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十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十五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雜揵度
人品下
◎無有中愛。
當言見道斷。
當言修道斷。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此是佛經。
世尊經說有三種愛。
一欲愛。
二有愛。
三無有愛。
世尊經。
雖說無有中愛不說見道斷修道斷。
彼經是此論所為根本。
彼中不說。
此悉說之。
以是事故而作此論 問曰。
無有中愛。
當言見道斷。
當言修道斷。
答曰。
當言修道斷。
所以者何。
無有是無常諸緣。
彼愛是無有中愛。
問曰。
此亦是見道斷。
何以但言修道斷耶。
答曰。
為随順經義故。
如經中說。
猶如有一為恐怖苦痛所逼。
作如是念。
使我斷壞。
乃至死。
死後無病。
常得安樂。
彼經義趣。
說受身處無常。
彼所緣愛。
是修道斷。
以随順經義故。
說修道斷。
複次或有說者。
無有中愛。
或見道斷。
或修道斷。
雲何見道斷。
答曰。
見道所斷無有中愛。
乃至廣說。
此文先說。
随順經義。
今者則說真實義。
如我義無有中愛。
當言修道斷。
如我義者。
如我随順佛經中義。
彼經是此論根本。
以是事故。
言無有中愛修道所斷。
如是汝欲令無有中愛修道所斷耶。
此是毗婆阇婆提(毗婆阇婆提秦言分别論)定育多婆提之言(育多婆提秦言相應論)。
若不定他言。
說他過者。
此則非理故。
言汝欲令無有中愛修道斷耶。
育多婆提答言。
如是毗婆阇婆提。
作如是言。
若作是說。
須陀洹。
能起此愛。
使我斷壞乃至死。
死後無病。
常得安樂耶。
答曰不也。
問曰。
何故須陀洹。
不能起此愛耶。
答曰。
或有說者。
須陀洹。
信法信業故。
複有說者。
已見諸法自體生故。
複能滿足修空解脫門故。
複有說者。
此愛是斷見所增長。
依斷見生。
聖人已離斷見故。
複有說者。
此愛從次第因生。
彼次第已斷故。
尊者奢摩達說曰。
見道所斷法。
是其因。
聖人已斷見道所斷法故。
毗婆阇婆提。
作如是言。
聽我所難說。
汝違言負處。
汝作是言。
無有中愛。
修道所斷。
汝亦應說。
須陀洹。
能起此愛。
使我斷壞乃至死。
死後無病。
常得安樂。
若作是語。
此事不然。
不應作是說。
無有中愛。
修道所斷。
若說無有中愛修道所斷。
此事不然。
若說此愛修道所斷。
不應言須陀洹不起此愛。
若須陀洹。
不起此愛。
不應言此愛修道所斷。
育多婆提。
作如是說。
我不言諸不斷者。
必起現在前。
自有不斷不起現在前。
有雖斷而起現在前。
若當不斷盡起現在前者。
則無解脫出要。
所以者何。
凡夫人學人。
未來世中不斷者多。
若當盡起現在前。
則不得解脫。
以未來世無邊故。
如是事者。
智人所不可。
育多婆提。
先說如是等法。
為說他過而欲立難。
如是汝意。
欲令須陀洹未盡地獄畜生餓鬼愛耶。
毗婆阇婆提答言。
如是。
育多婆提複更定言。
汝意欲令須陀洹能起如此愛。
使我作伊羅跋那龍王善住龍王若閻羅王。
使我于地獄衆生中尊。
毗婆阇婆提答言。
不也問曰。
何故須陀洹不起如是等愛耶。
答曰。
凡夫人生處。
非聖人生處。
複有說者。
愚者生彼中。
彼是智者故。
複有說者。
彼惡道已得非數滅故。
若法得非數滅。
不複起現在前。
複有說者。
愛有二種。
一生處愛。
二資生愛。
須陀洹于惡道。
