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二卷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二十二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雜揵度無義品第七下
◎地神作如是唱。
世尊轉聖法輪。
乃至廣說。
問曰。
時會亦有餘天唱言佛轉法輪。
何以獨言地神唱耶。
答曰。
或有說者。
地神随從世尊。
欲令轉法輪無諸留難。
如來從時。
轉正法輪。
無諸留難。
地神自念所有功勞。
今已得果。
心生歡喜。
是以高聲先唱。
複有說者。
時會雖有餘天。
而聞地神輕躁。
是以先唱。
如今大衆集處性輕躁者。
每喜高聲先唱。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彼深生歡喜故。
是以先唱。
複有說者。
是次第法故。
所以者何。
地神先唱。
次虛空神。
經刹那須臾頃。
上至梵世。
問曰。
如處所起聲即處所滅。
何以言上至梵世耶。
答曰。
此是轉轉法。
地神唱已。
餘天複唱。
如是轉轉乃至梵世。
猶如一燈轉轉相然。
彼亦如是 問曰。
如天亦解法。
何故言為人轉法輪。
答曰。
或有說者。
以人先見谛天在後故。
複有說者。
人是現見。
天非現見故。
複有說者。
以人為證。
不以天為證故。
複有說者。
佛所行事業。
與人同故。
天則不同。
複有說者。
諸天亦從人中得善利故。
複有說者。
人中有四衆故。
複有說者。
若于此處滅。
亦于此處生。
雖有聖人滿諸天宮人中有證甘露法者。
不名法滅。
若無證者。
乃名法滅。
是故若于此處滅。
亦于此處生。
若轉輪聖王出世。
聲徹他化自在天宮。
憍陳如等聲徹梵世。
佛聲徹阿迦膩吒。
問曰。
何故轉輪聖王聲徹自在天宮。
憍陳如等聲徹梵世。
佛聲徹阿迦膩吒。
答曰。
或有說者。
衆生造業。
有下中上。
造下業者。
聲徹自在天宮。
造中業者。
聲徹梵世。
造上業者。
聲徹阿迦膩吒。
複有說者。
衆生造名譽業。
有下中上。
造下業者。
聲徹自在天宮。
造中業者。
聲徹梵世。
造上業者。
聲徹阿迦膩吒。
複有說者。
衆生贊歎父母師長。
沙門婆羅門。
有下中上。
若下者聲徹自在天宮。
中者聲徹梵世。
上者聲徹阿迦膩吒。
複有說者。
若轉輪聖王出世。
則以十善教化。
于六欲天中。
受其果報。
若有新生天者。
諸天歡喜。
我受樂親屬。
今已增多。
以轉輪聖王出世之時諸天歡喜故。
聲徹自在天宮。
梵天請佛轉法輪故。
聲徹梵世。
首陀會諸天。
覺悟菩薩故。
出迦毗羅城。
得無上智。
是以佛出于世。
聲徹阿迦膩吒。
複有說者。
轉輪聖王。
是愛欲人。
是以聲徹不離欲處。
梵世中有尊卑上下故。
憍陳如聲徹梵世。
佛有最勝大名稱故。
聲徹阿迦膩吒。
設當有頂衆生有耳識者。
世尊聲亦應徹彼。
世尊廣修無量名譽業故。
問曰。
何故轉法輪聲徹于梵世。
答曰。
以梵世是一切人所尊重處。
複有說者。
以梵世作三千大千世界分齊故。
複有說者。
以梵世有尊卑上下故。
複有說者。
以彼地有言語根本覺觀法故。
如說以覺觀心故。
而有言語。
複有說者。
以彼有自地善染污不隐沒無記耳識故。
複有說者。
以彼有自地善染污不隐沒無記口有作法故。
以是事故。
聲徹梵世 問曰。
諸佛所說法。
盡是法輪耶。
答曰不也。
說見道者。
是名法輪。
問曰。
聞佛說法。
入見道者多。
何以不名法輪耶。
答曰。
彼雖是法輪。
而不在初。
初入法者得名法輪。
