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八卷

關燈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二十八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使揵度不善品之四 ◎此三結幾不善幾無記。

    乃至九十八使。

    幾不善幾無記。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或有說。

    一切煩惱。

    盡是不善。

    以無巧便所持故。

    如譬喻者。

    作如是說。

    為斷如是意亦明煩惱是不善無記故。

    若無巧便所持是不善者。

    諸煩惱。

    應言無巧便。

    不應言是不善。

    所以者何。

    無巧便是無知持是相應。

    不可以自體還應自體。

    複次或有說。

    欲界諸煩惱。

    盡是不善。

    色無色界諸煩惱。

    盡是無記。

    為斷如是說者意。

    亦明身見邊見是無記法故。

    而作此論。

    複有說者。

    所以作論。

    為何義故。

    而作論。

    答曰。

    欲令此義成立故作此論。

    是故先作是問。

    以何義故。

    彼尊者作論先立章。

    答曰。

    欲現門故。

    今欲現問故作此論。

    此三結。

    幾不善。

    幾無記。

    答曰。

    一是無記。

    謂身見。

    問曰。

    何故身見是無記耶。

    答曰。

    若法是無慚無愧。

    與無慚無愧相應。

    從無慚無愧生。

    與無慚無愧作依果者。

    是不善。

    身見不與無慚無愧相應。

    不從無慚無愧生。

    不與無慚無愧作依果故。

    是無記。

    複次此結不一向壞期心。

    雲何不一向壞期心。

    答曰。

    即如上義。

    複次此結不與施戒修相遠故。

    是無記。

    若人計我。

    修行布施。

    欲令我樂。

    持戒欲令我生天。

    習修欲令我得解脫。

    複次此結于自體愚。

    不逼切他。

    若人計我。

    眼見色時。

    不作是念。

    眼能見色。

    色是可見。

    而作見念。

    我能見色。

    我所是可見。

    乃至意知法。

    不作是念。

    意能知法。

    法是可知。

    而作是念。

    我能知法。

    我所是可知。

    不逼切他者。

    如是等颠倒見。

    不逼切他。

    複次以身見。

    不生報故。

    是無記。

    尊者和須蜜說曰。

    何故此見是無記耶。

    答曰。

    此見不能起粗身口業。

    問曰。

    若然者。

    不善煩惱。

    亦有不能起粗身口業者。

    答曰。

    貪恚愚癡增盛時能起。

    複次此見不能令人堕惡道。

    問曰。

    若然者不善煩惱。

    亦有不能令人堕惡道者。

    答曰。

    貪恚愚癡增盛時。

    能令人堕惡道。

    此見增盛時。

    不能令人堕惡道。

    複次此見不能生不愛果。

    問曰。

    此見能生後有。

    即是生不愛果。

    所以者何。

    如佛說。

    比丘若起後有。

    乃至一刹那者。

    我不稱美。

    所以者何。

    起于有者。

    是苦法故。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此見所取是颠倒。

    亦生颠倒。

    應是不善。

    若當身見非不善者。

    誰是不善。

    世尊亦說。

    乃至小愚亦是不善。

    二當分别。

    問曰。

    何故言分别。

    答曰。

    此義應分别。

    是不善分。

    是無記分。

    複次此義當破故言分别。

    毗婆阇婆提作是說。

    此義應解脫分明故言分别。

    戒取疑若在欲界是不善。

    若在色無色界是無記。

    問曰。

    何故色無色界煩惱是無記耶。

    答曰。

    若法是無慚無愧。

    與無慚無愧相應。

    從無慚無愧生。

    與無慚無愧作依果者是不善。

    色無色界煩惱。

    與上相遠故是無記。

    複次此煩惱不壞期心。

    雲何不壞期心。

    以上義故。

    複次色無色界煩惱。

    不能生報。

    以不生報故是無記。

    所以不能生于報者。

    以為四枝五枝定所制伏故。

    猶如毒蛇為咒術制伏則不能螫人。

    彼亦如是。

    複次非報器故。

    色無色界煩惱是無記。

    若當色無色界能生報者。

    為生何報。

    應生苦受。

    苦受是欲界法。

