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十卷
關燈
小
中
大
與自體生老住滅。
共生因中因。
生與心共生因中因。
非老住滅。
所以者何增長義是因義。
彼是散壞義。
複有說者。
心與生等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
複有說者。
心與心數法。
生等共生因中因。
心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
評曰不應作是說。
如是說者好。
心與心數法。
生等共生因中因。
心數法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
問曰若然者此說雲何通。
如說除身見生老住滅。
諸餘苦谛。
于身見非共生因。
答曰應作是說。
除身見相應法生老住滅。
諸餘苦谛。
于身見非共生因。
而不說者。
當知此義是有餘說。
複次共生四大共生因中因。
諸作是說。
四大勢無偏者。
地大水火風大。
共生因中因。
三大于地大。
共生因中因。
諸作是說。
四大勢有偏者。
地大于三大。
共生因中因。
三大于地大。
共生因中因。
所以者何地大則有多體。
一體與多體。
是共生因。
多體于一體。
是共生因。
乃至風大亦如是。
評曰如是說者好。
四大若有偏勢。
若無偏勢。
地大于三大。
三大于地大。
作共生因。
所以者何地大不因地大生于造色。
問曰為生已是因。
為未生是因。
答曰生亦是因。
未生亦是因。
所以者何生已未生。
盡堕因義中。
如波伽羅那說。
雲何從因生法。
一切有為法。
如彼所說。
生與未生。
悉是從因生法。
此亦如是。
問曰造色為有共生因不耶。
答曰有。
所以者何以一切有為法盡有共生因故。
問曰造色與造色。
有共生因不耶。
答曰無。
所以者何自體不與自體作共生因。
複有說者。
造色與造色。
作共生因。
其事雲何。
如眼根共生微塵展轉共生因。
評曰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有對造色。
不得還與有對造色作共生因 一切心盡有俱共回轉。
所謂數法及生等。
非一切心盡有心回轉。
色有十事。
故名回轉。
雲何為十。
一共生。
二共住。
三共滅。
四共一果。
五共一依。
六共一報。
七善共善。
八不善共不善。
九無記共無記。
十共堕一世中。
共一果者。
謂解脫果。
共一依者。
謂依果。
共一報者。
謂報果。
總而言之。
有十事。
如世俗斷結道回轉有八事。
除不善無記。
除世俗斷結道回轉。
諸餘善有漏回轉有七事。
除解脫果。
不善無記無漏斷結道回轉有七事。
除報果。
不善無記除無漏斷結道回轉。
諸餘無漏回轉有六事。
除解脫果報果。
不善無記不善心回轉有七事。
除解脫果。
善無記無記心回轉有六事。
除解脫果報果善不善。
是故總而言之。
有十事。
心于心數法回轉有五事。
一共所依。
二共所行。
三共所緣。
四共果。
五共報。
數法回轉于心。
亦同有五事。
心與心回轉色心不相應行有二事。
一果二報。
心回轉色心不相應行。
與心回轉有二事。
一果二報。
問曰何者是回轉體性。
答曰是四陰五陰。
如色界是五陰。
欲界無色界是四陰。
所以者何。
欲界無色界。
無心回轉戒。
此是回轉體性。
是我是物是相是分是性。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問曰回轉是何義。
答曰随順義。
是回轉義。
取一果義。
是回轉義。
同作一事義。
是回轉義。
如義言。
如汝等所作。
我等亦作是回轉義◎ ◎問曰何故欲界戒。
不與心回轉。
答曰非其田非其器非其地。
以非田非器非地故。
複有說者。
以欲界非是定地非修地非離欲地。
此中戒亦不與心回轉。
色界是定地修地離欲地。
彼中戒與心回轉。
複次義言。
欲界戒語欲界心。
汝能為我。
若破戒。
若起破戒心煩惱。
作擁護不。
欲界心答言不能。
戒言汝若不能。
我何為随順汝耶。
猶如有人。
怖畏怨家。
語他人言。
汝能為我作覆護不。
我當随順汝。
他人答言不能。
其人語言。
汝若不能者。
我何為随順汝耶。
彼亦如是。
色界心能為破戒及起破戒煩惱。
而作擁護。
是故彼戒随順于心。
問曰一切色界善心。
盡有回轉戒色不。
答曰不盡有也。
初禅中。
有六善心。
無回轉戒色。
三善識身聞慧死時善心起作善心。
