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三卷

關燈
知此義有餘。

    雲何無巧便不智。

    答曰。

    染污者。

    是非不染污。

    複有說者。

    無巧便二種。

    一者假名。

    二者真實。

    業揵度說。

    于假名。

    此唯說真實。

    如是汝語。

    無巧便慧。

    是不智耶。

    此說是定言。

    不定他言。

    不應說過。

    答曰。

    如是。

    于意雲何。

    汝意有如是欲如是說。

    諸知故妄語。

    盡是失念。

    不知而妄語耶。

    答曰。

    如是。

    我有如是意如是欲如是說諸知故妄語。

    盡是失念。

    不智而妄語。

    于意雲何。

    有無智故妄語耶。

    答曰。

    不也。

    聽我說汝違言負處。

    故作是說。

    諸知故妄語。

    盡是失念。

    不智而妄語。

    應作是說。

    無智故妄語。

    不應作是說。

    知故妄語。

    應作是說。

    不智而妄語。

    所以者何。

    從不智生故。

    若不作是說。

    不應言不智是無巧便慧。

    若說有知故妄語。

    不應作是說。

    諸知故妄語。

    盡是失念。

    不智而妄語。

    若作是說。

    此事不然。

    答曰。

    雖從不智生。

    而知故妄語。

    非不智故妄語。

    問曰。

    若然者。

    何故言知故妄語耶。

    答曰。

    知彼事故。

    而相違說。

    是故言知故妄語。

    非不智故妄語。

    複有說者。

    若于大衆中。

    問于彼人知此事不。

    若知言知。

    不知言不知。

    彼人實知。

    而言不知。

    是故言知故妄語。

    複有說者。

    若現前知覺此事時。

    與此事相違說。

    是故言知故妄語。

    複有說者。

    于彼事了了現見。

    而違彼事說。

    是故言知故妄語非不智故妄語。

    若如汝。

    說從不智生。

    故言不智故妄語非知故妄語者。

    妄語不但從不智生。

    乃從多法生。

    謂十大地。

    十煩惱大地。

    受乃至慧。

    不信乃至放逸。

    何故舍如是等法。

    但言不智故妄語。

    于意雲何。

    汝有如是欲如是說。

    一切無明與不智相應耶。

    答曰。

    如是。

    于意雲何。

    諸知故妄語。

    盡是無明。

    愚無明俱失念。

    不智故而妄語耶。

    答曰。

    如是。

    複于意雲何。

    有無不智故妄語耶。

    答曰。

    無也。

    聽我說汝。

    違言負處。

    如是汝語知故妄語盡是無明愚無明俱失念不智故而妄語。

    應作是說。

    有無不智故妄語。

    不應但說不智故而妄語。

    亦應說有無明故妄語。

    所以者何。

    從無明生故。

    若不說無明故妄語。

    不應作是說。

    一切無明。

    與不智相應。

    若作是說。

    諸知故妄語。

    盡是無明。

    愚無明俱失念。

    不智故而妄語。

    如汝所說。

    雖從無明生。

    不名無明妄語。

    我亦如是。

    雖從不智生。

    不名不知故妄語。

    然知故名妄語 雲何慢雲何憍。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此二法相似。

    見慢者。

    世人言是人憍。

    見憍者世人言是人慢。

    或謂此二法是一。

    今欲決定說其體性。

    亦欲說差别故。

    而作此論 雲何慢。

    于卑謂勝。

    于等謂等。

    因此起慢。

    乃至廣說。

    問曰。

    雲何于等謂等。

    而作慢耶。

    答曰。

    猶如有一人。

    誦半阿含。

    有餘緣故。

    而更不進。

    更有一人。

    始誦阿含。

    此二後時一齊誦竟。

    而後誦者。

    便起于慢。

    是名于等起慢。

    雲何憍。

    我生處勝。

    族姓勝。

    色勝。

    種勝。

    巧勝。

    财勝。

    端正勝。

    因如是等勝故起憍。

    豪乃至廣說。

    是名憍。

    慢憍有何差别。

    問曰。

    何故複作此論。

    答曰。

    此二法相似。

    雖說體性。

    亦應說其差别。

    憍慢有何差别。

    答曰。

    緣他故自計勝。

    是慢相。

    不緣他。

    自于法中。

    心生染污。

    是憍相。

    問曰。

    慢體性是何。

    答曰。

    或有說者。

    體性是憍。

    問曰。

    若然者。

    憍慢有何差别。

    答曰。

    慢有二種。

    一緣他生。

    二緣自生。

    緣他生者是慢。

    緣自生者是憍。

    複有說者。

    體性是愛。

    所以者何。

    如說自于法中。

    心生染污。

    複有說者。

    有心數法名憍。

    與心相應在意地。

    修道所斷愛後生。

    問曰。

    若然者。

    憍慢有何差别。

    答曰。

    有多差别。

    慢是煩惱。

    憍非煩惱。

    慢是結縛使惱纏。

    憍非結縛使惱纏。

    是煩惱垢。

    複有說者。

    慢是見道修道所斷。

