
三界見道所斷。
欲界修道所斷法。
彼結已斷。
乃至已吐。
更不複系。
不退法斯陀含。
未來三界見道所斷結。
及欲界修道所斷六種結。
已斷乃至已吐。
更不複系。
須陀洹未來三界見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更不複系。
不退法凡夫。
如菩薩等離無所有處欲。
八地見道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更不複系。
乃至離欲界欲。
一地說亦如是。
雲何結當系。
彼結不在未來耶。
答曰。
諸結過去已斷已知已滅已吐。
于彼斷結必退。
退法阿羅漢。
三界過去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當系。
退法阿那含。
離無所有處欲過去八地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當系。
乃至離欲界欲。
未離初禅欲。
說亦如是。
離無所有處欲。
退凡夫人。
過去八地見道修道所斷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當系。
乃至離欲界欲。
未離初禅欲。
說亦如上。
雲何結在未來。
彼結當系耶。
答曰。
諸未來結。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必退。
廣說如過去。
雲何結不在未來。
彼結不當系耶。
答曰。
諸結過去。
已斷乃至已吐。
彼結必不退。
廣說如未來。
諸結現在。
彼結今系耶。
答曰。
若結現在彼結。
今系諸結現在。
彼得亦現在。
頗結今系。
彼結非現在耶。
答曰。
有諸過去未來結。
諸過去未來結。
得在現在。
系過去者。
如大牛行法。
現在者。
如犢子行法。
所可用道斷欲界結退。
彼道時還得彼結得不耶。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或有說。
無有退法。
如毗婆阇婆提。
以現喻故。
而作是說。
今現見瓶破。
唯有破瓦。
不可還作瓶。
如是阿羅漢。
以金剛喻定。
破諸煩惱。
令無有餘。
不可還成煩惱性。
亦如燒木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