最後入法。
如須跋陀羅者。
亦名法輪 問曰。
一切諸佛。
盡在波羅[木*奈]國。
轉于法輪。
此處定不耶。
若定者。
此說雲何通。
如說燃燈佛燈光城而轉法輪。
若不定者。
昙摩須菩提所說偈雲何通。
如偈說 應念過去佛所依迦耶大城施鹿林 皆于此處善分别清淨妙法無有上 答曰。
或有說者。
應作是論有四處定。
菩提樹轉法輪處。
天上來下處。
大現神變處。
何以知菩提樹定。
曾聞有文陀竭轉輪王。
與四種兵。
飛行空中。
到菩提樹上。
其輪便住。
不得前過。
時王怖懅。
作是思惟。
我今将無欲失王位有命難耶。
菩提樹神。
而語王言。
大王莫怖。
不失王位。
亦無命難。
王不見下菩提樹耶。
此中有金剛座。
一切菩薩。
皆坐此上。
得無上智。
王欲過者。
可避此處。
從餘道往。
時王便下。
種種供養菩提樹已。
從餘道去。
以是事故。
知菩提樹定。
何以知轉法輪處定耶。
即以上偈。
知其處定。
何以知天上來處定耶。
曾聞佛去世後。
從天上來處。
有苦惱事。
諸比丘。
舍之而去。
外道異學。
來居其中。
後諸比丘。
還來其處。
語外道言。
此是我師天上來處。
外道後言。
是我天祠常住之處。
乃至生大鬥诤。
時諸比丘。
語外道言。
今當俱立誠言。
應屬誰者。
當有瑞相。
時諸外道皆默。
爾時諸比丘。
便立誠言。
諸神證知。
若令此處是過去諸佛為母說法來下處者。
當現瑞相。
時彼住處。
有大石柱。
上有石師子。
即便大吼。
時諸外道。
心懷怖懅。
舍之而去。
口中又出衆寶華鬘。
繞此石柱。
皆悉周遍。
以是事故知佛從天上來下處定。
何以知現大神變處定。
佛在世時。
諸外道輩。
求佛共捔現神變。
經十六大國。
佛不現神變。
還舍衛國。
乃現神變。
以是事故。
知現大神變處定。
問曰。
若轉法輪處定者。
然燈佛于燈光城。
轉于法輪。
此說雲何通。
答曰。
今此波羅[木*奈]國。
即是昔日燈光城。
複有說者。
有三處定。
謂菩提樹。
天上來下處。
現大神變處。
此三處定。
如上所說。
三處不定。
轉法輪處。
生處。
般涅槃處。
何以知轉法輪處不定。
若阿羅郁陀迦子。
不命終者。
佛不往其所而為說法。
從摩伽陀。
将至波羅[木*奈]國耶。
問曰。
若轉法輪處不定者。
昙摩須菩提偈雲何通。
答曰。
此不必須通。
所以者何。
此非修多羅毗尼阿毗昙。
此是造文頌法。
凡造文頌者。
言必過實。
若必欲通者當雲何通。
答曰。
過去亦曾有佛于彼處轉法輪。
是以作如是說。
波羅[木*奈]是何義耶。
答曰。
有河名波羅[木*奈]。
去其不遠。
造立王城。
故名波羅[木*奈]。
何以名仙人論處。
答曰。
若作是說。
一切諸佛。
皆于波羅[木*奈]國轉法輪者。
諸佛是最勝仙人。
始初于彼轉法輪故。
名仙人論處。
若作是說。
諸佛不必于彼處轉法輪者。
佛出世時有阿羅漢大仙。
于彼處已住今住當住。
若佛不出世。
有辟支佛住。
若無辟支佛。
有五通仙住。
以是事故。
名仙人論處。
亦名仙人住處。
施鹿林有何義。
衆鹿于中遊行。
名曰鹿林。
複次梵摩達王。
以此樹林。
施與衆鹿。
名施鹿林 又世尊言。
此比丘漏盡。
三十三天數集會。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波利質多樹喻經。
是此論所為根本。
或謂三十三天有現前了了智。
知比丘漏盡。
非是比相知。
欲決定說三十三天無現前了了智。
是比相智。
所以者何。
生得慧不知漏盡法。
以是事故。
而作此論。
問曰。
若生得慧。
不能知漏盡法者。
彼諸天雲何知耶。
答曰。
以五事故知。
一世尊起世俗心。
