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七卷

關燈
二成其事。

    三不害所緣。

    複次以三事故名見。

    一有期心。

    二堅着。

    三轉行。

    複次以三事故名見。

    一以期心。

    二以方便。

    三以無知。

    期心者。

    壞于期心。

    方便者。

    壞于方便。

    無知者。

    壞期心方便故。

    複次壞期心者。

    壞行定人。

    壞方便者。

    壞行慧者。

    無知者。

    從他邊有所聞。

    謬見法相 已總說諸見。

    所以今當别說。

    一一所以何故名身見。

    答曰。

    從自身生。

    亦從有身生。

    故名身見。

    問曰。

    餘見亦盡從自身生。

    可是身見耶。

    答曰。

    若見從自身生。

    不從他身生。

    不從無身生。

    此見是身見。

    餘見或從自身生。

    或從他身生。

    或從無身生。

    自身生者。

    謂緣自界。

    他身生者。

    謂緣他界。

    無身生者。

    謂緣無漏。

    問曰。

    如邊見不從他身生。

    亦不從無身生。

    何故不名身見。

    答曰。

    身見以先受名故。

    更以餘事。

    立邊見名。

    以見二邊故。

    複次若見從自身生。

    染着我我所。

    說身見。

    餘見雖有從自身生者。

    而不染着我我所故。

    如我見我所見。

    已見已所見亦如是。

    複次若見從自身生。

    不違戒施修。

    說身見。

    餘見雖從自身生。

    無如是事。

    複次若見從自身生。

    信所作受。

    是身見。

    餘見雖從自身生。

    無有是事。

    尊者和須蜜說曰。

    自身名五受陰。

    此見從自身生。

    故名身見。

    問曰。

    何故說五受陰。

    名自身耶。

    答曰。

    以自作故。

    複次作故。

    亦是自煩惱業果故。

    問曰何故名邊見。

    答曰。

    此見受二邊。

    若斷若常。

    故名邊見。

    如經說。

    迦旃延。

    若以正智。

    如實知見世間集。

    則不言無世間。

    言無世間者。

    是斷見。

    若見未來陰生作如是念。

    是衆生死此生彼而不斷。

    若以正智。

    如實知見世間滅。

    則不言有世間。

    言有世間者。

    是常見。

    若見陰界入相續生。

    彼作是念。

    此是滅法非常。

    複次此是外道邊故說邊見。

    外道計我是可呵責下賤之法。

    況複計我是斷常者。

    而不是邊下賤法耶。

    複次外道計我。

    是名取邊。

    是名妄取于緣。

    是名所取愚癡。

    何況計我。

    有斷有常。

    而非邊耶。

    複次此見行斷常二行故名邊見。

    佛經說。

    比丘當知我不與世間诤。

    世間與我诤。

    問曰。

    佛何故不與世間诤。

    尊者和須蜜說曰。

    佛說有因果故。

    若與常見外道。

    共集一處。

    外道計有果無因。

    所以者何。

    無因故常。

    佛作是說。

    汝等有者。

    我亦有之。

    汝言無者。

    是愚癡故。

    若與斷見外道。

    集在一處。

    彼斷見外道。

    說有因無果。

    所以者何。

    斷果故。

    佛作是說。

    汝等有者我亦有之。

    汝言無者是愚癡故。

    佛于一邊取因。

    于一邊取果。

    離于斷常。

    而說中道。

    以是事故。

    佛不與世間诤。

    世間與佛诤。

    複次佛是法論。

    世間是非法論。

    法論者不與非法論者诤。

    複次佛以制法随順世間。

    世間以實法不随順佛。

    複次佛是善除鬥诤根本。

    愛之與見。

    是鬥诤根本。

    佛善除之。

    世人不除。

    是故作如是說。

    我不與世間诤。

    世間與我诤。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佛則正論。

    世間不正論。

    正論不與不正論者诤。

    如一馬行于邪道言行惡道。

    如是外道行邪道故。

    言行诤道。

    複次佛見義見法見善見好。

    是故不與世間诤。

    問曰。

    何故名邪見。

    答曰。

    行邪行故說邪見。

    問曰。

    五見盡行邪行。

    皆是邪見耶。

    答曰。

    以名以行故。

    若五見不立名立行者。

    五見盡是邪見。

    所以者何。

    行邪行故。

    若五見立名立行。

    此見名邪見行。

    無所有行。

    是名邪見。

    複次行邪行壞前法是邪見。

    餘見雖行邪行。

    無如是事。

    複次若邪行謗一切因果。

    是名邪見。

    餘見雖行邪行。

    無如是事。

    複次行于邪行。

    與施戒修相違。

    餘見雖行邪行。

    無如是事。

    複次若行邪行。

    謗過去未來現在等正覺道及三漏處。

    是名邪見。

    餘見雖行邪行。

    無如是事。

    複次若行邪行。

    謗二種恩。

    謂法恩衆生恩。

    謗法恩者。

    言無施無祠祀無善惡業果報無今世後世。

    謗衆生恩者。

    言無父無母無化生衆生。

    言世無阿羅漢無趣正道。

    乃至廣說。

    餘見雖行邪行。

    無如是事。

    複次若行邪行。

    能起二種無恩。

    謂法無恩衆生無恩。

    起法無恩者。

    言無施。

    乃至廣說。

    起衆生無恩者。

    言無父母。

    乃至廣說。

    是名邪見。

    餘見雖行邪行。

    無如是事。

    複次邪見若行邪行。

    壞現見事。

    如人堕火坑中。

    欲令世人生希有想。

    而作是說。

    我今快樂。

    如是衆生。

    堕熾然陰界入中。

    以邪見故。

    言無有苦。

    餘見雖行邪行。

    無如是事。

    複次若行邪行。

    說名是惡。

    如說比丘當知。

    若人邪見。

    所有身口意業。

    及回轉法。

    其所願求。

    盡生不愛不好不妙法。

    所以者何。

    比丘當知。

    以見惡故。

    餘見雖行邪行。

    無如是事。

    不名邪見。

    問曰。

    何故名見取。

    答曰。

    取見故名見取。

    問曰。

    此見亦取五陰。

    何以但說見取耶。

    答曰。

    因見故取五陰。

    複次若取見。

    若取五陰。

    計第一者。

    是名見取。

    問曰。

    何故名戒取。

    答曰此見取戒。

    故名戒取。

    問曰。

    此盡取五陰。

    何以但說取戒耶。

    答曰。

    因戒故取五陰。

    複次以所行故。

    若取戒。

    若取陰。

    以所行淨者名戒取。

    問曰。

    何故名取。

    答曰。

    取他見故名取。

    如身見計我所。

    邊見計斷常。

    邪見謗言無。

    見取取此諸見。

    以為第一。

    戒取取此諸見。

    以為淨。

    是故取他見名為取 六愛身。

    眼觸生愛。

    取鼻舌身意觸生愛。

    應說一愛。

    如九結中。

    三界愛立一愛結。

    應說二愛。

    如七使中。

    欲界愛說欲愛使。

    色無色界愛。

    說有愛使。

    應說三愛。

    如經說。

    比丘當知。

    愛說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