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七卷
關燈
小
中
大
。
亦恚非衆生數。
雲何慢結。
答曰。
七種慢。
是慢使。
一慢。
二大慢。
三慢大慢。
四我慢。
五增上慢。
六如慢。
七邪慢。
廣說如雜揵度。
雲何無明結。
答曰。
三界無知。
如是說者好。
若作是說。
緣三界無知者。
則不攝無漏緣使。
雲何見結。
答曰。
三見是也。
謂身見。
邊見。
邪見。
雲何取結。
答曰。
二取是也。
謂見取。
戒取。
廣說如波那羅經。
問曰。
何故五見三見立見結。
二見立取結耶。
答曰。
同苦系義故。
身見名女聲。
是苦系義非樂。
如身見。
邊見邪見亦如是。
見取戒取名男聲。
是苦系義非樂(天竺聲論法有男聲女聲非男非女聲)。
複次此二結體等攝使亦等。
體等者見結體有十八。
取結體亦十八。
攝亦如是。
複次若見行邪行。
非取是見結。
若見行邪行取。
非見是取結。
雲何疑結。
于谛猶豫。
何以作此論耶。
答曰。
欲令疑意得決定故。
若遠見高物。
疑為是人耶為是杌耶。
若知是人。
疑為是男耶為是女耶。
見二道疑為是所趣道。
為非所趣道耶。
見二衣二缽。
疑為是我衣缽耶。
為非我衣缽耶。
人謂如此是實疑結。
欲令此義決定是欲界不隐沒無記邪智。
若疑為有苦集滅道。
為無苦集滅道耶。
此是實疑。
是名疑結。
雲何嫉結。
答曰。
見他善好心不忍。
雲何悭結。
答曰。
心悭着。
問曰。
何故作此論耶。
答曰。
欲令疑者得決定故。
世人于嫉作悭想。
于悭作嫉想。
若人見他好物。
心生嫉者。
世人言此人悭。
此非是悭乃是嫉。
若人見他牢藏己妻。
世人言是嫉。
而實非嫉乃是悭。
為斷如是嫉是悭想悭是嫉想亦顯嫉悭差别之相。
而作此論。
雲何嫉結。
見他善好心不忍。
為斷如是嫉是悭意此結是不忍相。
非悭着相。
若見他有好物。
便生嫉心。
此于我為好。
雲何悭結。
答曰。
心悭着。
作如是說。
已斷悭作嫉想。
此結是悭着相。
非不忍相。
善守護己妻。
不令出故 問曰。
何故于十纏中嫉悭為結。
非餘纏耶。
答曰。
無結相者不立。
有結相者便立。
複次以現其終故。
于十纏中。
嫉悭是終。
複次此二能自成立。
無有二相能自成立者。
以自力用故成立。
無二相者。
一向不善故。
忿纏覆纏能自成立。
無有二相。
然外國法師說。
此二是使。
不說是纏故不應問。
睡掉不能自成立。
以因他力故立。
非不二相。
以不善無記故。
眠悔雖能自成立亦非不二相。
以眠有善不善無記悔善不善故。
無慚無愧。
雖非二相。
而自不成立。
因他力故。
嫉悭非二相。
亦自成立故。
複次此二結是下賤可呵責法。
複次此是惡人下人所行故。
若世人供養他。
何故生嫉。
雖複積聚百千财寶。
不能持五錢至于後世。
若當施于他者。
有何過。
複次世間以此二結故。
曾多受毀辱。
世人輕毀二法。
謂無威勢貧窮者。
以修行廣布嫉結。
令無威勢。
修行廣布悭結。
令人貧窮。
若人貧窮無有威勢。
父母兄弟親屬僮仆。
乃至己妻。
而輕賤之。
複次此二結。
于欲界衆生。
能為二事。
一如獄卒。
二如守門人。
如人閉在牢獄。
以二人守。
不令出行。
譬如清淨莊嚴園林。
以二人守門。
不令人入惡道。
當知如牢獄嫉悭。
當知如獄卒衆生。
所以不能出惡道獄者。
以嫉悭所守故。
人天如清淨莊嚴園林。
嫉悭如二守門者。
衆生所以不得人天中樂。
以嫉悭故。
以是事故。
嫉悭立結。
如經說釋提桓因往至佛所而作是問。
世尊人天多行何結。
阿修羅揵闼婆。
乃至廣說。
佛告憍屍迦。
人天多行嫉結悭結。
阿修羅。
龍迦樓羅。
揵闼婆。
緊那羅。
摩睺羅伽。
如是等衆生。
亦多行嫉結悭結。