二禅三禅四禅中。
有二善心。
無回轉戒色。
聞慧死時善心無色界無戒。
問曰何故無色界無戒。
答曰非其田故。
乃至廣說。
戒與色俱無色界。
無色故無戒。
複有說者。
戒是四大造。
無色界無四大故無戒。
問曰無無漏四大。
亦無無漏戒耶。
答曰無漏戒。
不以四大故是無漏。
以心故是無漏戒。
複次戒對治破戒及起破戒煩惱。
無色界無破戒及起破戒煩惱。
是故無戒。
問曰何故無色界無破戒及起破戒煩惱對治耶。
答曰破戒及起破戒煩惱。
是欲界法。
無色界于欲界有四事極遠。
謂所依(所依者是次第緣)。
所行。
所緣。
對治極遠。
問曰若然者。
二禅三禅四禅。
無犯戒及起犯戒煩惱對治。
彼亦無回轉戒色耶。
答曰對治有二種。
一斷對治。
二過患對治。
二禅三禅四禅。
雖無斷對治。
有過患對治。
如世尊說。
不動法心解脫。
聖弟子入三昧。
斷不善法修善法。
爾時彼身無不善法。
以過患對治故。
作如是說。
無色界。
無過患對治。
亦無斷對治 有二種戒。
一道俱生。
二定俱生。
道俱生戒。
是無漏。
定俱生戒。
是有漏。
若是道俱生戒。
非定俱生戒。
若是定俱生戒。
非道俱生戒。
複有說者。
道俱生戒。
是無漏。
定俱生戒。
是有漏無漏。
是故道作初句。
若有道俱生戒。
彼有定俱生戒耶。
答曰彼若有道俱生戒。
亦有定俱生戒。
頗有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耶。
答曰有謂有漏戒。
複有說者。
道俱生戒是無漏。
定俱生戒是根本禅。
是故應作四句。
若有道俱生戒。
彼亦有定俱生戒耶。
若有定俱生戒彼亦有道俱生戒耶。
答曰或有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
乃至廣作四句。
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謂未至中間禅無漏。
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者。
根本禅中有漏戒。
道俱生戒亦定俱生戒者。
根本禅中無漏。
非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未至中間禅有漏戒。
一切欲界戒。
若得道俱生戒。
彼亦得定俱生戒耶。
若得定俱生戒。
彼亦得道俱生戒耶。
應作四句。
得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未離欲得正決定。
見道中十五心道比智。
離欲者。
依未至禅。
得正決定。
見道十五心聖人。
離欲界欲。
方便道。
九無礙道。
八解脫道。
未離欲信解脫人。
轉根作見到方便無礙解脫道。
未離欲聖人。
起無量心。
起不淨安般念處。
如是等時。
得道俱生戒。
非定俱生戒。
得定俱生戒。
非道俱生戒者。
凡夫人離欲界欲。
最後解脫道。
離初禅欲。
即以初禅。
為方便方便道。
最後解脫道。
若依二禅邊。
為方便方便道。
最後解脫道。
乃至第三禅亦如是。
離第四禅欲。
若以第四禅為方便方便道。
起神通時。
五無礙道。
三解脫道。
離欲凡夫。
起無量心。
起初第二第三解脫。
起勝處。
起八一切處。
起不淨安般念處。
依禅起達分善根。
無色界死生色界時。
色界中上地死。
生下地時。
如是等時。
得定俱生戒。
非道俱生戒。
得道俱生戒定俱生戒者。
離欲人依未至禅。
得正決定。
道比智依上地。
得正決定。
見道十五心道比智聖人。
離欲界欲。
最後解脫道。
離初禅欲。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如是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欲。
離欲信解脫人轉根。
得見到方便無盡解脫道時。
解脫阿羅漢轉根。
得不動時。
方便道。
九無礙。
九解脫道。
勳禅時。
三心起神通時。
五無礙道三解脫道。
離欲聖人。
起無量心解脫勝處。
一切處不淨安般念處。
辯無诤願智半多俱提迦。
空無想無願空無相無願滅定微細相。
如是等時。
得道俱生戒。
得定俱生戒。
不得道俱生戒定俱生戒者。
除上爾所事。
若舍道俱生戒。
亦舍定俱生戒耶。
乃至應作四句。
舍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得須陀洹果。
