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四卷

關燈
就色無色界凡夫性。

    若不成就欲界凡夫性。

    是人不名成就三界凡夫性。

    是故欲令三數滿故作如是說。

    複有說者。

    斷其可生處故作如是說。

    彼有更生之處。

    令悉斷之。

    令彼法不複得生。

    複有說者。

    欲令不成就法複不成就故。

    雲何不成就法複不成就耶。

    答曰。

    欲令極遠故。

    複有說者。

    三界凡夫性。

    得非數滅故說三界 凡夫性是何等法耶。

    答曰。

    三界不染污心不相應行。

    問曰。

    何故複作此論。

    答曰。

    為止說凡夫性定欲界系是染污是見道斷是相應法者意故。

    而作此論。

    說三界則止定在欲界。

    不染污則止染污。

    修道斷則止見道斷。

    不相應則止是相應法者意。

    問曰。

    凡夫性體性是何。

    答曰。

    如此經說。

    不得聖道。

    乃至廣說。

    此中說凡夫性是不成就不隐沒無記心不相應行行陰所攝。

    問曰。

    凡夫性。

    非行陰所攝。

    所以者何。

    心不相應行法中。

    不說此法故。

    答曰。

    亦說在如是等諸法名心不相應行中。

    此是凡夫性體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凡夫性是何義。

    阿毗昙人說曰。

    凡夫分凡夫性。

    凡夫身凡夫體。

    是凡夫性義。

    尊者瞿沙說曰。

    與凡夫相似義是凡夫性義。

    如牛似牛故名牛性。

    餘禽獸等亦如是。

    尊者和須蜜說曰。

    多處受身義是凡夫性義。

    異界生義是凡夫性義。

    趣異趣義是凡夫性義。

    更諸生義是凡夫性義。

    受諸生義是凡夫性義。

    信異師義是凡夫性義。

    行異類義是凡夫性義。

    造異業義是凡夫性義。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受異界異趣異生增長生死義是凡夫性義。

    行異類義是凡夫性義 問曰。

    何故名凡夫耶。

    尊者和須蜜說曰。

    受異生異界異生處造異業行異煩惱信異師行異類等諸法故名凡夫。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異于聖法故名凡夫。

    問曰。

    何故說凡夫法耶。

    答曰。

    此法是凡夫所有故名凡夫法。

    猶如聖人所有法名聖法。

    複次凡夫等得此法。

    成就在身中。

    是故名凡夫法。

    複次凡夫為此法所覆所蔽所纏故。

    名凡夫法。

    複有說者。

    凡夫人。

    作此法。

    行此法。

    随逐此法。

    故名凡夫。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此法是凡夫人法。

    生增長凡夫性故。

    名凡夫法。

    問曰。

    凡夫法。

    凡夫性。

    有何差别。

    答曰。

    因是凡夫性。

    果是凡夫法。

    如因果作已作。

    廣說亦如是。

    複次無記是凡夫性。

    善不善無記是凡夫法。

    無報是凡夫性。

    有報無報。

    是凡夫法。

    如有報無報生一果二果。

    無慚無愧相應。

    無慚無愧不相應。

    說亦如是。

    複次凡夫性攝一陰少分。

    凡夫法攝五陰。

    複次凡夫性是不相應。

    凡夫法是相應不相應。

    如相應不相應。

    有依無依等。

    說亦如是。

    複次凡夫性是不染污。

    凡夫法是染污不染污。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異趣所行。

    是凡夫性。

    異趣所得陰界入法。

    是凡夫法。

    如牛羊禽獸所行是牛羊禽獸性牛羊禽獸所得法是牛羊禽獸法。

    如是等相。

    是名差别 若凡夫性不斷。

    亦成就凡夫性耶。

    若成就凡夫性。

    彼凡夫性不斷耶。

    乃至廣作四句。

    凡夫性不斷不成就凡夫性者。

    生欲界凡夫人。

    未離初禅欲。

    從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離初禅欲未離第二禅欲。

    從第二禅。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非想非非思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生初禅凡夫人未離第二禅欲。

    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離第二禅欲未離第三禅欲。

    從第三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如凡夫人生初禅。

    乃至生識處。

    說亦如是。

    凡夫人生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凡夫人則爾。

    聖人雲何。

    聖人未離欲界欲。

    從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離欲界欲未離初禅欲。

    從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未離非想非非想處欲。

    非想非非想處。

    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

    是名不斷亦不成就。

    成就非不斷者。

    凡夫人生欲界。

    離欲界欲。

    成就欲界凡夫性非不斷。

    生初禅離初禅欲。

    乃至廣說。

    無所有處。

    離無所有處欲。

    成就無所有處凡夫性非不斷。

    是名成就非不斷。

    不斷非不成就者。

    凡夫人生欲界中。

    未離欲界欲。

    欲界凡夫性不斷非不成就。

    生初禅未離初禅欲。

    乃至生無所有處。

    未離無所有處欲。

    說亦如是。

    生非想非非想處。

    彼凡夫性不斷非不成就。

    是名不斷非不成就。

    非不斷不成就者。

    凡夫人生欲界中。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

    從初禅地。

    乃至無所有處。

    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

    生初禅中離無所有處欲。

    從第二禅。

    乃至無所有處。

    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

    乃至生識處。

    離無所有處欲。

    無所有處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

    空處乃至欲界。

    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

    凡夫人生無所有處識處。

    乃至欲界。

    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

    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

    乃至欲界。

    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

    一切阿羅漢。

    三界凡夫性。

    非不斷不成就。

    阿那含離無所有處欲。

    從欲界乃至無所有處凡夫性。

    非不斷不成就。

    乃至聖人離欲界欲。

    未離初禅欲。

    欲界凡夫性。

    非不斷不成就。

    是名非不斷不成就。

    若凡夫性已斷亦不成就耶。

    若不成就凡夫性已斷耶。

    乃至廣作四句。

    彼初句作此第二句彼第二句作此初句彼第四句作此第三句。

    彼第三句作此第四句。

    凡夫性若是數滅。

    複是非數滅耶。

    若是非數滅。

    複是數滅耶。

    乃至廣作四句。

    是數滅非非數滅者。

    凡夫人離欲界欲。

    乃至離無所有處欲是也。

    是非數滅非是數滅者。

    聖人未離欲界欲是也。

    是數滅亦非數滅者。

    聖人離欲界欲。

    諸地說亦如是。

    乃至阿羅漢。

    三界凡夫性。

    得數滅亦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