問曰。
衆生或有九結。
或有六結。
或有三結。
或有無結。
九結者。
具縛凡夫。
有六結者。
是離欲界欲凡夫。
未離欲愛聖人。
有三結者。
離欲聖人。
無結者。
是阿羅漢。
無有衆生成就二結一結者。
何故世尊說。
人天阿修羅等。
多成就二結。
答曰。
以嫉悭是富貴人所行。
帝釋于二天中尊。
複次以此二結故人天阿修羅。
數數共鬥。
諸天有好食。
阿修羅有好女。
諸天悭惜于食。
不欲令餘去。
于女生嫉言。
于我等好。
阿修羅于女悭惜。
不欲令出。
于食生嫉言。
于我等好。
諸天為女故。
下詣阿修羅城。
阿修羅為食故。
上詣天城。
以是事故。
天阿修羅。
數數共鬥。
爾時帝釋。
從戰陣出。
心懷恐怖戰栗。
未久之間。
往詣佛所。
而白佛言。
天人阿修羅等。
以何結故。
數數共鬥。
世尊以方便力。
而作是說。
帝釋當知。
以嫉悭二結。
為汝作患。
生恐怖厄難。
猶如重擔。
以是事故。
人天阿修羅等。
以此二結數數共鬥 九十八使。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欲斷著文沙門意故。
有著文沙門所說而受持之。
複作是言。
佛說七使。
誰聰明過佛者。
說九十八使耶。
欲斷如是說者意故。
亦欲說九十八使體相性分。
以是事故。
而作此論。
佛經說七使。
以界以種以行。
有九十八使。
七使中欲愛使。
于九十八使中。
以種故有五。
恚使亦爾。
七使中有愛使。
于九十八使中。
以界故有二。
以種故有五。
以界以種故有十。
七使中慢使于九十八使中。
以界故有三。
以種故有五。
以界以種。
使有十五。
無明使亦爾。
七使中見使于九十八使中。
以界故有三。
以行故有五。
以種故有十二。
以界以種以行故。
有三十六。
七使中疑使于九十八使中。
以界故有三。
以種故有四。
以界以種故有十二◎
亦恚非衆生數。
雲何慢結。
答曰。
七種慢。
是慢使。
一慢。
二大慢。
三慢大慢。
四我慢。
五增上慢。
六如慢。
七邪慢。
廣說如雜揵度。
雲何無明結。
答曰。
三界無知。
如是說者好。
若作是說。
緣三界無知者。
則不攝無漏緣使。
雲何見結。
答曰。
三見是也。
謂身見。
邊見。
邪見。
雲何取結。
答曰。
二取是也。
謂見取。
戒取。
廣說如波那羅經。
問曰。
何故五見三見立見結。
二見立取結耶。
答曰。
同苦系義故。
身見名女聲。
是苦系義非樂。
如身見。
邊見邪見亦如是。
見取戒取名男聲。
是苦系義非樂(天竺聲論法有男聲女聲非男非女聲)。
複次此二結體等攝使亦等。
體等者見結體有十八。
取結體亦十八。
攝亦如是。
複次若見行邪行。
非取是見結。
若見行邪行取。
非見是取結。
雲何疑結。
于谛猶豫。
何以作此論耶。
答曰。
欲令疑意得決定故。
若遠見高物。
疑為是人耶為是杌耶。
若知是人。
疑為是男耶為是女耶。
見二道疑為是所趣道。
為非所趣道耶。
見二衣二缽。
疑為是我衣缽耶。
為非我衣缽耶。
人謂如此是實疑結。
欲令此義決定是欲界不隐沒無記邪智。
若疑為有苦集滅道。
為無苦集滅道耶。
此是實疑。
是名疑結。
雲何嫉結。
答曰。
見他善好心不忍。
雲何悭結。
答曰。
心悭着。
問曰。
何故作此論耶。
答曰。
欲令疑者得決定故。
世人于嫉作悭想。
于悭作嫉想。
若人見他好物。
心生嫉者。
世人言此人悭。
此非是悭乃是嫉。
若人見他牢藏己妻。
世人言是嫉。
而實非嫉乃是悭。
為斷如是嫉是悭想悭是嫉想亦顯嫉悭差别之相。
而作此論。
雲何嫉結。
見他善好心不忍。
為斷如是嫉是悭意此結是不忍相。
非悭着相。
若見他有好物。
便生嫉心。
此于我為好。
雲何悭結。
答曰。
心悭着。
作如是說。
