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四卷

關燈


    若不得苦法忍。

    是凡夫性者。

    道比智已生。

    舍苦法忍。

    應是凡夫性。

    答曰。

    或有說者。

    應作是說。

    不得苦法忍。

    是凡夫性。

    問曰。

    若然者。

    道比智生舍苦法忍。

    是凡夫性耶。

    答曰。

    苦法忍生時。

    破凡夫性。

    永更不生。

    苦法忍。

    不得言得。

    不得言不得。

    如不得未來眼根。

    得現在者。

    以得現在眼根故。

    破未來眼根。

    不得未來眼根。

    不名得。

    不名不得。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道比智生舍苦法忍。

    體性是不得。

    如不得未來眼根。

    得現在眼根。

    而不得過去眼根。

    如是得道比智。

    不得苦法忍。

    問曰。

    若然者雲何非凡夫性耶。

    答曰。

    成就依果故。

    聖人身中。

    無有不成就苦法忍。

    依果時雖不成就苦法忍。

    而非凡夫。

    常是聖人。

    問曰。

    若不得聖法。

    是凡夫性者。

    如說雲何凡夫性。

    三界不染污心不相應行。

    其義雲何。

    答曰。

    若說不得聖法是凡夫性者。

    即明三界不染污心不相應行義。

    所以者何。

    不得聖法性。

    即是三界不染污心不相應行。

    複有說者。

    先說是對治。

    後說是體性。

    複有說者。

    凡夫性體是一法。

    猶如命根。

    非不得性是不染污心不相應行修道所斷。

    評曰。

    不應作是說。

    體性是不得聖法。

    如是說者好。

    複有說者。

    不得一切無漏法。

    是凡夫性。

    問曰。

    若然者。

    無有聖人盡成就一切無漏法者。

    則無非凡夫性。

    答曰。

    雖無聖人盡成就一切無漏法者。

    然非凡夫。

    所以者何。

    亦有不得聖道。

    亦有得聖道故。

    複有說者。

    若不得是不共。

    是凡夫性。

    若不得是共。

    非凡夫性。

    複有說者。

    若不得不破。

    是凡夫性。

    若不得破。

    是非凡夫性。

    複次亦不得聖暖聖忍聖見聖欲聖慧。

    乃至廣說。

    問曰。

    此複顯現何義耶。

    答曰。

    先是略說。

    今是廣說。

    先不分别。

    今則分别。

    複有說者。

    此說極下凡夫。

    不得達分善根者。

    聖暖者是暖法。

    聖見者是頂法。

    聖忍者是下中忍。

    聖欲者是上忍。

    聖慧者是世第一法。

    是故此中說極下凡夫。

    複有說者。

    此中唯分别苦法忍。

    所以者何。

    苦法忍。

    亦名暖見忍欲慧。

    令有種子熱故名暖。

    轉行故名見。

    堪忍故名忍。

    可谛故名欲。

    分别故名慧。

    複有說者。

    令有種子熱故名暖。

    轉行故名見。

    行忍故名忍。

    欲解脫故名欲。

    覺知故名慧。

    是故此中唯分别苦法忍 凡夫性。

    當言善耶。

    乃至廣說。

    答曰。

    凡夫性。

    當言無記。

    所以者何。

    善法由善方便得。

    亦由餘善法得。

    由方便者。

    是方便善根。

    由此善根。

    亦令餘善未來世修。

    如見道邊等智盡智邊所得三界善根。

    問曰。

    此中何故不說生得善耶。

    答曰。

    應說而不說者。

    當知此說有餘。

    乃至廣說。

    複有說者。

    若勝好善。

    此中則說。

    彼是下劣。

    是故不說。

    複有說者。

    方便得善說。

    方便善根。

    由他得善。

    說離欲得善。

    複有說者。

    方便生善。

    說達分勝進分善根。

    由他得善。

    說住分退分善根。

    複有說者。

    此文應如是說。

    善法若方便得。

    若得方便者。

    是方便得。

    得者是生得。

    複有說者。

    得善法若方便。

    若離欲若得若退。

    複有說者。

    方便得者。

    是方便生。

    若得者善根斷還生時得善根是也。

    無有作方便求為凡夫。

    所以者何。

    無有本非凡夫者。

    此是下賤法故。

    無有求者。

    若凡夫性是善則有大過。

    斷善根時。

    永滅善法。

    不成就得。

    是時應非凡夫。

    若極惡下賤。

    非凡夫者。

    是事不然。

    欲令無如是過故。

    凡夫性不當言善。

    何故非不善耶。

    答曰。

    凡夫離欲界欲。

    不成就不善法。

    離欲界則非凡夫。

    以如是說。

    則止凡夫性。

    是不善者意。

    若凡夫性。

    是不善者。

    凡夫人離欲界欲者。

    則不應還生欲界。

    然還生欲界。

    是故凡夫性不得言不善 凡夫性當言欲界系耶。

    乃至廣說。

    答曰。

    凡夫性。

    或欲界系。

    或色無色界系。

    問曰。

    凡夫性何故不當言定欲界系耶。

    答曰。

    欲界沒生無色界。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不說欲界沒生色界中耶。

    答曰。

    欲界沒生色界中。

    雖舍欲界法而不悉舍。

    生無色界悉舍。

    所以者何。

    生色界中猶成就欲界法。

    謂欲界變化心。

    生無色界。

    不成就欲界法。

    以是事故。

    不當言定欲界系。

    何故不當言定色界系。

    答曰。

    色界沒生無色界中。

    悉不成就色界系法。

    問曰。

    色界沒生欲界中。

    亦舍色界法。

    此中何以不說耶。

    答曰。

    雖舍色界法而不悉舍。

    生無色界悉舍。

    是故說色界沒生無色界。

    乃至廣說。

    若當定是色界系者。

    阿私陀阿羅荼郁陀迦等。

    則不應還生。

    複次所以不說色界沒生欲界者。

    色界沒生欲界中。

    成就色界法。

    生無色界。

    悉不成就色界法。

    是以不說。

    何故凡夫性。

    不當言定無色界系。

    答曰。

    得正決定時。

    乃至廣說。

    法應如是。

    若成就彼地凡夫性。

    先見彼地苦。

    然聖道生為凡夫性。

    作對治故。

    若聖道生。

    先見無色界凡夫苦者。

    凡夫性當言定無色界系。

    但不爾。

    問曰。

    若以聖道初生者。

    凡夫性當言定欲界系。

    答曰。

    不應以此設難。

    彼說不當言定欲界系者。

    先已說故 凡夫性當言見道斷耶。

    乃至廣說。

    答曰。

    凡夫性當言修道斷。

    不當言見道斷。

    所以者何。

    見道所斷法悉染污。

    凡夫性非染污。

    若是見道斷者則是染污。

    然凡夫性非染污。

    其事雲何。

    若是見道。

    如世第一法滅。

    乃至廣說。

    染污法要斷得不成就。

    随斷幾種染污法。

    得不成就彼種。

    乃至廣說。

    是時未斷一種染污法。

    而不成就凡夫性。

    若凡夫性是染污法者。

    行者亦是凡夫。

    亦是聖人。

    所以者何。

    住苦法忍時。

    成就五種染污法。

    是時亦是具縛。

    亦是聖人。

    問曰無有成就色無色界凡夫性者。

    何以言是時三界凡夫得不成就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此文應如是說。

    三界中凡夫。

    得不成就。

    而不說者有何意耶。

    答曰。

    欲令三數滿故作如是說。

    成就欲界凡夫性。

    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