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十六卷

關燈
趣。

    若人以饒益他意施飲食。

    他人食之。

    四大諸根而得長養。

    是名為施亦名為養。

    雖有饒益他意施他飲食。

    他人食之。

    不長養諸根四大。

    是名為施不名為養。

    若人害心。

    以雜毒食施他。

    他人以咒術藥草力。

    若是有德衆生。

    諸根四大。

    而更增長。

    是名為養不名為施。

    彼施者受不善報。

    問曰法養體是何耶。

    答曰或有說者。

    法養體性是名。

    複有說者。

    是語。

    複有說者。

    若聞法時生未曾有善巧方便。

    是法養體性。

    評曰應作是說。

    取其聞法巧便相應共生法者。

    體是五陰。

    問曰何處有法養耶。

    答曰五趣盡有。

    何以知地獄趣中有耶。

    答曰曾聞彌多達子小生地獄中謂是浴室。

    而便說偈 人間空處受苦樂非我非他之所作 若受諸觸皆緣身無有身者誰受苦 時諸衆生聞說此偈。

    緣斯福故。

    從是命終脫地獄苦。

    雲何知畜生道中亦有法養。

    答曰如迦賓阇羅鳥等。

    身行梵行。

    為他說法者是也。

    餓鬼中如畢陵迦等是也。

    人天中者。

    盡可現見。

    天中六欲天。

    及色界諸天。

    非無色界天。

    何以知色界諸天亦有耶。

    答曰如手天子往詣佛所。

    作如是言。

    如今世尊。

    四衆圍繞而說諸法。

    聞者歡喜奉行。

    我還至無熱天中。

    諸天圍繞而為說法。

    聞者歡喜奉行。

    亦複如是。

    以是事故。

    知色界天中亦有法養。

    若以饒益心。

    為他說法。

    他聞法已。

    生善巧便。

    是名為施亦名為養。

    若以饒益心。

    為他說法。

    他聞法已。

    不生善巧方便者。

    是名為施不名為養。

    若以譏刺心。

    為他說法。

    他人聞已。

    以智慧心。

    生善巧便。

    是名為養不名為施 雲何為敬。

    若敬重敬。

    乃至廣說。

    敬體性是慚。

    如前說 雲何敬養。

    問曰。

    何以複作此論。

    答曰。

    先已說敬養體性。

    未說一人具此二事故而作此論。

    雲何敬養。

    答曰。

    猶如有一而敬養佛。

    問曰。

    以何敬養佛。

    答曰。

    以财敬養佛。

    不能以法。

    所以者何。

    不能生佛未曾有善巧便故。

    所以者何。

    以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不受用他法。

    法應爾故。

    問曰。

    何故此中不說敬養法耶。

    答曰。

    作緣義。

    是養義。

    彼法離緣故。

    問曰。

    若欲施法當施何處。

    答曰。

    法有二種。

    一者名數。

    二者真實。

    若欲施名數法者。

    應施說法人。

    若書寫經。

    若欲施真實法者。

    守護此物。

    當如敬佛塔。

    雲何施僧法養。

    答曰。

    于衆僧中。

    作三契經偈。

    作娑曷遮說決定義。

    種種問答是也。

    雲何财養。

    答曰若以種種飲食。

    施作長齋。

    般遮于瑟解經法會。

    供養和尚阿阇梨及餘清淨梵行者。

    問曰誰施誰受。

    答曰佛能施一切衆生法養财養。

    一切衆生。

    能施佛财養。

    不能施法養。

    辟支佛能施一切衆生法養财養。

    除佛世尊。

    一切衆生能施佛施辟支佛财養。

    不能施法養。

    舍利弗能施一切衆生法養财養。

    唯除佛辟支佛。

    一切衆生能施佛辟支佛舍利弗财養。

    不能施法養。

    目揵連能施一切衆生财養法養。

    唯除佛辟支佛舍利弗。

    一切衆生能施佛辟支佛舍利弗目揵連财養。

    不能施法養。

    乃至利根者。

    能施鈍根者财養法養。

    鈍根者能施利根者财養。

    不能施法養。

    問曰。

    若無有能施佛法養者。

    世尊何故稱可阿難所說。

    贊言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

    精進能生菩提。

    亦稱贊億耳比丘善哉善哉。

    汝能以微妙音聲。

    詠誦妙法。

    以阿槃提國語音聲遍滿。

    其言正直易解。

    令多人樂聞故。

    此說複雲何通。

    如佛告阿難。

    我亦增益出家閑靜善法。

    答曰何故稱贊阿難者。

    以阿難所說應時。

    是以稱可。

    何以知之。

    曾聞世尊遊行人間而患背痛。

    敷郁多羅僧枕僧伽梨。

    右脅而卧告阿難言。

    汝今當為諸比丘說法。

    爾時阿難為諸比丘解說覺意。

    諸長老如來。

    以念覺意故而得成道。

    亦為他說。

    乃至廣說。

    擇法覺意。

    精進覺意。

    當于阿難分别覺意時。

    世尊自憶念過去無數阿僧祇劫行諸方便。

    皆是精進力。

    以憶念故。

    而起喜心。

    令此有患四大速滅。

    無患四大速生。

    背痛即除。

    尋起加趺而坐告阿難言。

    汝說精進耶。

    阿難言如是。

    佛言善哉善哉。

    阿難實如汝所言。

    精進能生菩提。

    以是事故稱可阿難。

    稱贊億耳比丘者。

    或有說者。

    欲生彼比丘無畏心故。

    阿槃提國和尚大迦旃延。

    曾遣億耳。

    汝往佛所請求五願。

    所謂一求常澡浴。

    二求皮作敷具。

    三求毗尼師。

    作第五人。

    得受具戒。

    四求着二重革屣。

    五求聽畜長衣過十夜。

    以此五事故來詣佛所。

    世尊威德。

    乃至梵釋護世者。

    不能側近正觀。

    以是事故不敢辄求。

    後世尊稱美乃敢求之。

    是故為令彼比丘生無畏故。

    而稱贊之。

    複有說者。

    欲饒益彼比丘故而稱贊之。

    所以者何。

    彼比丘。

    于阿槃提土地能作佛事。

    欲令彼諸人加尊重心故而稱贊之。

    複有說者。

    以善能誦持優陀那波羅延衆義經等。

    适可佛意故而稱贊之。

    複有說者。

    以修淨業令言音清妙故而稱贊之。

    所言增益出家閑靜善法者。

    諸轉轉出家。

    得正決定。

    證于道果。

    能離愛欲。

    亦盡諸漏。

    種佛道因及緣覺聲聞道因。

    生于尊貴多财之家。

    眷屬成就。

    有大威勢。

    顔貌端正。

    能淨天道及解脫道者。

    皆是我力。

    以我力故。

    令多衆生于我法中出家。

    有如是等利而起喜心故。

    言我今增益出家閑靜善法。

    複有說者。

    欲離诽謗過故。

    贊歎阿尼盧頭等。

    欲令其人威德尊重故。

    贊歎目揵連等。

    欲顯有大功德故。

    贊歎舍利弗等。

    欲令生無畏故。

    贊歎如億耳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