    憍是修道所斷。

    問曰。

    無色界慢。

    見道所斷。

    慢雲何緣他生耶。

    答曰。

    本于此間。

    修行廣布。

    後生彼間。

    以因力故。

    亦現前行。

    複有說者。

    雖生彼間。

    而不現行。

    于此間因。

    入定起慢心。

    我于定善。

    他則不善。

    我能速入。

    他則不能。

    我能久住。

    他則不能。

    雲何見道所斷慢。

    緣他生耶。

    答曰。

    如我見者。

    聚在一處。

    更相問言。

    汝我有何相耶。

    答曰。

    我我有如是相。

    他人聞已。

    作如是念。

    彼說我相相則不如我。

    因身見後。

    生如是慢。

    複有說者。

    無始已來。

    常習此法。

    不必因他而生。

    如尊者阿泥盧頭。

    生如是慢。

    詣尊者舍利弗所。

    作如是言。

    我以天眼。

    觀千世界。

    不多用功。

    乃至廣說。

    尊者舍利弗而語之言。

    此是汝慢。

    如此慢則不因他生。

    然慢多分因他生故。

    言因他生。

    亦有因自生者 若生增上慢我見苦是苦。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或有說者。

    慢能緣他界。

    亦緣無漏。

    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慢是自界緣緣有漏故。

    而作此論 若生增上慢。

    我見苦是苦。

    此增上慢。

    何所緣耶。

    答曰。

    猶如有一親近善知識。

    善知識者。

    謂佛佛弟子是也從其聞法。

    聞法者。

    聞随順涅槃方便法。

    内正思惟。

    正思惟者。

    謂自修正行。

    複有說者。

    正思惟者。

    觀生死是過患。

    觀出要是善利。

    如法修行。

    如法修行者。

    謂次第行法得于順忍。

    順忍者謂順谛忍也。

    依此四須陀洹枝故。

    于苦有忍有欲有說。

    依如是等法。

    身心潤益。

    以是忍力。

    令諸行衰微羸劣。

    于谛轉明。

    便作是念。

    我見苦是苦不觀故。

    須臾見疑不行。

    問曰。

    此文應如是說。

    無有正觀故。

    須臾見疑不行。

    而不說者有何意。

    答曰。

    當知此義不觀者。

    即是不正觀義須臾見疑不行。

    見者謂身見戒取。

    疑者即疑西方沙門。

    複作是說。

    見者是戒取。

    疑即是疑。

    所以者何。

    得忍者身見不行。

    設有行者。

    亦複不覺。

    所以者何。

    以根鈍故。

    所行微細。

    不久住故。

    是以不覺。

    複次見疑行細。

    行者心粗。

    是以不覺。

    複次以五事故。

    衆生煩惱不行。

    一以定力故。

    二以慧力故。

    三依善師故。

    四以處所好故。

    五性少煩惱。

    彼煩惱不行故。

    作如是念。

    我見苦是苦。

    因此起慢。

    乃至廣說。

    問曰。

    此增上慢。

    何緣取。

    答曰。

    緣苦能生增上慢者。

    是順谛忍。

    緣集生增上慢。

    亦如是。

    若生增上慢。

    我見滅是滅。

    此增上慢何緣。

    猶如有一親近善知識。

    廣說如上。

    乃至我見滅是滅。

    因此起慢。

    乃至廣說。

    問曰。

    此增上慢何緣。

    答曰。

    即緣彼心心數法。

    能生增上慢忍者。

    若作是說。

    則上慢緣無漏者意亦非他界緣。

    亦非無緣。

    若生增上慢。

    我見道是道。

    此中應廣說如滅。

    問曰。

    此慢為是欲界。

    為是色界耶。

    若是欲界者。

    此慢緣忍。

    欲界無忍善根。

    若是色界者。

    離欲者可爾。

    未離欲者雲何可爾。

    答曰。

    或有說者。

    應作是說。

    是色界慢。

    所以者何。

    彼慢緣順谛忍。

    欲界中無順谛忍。

    問曰。

    若然者離欲者可爾。

    未離欲者雲何。

    答曰。

    經本所說。

    明離欲者。

    複有說者。

    未離欲者。

    亦能起此慢。

    所以者何。

    依未來禅與根本禅相似故。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如前說者好。

    複有說者。

    是欲色界。

    問曰。

    色界者可爾。

    所以者何。

    緣彼忍故。

    欲界者雲何可爾。

    彼慢不能緣忍。

    自界緣故。

    答曰。

    欲界中雖無忍。

    有與忍相似善根。

    為慢所緣。

    所以者何。

    欲界中。

    盡有一切善根種子故。

    以欲界中有忍相似善根故。

    慢亦能緣。

    若生增上慢。

    我生已盡。

    乃至廣說。

    此增上慢何緣。

    乃至廣說。

    問曰。

    此增上慢。

    前所說者。

    有何差别。

    答曰。

    或有說者。

    先所說者。

    是凡夫增上慢。

    後所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