    不可以色無色界煩惱于欲界中受報。

    複次色無色界。

    非一向能生颠倒。

    有少相似法。

    如色無色界邪見。

    謗言無苦。

    有少樂分見取見。

    色無色界陰是第一。

    彼有少分第一戒取見。

    色無色界有少分淨。

    亦有能淨欲界道。

    無色界有能淨色界道。

    尊者和須密說曰。

    何故色無色界諸煩惱是無記。

    答曰。

    不能起粗身口業故。

    問曰。

    不善煩惱。

    亦有不能起粗身口業者。

    答曰。

    貪恚癡增盛時。

    能起粗身口業。

    彼諸煩惱增盛時。

    不能起粗身口業。

    複次彼諸煩惱。

    不能令人堕惡趣◎ ◎問曰。

    不善煩惱。

    亦有不能令人堕惡道者。

    答曰。

    貪恚癡增盛時。

    能令人堕惡道。

    彼諸煩惱增盛時。

    不能令人堕惡道。

    複次彼諸煩惱。

    不能生不愛果。

    問曰。

    若生少後有是不愛果。

    廣說如上。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若當色無色界煩惱非不善者。

    誰是不善。

    世尊亦說。

    煩惱生業。

    應是不善。

    三不善根。

    即是不善。

    所以者何。

    此不善根。

    是不善煩惱。

    為不善法。

    作因作根。

    作出處作本。

    作有作緣。

    作集作生故。

    三漏。

    一是無記。

    二當分别。

    一無記者。

    是有漏。

    所以是無記。

    應如上說。

    二當分别者。

    謂欲漏無明漏。

    欲漏或不善或無記。

    雲何不善欲漏。

    是無慚無愧。

    亦與無慚無愧相應者。

    是不善無慚無愧。

    即是自體。

    與無慚無愧相應者。

    取三十四種。

    一向不善者三種。

    少分謂睡眠掉舉。

    無慚無愧相應者是不善。

    雲何無記欲漏。

    不與無慚無愧相應。

    是則說身見邊見。

    亦說三種。

    少分謂睡眠掉舉。

    身見邊見相應者。

    是名無記。

    問曰。

    無慚不與無慚相應。

    無愧不與無愧相應。

    可是無記欲漏所攝耶。

    答曰。

    此文應如是說。

    雲何無記。

    無慚無愧所不攝不相應欲漏。

    無慚無愧不攝。

    則餘無慚無愧不相應。

    則餘無慚無愧相應。

    而不說者有何意耶。

    答曰。

    無慚雖不與無慚相應與無愧相應。

    無愧雖不與無愧相應而與無慚相應。

    所以者何。

    不相離故。

    是故非無記欲漏所攝。

    無明漏。

    或不善或無記。

    雲何不善無明漏。

    與無慚無愧相應。

    如是則說欲界四種所斷無明。

    謂集滅道修道所斷。

    及苦谛所斷。

    少分謂三見疑愛恚慢相應無明。

    及不共無明。

    雲何無記無明漏。

    不與無慚無愧相應者。

    如是則說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

    色無色界五種所斷無明。

    問曰。

    何故十纏中。

    唯說與無慚無愧相應不說餘耶。

    答曰。

    彼作經者。

    有如是欲如是意。

    随其欲意。

    而造此論。

    亦不違法相。

    複次此二纏一向不善。

    與一切不善煩惱相應。

    忿纏覆纏嫉纏悭纏。

    雖一向不善。

    而不與一切不善煩惱相應。

    睡纏掉纏。

    雖與一切不善煩惱相應。

    而不一向不善。

    所以者何。

    以不善無記故。

    眠纏悔纏。

    非一向不善。

    所以者何。

    眠有善不善無記。

    悔有善不善無記故。

    無慚無愧。

    一向不善。

    與一切不善煩惱相應故。

    随有爾許無慚無愧相應。

    有爾許不善煩惱。

    有爾許不善煩惱。

    有爾許無慚無愧相應。

    随有爾許函。

    有爾許蓋。

    彼亦如是。

    四流。

    一無記。

    謂有流。

    所以者何。

    以是色無色界法故。

    如說色無色界煩惱。

    是無記。

    此亦如是。

    三當分别。

    謂欲流見流無明流欲流。

    或不善或無記。

    雲何不善。

    無慚無愧。

    及相應欲流。

    無慚無愧。

    則說無慚無愧體。

    相應欲流。

    則說二十四種。

    一向不善者。

    及三種少分。

    謂睡眠掉舉。

    無慚無愧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