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十一卷

關燈
可得。

    而有增長我見法可得。

    複有說者。

    若知見苦所斷果。

    若知見集所斷因則見滅道所斷。

    根本羸劣。

    以羸劣故。

    不立一切遍使。

    如樹斷根故羸劣。

    彼亦如是。

    以如是等緣故。

    不立一切遍 問曰。

    何故見苦集所斷使。

    立一切遍使。

    立不遍使。

    不一切遍者愛恚慢。

    答曰。

    或有說者。

    此無一切遍相故。

    複有說者。

    此是别相使。

    若是總相使。

    立一切遍。

    雲何别相使。

    答曰。

    于發爪齒。

    各各别起愛等諸使。

    雲何總相使。

    答曰。

    于一切界。

    于一切地。

    一切生處。

    能取我見。

    乃至能取無知愚闇。

    複有說者。

    難可熾燃。

    是非一切遍易可熾燃。

    是一切遍。

    雲何難可熾燃。

    答曰。

    為欲故。

    求璎珞衣服塗香園林樓閣遊戲之處。

    亦求妻妾侍女。

    為恚故求種種铠仗鬥戰之具。

    為慢故。

    見他莊嚴治身。

    亦莊嚴治身。

    以是難熾燃故。

    不立一切遍。

    雲何易熾燃。

    答曰。

    諸結若現在前。

    猶如河流。

    諸惡行煩惱。

    不用功流行。

    亦複如是。

    複有說者。

    此七使能緣四谛故。

    立一切遍。

    能緣者見疑無明。

    問曰。

    何故滅道所斷。

    愛恚慢見取戒取。

    非無漏緣。

    答曰。

    彼滅道無怨害故無愛恚。

    彼體無可慢故。

    不生慢。

    見取見第一戒取見清淨。

    若于滅道。

    見第一清淨者。

    雲何是使。

    以是事故。

    愛等諸結非無漏緣 欲界有十一遍使。

    九是他界緣。

    二是自界緣。

    自界緣者。

    身見邊見。

    問曰。

    以何等故。

    身見邊見不緣他界。

    答曰。

    唯有爾所勢力故。

    複有說者。

    身見邊見從粗法生。

    亦從現見生。

    于粗現見陰。

    而取于我。

    生欲界中。

    色無色界陰是粗非現見。

    問曰。

    生色界中。

    欲界陰是粗是現見。

    何以色界身見。

    不于欲界陰取我。

    答曰。

    若是現見不離欲。

    能于中取我。

    生色界中。

    欲界陰雖是現見。

    以離欲故。

    不于中取我。

    複有說者。

    生色界中。

    欲界陰雖是現見法。

    無有結使。

    能緣下地。

    問曰。

    如是則因論生論。

    以何等故。

    無有結使能緣下地。

    答曰。

    若離下地欲。

    上地煩惱現在前。

    以離下地欲故。

    上地煩惱。

    不緣下地。

    問曰。

    何以知離下地欲上地煩惱現在前。

    答曰。

    如施設經說。

    有六種非戒。

    欲界系有二種。

    有心相應心不相應。

    色無色界系。

    亦有二種。

    有心相應不相應。

    若欲界系心相應法非戒現在前。

    則四種非戒現在前。

    一欲界心相應。

    二心不相應。

    三色界心不相應。

    四無色界心不相應。

    色界系心相應非戒現在前。

    則三種非戒現在前。

    一色界心相應。

    二色界心不相應。

    三無色界心不相應。

    無色界系心相應非戒現在前。

    則二種非戒現在前。

    一無色界心相應。

    二心不相應。

    此中諸煩惱。

    以非戒名說。

    以是事故。

    知離下地欲。

    上地煩惱現在前。

    不緣下地 問曰。

    以何等故。

    欲界諸使。

    能緣色無色界。

    色無色界諸使。

    不能緣欲界。

    答曰。

    欲界是不定界。

    非離欲地。

    非修地。

    不能善攝伏諸使故。

    能緣色無色界。

    色無色界是定地。

    離欲地。

    修地。

    能善攝伏諸煩惱故。

    彼諸使不能緣下地。

    如人不攝伏己妻得與他人作非法事。

    若善攝伏。

    乃至不能以眼視他況作非法。

    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生欲界中。

    于色無色界陰。

    生疑怪心。

    彼為是常耶非常耶。

    為第一耶非第一耶。