雖不起生處愛。
而起資生愛。
愛于象馬等。
如帝釋于青衣鬼所而起愛心。
問曰。
于地獄趣。
複雲何起耶。
答曰。
若其父母。
生地獄中。
從可信人邊聞。
便生愛心。
育多婆提複作是言。
聽我所難說。
汝違言負處。
汝作是言。
須陀洹未盡地獄畜生餓鬼愛。
應作是說。
須陀洹能起此愛。
使我作伊羅跋那龍王。
乃至廣說。
若作是說。
此事不然。
若不說須陀洹能起此處。
亦不應說須陀洹未盡地獄畜生餓鬼愛也。
若須陀洹未盡地獄畜生餓鬼愛。
而不起現在前。
即是汝違言負處。
如汝所說。
須陀洹。
緣惡道愛未盡。
而不起現在前。
我所說無有中愛亦如是。
育多婆提。
複難毗婆阇婆提言。
于意雲何。
為纏所纏殺父母。
此纏是修道所斷耶。
毗婆阇婆提答曰。
如是。
育多婆提責。
毗婆阇婆提答曰。
不也。
問曰。
何故須陀洹。
不起此纏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有增上惡心者。
能起此纏殺父母。
彼須陀洹。
有增上善心故。
複有說者。
有增上無慚無愧者。
能殺父母。
須陀洹有增上慚愧故。
複有說者。
彼纏邪見所長養。
随邪見後生。
須陀洹邪見已斷故。
複有說者。
須陀洹已得不作戒。
以是事故不起此纏。
育多婆提複責毗婆阇婆提。
廣說如上。
育多婆提複更難毗婆阇婆提言。
于意雲何。
修道所斷法。
無有中愛。
此愛當言修道斷耶。
毗婆阇婆提答曰。
如是。
修道所斷法者。
謂有漏善法。
無有者。
謂斷善根。
育多婆提。
複責毗婆阇婆提言。
于意雲何。
須陀洹能起此愛。
我當斷善根耶。
毗婆阇婆提答曰。
不也。
問曰。
何故須陀洹不起如是愛耶。
答曰。
聖人愛樂功德。
常欲成就善法現在前。
不欲遠離。
是故不起。
育多婆提複責毗婆阇婆提。
廣說如上。
諸言不斷必起現在前。
應說有如上等過。
外書中有三種難。
一名疑難。
二名說過難。
三名除壞難。
佛經中說。
世尊亦以三種難難他。
一名轉勝難。
二名等義難。
三名違言難。
轉勝難者。
如長爪梵志作如是言。
我一切不忍。
佛難言。
汝于此見亦不忍耶。
等義難者。
如波知離問佛。
汝知幻耶。
佛答言知。
波知離言。
沙門瞿昙即是幻者。
佛問波知離。
汝知拘荼國有惡人名薩婆周羅多行惡法者不耶。
答言我知。
佛言。
汝亦是多行惡法人也。
違言難者。
如優波離居士。
先言身業重。
後說仙人惡意。
故滅迦陵伽大城等。
此中育多婆提。
以等義難。
毗婆阇婆提。
使堕負處。
無有名何法耶。
答曰。
三界無常。
問曰。
何以作此論答曰。
欲令毗婆阇婆提無所言故。
若不作是說。
毗婆阇婆提當作是語。
汝雖以言語伏我。
然無有中愛體性與法相相應者。
或見道斷。
或修道斷。
是故彼尊者作如是說。
無有名何法。
三界無常。
複有說者。
先說随順經義趣。
後說真實義。
複有說者。
育多婆提還語毗婆阇婆提。
我雖以言伏汝。
然無有中愛體性與法相相應。
或見道斷。
或修道斷。
是故作如是說。
無有名何法。
三界無常。
問曰。
無漏法亦有無常。
此中何以不說耶。
答曰。
若法是愛安足處所緣處。
此中便說無漏無常非愛安足處非愛所緣處。
是故不說◎ ◎何等心解脫。
有欲心耶無欲心耶。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此是佛經。
佛經中說。
欲心得解脫。
恚癡心得解脫。
不作是說。
為有欲心得解脫無欲心得解脫。
乃至廣說。
彼經是此論根本。
今當廣解此經。
複次或有說。
心性本淨。
為客煩惱所覆。
如毗婆阇婆提說。
心性本淨。