已斷悭作嫉想。
此結是悭着相。
非不忍相。
善守護己妻。
不令出故 問曰。
何故于十纏中嫉悭為結。
非餘纏耶。
答曰。
無結相者不立。
有結相者便立。
複次以現其終故。
于十纏中。
嫉悭是終。
複次此二能自成立。
無有二相能自成立者。
以自力用故成立。
無二相者。
一向不善故。
忿纏覆纏能自成立。
無有二相。
然外國法師說。
此二是使。
不說是纏故不應問。
睡掉不能自成立。
以因他力故立。
非不二相。
以不善無記故。
眠悔雖能自成立亦非不二相。
以眠有善不善無記悔善不善故。
無慚無愧。
雖非二相。
而自不成立。
因他力故。
嫉悭非二相。
亦自成立故。
複次此二結是下賤可呵責法。
複次此是惡人下人所行故。
若世人供養他。
何故生嫉。
雖複積聚百千财寶。
不能持五錢至于後世。
若當施于他者。
有何過。
複次世間以此二結故。
曾多受毀辱。
世人輕毀二法。
謂無威勢貧窮者。
以修行廣布嫉結。
令無威勢。
修行廣布悭結。
令人貧窮。
若人貧窮無有威勢。
父母兄弟親屬僮仆。
乃至己妻。
而輕賤之。
複次此二結。
于欲界衆生。
能為二事。
一如獄卒。
二如守門人。
如人閉在牢獄。
以二人守。
不令出行。
譬如清淨莊嚴園林。
以二人守門。
不令人入惡道。
當知如牢獄嫉悭。
當知如獄卒衆生。
所以不能出惡道獄者。
以嫉悭所守故。
人天如清淨莊嚴園林。
嫉悭如二守門者。
衆生所以不得人天中樂。
以嫉悭故。
以是事故。
嫉悭立結。
如經說釋提桓因往至佛所而作是問。
世尊人天多行何結。
阿修羅揵闼婆。
乃至廣說。
佛告憍屍迦。
人天多行嫉結悭結。
阿修羅。
龍迦樓羅。
揵闼婆。
緊那羅。
摩睺羅伽。
如是等衆生。
亦多行嫉結悭結。
問曰。
衆生或有九結。
或有六結。
或有三結。
或有無結。
九結者。
具縛凡夫。
有六結者。
是離欲界欲凡夫。
未離欲愛聖人。
有三結者。
離欲聖人。
無結者。
是阿羅漢。
無有衆生成就二結一結者。
何故世尊說。
人天阿修羅等。
多成就二結。
答曰。
以嫉悭是富貴人所行。
帝釋于二天中尊。
複次以此二結故人天阿修羅。
數數共鬥。
諸天有好食。
阿修羅有好女。
諸天悭惜于食。
不欲令餘去。
于女生嫉言。
于我等好。
阿修羅于女悭惜。
不欲令出。
于食生嫉言。
于我等好。
諸天為女故。
下詣阿修羅城。
阿修羅為食故。
上詣天城。
以是事故。
天阿修羅。
數數共鬥。
爾時帝釋。
從戰陣出。
心懷恐怖戰栗。
未久之間。
往詣佛所。
而白佛言。
天人阿修羅等。
以何結故。
數數共鬥。
世尊以方便力。
而作是說。
帝釋當知。
以嫉悭二結。
為汝作患。
生恐怖厄難。
猶如重擔。
以是事故。
人天阿修羅等。
以此二結數數共鬥 九十八使。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欲斷著文沙門意故。
有著文沙門所說而受持之。
複作是言。
佛說七使。
誰聰明過佛者。
說九十八使耶。
欲斷如是說者意故。
亦欲說九十八使體相性分。
以是事故。
而作此論。
佛經說七使。
以界以種以行。
有九十八使。
七使中欲愛使。
于九十八使中。
以種故有五。
恚使亦爾。
七使中有愛使。
于九十八使中。
以界故有二。
以種故有五。
以界以種故有十。
七使中慢使于九十八使中。
以界故有三。
以種故有五。
以界以種。
使有十五。
無明使亦爾。
七使中見使于九十八使中。
以界故有三。
以行故有五。
以種故有十二。
以界以種以行故。
有三十六。
七使中疑使于九十八使中。
以界故有三。
以種故有四。
以界以種故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