    為淨耶為非淨耶。

    以有如是疑怪故能緣。

    生色無色界中。

    于欲界陰。

    不生如是疑怪心故。

    不緣欲界。

    複有說者。

    若色無色界使。

    能緣欲界者。

    則能緣使欲界。

    若使欲界者。

    則界壞。

    問曰。

    如欲界諸使緣色無色界而不使。

    如是色無色界諸使緣欲界而不使者。

    有何等過。

    答曰。

    色無色界。

    是尊勝界。

    欲界諸使。

    緣而不使。

    欲界是卑賤界。

    若色無色界諸使。

    緣則能使。

    如下賤人于尊勝者不能作不愛事。

    如尊勝人于下賤者随意能作。

    彼亦如是 問曰。

    如欲界有九種他界緣使。

    色界亦有九種他界緣使。

    無色界亦有他界緣使不。

    答曰。

    或有說者無。

    所以者何。

    以上更無界故。

    複有說者有。

    以能緣故。

    不以現在前故有。

    評曰。

    不應作是說。

    更無有界。

    彼何所緣。

    初禅地有九種他地緣。

    一切遍使。

    乃至無所有處。

    亦有九種。

    非想非非想處。

    為有他地緣一切遍使不。

    答曰。

    或有說者無。

    所以者何。

    更無上地。

    又不緣下地。

    複有說者有以能緣故有。

    不以現在前故有。

    評曰。

    不應作如是說。

    更無上地。

    彼何所緣 欲界。

    邪見能緣三界苦集。

    非一刹那頃能謗。

    先謗欲界。

    若苦若集。

    異刹那頃。

    謗色無色界。

    問曰。

    以何等故。

    不于一刹那頃謗三界若苦若集。

    答曰。

    欲界邪見。

    緣欲界亦使。

    緣色無色界不使。

    問曰。

    以何等故。

    緣欲界使。

    緣色無色界不使耶。

    答曰。

    欲界是緣處使處。

    緣而則使。

    色無色界。

    是緣處。

    非是使處。

    雖緣不使。

    複有說者。

    欲界是緣聚使聚。

    緣而則使。

    色無色界。

    是緣聚非使聚緣而不使。

    複次欲界有五種。

    一切遍果。

    色無色界無。

    故緣而不使。

    複次欲界。

    若見苦。

    若見集所斷邪見緣三界。

    若苦若集者。

    雲何而緣為如欲界緣而則使。

    色無色界。

    亦緣而則使耶。

    為如色無色界緣而不使。

    欲界亦緣而不使耶。

    若如色無色界緣而不使。

    欲界亦緣而不使者。

    無有自界使緣有漏法。

    而不作二種使緣使相應使者。

    若一時能緣三界苦集。

    或有使或不使。

    彼相應法亦應。

    或有所使或無所使。

    彼若然者有如是過。

    則體無自相。

    使性亦壞相應法。

    欲令無如是過故。

    别緣欲界。

    若苦若集。

    别緣色無色界。

    若苦若集。

    如是初禅地邪見。

    能緣八地。

    若苦若集。

    非一刹那頃能謗八地。

    若苦若集。

    先謗初禅地。

    若苦若集。

    異刹那頃。

    謗餘七地。

    若苦若集。

    如是乃至無所有處邪見緣二地。

    若苦若集。

    非一刹那頃能謗二地。

    若苦若集。

    先謗無所有處。

    若苦若集。

    後異刹那頃。

    謗非想非非想處。

    若苦若集 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

    能緣三界苦集。

    欲界見滅所斷邪見。

    能緣欲界諸行滅。

    問曰。

    以何等故。

    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

    能緣三界。

    苦集見道所斷邪見。

    唯緣欲界。

    斷諸行對治。

    尊者婆已說曰。

    若為欲愛所愛。

    起我我所見。

    此法斷對治。

    為欲界見道斷邪見所緣。

    彼我見法。

    不能他界緣故。

    複次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

    所緣異對治異。

    欲界見道所斷邪見所緣。

    即是其對治。

    初禅地見苦見集所斷邪見。

    能緣八地。

    若苦若集。

    初禅地見滅所斷邪見。

    緣初禅地諸行滅。

    廣說如上。

    初禅地見苦集所斷邪見。

    能緣八地。

    若苦若集。

    初禅地見道所斷邪見。

    或有說緣斷初禅地諸行對治。

