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八卷

關燈
者。

    地獄還于地獄。

    令身不現。

    畜生于畜生地獄。

    能令身不現。

    餓鬼能于餓鬼畜生地獄。

    令身不現。

    天于五道。

    能令身不現。

    評曰。

    應作是說。

    地獄能于五道。

    令身不現。

    乃至天能于五道。

    令身不現。

    所謂障隔也。

    是謂不現非過去。

    雲何過去亦不現耶。

    諸法生始生。

    乃至過去過去世攝。

    如此盡明生法。

    是謂過去亦不現。

    雲何非過去非不現。

    答曰。

    除上爾所事。

    諸法第一第二第三句已稱已說已行已立名字者。

    除諸餘法未稱未說未行未作名字者。

    作第四句。

    彼已說者。

    是何等耶。

    答曰。

    所謂一切過去現在世中。

    取如來身及障隔不現者。

    其餘現在法。

    一切未來世法。

    無為法在在者。

    作第四句。

    是謂非過去非不現。

    問曰。

    以何等故。

    此中不說結不現耶。

    答曰。

    處處有說結是盡是滅。

    無有處說結不現。

    如此四句。

    亦依世俗法。

    亦依佛經。

    亦依世谛。

    亦依第一義谛 諸過去者彼盡耶。

    乃至廣說。

    過去不盡者。

    如長老優陀耶所說。

    廣說如上。

    盡不過去者。

    如世尊言。

    此比丘。

    盡地獄趣。

    乃至廣說。

    問曰。

    地獄畜生餓鬼。

    即說地獄畜生餓鬼盡。

    何以複言不堕惡道惡趣耶。

    答曰。

    更無未曾有事。

    言不堕惡道者。

    即是盡地獄畜生餓鬼。

    但前廣說。

    後是略說。

    文雖有異義無異也。

    複有說者。

    前是廣說後是略說。

    前說是解後說不解。

    複有說者。

    盡是地獄畜生餓鬼。

    如前說不堕惡道惡趣者。

    是黃門般吒。

    無形二形。

    所以者何。

    此亦是人中惡道惡趣故。

    複有說者。

    盡地獄等。

    如前說不堕惡道惡趣者。

    是不斷善根。

    所以者何。

    若斷善根。

    即是惡道惡趣故。

    如說。

    身壞命終。

    如擲真珠須。

    堕惡道中。

    複有說者。

    盡地獄等。

    如前說不堕惡道惡趣者。

    說十二非律儀家。

    所以者何。

    此亦是惡趣故。

    複有說者。

    盡地獄等。

    如前說不堕惡道惡趣者。

    說惡道惡趣因。

    以因說果故。

    如世尊言。

    汝等比丘。

    若見有人作身口意惡業。

    當知是地獄趣。

    複有說者。

    盡地獄等。

    如前說不堕者。

    說地獄趣。

    所以者何。

    不能成就善果故。

    惡道者。

    是餓鬼趣。

    所以者何。

    于一切時。

    常乏少所須故。

    惡趣者。

    是畜生趣。

    所以者何。

    有衆生。

    生彼趣中。

    世界成時受身。

    乃至世界壞時命終。

    複有說者。

    不堕者。

    盡說三惡道。

    如畜生餓鬼中。

    雖有成就善果者少。

    惡道者。

    盡說三惡道。

    以人天言之。

    盡是惡道。

    惡趣者。

    亦盡說三惡道。

    以身心生其中故。

    盡地獄趣。

    乃至廣說。

    問曰。

    如今地獄镬湯獄卒等猶在。

    何以言盡。

    答曰。

    或有說者。

    不往不生故言盡。

    不往者不複往彼處。

    不往者不複生地獄陰界入。

    複有說者。

    彼聖人不生故言盡。

    彼諸陰界入。

    住不生法故。

    複有說者。

    得非數緣滅故言盡。

    問曰。

    彼亦盡天趣。

    亦盡人趣。

    盡天趣者。

    不生無想天。

    盡人趣者。