得斯陀含。
順次得阿那含。
未離欲信解脫轉根。
得見到斯陀含果。
于勝進道退。
須陀洹果勝進道退。
是時舍道俱生戒。
不舍定俱生戒。
舍定俱生戒不舍道俱生戒者。
凡夫人離欲色界欲退時。
凡夫人聖人。
欲色界命終。
生無色界。
色界命終。
生欲界中。
是時舍定俱生戒。
不舍道俱生戒。
舍道俱生戒亦舍定俱生戒者。
依禅得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離欲信解脫轉根。
得見到時。
解脫轉根得不動。
退阿羅漢果。
阿那含勝進道退阿那含果。
是時舍道俱生戒。
亦舍定俱生戒。
不舍道俱生戒不舍定俱生戒者。
除上爾所事。
若成就道俱生戒。
亦成就定俱生戒耶。
乃至廣作四句。
成就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生欲界中。
未離欲聖人。
是名成就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
成就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者。
生欲界中。
離欲凡夫人。
亦生色界中。
是名成就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
俱成就者。
生欲界中聖人。
離欲界欲。
亦生色界中。
是名俱成就。
俱不成就者。
生欲界凡夫人。
不離欲。
生無色界凡夫人。
是名俱不成就。
若不成就道俱生戒。
亦不成就定俱生戒耶。
乃至廣說作四句。
前成就初句作第二句。
第二句作第一句。
第三句作第四句。
第四句作第三句 有四種戒。
一逮解脫戒。
二禅戒。
三無漏戒。
四斷戒。
逮解脫戒者欲界戒。
禅戒者色界戒。
無漏戒者道俱生戒斷戒者禅戒無漏戒。
其事雲何。
離欲界欲。
九無礙道中。
世俗回轉色。
是名禅戒斷戒。
離欲界欲。
九無礙道中。
無漏回轉色。
是名無漏戒斷戒。
問曰何故離欲界欲。
九無礙道中回轉色。
名斷戒耶。
答曰以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回轉色。
是犯戒及起犯戒煩惱對治。
以是事故。
應作四句。
若是禅戒。
彼亦是斷戒耶。
若是斷戒。
亦是禅戒耶。
乃至廣作四句。
是禅戒非斷戒者。
除離欲界欲九無礙
共生因中因。
生與心共生因中因。
非老住滅。
所以者何增長義是因義。
彼是散壞義。
複有說者。
心與生等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
複有說者。
心與心數法。
生等共生因中因。
心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
評曰不應作是說。
如是說者好。
心與心數法。
生等共生因中因。
心數法生等與心共生因中因。
問曰若然者此說雲何通。
如說除身見生老住滅。
諸餘苦谛。
于身見非共生因。
答曰應作是說。
除身見相應法生老住滅。
諸餘苦谛。
于身見非共生因。
而不說者。
當知此義是有餘說。
複次共生四大共生因中因。
諸作是說。
四大勢無偏者。
地大水火風大。
共生因中因。
三大于地大。
共生因中因。
諸作是說。
四大勢有偏者。
地大于三大。
共生因中因。
三大于地大。
共生因中因。
所以者何地大則有多體。
一體與多體。
是共生因。
多體于一體。
是共生因。
乃至風大亦如是。
評曰如是說者好。
四大若有偏勢。
若無偏勢。
地大于三大。
三大于地大。
作共生因。
所以者何地大不因地大生于造色。
問曰為生已是因。
為未生是因。
答曰生亦是因。
未生亦是因。
所以者何生已未生。
盡堕因義中。
如波伽羅那說。
雲何從因生法。
一切有為法。
如彼所說。
生與未生。
悉是從因生法。
此亦如是。
問曰造色為有共生因不耶。
答曰有。
所以者何以一切有為法盡有共生因故。
問曰造色與造色。
有共生因不耶。
答曰無。
所以者何自體不與自體作共生因。
複有說者。
造色與造色。
作共生因。
其事雲何。
如眼根共生微塵展轉共生因。
評曰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有對造色。
不得還與有對造色作共生因 一切心盡有俱共回轉。
所謂數法及生等。
非一切心盡有心回轉。