彼客煩惱生覆心故不淨。
問曰。
若當心性本淨客煩惱覆故不淨可爾者。
何不以本性淨心令客煩惱亦淨耶。
汝若不說以心淨故令客煩惱淨者。
為有何因緣。
複次為心先生後客
當言見道斷。
當言修道斷。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此是佛經。
世尊經說有三種愛。
一欲愛。
二有愛。
三無有愛。
世尊經。
雖說無有中愛不說見道斷修道斷。
彼經是此論所為根本。
彼中不說。
此悉說之。
以是事故而作此論 問曰。
無有中愛。
當言見道斷。
當言修道斷。
答曰。
當言修道斷。
所以者何。
無有是無常諸緣。
彼愛是無有中愛。
問曰。
此亦是見道斷。
何以但言修道斷耶。
答曰。
為随順經義故。
如經中說。
猶如有一為恐怖苦痛所逼。
作如是念。
使我斷壞。
乃至死。
死後無病。
常得安樂。
彼經義趣。
說受身處無常。
彼所緣愛。
是修道斷。
以随順經義故。
說修道斷。
複次或有說者。
無有中愛。
或見道斷。
或修道斷。
雲何見道斷。
答曰。
見道所斷無有中愛。
乃至廣說。
此文先說。
随順經義。
今者則說真實義。
如我義無有中愛。
當言修道斷。
如我義者。
如我随順佛經中義。
彼經是此論根本。
以是事故。
言無有中愛修道所斷。
如是汝欲令無有中愛修道所斷耶。
此是毗婆阇婆提(毗婆阇婆提秦言分别論)定育多婆提之言(育多婆提秦言相應論)。
若不定他言。
說他過者。
此則非理故。
言汝欲令無有中愛修道斷耶。
育多婆提答言。
如是毗婆阇婆提。
作如是言。
若作是說。
須陀洹。
能起此愛。
使我斷壞乃至死。
死後無病。
常得安樂耶。
答曰不也。
問曰。
何故須陀洹。
不能起此愛耶。
答曰。
或有說者。
須陀洹。
信法信業故。
複有說者。
已見諸法自體生故。
複能滿足修空解脫門故。
複有說者。
此愛是斷見所增長。
依斷見生。
聖人已離斷見故。
複有說者。
此愛從次第因生。
彼次第已斷故。
尊者奢摩達說曰。
見道所斷法。
是其因。
聖人已斷見道所斷法故。
毗婆阇婆提。
作如是言。
聽我所難說。
汝違言負處。
汝作是言。
無有中愛。
修道所斷。
汝亦應說。
須陀洹。
能起此愛。
使我斷壞乃至死。
死後無病。
常得安樂。
若作是語。
此事不然。
不應作是說。
無有中愛。
修道所斷。
若說無有中愛修道所斷。
此事不然。
若說此愛修道所斷。
不應言須陀洹不起此愛。
若須陀洹。
不起此愛。
不應言此愛修道所斷。
育多婆提。
作如是說。
我不言諸不斷者。
必起現在前。
自有不斷不起現在前。
有雖斷而起現在前。
若當不斷盡起現在前者。
則無解脫出要。
所以者何。
凡夫人學人。
未來世中不斷者多。
若當盡起現在前。
則不得解脫。
以未來世無邊故。
如是事者。
智人所不可。
育多婆提。
先說如是等法。
為說他過而欲立難。
如是汝意。
欲令須陀洹未盡地獄畜生餓鬼愛耶。
毗婆阇婆提答言。
如是。
育多婆提複更定言。
汝意欲令須陀洹能起如此愛。
使我作伊羅跋那龍王善住龍王若閻羅王。
使我于地獄衆生中尊。
毗婆阇婆提答言。
不也問曰。
何故須陀洹不起如是等愛耶。
答曰。
凡夫人生處。
非聖人生處。
複有說者。
愚者生彼中。
彼是智者故。
複有說者。
彼惡道已得非數滅故。
若法得非數滅。
不複起現在前。
複有說者。
愛有二種。
一生處愛。
二資生愛。
須陀洹于惡道。
雖不起生處愛。
而起資生愛。
愛于象馬等。
如帝釋于青衣鬼所而起愛心。
問曰。
于地獄趣。
複雲何起耶。
答曰。
若其父母。
生地獄中。
從可信人邊聞。
便生愛心。
育多婆提複作是言。
