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二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無巧便習氣故。
問曰。
夢中所見。
為是所更事為非所更事耶。
答曰。
是所更事。
非不所更事。
問曰。
若然者。
夢見人有角。
何處曾見有角人耶。
答曰。
此是亂想故。
異處見人。
異處見角。
以亂想故。
言是一處見人有角。
複有說者。
大海中有人形蟲。
頭上有角。
以曾見故。
今亦夢見。
問曰。
如菩薩夢見五事。
為于何處曾見是事耶。
答曰。
所更有二種。
一者曾見。
二者曾聞。
菩薩所夢是曾聞。
于何處聞。
過去諸佛。
為諸弟子說此五夢。
菩薩于彼而得聞之。
以曾聞故今亦夢見。
問曰。
誰現此夢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是諸鬼神。
為現吉不吉事。
尊者和須蜜說曰。
以五事故現夢。
如偈說 以疑心分别覺習因現事 非人來相語因此五見夢 醫方說。
有七事故夢。
如偈說 或所更聞見所求亦分别 覺習及諸患因此七見夢 問曰。
如現在意識不能見色等。
雲何言夢是意地而能見色等耶。
答曰。
以見吉不吉相故言見。
諸仙人說夢亦如是。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眠時五識不現在前。
不能見色等。
如難陀迦母優婆斯所夢。
以眠勢衰微。
是以能見色等。
問曰。
夢所念事多。
第四禅地宿命智所念事多耶。
答曰。
夢所念事多。
非第四禅地宿命智所念事多。
以是事故。
而作是說。
頗不入禅。
不起通現在前。
能憶念阿僧祇劫事不。
答曰有。
謂夢中所念是也 仙人所說夢書。
若人夢見如是事。
當有如是果。
問曰。
如知未來世事。
是願智境界。
彼不得願智。
何由能知耶。
答曰。
以過去現在事。
比未來世事故能知。
如諸仙曾有如是夢有如是果。
今有如是夢。
亦當有如是果。
如此皆以比相故知 如經說。
當舍如夢等法。
雲何是如夢等法。
答曰。
五陰等是也。
問曰。
以何等故。
說五陰如夢。
答曰。
以不适人意。
暫有不經久故。
說陰如夢。
問曰。
于何處眠耶。
答曰。
如經先說。
五道中有眠。
中陰中亦眠。
在母胎諸根具者亦眠。
乃至佛世尊亦眠。
問曰。
如薩遮尼揵所說。
若人眠者。
其人亦愚所以者何。
以是蓋故。
此雲何通。
答曰。
非一切眠盡是蓋。
有眠是蓋。
有眠非蓋。
眠非蓋者。
佛起現在前。
欲調适身故。
眠是蓋者。
佛不起現在前。
所以者何。
已離一切愚故有五蓋。
五蓋攝一切蓋耶。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佛經說五蓋。
或謂唯五蓋更無餘蓋。
欲明五蓋外更有無明蓋故。
而作此論。
五蓋攝一切蓋一切蓋攝五蓋耶。
答曰。
一切蓋攝五蓋非五蓋攝一切蓋。
乃至廣說。
五蓋者所說者是也。
一切蓋者第六無明蓋是也。
彼一切蓋能攝五蓋。
以多故。
五不攝一切。
以有餘故。
如以大器覆小器則遍。
小器覆大器則不遍。
彼亦如是。
一切攝五。
非五攝一切。
不攝何等。
謂無明蓋 佛說無明覆愛結系愚小得此身聰明亦然。
問曰。
如無明是蓋亦是結。
愛亦是蓋亦是結。
何以唯說無明覆不說愛覆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欲現種種文種種說故。
若有種種文義則易解。
複有說者。
蓋義是覆義。
更無有結覆衆生慧眼如無明者。
系義是結義。
更無有結系于衆生如愛結者。
猶如一人有二怨家。
一縛其手足。
二以土坌其目。
是人被縛無目。
不能有所至。
如是無明覆衆生慧眼。
愛結系之。
不能起向涅槃。
以是事故。
尊者瞿沙作如是說。
以無明覆愛結系故。
不善法得生。
是中應說。
一名伊利摩。
二名摩舍輸賊。
尊者佛陀羅測說曰。
此現二門。
乃至廣說。
如說。
無明覆愛結系。
說愛結覆無明系亦如是。
以是故。
欲現二門義。
乃至廣說。
問曰。
以何等故。
不說無明蓋在五蓋中耶。
答曰。
覆義是蓋義。
此五法覆勢用等無明覆勢用偏多。
如一無明蓋覆勢用勝于五蓋所覆勢用。
複有說者。
以無明體重故不立無明蓋。
在五蓋中 諸蓋盡覆耶。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先解經中五蓋所不攝無明蓋。
今欲說阿毗昙義一切煩惱盡是蓋。
所以者何。
一切煩惱盡覆此身中故。
以是事故。
尊者迦旃延子。
作如是問。
諸蓋覆耶。
乃至廣作四句。
雲何是蓋非覆。
過去未來五蓋是也。
所以者何。
以是蓋相故言蓋。