色有十事。
故名回轉。
雲何為十。
一共生。
二共住。
三共滅。
四共一果。
五共一依。
六共一報。
七善共善。
八不善共不善。
九無記共無記。
十共堕一世中。
共一果者。
謂解脫果。
共一依者。
謂依果。
共一報者。
謂報果。
總而言之。
有十事。
如世俗斷結道回轉有八事。
除不善無記。
除世俗斷結道回轉。
諸餘善有漏回轉有七事。
除解脫果。
不善無記無漏斷結道回轉有七事。
除報果。
不善無記除無漏斷結道回轉。
諸餘無漏回轉有六事。
除解脫果報果。
不善無記不善心回轉有七事。
除解脫果。
善無記無記心回轉有六事。
除解脫果報果善不善。
是故總而言之。
有十事。
心于心數法回轉有五事。
一共所依。
二共所行。
三共所緣。
四共果。
五共報。
數法回轉于心。
亦同有五事。
心與心回轉色心不相應行有二事。
一果二報。
心回轉色心不相應行。
與心回轉有二事。
一果二報。
問曰何者是回轉體性。
答曰是四陰五陰。
如色界是五陰。
欲界無色界是四陰。
所以者何。
欲界無色界。
無心回轉戒。
此是回轉體性。
是我是物是相是分是性。
已說體性。
所以今當說。
問曰回轉是何義。
答曰随順義。
是回轉義。
取一果義。
是回轉義。
同作一事義。
是回轉義。
如義言。
如汝等所作。
我等亦作是回轉義◎ ◎問曰何故欲界戒。
不與心回轉。
答曰非其田非其器非其地。
以非田非器非地故。
複有說者。
以欲界非是定地非修地非離欲地。
此中戒亦不與心回轉。
色界是定地修地離欲地。
彼中戒與心回轉。
複次義言。
欲界戒語欲界心。
汝能為我。
若破戒。
若起破戒心煩惱。
作擁護不。
欲界心答言不能。
戒言汝若不能。
我何為随順汝耶。
猶如有人。
怖畏怨家。
語他人言。
汝能為我作覆護不。
我當随順汝。
他人答言不能。
其人語言。
汝若不能者。
我何為随順汝耶。
彼亦如是。
色界心能為破戒及起破戒煩惱。
而作擁護。
是故彼戒随順于心。
問曰一切色界善心。
盡有回轉戒色不。
答曰不盡有也。
初禅中。
有六善心。
無回轉戒色。
三善識身聞慧死時善心起作善心。
二禅三禅四禅中。
有二善心。
無回轉戒色。
聞慧死時善心無色界無戒。
問曰何故無色界無戒。
答曰非其田故。
乃至廣說。
戒與色俱無色界。
無色故無戒。
複有說者。
戒是四大造。
無色界無四大故無戒。
問曰無無漏四大。
亦無無漏戒耶。
答曰無漏戒。
不以四大故是無漏。
以心故是無漏戒。
複次戒對治破戒及起破戒煩惱。
無色界無破戒及起破戒煩惱。
是故無戒。
問曰何故無色界無破戒及起破戒煩惱對治耶。
答曰破戒及起破戒煩惱。
是欲界法。
無色界于欲界有四事極遠。
謂所依(所依者是次第緣)。
所行。
所緣。
對治極遠。
問曰若然者。
二禅三禅四禅。
無犯戒及起犯戒煩惱對治。
彼亦無回轉戒色耶。
答曰對治有二種。
一斷對治。
二過患對治。
二禅三禅四禅。
雖無斷對治。
有過患對治。
如世尊說。
不動法心解脫。
聖弟子入三昧。
斷不善法修善法。
爾時彼身無不善法。
以過患對治故。
作如是說。
無色界。
無過患對治。
亦無斷對治 有二種戒。
一道俱生。
二定俱生。
道俱生戒。
是無漏。
定俱生戒。
是有漏。
若是道俱生戒。
非定俱生戒。
若是定俱生戒。
非道俱生戒。
複有說者。
道俱生戒。
是無漏。
定俱生戒。
是有漏無漏。
是故道作初句。
若有道俱生戒。
彼有定俱生戒耶。
答曰彼若有道俱生戒。
亦有定俱生戒。
頗有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耶。
答曰有謂有漏戒。
複有說者。
道俱生戒是無漏。
定俱生戒是根本禅。
是故應作四句。
若有道俱生戒。
彼亦有定俱生戒耶。
若有定俱生戒彼亦有道俱生戒耶。
答曰或有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
乃至廣作四句。
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謂未至中間禅無漏。
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者。
根本禅中有漏戒。
道俱生戒亦定俱生戒者。
根本禅中無漏。
非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未至中間禅有漏戒。
一切欲界戒。
若得道俱生戒。
彼亦得定俱生戒耶。
