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十一卷

關燈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十一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雜揵度智品之七 雲何一切遍因。

    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

    乃至廣說。

    問曰。

    何以作此論。

    答或有說者。

    一切結使。

    盡是遍使。

    為止如是意故。

    亦明結使是一切遍非一切遍而作此論。

    複有說者。

    此五種所斷結。

    有一切遍非一切遍。

    為止如是意。

    明苦集所斷使有一切遍非一切遍故而作此論。

    複有說者。

    苦集所斷使。

    盡是一切遍。

    滅道所斷使。

    盡是無漏緣。

    為止如是意。

    明苦集所斷有一切遍有非一切遍滅道所斷使有有漏緣有無漏緣故而作此論。

    複有說者。

    諸使通三界者。

    是一切遍。

    如諸見疑愛慢無明。

    為止如是意明通三界使亦是一切遍非一切遍而作此論。

    複有說者。

    無明有愛。

    是一切遍使。

    如譬喻者說。

    彼何故作是說耶。

    答曰。

    以是根本使故其事雲何。

    無明是前生緣起因。

    有愛是後生緣起因。

    為止如是意亦明遍不遍使故而作此論。

    複有說者。

    五結是一切遍使。

    所謂諸見愛慢無明心。

    此是毗婆阇婆提所說。

    如說偈 一切處五法能廣生于苦 諸見愛無明慢心是為五 為止如是意亦明一切遍不遍使故而作此論。

    如是為止他義欲顯己義亦現法性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雲何一切遍因。

    答曰。

    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不先說過去。

    答曰。

    欲現過去世中有一切遍因故。

    過去法衆多。

    亦有前後。

    若先說過去。

    則不現過去世一切遍因。

    若先作是說。

    則明過去世有一切遍因。

    其事雲何。

    若作是說。

    過去于未來現在。

    現在于未來。

    是一切遍因。

    則不明過去于過去有一切遍因。

    若作是說。

    則明過去世有一切遍因。

    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

    後生見集滅道修道所斷使。

    乃至廣說。

    問曰。

    自種一切遍使。

    與自種一切不遍使作遍因。

    不若作者。

    此中何以不說。

    若不作者。

    何以他種作。

    自種不作。

    答曰。

    應作是說作。

    問曰。

    若然者何以不說。

    答曰。

    應作如是問。

    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

    後生見苦集滅道修道所斷。

    乃至廣說。

    而不說者。

    為有何意。

    答曰。

    欲明不成義。

    自種使不說。

    義已成。

    是故欲明不成義故是以不說。

    複次自種于自種。

    有二種因。

    所謂一切遍因。

    相似因他種唯有一切遍因。

    無相似因故。

    是以不說。

    複次自種于自種。

    有二種增長。

    所謂一切遍因門。

    相似因門。

    他種唯有一切遍因門增長故。

    是以不說。

    問曰。

    何故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

    不說相應法。

    後生使說相應法耶。

    答曰。

    應作是文。

    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

    及相應法。

    與後生見集滅道修道所斷使及相應法。

    乃至廣說。

    而不說者。

    當知此義是有餘說。

    複次為止說相似法沙門意故。

    彼作是說。

    使還與使作因。

    不與使相應法作因。

    使相應法。

    與使相應法作因。

    不與使作因。

    為止如是說者意故。

    作如是文。

    使與使作因。

    亦與使相應法作因。

    使相應法。

    與使相應法作因。

    亦與使作因。

    自界者欲界還與欲界作因。

    色界還與色界作因。

    無色界還與無色界作因。

    如說自界。

    自地亦爾。

    初禅地還與初禅地作因。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還與非想非非想處作因。

    過去見苦所斷。

    乃至廣說。

    問曰。

    何以複作此論。

    答曰。

    為止言無過去未來以現在世是無為遍于世故。

    而作此論。

    一切遍因未分别為分别故。

    說見苦所斷相似略說故。

    言見集所斷亦如是 問曰。

    一切遍因體性是何。

    答曰。

    欲界有十一遍使。

    見苦所斷七。

    五見疑無明。

    見集所斷四。

    二見疑無明。

    如是色無色界亦十一。

    以是事故。

    波伽羅那。

    作如是說。

    此九十八使。

    幾是一切遍。

    幾非一切遍。

    答曰。

    三十三是一切遍。

    六十五非一切遍。

    問曰。

    如見苦所斷無明使非一切遍。

    何以故。

    言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

    答曰。

    如西方沙門。

    此文作如是說。

    二十七是一切遍。

    六十五非一切遍。

    六當分别。

    見苦所斷無明使。

    或是一切遍。

    或非一切遍。

    雲何一切遍。

    見苦所斷。

    非一切遍使。

    不相應無明使。

    如是說者好。

    見苦所斷。

    非一切遍使。

    不相應無明使。

    若作是說。

    一切遍使。

    相應無明。

    則不攝不共無明。

    所以者何。

    彼不與使相應故。

    雲何非一切遍。

    見苦所斷。

    非一切遍使。

    相應無明。

    見集所斷亦如是。

    西方沙門。

    作如是說。

    罽賓沙門。

    何以不作如是說。

    答曰。

    是文應如是說。

    如西方沙門。

    若不說當知。

    義則如是。

    複次分多故。

    其事雲何。

    見苦所斷無明使有十種。

    七種是一切遍。

    三種非一切遍。

    見集所斷無明使有七種。