過去蓋所作已竟。
未來蓋所作未生。
故不名為覆。
雲何覆非蓋。
除五蓋諸餘煩惱現在前。
何者是耶謂色無色界一切結。
欲界系諸見慢無明蓋所不攝。
諸纏現在前時是也。
雲何蓋亦覆。
五蓋展轉現在前。
若不眠欲愛蓋現在前時。
三蓋現在前。
謂欲愛睡掉蓋。
眠時有四。
即增眠蓋。
嗔恚癡悔說亦如是。
不眠睡蓋現在前時。
二蓋現在前。
謂睡掉蓋。
眠時三蓋現在前。
即增眠是也。
雲何非蓋非覆。
除上爾所事。
諸法已立名已稱說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未立名未稱說者作第四句。
何者是耶。
行陰作四句。
在三世五蓋。
現在煩惱五蓋所不攝者。
如是法。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諸餘相應不相應行陰全四陰無為法。
如是等法。
作第四句。
問曰。
如過去煩惱覆過去法。
未來煩惱覆未來法。
現在煩惱覆現在法。
何以故但說現在煩惱是覆。
不說過去未來耶。
答曰。
或有說者。
若說現在。
當知亦說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
能障聖道。
過去未來煩惱。
不能障聖道。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
能取依果報果。
非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能取果與果。
非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現呵責。
染污此身堕不是處。
非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能生世愚及緣中愚。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
有所作。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障礙所依所行所緣。
複有說者。
或有為法。
或有為人。
若為法而言。
過去法為過去煩惱所覆。
未來現在法為未來現在煩惱所覆。
若為人而言。
則現在煩惱名覆人。
如世人言。
誰為煩惱所覆。
謂不得解脫人為煩惱所覆。
現在陰界入假名為人。
過去未來陰界入假名為法。
以是事故。
現在煩惱名覆。
非過去未來也 一切欲界系無明使。
盡不善耶。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或有說。
一切結使盡是不善。
如譬喻者作如是說。
一切煩惱盡是不善。
所以者何。
無巧便故欲止如是說者意。
亦欲說欲界身見邊見及相應無明色無色界一切結盡是無記故。
複有說者。
一切欲界煩惱。
盡是不善。
一切色無色界煩惱。
盡是無記。
今欲現欲界身見邊見及相應無明亦是無記。
以是事故。
欲止他義顯于己義。
亦欲說法相相應義故。
而作此論 一切欲界系無明使盡不善耶。
答曰。
諸不善者。
盡欲界系無明使。
頗有欲界無明使非不善耶。
答曰有。
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使是也。
問曰。
何故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非不善耶。
答曰。
若體是無慚無愧。
與無慚無愧相應。
從無慚無愧生。
是無慚無愧依果者是不善。
彼與此相違故非不善。
複次此法非一向壞于期心。
雲何非一向壞于期心耶。
答曰。
體非無慚愧等故。
複次此法不妨布施持戒修定等故。
所以者何。
計我見者。
為我樂故行于布施。
為我生善道故行于持戒。
為我得解脫故而修于定。
邊見随身見後生。
彼相應無明亦爾。
複次此二見。
于自法中愚不逼切他。
所以者何。
我見者。
不如是說眼能見色是可見。
作如是說。
我能見我所是可見。
乃至意知法說亦如是。
此見未曾逼切于他。
邊見随身見後生故。
相應無明亦爾。
複次以此見不能生報故。
尊者和須蜜作如是說。
何故身見邊見是無記耶。
答曰。
以不能生身口粗業故。
問曰。
不善煩惱亦有不能生身口粗業者。
可是無記耶。
答曰。
現在雖不起後增益時。
能起身口粗業。
身見邊見終不能起。
複次此見不能令衆生堕于惡道。
問曰。
不善煩惱亦有不能令衆生堕惡道者。
可是無記耶。
答曰。
不善煩惱後增長時。
能令衆生堕于惡道。
身見邊見終不能令衆生堕惡道故。
複次此見不能生不愛果故。
問曰。
若能得未來有。
即是生不愛果。
世尊亦說。