聽我所難說。
汝違言負處。
汝作是言。
須陀洹未盡地獄畜生餓鬼愛。
應作是說。
須陀洹能起此愛。
使我作伊羅跋那龍王。
乃至廣說。
若作是說。
此事不然。
若不說須陀洹能起此處。
亦不應說須陀洹未盡地獄畜生餓鬼愛也。
若須陀洹未盡地獄畜生餓鬼愛。
而不起現在前。
即是汝違言負處。
如汝所說。
須陀洹。
緣惡道愛未盡。
而不起現在前。
我所說無有中愛亦如是。
育多婆提。
複難毗婆阇婆提言。
于意雲何。
為纏所纏殺父母。
此纏是修道所斷耶。
毗婆阇婆提答曰。
如是。
育多婆提責。
毗婆阇婆提答曰。
不也。
問曰。
何故須陀洹。
不起此纏耶。
答曰。
或有說者。
有增上惡心者。
能起此纏殺父母。
彼須陀洹。
有增上善心故。
複有說者。
有增上無慚無愧者。
能殺父母。
須陀洹有增上慚愧故。
複有說者。
彼纏邪見所長養。
随邪見後生。
須陀洹邪見已斷故。
複有說者。
須陀洹已得不作戒。
以是事故不起此纏。
育多婆提複責毗婆阇婆提。
廣說如上。
育多婆提複更難毗婆阇婆提言。
于意雲何。
修道所斷法。
無有中愛。
此愛當言修道斷耶。
毗婆阇婆提答曰。
如是。
修道所斷法者。
謂有漏善法。
無有者。
謂斷善根。
育多婆提。
複責毗婆阇婆提言。
于意雲何。
須陀洹能起此愛。
我當斷善根耶。
毗婆阇婆提答曰。
不也。
問曰。
何故須陀洹不起如是愛耶。
答曰。
聖人愛樂功德。
常欲成就善法現在前。
不欲遠離。
是故不起。
育多婆提複責毗婆阇婆提。
廣說如上。
諸言不斷必起現在前。
應說有如上等過。
外書中有三種難。
一名疑難。
二名說過難。
三名除壞難。
佛經中說。
世尊亦以三種難難他。
一名轉勝難。
二名等義難。
三名違言難。
轉勝難者。
如長爪梵志作如是言。
我一切不忍。
佛難言。
汝于此見亦不忍耶。
等義難者。
如波知離問佛。
汝知幻耶。
佛答言知。
波知離言。
沙門瞿昙即是幻者。
佛問波知離。
汝知拘荼國有惡人名薩婆周羅多行惡法者不耶。
答言我知。
佛言。
汝亦是多行惡法人也。
違言難者。
如優波離居士。
先言身業重。
後說仙人惡意。
故滅迦陵伽大城等。
此中育多婆提。
以等義難。
毗婆阇婆提。
使堕負處。
無有名何法耶。
答曰。
三界無常。
問曰。
何以作此論答曰。
欲令毗婆阇婆提無所言故。
若不作是說。
毗婆阇婆提當作是語。
汝雖以言語伏我。
然無有中愛體性與法相相應者。
或見道斷。
或修道斷。
是故彼尊者作如是說。
無有名何法。
三界無常。
複有說者。
先說随順經義趣。
後說真實義。
複有說者。
育多婆提還語毗婆阇婆提。
我雖以言伏汝。
然無有中愛體性與法相相應。
或見道斷。
或修道斷。
是故作如是說。
無有名何法。
三界無常。
問曰。
無漏法亦有無常。
此中何以不說耶。
答曰。
若法是愛安足處所緣處。
此中便說無漏無常非愛安足處非愛所緣處。
是故不說◎ ◎何等心解脫。
有欲心耶無欲心耶。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此是佛經。
佛經中說。
欲心得解脫。
恚癡心得解脫。
不作是說。
為有欲心得解脫無欲心得解脫。
乃至廣說。
彼經是此論根本。
今當廣解此經。
複次或有說。
心性本淨。
為客煩惱所覆。
如毗婆阇婆提說。
心性本淨。
彼客煩惱生覆心故不淨。
問曰。
若當心性本淨客煩惱覆故不淨可爾者。
何不以本性淨心令客煩惱亦淨耶。
汝若不說以心淨故令客煩惱淨者。
為有何因緣。
複次為心先生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