    四種是一切遍。

    三種非一切遍。

    以分多故。

    說在一切遍使分中。

    複次彼見苦所斷不共無明使。

    一向是遍。

    以自功用力生。

    以是事故。

    三十三是一切遍。

    六十五非一切遍。

    若說身見是一切遍。

    當知相應無明。

    亦一切遍。

    其義已成。

    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疑。

    若說如是等是遍。

    當知相應無明亦是遍若說愛恚慢是非一切遍當知相應無明亦非一切遍。

    餘所不說者是何唯。

    有不共無明一向是一切遍。

    以自功用力生。

    以是事故。

    作如是說。

    三十三是一切遍。

    六十五非一切遍。

    皆是一切遍體性。

    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

    何故言一切遍。

    一切遍有何義。

    一切緣義。

    是一切遍義。

    于緣中有力義是一切遍義緣中有力義者。

    能廣緣義。

    是緣中有力義。

    複次有三種。

    一切本曾起故是一切遍義。

    初一切者。

    是九品使。

    中一切者。

    是一切衆生。

    後一切者。

    是一切有漏法處。

    問曰。

    何以知初一切後一切本曾起耶。

    答曰。

    如施設經說。

    一切皆是苦。

    于是苦法中。

    無有一法凡夫人于中不起我我所見無有不起斷常亦謗無因無作亦起見最勝。

    第一亦起見淨見解脫見是乘凡夫人無有不曾起疑心無智愚闇者。

    如是等衆生。

    無有不曾起者。

    以曾起三種一切故。

    名一切遍。

    複次若于一刹那。

    起現在前。

    能為五種所斷作因。

    能緣五種所斷。

    能令五種所斷生愚。

    問曰。

    雲何能令緣無漏緣使。

    于緣生愚。

    答曰。

    若計于我。

    則謗于對治及我寂滅先于中愚然後生謗。

    複次若于一刹那起現在前。

    則為五種所斷作因。

    亦能緣使。

    是一切遍義。

    彼相應法。

    雖能作因。

    亦能緣而不能使。

    非使性故。

    彼共俱生等。

    雖能作因。

    而不能緣。

    亦不能使。

    非緣非使性故 問曰。

    遍使相應共有法。

    為是一切遍為非一切遍。

    若是者何以但說三十三使是遍。

    若非者何以相應共有法。

    或是一切遍。

    或非一切遍。

    答曰。

    應作是說。

    非一切遍。

    問曰。

    若然者。

    何以相應共有法。

    或是一切遍。

    或非一切遍。

    答曰。

    如相應共有法。

    或是使或非使。

    如是相應共有法。

    或是一切遍。

    或非一切遍。

    評曰。

    應作是說。

    是一切遍。

    問曰。

    若然者何以但說三十三是一切遍。

    答曰。

    為使故說。

    所為有二種。

    一為法二為使。

    若為使故。

    說有三十三。

    若為法故。

    說是一切遍。

    複有說者。

    此文以彰故。

    說一切遍。

    一以因故。

    二以緣故。

    三以使故。

    彼遍使相應法。

    以因以緣故。

    名一切遍。

    不以使故。

    一切遍使。

    共有法以因故。

    不以緣不以使。

    使則以三事故而以為文。

    以是事故。

    使共俱生等。

    是一切遍。

    問曰。

    一切遍得。

    為是一切遍不。

    尊者僧伽婆修說曰。

    是一切遍。

    若一切遍得。

    非一切遍者。

    非一切遍。

    是一切遍耶。

    此難非難。

    所以者何。

    若作是說。

    色法得非色。

    非色是色耶。

    如是說者好。

    非是一切遍。

    問曰。

    何故一切遍。

    生老住無常。

    是一切遍得。

    非一切遍耶。

    答曰。

    生老住無常。

    與一切遍使同一果。

    常相随不相離。

    前後不相遠得不同一果不相随相離前後相遠于彼聚便為非聚。

    如樹皮離樹。

    彼亦如是。

    問曰。

    以何等故。

    見苦見集所斷。

    立一切遍使見滅見道所斷。

    不立一切遍耶。

    舊阿毗昙人作如是說。

    此處是一切遍使。

    族姓生地故。

    複有說者。

    見苦集所斷使。

    同一意。

    同一作。

    以同意同作故。

    所為牢固。

    以牢固故。

    立一切遍使。

    彼見滅道所斷使意不同。

    所作亦不同。

    以不同故羸劣。

    羸劣故不立一切遍使。

    猶如城邑村落人民。

    若意同所作同者。

    村主怨敵。

    不能降伏。

    若彼諸人。

    意不同所作不同者。

    則為村主怨敵之所降伏。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見苦集所斷使。

    有二種作相應使。

    亦作緣使。

    是故立一切遍。

    見滅道所斷使。

    或作相應使緣使。

    或唯作相應使。

    是故不立一切遍使。

    複有說者。

    見苦集所斷使。

    安立二足。

    安立二足者。

    即上二種使義。

    見滅道所斷使。

    不安立二足。

    不安立二足者。

    即上二種使義。

    複有說者。

    見苦集所斷使。

    于緣得增長。

    雲何于緣增長。

    答曰。

    此緣有漏法。

    以緣有漏法故。

    能自增長。

    如人觀月。

    眼得增益。

    無有損減。

    彼亦如是。

    見滅道所斷使。

    于緣不得增長。

    雲何不得增長。

    以緣無漏法。

    若緣無漏法。

    不得增長。

    如人觀日。

    眼無增長。

    唯有損減。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一切見谛所斷結。

    分為二分。

    見苦集所斷作。

    一切遍分。

    非一切遍分。

    見滅道所斷作。

    有漏緣分。

    作無漏緣分。

    複有說者。

    此諸結皆是堕相。

    雲何堕相。

    答曰。

    堕在苦集中。

    為苦集谛所攝故。

    複有說者。

    以苦集所斷使能遍緣一切有調因果故。

    複有說者。

    以我見可得故。

    問曰。

    見集所斷。

    有何我見可得耶。

    答曰。

    雖無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