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三卷

關燈


    是凡夫聖人增上慢。

    如凡夫聖人。

    見谛不見谛。

    得果不得果。

    得正決定。

    不得正決定住決定聚。

    住不決定聚。

    住正定不住正定。

    當知亦如是。

    複有說。

    先所說者。

    因見道生。

    後所說者。

    因修道生。

    複有說者。

    先所起慢有所因。

    後所起慢無所因。

    複有說者。

    前者是欲色界。

    後者是三界。

    若生增上慢。

    我生已盡。

    此何緣。

    答曰。

    猶如有一作是念。

    此道此迹。

    我依此道。

    依此迹。

    乃至廣說。

    此道者。

    随其處作道想。

    此道迹者。

    随其處作道迹想。

    生已盡者。

    随其處作生想。

    問曰。

    此增上慢。

    何緣耶。

    答曰。

    緣生随彼善根。

    能生增上慢者。

    是生梵行已立說亦如是。

    乃至此增上慢何緣。

    答曰。

    即緣彼能生慢。

    心心數法。

    梵行已立者。

    阿羅漢。

    于學道名梵行已立。

    于無學道名今立。

    所作已辦者。

    猶如有一作是念。

    此道此迹。

    乃至所作已辦。

    我已斷煩惱。

    已害使。

    已吐結。

    已制伏纏。

    如是等語。

    盡明斷義。

    文雖種種。

    而無異義。

    所以者何。

    若斷煩惱。

    即是斷害使吐結。

    制伏于纏。

    問曰。

    此增上慢何緣耶。

    答曰。

    即緣能生增上慢。

    心心數法 若生增上慢。

    我更不受有。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複作此論。

    答曰。

    前說是因時解脫增上慢。

    今說是因不時解脫增上慢。

    前說是因盡智增上慢。

    今說是因無生智增上慢故。

    而作此論 此增上慢何緣。

    答曰。

    即緣能生增上慢。

    有凡夫能起五種增上慢。

    一于善根。

    二于須陀洹。

    三于斯陀含。

    四于阿那含。

    五于阿羅漢。

    須陀洹起三種。

    斯陀含起二種。

    阿那含起一種。

    阿羅漢無慢。

    複有說者。

    聖人亦起果間增上慢。

    如須陀洹于斯陀含向中起慢。

    斯陀含于阿那含向中起慢。

    阿那含于阿羅漢向中起慢。

    諸起色界增上慢者。

    要得彼根本地。

    能起彼地增上慢。

    所以者何。

    彼地煩惱。

    屬彼地故。

    若不得根本地。

    不能起彼地煩惱。

    複有說者。

    未至法亦有似根本地。

    若得彼地者。

    亦能起彼地慢。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如前說者好。

    雲何卑而起慢。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慢法自高卑他此慢。

    自卑高他。

    或謂此非是慢。

    今欲決定說是慢故。

    而作此論。

    雲何卑而起慢。

    猶如有一見他勝。

    若生處姓種色工業财富田宅。

    見他是事作是念。

    彼少勝我不如彼。

    謂生處乃至田宅。

    然彼不如他非百倍千倍。

    生處者有四種。

    謂刹利。

    婆羅門。

    毗舍。

    首陀。

    姓者有四種。

    一婆瑳。

    二憍瑳。

    三舍持羅。

    四婆羅矬(音在和反)阇。

    亦更有餘姓。

    一佉尼迦夷那。

    二舍荼蛇尼那。

    三拘荼蛇尼那。

    色者謂白紅赤黑。

    種者謂父種母種。

    工者謂彩畫等。

    業者于工巧中得利勝。

    财富者謂色聲香味觸。

    及其具。

    田宅者謂居業是也。

    見他有如是等事作是念。

    彼少勝我我少不如彼。

    色等乃至田宅。

    然彼非百倍千倍。

    而彼言一倍二倍勝我。

    我一倍二倍不如彼。

    便自高卑他而起于慢◎ ◎有七慢。

    一慢。

    二過慢。

    三慢過慢。

    四我慢。

    五增上慢。

    六卑慢。

    七邪慢。

    問曰。

    此慢幾見道斷。

    幾修道斷。

    答曰。

    三修道斷。

    謂慢過慢增上慢。

    餘見道修道斷。

    複有說者。

    二見道斷。

    謂我慢邪慢。

    餘是見道修道斷。

    複有說者。

    一是修道斷謂增上慢。

    二是見道斷。

    謂我慢邪慢。

    餘四見道修道斷。

    複有說者。

    盡是見道修道斷。

    問曰。

    若然者。

    雲何我慢邪慢。

    修道斷耶。

    答曰。

    身見緣五種斷法。

    計苦谛所斷法是我。

    于此後生我慢。

    乃至計修道所斷是我。

    于此後生我慢。

    是名我慢修道所斷。

    雲何修道斷邪慢。

    答曰。

    邪見緣五種所斷法。

    邪見謗苦谛所斷法言無。

    于此後生邪慢。

    乃至謗修道所斷法言無。

    于此後生慢。

    是名修道斷于邪慢。