若得定俱生戒。
彼亦得道俱生戒耶。
應作四句。
得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未離欲得正決定。
見道中十五心道比智。
離欲者。
依未至禅。
得正決定。
見道十五心聖人。
離欲界欲。
方便道。
九無礙道。
八解脫道。
未離欲信解脫人。
轉根作見到方便無礙解脫道。
未離欲聖人。
起無量心。
起不淨安般念處。
如是等時。
得道俱生戒。
非定俱生戒。
得定俱生戒。
非道俱生戒者。
凡夫人離欲界欲。
最後解脫道。
離初禅欲。
即以初禅。
為方便方便道。
最後解脫道。
若依二禅邊。
為方便方便道。
最後解脫道。
乃至第三禅亦如是。
離第四禅欲。
若以第四禅為方便方便道。
起神通時。
五無礙道。
三解脫道。
離欲凡夫。
起無量心。
起初第二第三解脫。
起勝處。
起八一切處。
起不淨安般念處。
依禅起達分善根。
無色界死生色界時。
色界中上地死。
生下地時。
如是等時。
得定俱生戒。
非道俱生戒。
得道俱生戒定俱生戒者。
離欲人依未至禅。
得正決定。
道比智依上地。
得正決定。
見道十五心道比智聖人。
離欲界欲。
最後解脫道。
離初禅欲。
方便道。
九無礙道。
九解脫道。
如是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欲。
離欲信解脫人轉根。
得見到方便無盡解脫道時。
解脫阿羅漢轉根。
得不動時。
方便道。
九無礙。
九解脫道。
勳禅時。
三心起神通時。
五無礙道三解脫道。
離欲聖人。
起無量心解脫勝處。
一切處不淨安般念處。
辯無诤願智半多俱提迦。
空無想無願空無相無願滅定微細相。
如是等時。
得道俱生戒。
得定俱生戒。
不得道俱生戒定俱生戒者。
除上爾所事。
若舍道俱生戒。
亦舍定俱生戒耶。
乃至應作四句。
舍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得須陀洹果。
得斯陀含。
順次得阿那含。
未離欲信解脫轉根。
得見到斯陀含果。
于勝進道退。
須陀洹果勝進道退。
是時舍道俱生戒。
不舍定俱生戒。
舍定俱生戒不舍道俱生戒者。
凡夫人離欲色界欲退時。
凡夫人聖人。
欲色界命終。
生無色界。
色界命終。
生欲界中。
是時舍定俱生戒。
不舍道俱生戒。
舍道俱生戒亦舍定俱生戒者。
依禅得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離欲信解脫轉根。
得見到時。
解脫轉根得不動。
退阿羅漢果。
阿那含勝進道退阿那含果。
是時舍道俱生戒。
亦舍定俱生戒。
不舍道俱生戒不舍定俱生戒者。
除上爾所事。
若成就道俱生戒。
亦成就定俱生戒耶。
乃至廣作四句。
成就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生欲界中。
未離欲聖人。
是名成就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
成就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者。
生欲界中。
離欲凡夫人。
亦生色界中。
是名成就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
俱成就者。
生欲界中聖人。
離欲界欲。
亦生色界中。
是名俱成就。
俱不成就者。
生欲界凡夫人。
不離欲。
生無色界凡夫人。
是名俱不成就。
若不成就道俱生戒。
亦不成就定俱生戒耶。
乃至廣說作四句。
前成就初句作第二句。
第二句作第一句。
第三句作第四句。
第四句作第三句 有四種戒。
一逮解脫戒。
二禅戒。
三無漏戒。
四斷戒。
逮解脫戒者欲界戒。
禅戒者色界戒。
無漏戒者道俱生戒斷戒者禅戒無漏戒。
其事雲何。
離欲界欲。
九無礙道中。
世俗回轉色。
是名禅戒斷戒。
離欲界欲。
九無礙道中。
無漏回轉色。
是名無漏戒斷戒。
問曰何故離欲界欲。
九無礙道中回轉色。
名斷戒耶。
答曰以離欲界欲九無礙道中回轉色。
是犯戒及起犯戒煩惱對治。
以是事故。
應作四句。
若是禅戒。
彼亦是斷戒耶。
若是斷戒。
亦是禅戒耶。
乃至廣作四句。
是禅戒非斷戒者。
除離欲界欲九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