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七卷

關燈
亦傍。

    故名畜生趣。

    複有說者。

    作身口意過行。

    生彼道中。

    故名畜生趣。

    複有說者。

    畜生者名施設想。

    施設不必如名盡有其義。

    複有說者。

    遍有故名畜生趣。

    此遍五道中。

    地獄中有無足者。

    如能究陀。

    有二足者。

    如烏鸠羅那等。

    有四足者。

    如狗等。

    有多足者。

    如百足等。

    餓鬼中亦有無足者。

    如蛇等。

    有二足者。

    如烏鸠羅那等。

    有四足者。

    有威德者。

    則有象馬等。

    無威德者。

    唯有狗等。

    有多足者。

    如百足等。

    人中亦有無足者。

    如腹行蟲等。

    有二足者。

    如鴻雁等。

    有四足者。

    如象馬等。

    有多足者。

    如百足等。

    天中四天王三十三天。

    有二足者。

    如雁孔雀等。

    有四足者。

    如象馬等。

    自上有二足者。

    如雁孔雀鳥等。

    問曰。

    聞自上諸天。

    亦乘象馬。

    今言無者。

    其事雲何。

    答曰。

    彼衆生福業因緣故。

    作非衆生數象馬形。

    以自娛樂。

    複有說者。

    以盲冥故。

    名為畜生。

    盲冥者。

    謂無明也。

    五道之中。

    無明多者。

    莫若畜生。

    問曰。

    畜生住處正在何所。

    答曰。

    根本住處在大海中。

    諸渚亦有。

    其形雲何。

    答曰。

    其形傍側。

    亦有形上向者。

    如毗舍遮。

    如伊盧薩迦。

    如闇盧破毱羅緊那羅等。

    言語雲何。

    答曰。

    世界初成時。

    一切衆生。

    盡作聖語。

    後以飲食過患。

    時世轉惡。

    谄曲心多。

    便有種種語。

    乃至有不能言者。

    雲何名餓鬼趣。

    答曰。

    是餓鬼分。

    乃至廣說。

    以何等故。

    名卑帝梨。

    卑帝梨。

    秦言祖父。

    或有衆生。

    最初生彼道中。

    名為祖父。

    後諸衆生生彼處。

    生彼相續者。

    亦名祖父。

    是故此趣名為祖父。

    複有說者。

    衆生長夜。

    修行廣布悭貪之心。

    生彼趣中。

    故名餓鬼。

    複有說者。

    此是名施設。

    乃至廣說。

    複有說者。

    多饑渴故。

    名曰餓鬼。

    彼諸衆生其腹如山。

    咽如針孔。

    于百千歲不聞水聲。

    亦不曾見。

    何況得觸。

    複有說者。

    被驅使故名曰餓鬼。

    彼恒為諸天。

    處處驅使。

    是故此趣名曰驅使。

    複有說者。

    常于他人有悕望故。

    名曰餓鬼。

    以如是等緣故。

    此趣名餓鬼。

    問曰。

    此趣住在何處。

    答曰。

    或有說者。

    閻浮提下五百由旬。

    有閻羅王住處。

    是根本住處。

    其餘諸渚亦有。

    住閻浮提渚者有二種。

    一有威德。

    二無威德。

    有威德者。

    住花林果林種種樹下好山林中。

    亦有宮殿在虛空中者。

    無威德者。

    住不淨糞穢屎尿之中。

    弗婆提瞿陀尼。

    亦有二種。

    有威德者。

    無威德者。

    郁單越唯有威德者。

    所以者何。

    彼地清淨果報處。

    四天王三十三天。

    唯有威德者。

    複有說者。

    閻浮提西。

    有五百渚。

    兩渚中間。

    有五百餓鬼城。

    其二百五十。

    有威德者住。

    其二百五十。

    無威德者住。

    是故尼彌轉輪聖王。

    告禦者摩多羅曰。

    我欲升天。

    汝可從是道去。

    使吾見諸衆生受惡。

    報者受善報者。

    爾時摩多羅禦者。

    即如王教。

    從諸城過。

    爾時彼王。

    罪福俱見。