比丘我不稱美乃至彈指頃生未來有者。
所以者何。
有皆是苦故。
邊見随身見後生。
相應無明亦爾。
尊者佛陀提婆說
問曰。
夢中所見。
為是所更事為非所更事耶。
答曰。
是所更事。
非不所更事。
問曰。
若然者。
夢見人有角。
何處曾見有角人耶。
答曰。
此是亂想故。
異處見人。
異處見角。
以亂想故。
言是一處見人有角。
複有說者。
大海中有人形蟲。
頭上有角。
以曾見故。
今亦夢見。
問曰。
如菩薩夢見五事。
為于何處曾見是事耶。
答曰。
所更有二種。
一者曾見。
二者曾聞。
菩薩所夢是曾聞。
于何處聞。
過去諸佛。
為諸弟子說此五夢。
菩薩于彼而得聞之。
以曾聞故今亦夢見。
問曰。
誰現此夢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是諸鬼神。
為現吉不吉事。
尊者和須蜜說曰。
以五事故現夢。
如偈說 以疑心分别覺習因現事 非人來相語因此五見夢 醫方說。
有七事故夢。
如偈說 或所更聞見所求亦分别 覺習及諸患因此七見夢 問曰。
如現在意識不能見色等。
雲何言夢是意地而能見色等耶。
答曰。
以見吉不吉相故言見。
諸仙人說夢亦如是。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眠時五識不現在前。
不能見色等。
如難陀迦母優婆斯所夢。
以眠勢衰微。
是以能見色等。
問曰。
夢所念事多。
第四禅地宿命智所念事多耶。
答曰。
夢所念事多。
非第四禅地宿命智所念事多。
以是事故。
而作是說。
頗不入禅。
不起通現在前。
能憶念阿僧祇劫事不。
答曰有。
謂夢中所念是也 仙人所說夢書。
若人夢見如是事。
當有如是果。
問曰。
如知未來世事。
是願智境界。
彼不得願智。
何由能知耶。
答曰。
以過去現在事。
比未來世事故能知。
如諸仙曾有如是夢有如是果。
今有如是夢。
亦當有如是果。
如此皆以比相故知 如經說。
當舍如夢等法。
雲何是如夢等法。
答曰。
五陰等是也。
問曰。
以何等故。
說五陰如夢。
答曰。
以不适人意。
暫有不經久故。
說陰如夢。
問曰。
于何處眠耶。
答曰。
如經先說。
五道中有眠。
中陰中亦眠。
在母胎諸根具者亦眠。
乃至佛世尊亦眠。
問曰。
如薩遮尼揵所說。
若人眠者。
其人亦愚所以者何。
以是蓋故。
此雲何通。
答曰。
非一切眠盡是蓋。
有眠是蓋。
有眠非蓋。
眠非蓋者。
佛起現在前。
欲調适身故。
眠是蓋者。
佛不起現在前。
所以者何。
已離一切愚故有五蓋。
五蓋攝一切蓋耶。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佛經說五蓋。
或謂唯五蓋更無餘蓋。
欲明五蓋外更有無明蓋故。
而作此論。
五蓋攝一切蓋一切蓋攝五蓋耶。
答曰。
一切蓋攝五蓋非五蓋攝一切蓋。
乃至廣說。
五蓋者所說者是也。
一切蓋者第六無明蓋是也。
彼一切蓋能攝五蓋。
以多故。
五不攝一切。
以有餘故。
如以大器覆小器則遍。
小器覆大器則不遍。
彼亦如是。
一切攝五。
非五攝一切。
不攝何等。
謂無明蓋 佛說無明覆愛結系愚小得此身聰明亦然。
問曰。
如無明是蓋亦是結。
愛亦是蓋亦是結。
何以唯說無明覆不說愛覆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欲現種種文種種說故。
若有種種文義則易解。
複有說者。
蓋義是覆義。
更無有結覆衆生慧眼如無明者。
系義是結義。
更無有結系于衆生如愛結者。
猶如一人有二怨家。
一縛其手足。
二以土坌其目。
是人被縛無目。
不能有所至。
如是無明覆衆生慧眼。
愛結系之。
不能起向涅槃。
以是事故。
尊者瞿沙作如是說。
以無明覆愛結系故。
不善法得生。
是中應說。
一名伊利摩。
二名摩舍輸賊。
尊者佛陀羅測說曰。
此現二門。
乃至廣說。
如說。
無明覆愛結系。
說愛結覆無明系亦如是。
以是故。
欲現二門義。
乃至廣說。
問曰。
以何等故。
不說無明蓋在五蓋中耶。
答曰。
覆義是蓋義。
此五法覆勢用等無明覆勢用偏多。
如一無明蓋覆勢用勝于五蓋所覆勢用。
複有說者。
以無明體重故不立無明蓋。
在五蓋中 諸蓋盡覆耶。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先解經中五蓋所不攝無明蓋。
今欲說阿毗昙義一切煩惱盡是蓋。
所以者何。
一切煩惱盡覆此身中故。
以是事故。
尊者迦旃延子。
作如是問。
諸蓋覆耶。
乃至廣作四句。
雲何是蓋非覆。
過去未來五蓋是也。
所以者何。
以是蓋相故言蓋。
過去蓋所作已竟。
未來蓋所作未生。
故不名為覆。
雲何覆非蓋。
除五蓋諸餘煩惱現在前。
何者是耶謂色無色界一切結。