    或有說緣九地比智分斷對治九地者。

    從未至禅。

    乃至無所有處。

    評曰。

    說緣一切比智分。

    此是實義。

    問曰。

    以何等故初禅見滅所斷邪見。

    緣初禅地諸行滅。

    見道所斷邪見。

    緣九地比智分。

    答曰。

    滅不展轉作因。

    道展轉作因。

    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見苦集所斷邪見。

    緣非想非非想處苦集。

    非想非非想處見滅所斷邪見。

    緣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

    見道所斷邪見。

    緣九地比智分。

    餘問答如初禅說 問曰。

    如一使不能使一切。

    雲何名遍使。

    答曰。

    總而言之。

    能使一切諸一切遍使。

    是一切遍因。

    一切遍因。

    是一切遍使耶。

    應廣作四句是也。

    一切遍使非一切遍因者。

    未來一切遍使是也。

    一切遍因非一切遍使者。

    過去現在一切遍使相應共有法是也。

    是一切遍使一切遍因者。

    過去現在一切遍使是也。

    非一切遍使非一切遍因者除上爾所事 問曰。

    見道所斷法。

    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不。

    若見道所斷法。

    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

    斷亦作因。

    不斷亦作因。

    斷與不斷有何差别。

    若見道所斷法。

    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

    何故聖人修道所斷染污。

    或起現在前。

    或不起現在前。

    不起現在前者。

    謂無有中愛嗔恚纏諸慢。

    起現在前者。

    謂諸餘愛恚纏慢。

    若見道所斷法。

    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

    施設經說雲何通。

    如說。

    頗法不善。

    以不善為因耶。

    答曰。

    有離欲聖人。

    于彼退最初染污思現在前。

    若見道所斷法。

    不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

    波伽羅那說雲何通。

    如說何者是見道所斷作因法。

    答曰。

    染污法亦見道所斷法執。

    若見道所斷法。

    不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

    複與此經相違。

    如說雲何無記作因法。

    答曰。

    無記有為法不善法。

    若不作因者。

    複違此文。

    如說以身見為因。

    不為身見作因。

    乃至廣說。

    若不作因者。

    複與識身經文相違。

    如說頗有不善眼識。

    以不善無記為因。

    乃至不善意識。

    以不善無記為因耶。

    答言有。

    答曰。

    應作是說。

    見道所斷法。

    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

    問曰。

    若然者諸後所說善通。

    前所說者雲何通。

    答曰。

    如所說斷與不斷有何差别者。

    名即差别。

    本作因時不斷。

    今雖為因已斷。

    是名差别。

    複有說者。

    前作因時。

    則不為對治所壞。

    今雖為因。

    為對治所壞。

    複有說者。

    本作因時。

    能于自身。

    障礙聖道。

    今雖為因。

    不障聖道。

    複有說者。

    本作因時。

    能于自身。

    辦所作事。

    今雖為因。

    不複能作。

    複次本作因時。

    于自身中。

    能取果與果。

    今雖為因。

    不能取果與果。

    唯除已取果者。

    複次本作因時。

    能于自身。

    與相似因一切遍因。

    今雖為因。

    更不與相似因一切遍因。

    複次本作因時。

    能于自身。

    取依果報果。

    與依果報果。

    今雖為因。

    不能取依報果。

    複次本作因時。

    于自身中。

    生于諸得。

    如火出煙。

    今雖為因。

    更不生得。

    複次本作因時。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