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七卷

關燈
阿毗昙毗婆沙論第七卷 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雜揵度智品之三 ◎何故祭祀餓鬼則到。

    乃至廣說。

    問曰。

    何故作此論。

    答曰。

    欲解佛經故。

    如經說生聞婆羅門。

    往至佛所。

    問佛言。

    沙門瞿昙。

    我有親裡命過。

    欲施其揣食。

    為得食不。

    佛告婆羅門。

    此事不定。

    所以者何。

    有五道生處。

    地獄乃至天道。

    婆羅門若汝親裡。

    生地獄中。

    即食地獄中食。

    以自存活。

    彼雲何能受汝所施揣食。

    生畜生人天中。

    亦複如是。

    婆羅門言。

    沙門瞿昙。

    若我親裡。

    不生餓鬼中者。

    所施揣食。

    誰當受之。

    佛語婆羅門。

    欲令餓鬼道中無汝親裡者。

    無有是處。

    彼經雖說施與餓鬼則到未說所以。

    今者欲說祭祀餓鬼則到。

    非餘處故而作此論。

    彼佛經。

    是此論根本因緣。

    諸經中未說者今盡說之 以何等故。

    祭祀餓鬼則到。

    問曰。

    為以此道高勝故到。

    為以下賤故到。

    若以此道是下賤者。

    地獄畜生是則下賤。

    若以此道是高勝者。

    人天則勝。

    答曰。

    應作是說。

    不以勝到。

    亦不以賤到。

    雲何能到。

    答曰。

    此道自爾乃至廣說。

    有二事故。

    祭祀餓鬼則到。

    一者是業。

    二者此道自爾。

    先已說之。

    猶鴻雁孔雀鹦鹉舍利瞿翅羅共命等諸鳥。

    而能飛行乃至廣說。

    然神不勝人。

    勢不勝人。

    随其所欲。

    而能飛行。

    于虛空中。

    久住遊戲。

    然人欲住虛空。

    去地四指經須臾間。

    猶無能者。

    如彼衆鳥而能飛行。

    生處自爾此餓鬼道。

    祭祀則到。

    生處亦爾。

    亦如一地獄道中。

    或有能自識宿命者。

    如經說地獄衆生作如是念。

    諸沙門婆羅門。

    恒如是說。

    貪欲是将來過患可畏之處。

    是以當斷貪欲。

    我等以不能斷貪欲因緣故。

    今受極劇苦痛極惱。

    問曰。

    彼作如是念時。

    為初生時為中時為後時耶。

    答曰。

    初生時非中後時。

    所以者何。

    初生之時。

    未受苦痛。

    若受苦痛。

    次前滅事。

    尚不能憶。

    況複久遠。

    問曰。

    為住何心作如是念。

    善耶不善無記耶。

    答曰。

    住三種心。

    能作是念。

    為是意地。

    為五識身。

    答曰。

    意地非五識身。

    為是威儀為是工巧。

    為是報心。

    答曰。

    是威儀。

    非是工巧報心。

    所以者何。

    彼處無有工巧。

    以報心是五識地故。

    為念幾世耶。

    答曰。

    一世。

    于彼處死。

    來生此間。

    或有說者。

    亦能憶念多世。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如先說者好。

    亦能知他心者。

    其事雲何。

    答曰。

    若獄卒杻械種種殺害之器。

    在前而立。

    作如是念。

    彼獄卒意今欲殺我。

    評曰。

    不應作是說。

    若然者人亦能知。

    可名他心智耶。

    如是說者好。

    彼有生處得智。

    能知此事。

    為初知為中知為後知耶。

    答曰。

    應如前廣說。

    畜生中亦有能自識宿命者。

    如經中說。

    傷佉。

    汝若是我父都提耶者。

    可升此坐。

    即便升之。

    複作是言。

    汝若是我父都提耶者可食此粳米肉飯。

    即便食之。

    複作是言。

    汝若是我父都提耶者。

    可示我所寶藏物。

    即便示之。

    問曰。

    作如是念時。

    為是初為中後耶。

    答曰。

    三時俱能。

    為住何心。

    答曰。

    住善不善無記心中悉能。

    威儀工巧報心亦能。

    能知幾世耶。

    答曰。

    或有說者。

    能知一世。

    死彼生此處。

    或有說者能知多世。

    何以知之。

    曾聞有一女人。

    置其嬰兒。

    在于一處。

    有因緣故。

    餘行不在。

    時有一狼檐其兒去。

    時人捕搊而語之言。

    汝今何故檐他兒去。

    狼答之言。

    此小兒母是我等怨家。

    時人問言。

    有何怨耶。

    狼即答言。

    此小兒母。

    五百世中常食我兒。

    我亦五百世中常殺其子。

    若彼能舍舊怨之心。

    我亦能舍。

    時人語其兒母。

    可舍怨心。

    兒母答言。

    我今已舍。

    時狼觀兒母心。

    雖口言舍。

    而心不放。

    即便害其兒命而去。

    如此者能知他心。

    亦識宿命。

    何時知耶。

    答曰。

    初中後悉知。

    住何心知。

    答曰。

    善不善無記悉知。

    意地知非五識身。

    威儀工巧報心亦能知。

    彼經文雖不說。

    而餓鬼道亦有此智。

    何以知之。

    曾聞有一女人。

    為餓鬼所持。

    即以咒術而問鬼言。

    何以惱他女人。

    鬼答之言。

    此女人者。

    是我怨家。

    五百世中。

    而常殺我。

    我亦五百世中。

    斷其命根。

    若彼能舍舊怨之心。

    我亦能舍。

    爾時女人。

    作如是言。

    我今已舍怨心。

    鬼觀女人。

    雖口言舍而心不放。

    鬼即斷其命根。

    舍之而去。

    為何時知耶。

    答曰。

    廣說如上。

    諸天道亦有此生處得智。

    而無現事可說。

    為何時知耶。

    答曰。

    廣說如上。

    人道中無如此生得智。

    問曰。

    何以故無。

    答曰。

    非器非田故。

    複次人中有瞻相智。

    有睹言相智。

    彼生得智。

    為如此智所覆蔽故。

    複次人中雖無此生得智。

    而有勝妙者。

    所謂他心智願智。

    問曰。

    為知幾心。

    答曰。

    或有說者。

    地獄還知地獄心。

    畜生還知畜生心。

    餓鬼還知餓鬼心。

    複有說者。

    地獄還知地獄心。

    畜生還知畜生心。

    亦知地獄心。

    餓鬼還知餓鬼心。

    亦知地獄畜生心。

    天盡知五道心。

    問曰。

    若畜生不知天心者。

    施設世界經雲何通。

    如說善住龍王。

    伊羅拔那龍王。

    知帝釋心所念。

    猶如猛健丈夫屈伸臂頃。

    于自住處沒。

    在帝釋前立。

    答曰。

    此是比智。

    何以知之。

    諸天若欲出軍鬥戰之時。

    善住龍王脊背諸骨。

    自然出聲。

    彼作是念。

    今我脊背聲出。

    定知諸天必與阿修羅共戰。

    諸天若欲遊戲之時。

    伊羅拔那龍王背上自然有香手像現。

    彼作是念。

    我今背上。

    有香手像現。

    定知諸天欲遊戲園林。

    餓鬼亦有生得智。

    能識宿命。

    如偈說 我本求财物如法或非法 他人得其樂今我受苦惱 問曰。

    為何時知。

    答曰。

    廣說如上。

    諸天亦有生得智。

    能自識宿命。

    如偈說 我今祇洹林恒住諸聖衆 法王亦在中今我心歡喜 問曰。

    為何時知。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