欲界系諸見慢無明蓋所不攝。
諸纏現在前時是也。
雲何蓋亦覆。
五蓋展轉現在前。
若不眠欲愛蓋現在前時。
三蓋現在前。
謂欲愛睡掉蓋。
眠時有四。
即增眠蓋。
嗔恚癡悔說亦如是。
不眠睡蓋現在前時。
二蓋現在前。
謂睡掉蓋。
眠時三蓋現在前。
即增眠是也。
雲何非蓋非覆。
除上爾所事。
諸法已立名已稱說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未立名未稱說者作第四句。
何者是耶。
行陰作四句。
在三世五蓋。
現在煩惱五蓋所不攝者。
如是法。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
諸餘相應不相應行陰全四陰無為法。
如是等法。
作第四句。
問曰。
如過去煩惱覆過去法。
未來煩惱覆未來法。
現在煩惱覆現在法。
何以故但說現在煩惱是覆。
不說過去未來耶。
答曰。
或有說者。
若說現在。
當知亦說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
能障聖道。
過去未來煩惱。
不能障聖道。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
能取依果報果。
非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能取果與果。
非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現呵責。
染污此身堕不是處。
非過去未來。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能生世愚及緣中愚。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
有所作。
複有說者。
現在煩惱障礙所依所行所緣。
複有說者。
或有為法。
或有為人。
若為法而言。
過去法為過去煩惱所覆。
未來現在法為未來現在煩惱所覆。
若為人而言。
則現在煩惱名覆人。
如世人言。
誰為煩惱所覆。
謂不得解脫人為煩惱所覆。
現在陰界入假名為人。
過去未來陰界入假名為法。
以是事故。
現在煩惱名覆。
非過去未來也 一切欲界系無明使。
盡不善耶。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或有說。
一切結使盡是不善。
如譬喻者作如是說。
一切煩惱盡是不善。
所以者何。
無巧便故欲止如是說者意。
亦欲說欲界身見邊見及相應無明色無色界一切結盡是無記故。
複有說者。
一切欲界煩惱。
盡是不善。
一切色無色界煩惱。
盡是無記。
今欲現欲界身見邊見及相應無明亦是無記。
以是事故。
欲止他義顯于己義。
亦欲說法相相應義故。
而作此論 一切欲界系無明使盡不善耶。
答曰。
諸不善者。
盡欲界系無明使。
頗有欲界無明使非不善耶。
答曰有。
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使是也。
問曰。
何故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非不善耶。
答曰。
若體是無慚無愧。
與無慚無愧相應。
從無慚無愧生。
是無慚無愧依果者是不善。
彼與此相違故非不善。
複次此法非一向壞于期心。
雲何非一向壞于期心耶。
答曰。
體非無慚愧等故。
複次此法不妨布施持戒修定等故。
所以者何。
計我見者。
為我樂故行于布施。
為我生善道故行于持戒。
為我得解脫故而修于定。
邊見随身見後生。
彼相應無明亦爾。
複次此二見。
于自法中愚不逼切他。
所以者何。
我見者。
不如是說眼能見色是可見。
作如是說。
我能見我所是可見。
乃至意知法說亦如是。
此見未曾逼切于他。
邊見随身見後生故。
相應無明亦爾。
複次以此見不能生報故。
尊者和須蜜作如是說。
何故身見邊見是無記耶。
答曰。
以不能生身口粗業故。
問曰。
不善煩惱亦有不能生身口粗業者。
可是無記耶。
答曰。
現在雖不起後增益時。
能起身口粗業。
身見邊見終不能起。
複次此見不能令衆生堕于惡道。
問曰。
不善煩惱亦有不能令衆生堕惡道者。
可是無記耶。
答曰。
不善煩惱後增長時。
能令衆生堕于惡道。
身見邊見終不能令衆生堕惡道故。
複次此見不能生不愛果故。
問曰。
若能得未來有。
即是生不愛果。
世尊亦說。
比丘我不稱美乃至彈指頃生未來有者。
所以者何。
有皆是苦故。
邊見随身見後生。
相應無明亦爾。
尊者佛陀提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