問曰。
何故世尊起世俗心。
答曰。
以适世尊意故。
誰能第一适世尊意。
謂能斷未來有者。
世尊亦說。
比丘若起少分未來有者。
世尊轉聖法輪。
乃至廣說。
問曰。
時會亦有餘天唱言佛轉法輪。
何以獨言地神唱耶。
答曰。
或有說者。
地神随從世尊。
欲令轉法輪無諸留難。
如來從時。
轉正法輪。
無諸留難。
地神自念所有功勞。
今已得果。
心生歡喜。
是以高聲先唱。
複有說者。
時會雖有餘天。
而聞地神輕躁。
是以先唱。
如今大衆集處性輕躁者。
每喜高聲先唱。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彼深生歡喜故。
是以先唱。
複有說者。
是次第法故。
所以者何。
地神先唱。
次虛空神。
經刹那須臾頃。
上至梵世。
問曰。
如處所起聲即處所滅。
何以言上至梵世耶。
答曰。
此是轉轉法。
地神唱已。
餘天複唱。
如是轉轉乃至梵世。
猶如一燈轉轉相然。
彼亦如是 問曰。
如天亦解法。
何故言為人轉法輪。
答曰。
或有說者。
以人先見谛天在後故。
複有說者。
人是現見。
天非現見故。
複有說者。
以人為證。
不以天為證故。
複有說者。
佛所行事業。
與人同故。
天則不同。
複有說者。
諸天亦從人中得善利故。
複有說者。
人中有四衆故。
複有說者。
若于此處滅。
亦于此處生。
雖有聖人滿諸天宮人中有證甘露法者。
不名法滅。
若無證者。
乃名法滅。
是故若于此處滅。
亦于此處生。
若轉輪聖王出世。
聲徹他化自在天宮。
憍陳如等聲徹梵世。
佛聲徹阿迦膩吒。
問曰。
何故轉輪聖王聲徹自在天宮。
憍陳如等聲徹梵世。
佛聲徹阿迦膩吒。
答曰。
或有說者。
衆生造業。
有下中上。
造下業者。
聲徹自在天宮。
造中業者。
聲徹梵世。
造上業者。
聲徹阿迦膩吒。
複有說者。
衆生造名譽業。
有下中上。
造下業者。
聲徹自在天宮。
造中業者。
聲徹梵世。
造上業者。
聲徹阿迦膩吒。
複有說者。
衆生贊歎父母師長。
沙門婆羅門。
有下中上。
若下者聲徹自在天宮。
中者聲徹梵世。
上者聲徹阿迦膩吒。
複有說者。
若轉輪聖王出世。
則以十善教化。
于六欲天中。
受其果報。
若有新生天者。
諸天歡喜。
我受樂親屬。
今已增多。
以轉輪聖王出世之時諸天歡喜故。
聲徹自在天宮。
梵天請佛轉法輪故。
聲徹梵世。
首陀會諸天。
覺悟菩薩故。
出迦毗羅城。
得無上智。
是以佛出于世。
聲徹阿迦膩吒。
複有說者。
轉輪聖王。
是愛欲人。
是以聲徹不離欲處。
梵世中有尊卑上下故。
憍陳如聲徹梵世。
佛有最勝大名稱故。
聲徹阿迦膩吒。
設當有頂衆生有耳識者。
世尊聲亦應徹彼。
世尊廣修無量名譽業故。
問曰。
何故轉法輪聲徹于梵世。
答曰。
以梵世是一切人所尊重處。
複有說者。
以梵世作三千大千世界分齊故。
複有說者。
以梵世有尊卑上下故。
複有說者。
以彼地有言語根本覺觀法故。
如說以覺觀心故。
而有言語。
複有說者。
以彼有自地善染污不隐沒無記耳識故。
複有說者。
以彼有自地善染污不隐沒無記口有作法故。
以是事故。
聲徹梵世 問曰。
諸佛所說法。
盡是法輪耶。
答曰不也。
說見道者。
是名法輪。
問曰。
聞佛說法。
入見道者多。
何以不名法輪耶。
答曰。
彼雖是法輪。
而不在初。
初入法者得名法輪。
最後入法。
如須跋陀羅者。
亦名法輪 問曰。
一切諸佛。
盡在波羅[木*奈]國。
轉于法輪。
此處定不耶。
若定者。
此說雲何通。
如說燃燈佛燈光城而轉法輪。
若不定者。
昙摩須菩提所說偈雲何通。