    問曰。

    七慢幾在欲界。

    幾在色無色界耶。

    答曰。

    或有說者。

    三在欲界。

    謂過慢慢過慢卑慢。

    餘在三界。

    所以者何。

    色界無計生處等起慢故。

    複有說者。

    盡在三界。

    問曰。

    若然者。

    色無色界。

    無計生處等起慢。

    乃至廣說。

    答曰。

    本于此間。

    修行廣布。

    以因力故。

    于彼亦起現前複有說者。

    彼中雖不現行。

    于此因是故亦起現行。

    言我定勝我定少不如彼 又世尊言。

    有三覺。

    謂欲覺恚覺害覺。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此是佛經。

    佛經有三覺。

    欲覺恚覺害覺。

    而不廣分别。

    雲何欲覺自害。

    乃至廣說。

    佛經是此論所為根本。

    諸經中不說者。

    今欲說故而作此論 雲何欲覺自害。

    答曰。

    猶如有一起欲愛纏身熱心熱。

    所以者何。

    欲愛纏如火燒于自身。

    世尊亦說有三種火。

    謂貪欲火。

    嗔恚火。

    愚癡火。

    身熱心熱。

    是彼依果。

    長夜起欲愛纏三惡道中。

    受不愛報。

    乃至廣說。

    是彼報果。

    是名欲覺自害。

    雲何欲覺害他。

    答曰。

    猶如有一起欲愛纏。

    眼視他妻。

    其夫見之。

    自罵其婦。

    加諸苦害等。

    是名欲覺害他。

    問曰。

    此亦是俱害。

    所以者何。

    彼眼看者。

    亦受苦害等。

    答曰。

    彼看者。

    其夫不能加害。

    若加害者。

    則為他人之所呵責。

    是以不說。

    雲何欲覺俱害。

    答曰。

    猶如有一起欲愛纏。

    淫犯他妻。

    俱有過故。

    而被殺害。

    是名俱害。

    問曰。

    此是三害。

    何以言俱。

    所以者何。

    彼殺者。

    被殺者。

    亦受罪故。

    答曰。

    彼雖是害。

    不為世人所呵責。

    而為世人所譽。

    雲何此人憎惡惡法。

    是以不說。

    雲何恚覺自害。

    答曰。

    猶如有一起于恚纏。

    身熱心熱。

    乃至廣說。

    是彼依果。

    長夜起恚纏。

    故于三惡道。

    受不愛果。

    乃至廣說。

    若生人天中。

    形色醜陋。

    是彼報果是名恚覺自害。

    雲何恚覺害他。

    猶如有一起于恚覺。

    斷他人命。

    是名害他。

    問曰。

    若斷他命。

    是名俱害。

    何以但言害他。

    答曰。

    雖斷他命。

    不為世人之所呵責。

    不盡受現世罪。

    是故不說。

    雲何俱害。

    猶如有一斷他人命。

    以斷他命。

    還斷其命。

    問曰。

    還斷其命。

    是名三害。

    何以言俱。

    答曰。

    雖還斷他命。

    不為世人所呵。

    而受歎美。

    言是人笃親裡笃親友。

    雲何害覺自害。

    答曰。

    猶如有一起害覺纏。

    身熱心熱。

    乃至廣說。

    是彼依果。

    長夜起害覺故。

    乃至廣說。

    是彼報果。

    是名自害。

    雲何害他。

    答曰。

    猶如有一若杖打他。

    乃至廣說。

    是名害他。

    此中難答如上。

    雲何俱害。

    答曰。

    猶如有一起害覺纏。

    若手若杖打他。

    他亦還打。

    是名俱害。

    此中問答如上 問曰。

    此三覺體性是何。

    答曰。

    欲覺者是欲界五種斷六識身。

    愛相應覺也。

    恚覺者是五種斷六識身。

    恚相應覺也。

    害覺者或有說者。

    恚覺即是害覺。

    問曰。

    若然者恚覺害覺有何差别。

    答曰。

    恚覺有二種。

    或有欲舍衆生意。

    或有但欲打意。

    若欲舍衆生意。

    是恚覺若欲打意。

    是害覺。

    複有說者。

    恚覺有二種。

    或有可恚事生恚。

    或有不可恚事生恚。

    可恚事生恚相應覺是恚覺。

    不可恚事生恚相應覺是害覺。

    複有說者。

    無明相應覺是害覺。

    何以知之。

    如施設經說。

    以何等故。

    衆生有重愚癡。

    答言。

    修行廣布害界害想害覺故。

    有重愚癡。

    彼相應覺。

    是名害覺。

    複有說者。

    亦非恚相應覺。

    亦非無明相應覺。

    自有心數法名害。

    與心相應。

    是恚垢依恚。

    恚後起現在前在意地。

    是修道所斷。

    此說是真實義 有三善覺。

    謂離欲覺。

    無恚覺。

    無害覺。

    問曰。

    此三覺體性是何。

    答曰。

    離欲覺者是心數法。

    是心相應對治欲覺。

    無恚覺無害覺。

    說亦如是。

    一心中不得有三不善覺。

    得有三善覺。

    三不善覺。

    不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