    不生郁單越。

    何以但言盡地獄等趣。

    答曰。

    以都盡故說盡。

    不都盡故說不盡。

    過去亦盡者。

    諸行始生。

    廣說如上。

    亦不過去不盡者。

    除上爾所事。

    如前廣說。

    已說者一切過去現世有如來身。

    未來世中聖人堕惡趣陰界入住。

    不生者餘未來現在法。

    無為法在在者。

    作第四句。

    此說世盡四句。

    今當說結盡四句 複次今當說結。

    結有過去不盡。

    乃至廣說。

    結過去不盡者。

    諸過去結。

    不斷不知不滅不吐。

    不斷者不以聖道斷諸結得。

    不知者不證解脫得。

    複有說者。

    不斷者是斷知。

    不知者是智知。

    不滅者不得數緣滅。

    不吐者不斷諸結得。

    不證無為得。

    複有說者。

    不吐者不舍棄。

    彼不斷等。

    複是何耶。

    答曰。

    具縛人。

    見道修道所斷結是也。

    聖人若住苦法忍時亦爾。

    苦比智生。

    餘有四種結。

    如是次第。

    乃至道比智生。

    餘有一種見谛具足。

    修道所斷。

    随相而說。

    盡不過去者。

    諸結已斷已知已滅已吐。

    斷者以聖道斷諸結得。

    已知者證解脫得。

    複有說者。

    已斷者所謂斷知。

    乃至廣說。

    斷等複是何耶。

    答曰。

    阿羅漢三界結使斷。

    乃至廣說。

    斷等複是何耶。

    答曰。

    阿羅漢三界結使斷。

    乃至欲界凡夫結使斷。

    應随相說。

    過去亦盡者。

    諸過去結已斷。

    乃至廣說。

    斷者以聖道斷。

    乃至廣說。

    不過去亦不盡者。

    諸未來結不斷。

    乃至廣說。

    諸過去盡滅耶。

    乃至廣說。

    作四句。

    過去不滅者。

    如長老優陀耶言。

    乃至廣說。

    是謂過去不滅。

    滅不過去者。

    當說小事。

    小舍言舍滅。

    乃至廣說。

    此是世所傳。

    如東方人小舍言舍滅。

    乃至小眼見色言眼滅。

    故作是說。

    頗有滅眼能見色耶。

    答曰。

    有。

    如此者是也。

    是名滅不過去。

    過去亦滅者。

    諸行生始生。

    廣說如上。

    不過去亦不滅者。

    除上爾所事。

    廣說如上。

    已說者是何。

    一切過去法。

    現在有佛身及小滅。

    餘現在法未來世及無為法在在者。

    作第四句 複次今當說結。

    乃至廣說。

    前四句明世滅。

    今四句明數緣滅結。

    或過去不滅。

    乃至作四句。

    廣說如上。

    問曰。

    以何等故。

    但說結不說結法。

    答曰。

    或有說者。

    作結者意欲爾。

    乃至結說。

    複有說者。

    若說結當知亦說結法。

    所以者何。

    同一對治斷故。

    複有說者。

    若緣結法。

    皆為結故。

    複有說者。

    結一向染污故說。

    結法染污不染污故不說。

    複有說者。

    若與聖道相妨者說。

    善有漏不隐沒無記法。

    不與聖道相妨。

    所以者何。

    善有漏法。

    于道有出有入。

    于定亦有出有入。

    不隐沒無記。

    與聖道作所依。

    煩惱與聖道相妨。

    所以應斷。

    若斷煩惱。

    彼法亦斷以同對治斷故。

    譬如燈明。

    不與炷油器相妨。

    唯與闇相妨。

    欲壞闇故。

    燒炷盡油熱器。

    如是有漏善法。

    不與無漏道相妨猶如燈炷油。

    不隐沒無記法。

    不與無漏道相妨如器。

    是以說結不說結法。

    如王不與自國自軍相妨。

    與他國他軍相妨。

    為壞他軍故。

    亦少自損國。

    少自壞軍。

    如有漏善法。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