如偈說 應念過去佛所依迦耶大城施鹿林 皆于此處善分别清淨妙法無有上 答曰。
或有說者。
應作是論有四處定。
菩提樹轉法輪處。
天上來下處。
大現神變處。
何以知菩提樹定。
曾聞有文陀竭轉輪王。
與四種兵。
飛行空中。
到菩提樹上。
其輪便住。
不得前過。
時王怖懅。
作是思惟。
我今将無欲失王位有命難耶。
菩提樹神。
而語王言。
大王莫怖。
不失王位。
亦無命難。
王不見下菩提樹耶。
此中有金剛座。
一切菩薩。
皆坐此上。
得無上智。
王欲過者。
可避此處。
從餘道往。
時王便下。
種種供養菩提樹已。
從餘道去。
以是事故。
知菩提樹定。
何以知轉法輪處定耶。
即以上偈。
知其處定。
何以知天上來處定耶。
曾聞佛去世後。
從天上來處。
有苦惱事。
諸比丘。
舍之而去。
外道異學。
來居其中。
後諸比丘。
還來其處。
語外道言。
此是我師天上來處。
外道後言。
是我天祠常住之處。
乃至生大鬥诤。
時諸比丘。
語外道言。
今當俱立誠言。
應屬誰者。
當有瑞相。
時諸外道皆默。
爾時諸比丘。
便立誠言。
諸神證知。
若令此處是過去諸佛為母說法來下處者。
當現瑞相。
時彼住處。
有大石柱。
上有石師子。
即便大吼。
時諸外道。
心懷怖懅。
舍之而去。
口中又出衆寶華鬘。
繞此石柱。
皆悉周遍。
以是事故知佛從天上來下處定。
何以知現大神變處定。
佛在世時。
諸外道輩。
求佛共捔現神變。
經十六大國。
佛不現神變。
還舍衛國。
乃現神變。
以是事故。
知現大神變處定。
問曰。
若轉法輪處定者。
然燈佛于燈光城。
轉于法輪。
此說雲何通。
答曰。
今此波羅[木*奈]國。
即是昔日燈光城。
複有說者。
有三處定。
謂菩提樹。
天上來下處。
現大神變處。
此三處定。
如上所說。
三處不定。
轉法輪處。
生處。
般涅槃處。
何以知轉法輪處不定。
若阿羅郁陀迦子。
不命終者。
佛不往其所而為說法。
從摩伽陀。
将至波羅[木*奈]國耶。
問曰。
若轉法輪處不定者。
昙摩須菩提偈雲何通。
答曰。
此不必須通。
所以者何。
此非修多羅毗尼阿毗昙。
此是造文頌法。
凡造文頌者。
言必過實。
若必欲通者當雲何通。
答曰。
過去亦曾有佛于彼處轉法輪。
是以作如是說。
波羅[木*奈]是何義耶。
答曰。
有河名波羅[木*奈]。
去其不遠。
造立王城。
故名波羅[木*奈]。
何以名仙人論處。
答曰。
若作是說。
一切諸佛。
皆于波羅[木*奈]國轉法輪者。
諸佛是最勝仙人。
始初于彼轉法輪故。
名仙人論處。
若作是說。
諸佛不必于彼處轉法輪者。
佛出世時有阿羅漢大仙。
于彼處已住今住當住。
若佛不出世。
有辟支佛住。
若無辟支佛。
有五通仙住。
以是事故。
名仙人論處。
亦名仙人住處。
施鹿林有何義。
衆鹿于中遊行。
名曰鹿林。
複次梵摩達王。
以此樹林。
施與衆鹿。
名施鹿林 又世尊言。
此比丘漏盡。
三十三天數集會。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波利質多樹喻經。
是此論所為根本。
或謂三十三天有現前了了智。
知比丘漏盡。
非是比相知。
欲決定說三十三天無現前了了智。
是比相智。
所以者何。
生得慧不知漏盡法。
以是事故。
而作此論。
問曰。
若生得慧。
不能知漏盡法者。
彼諸天雲何知耶。
答曰。
以五事故知。
一世尊起世俗心。
問曰。
何故世尊起世俗心。
答曰。
以适世尊意故。
誰能第一适世尊意。
謂能斷未來有者。
世尊亦說。
比丘若起少分未來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