    有威德者。

    如諸天子。

    頭戴天冠。

    身着天衣。

    食甘美飲食。

    各各遊戲。

    而自娛樂。

    無威德者。

    裸形無衣。

    以發自覆。

    手執瓦器。

    行乞自活。

    其形雲何。

    答曰。

    有上立者。

    有傍側者。

    或面似豬。

    如壁上畫像。

    言語雲何。

    答曰。

    世界初成。

    一切衆生。

    盡作聖語。

    餘如先說。

    複有說者。

    随其死處。

    往生彼間。

    如彼本形。

    随彼本語。

    評曰。

    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

    若從無色界死。

    來生此趣。

    可無形無言耶。

    應作是說。

    随彼生處。

    形言亦爾 人趣雲何。

    答曰。

    是人分。

    是人伴侶。

    乃至廣說。

    以何等故。

    名摩[少/兔]奢。

    摩[少/兔]奢。

    秦言意。

    昔有王名頂生。

    化四天下。

    告諸衆生。

    諸有所作意。

    當善思。

    當善籌量。

    當善憶念。

    時諸衆生即如王教。

    諸有所作。

    思量憶念。

    然後便自有工巧作業種種差别。

    以人所作先意思故。

    是故名人。

    為意如人。

    先未有此名時。

    展轉相呼多羅裳伽。

    亦呼阿婆達荼。

    複有說者。

    以修下身口意善業。

    生彼趣中。

    故名人趣。

    複有說者。

    是名施設。

    廣說如上。

    複有說者。

    慢偏多故。

    五道之中慢心多者。

    莫若于人。

    是故此趣名為人趣。

    複有說者。

    此趣能止息意故五道之中能止息意。

    莫若人趣。

    所以者何。

    人能得解脫分善根達分善根。

    能親近善知識等四法。

    亦能修行親近善知識等四法。

    是故此趣名人。

    問曰。

    為住何處。

    答曰。

    住四天下。

    亦住八大渚上。

    所謂一名拘羅婆。

    二名喬羅婆。

    三名毗地呵。

    四名蘇毗地呵。

    五者奢吒。

    六名郁多羅曼提那。

    七名婆羅。

    八名遮摩羅。

    彼拘羅婆喬羅婆二渚。

    是郁單越眷屬。

    毗地呵蘇毗地呵二渚。

    是弗婆提。

    眷屬奢吒郁多羅曼提那二渚。

    是瞿陀尼眷屬。

    婆羅遮摩羅二渚。

    是閻浮提眷屬。

    複有說者。

    此二渚是閻浮提。

    别名三天下。

    二渚亦如是。

    複有說者。

    此諸渚上。

    盡有人住。

    但其形短小。

    此一一渚。

    有五百小渚以為眷屬。

    或有人住。

    或無人住。

    問曰。

    人形雲何。

    答曰。

    其形上立言語雲何。

    答曰。

    世界初成時。

    盡作聖語。

    餘如上說。

    雲何天趣。

    答曰。

    天分天伴侶。

    得天身。

    乃至廣說。

    以何等故名天趣。

    答曰。

    諸趣中勝故。

    有何等勝。

    所謂有勝樂勝吉善勝身勝形體勝。

    有如是勝故名曰天趣。

    複有說者。

    行增上身口意善業。

    生彼趣中故名天趣。

    複有說者。

    此名施設。

    廣說如上。

    複有說者。

    諸天無晝夜。

    常以光明自照故名天趣。

    複有說者。

    以善行因緣故。

    生彼天趣中。

    常自遊戲娛樂故名天趣。

    為住何處。

    答曰。

    住須彌山側。

    四邊水上。

    繞須彌山。

    廣萬六千由旬。

    有杵手天住處。

    次上萬由旬。

    繞須彌山。

    廣八千由旬。

    是持花鬘天所住之處。

    次上萬由旬。

    繞須彌山。

    廣四千由旬。

    是常放逸天所住之處。

    次上二萬由旬。

    繞須彌山。

    廣二千由旬。

    是四天王所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