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七卷
關燈
小
中
大
曰。
廣說如上。
問曰。
以何等故人無生得智自識宿命。
答曰。
非其器。
廣說如上。
複次為餘法所覆蔽。
如性自念前生智。
複次人中雖無生得智。
自識宿命通。
而有勝妙者。
所謂宿命通願智彼亦能。
雷電興風降雨者。
唯畜生能非餘。
畜生道中。
唯龍能非餘。
彼畜生中。
能興風降雨。
近者是其功用果。
所住之處。
遠邊外出者。
是其威勢果。
問曰。
為一龍能作如是等事不耶。
答曰能作。
問曰。
若然者。
經何以說異耶。
如說或有天能雨。
或有天能風。
乃至廣說。
答曰。
随其所樂故。
或有樂為雨者樂為風者。
乃至廣說。
以所樂不同。
經說有異。
如此等自爾。
所欲便果。
彼餓鬼道自爾。
施其揣食則到。
複有說者。
五道生處。
各有自爾之法。
如地獄報色斷便還續。
生處自爾。
畜生中能飛虛空。
餓鬼施揣食則到。
人中有勇健念力梵行勇健者。
不見果而廣能修因念力者。
久遠所作。
久遠所說。
而能憶念梵行者。
能得解脫分達分善根得正決定。
天中有自然随意所須之物。
如是等諸道。
各有生處自爾之法。
複有說者。
方土亦有生處自爾之法。
如罽賓土秋時牛咽系郁金花鬘。
餘方貴勝。
所不能得。
如那伽羅國。
凡人飲蒲桃酒。
東方貴人所不能得。
如東方貴勝衣絹凡人衣[疊*毛]。
如北方人貴勝衣[疊*毛]凡人衣絹。
如諸道諸方各有生處自爾之法。
随意能果。
彼餓鬼亦爾。
施其揣食。
随意能果 複次有人長夜有如是欲。
有如是念。
乃至廣說。
彼人長夜有如是欲如是念。
所念便果。
猶如邊僻聚落中人。
為富名故守護家财。
多畜牛羊衣服谷米及諸生業之具。
為名譽故不施與人。
以不施與人故。
身壞命終堕餓鬼中。
複有說者。
有人性親愛眷屬欲饒益之。
為眷屬故。
如法或不如法求财。
及其得時。
以悭惜故。
于己眷屬尚無心與。
況複餘人。
以無施心故。
身壞命終堕餓鬼中。
若在本舍邊不淨糞穢廁溷中住。
諸親裡等。
生苦惱心。
作如是念。
彼積聚财物自不受用。
又不能施人。
以苦惱心故。
欲施其食。
請諸眷屬親友知識沙門婆羅門。
施其飲食。
爾時餓鬼親自見之。
于眷屬财物生己有想。
作如是念。
如此财物。
我所積聚。
今施與人心大歡喜。
于福田所生信敬心。
即時增長舍相應思。
以如此業。
能得現報。
是故施其揣食則到。
複有說者。
過去世時作如是業。
施與則到。
其事雲何。
尊者和須蜜答曰。
彼諸餓鬼。
以悭惜故有颠倒想有颠倒見。
以有颠倒想見故。
河見非河。
水見非水。
于好飲食。
見是不淨。
彼諸親裡。
為于此人修布施時。
能生信心。
則除颠倒。
見河是河見水是水見食是食。
複有說者。
餓鬼有二種。
一者樂淨。
二者樂不淨。
彼樂淨者。
以悭惜故。
于河等颠倒想。
如先說。
樂不淨者。
見河則幹。
于滿器飲食。
見其中空。
若諸親裡。
為其人故。
修布施時。
其鬼見已。
于所施物及福田所。
生歡喜心。
即能增長舍相應思。
以是業故。
除颠倒想。
樂淨者。
于河見河。
見水是水。
器中飲食。
見是淨食。
樂不淨者。
見水滿河。
于空器中。
見食滿器。
以是事故。
作如是說。
施與餓鬼揣食則到。
複有說者。
彼餓鬼前世有少善行。
于諸飲食。
不生倒想。
以悭惜故。
身心怯弱。
以怯弱故。
不能往詣諸餓鬼中有威德者所。
或有因緣。
往詣其所。
心不喜樂。
所以者何。
以自身卑賤故。
彼威德餓鬼。
以福德因緣。
有種種飲食。
此鬼身心怯弱故。
不敢食之。
若諸親裡。
為其人故。
修布施時。
其鬼見已。
于所施物及福田所。
生歡喜心。
以此信樂心故。
便得勝身心。
以得勝身心故。
而能往詣諸餓鬼中有威德者所。
生喜心樂心。
所得飲食。
盡能食之。
以是事故。
施于餓鬼揣食則到。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不應他作他受。
但以彼諸親裡為其鬼故修行布施。
其鬼若于福田财物。
生信敬心。
于此果報。
亦有其分。
以是事故。
施與餓鬼揣食則到。
非餘道也。
問曰。
為餓鬼作福。
為唯得飲食。
亦增益其身耶。
答曰。
亦得飲食。
亦增益身。
得飲食如先所說。
雲何增益其身。
其身臭者得香。
惡色得好。
粗觸得細。
無威德身。
得威德身。
問曰。
餘道中亦能得此果報不耶。
答曰。
若能生信心則得。
不能生者則不得。
問曰。
若諸道中。
皆得如是等事。
此中何以獨說餓鬼道。
不說餘道。
答曰。
以諸餓鬼為饑渴故。
常有悕望飲食之心。
以自存活。
餘道不必有如是心。
是故不說。
複有說者。
以餓鬼道中常有求心期心。
是故施之則到。
有五趣所謂地獄畜生餓鬼人天。
問曰。
五趣體性。
為是不隐沒無記為是三種。
若是無記者。
波伽羅那說雲何通。
如說趣性是一切使所使。
若有三種。
則壞諸趣體。
雲何壞趣體。
答曰。
地獄衆生。
則應成就他化自在天煩惱業。
及善他化自在天亦成就地獄衆生煩惱業及不善。
應作此說。
趣體性是不隐沒無記。
問曰。
若然者。
波伽羅那說雲何通。
答曰。
彼應作如是說。
地獄畜生餓鬼人趣體性。
是欲界一切遍使。
及思惟所斷。
諸使所使。
天趣體性。
是三界一切遍使。
及思惟所斷。
諸使所使。
應如是說。
而不說者有何意耶。
答曰。
彼誦者錯謬故作如是說。
複有說者。
和合諸趣心。
是五行所斷。
是以一切使所使。
複有說者。
趣體性有三種。
問曰。
若然者。
雲何不壞趣體性。
答曰。
若已成就言之則壞。
若以現在行言之則不壞。
雲何現在行言之則不壞。
答曰。
如地獄畜生餓鬼成就他化自在天煩惱業及善。
而不現前行。
如他化自在天成就地獄餓鬼畜生煩惱業及不善。
而不現在行。
評曰。
應作是說。
地獄體性。
是不隐沒無記。
何以知之。
如尊者舍利弗作
廣說如上。
問曰。
以何等故人無生得智自識宿命。
答曰。
非其器。
廣說如上。
複次為餘法所覆蔽。
如性自念前生智。
複次人中雖無生得智。
自識宿命通。
而有勝妙者。
所謂宿命通願智彼亦能。
雷電興風降雨者。
唯畜生能非餘。
畜生道中。
唯龍能非餘。
彼畜生中。
能興風降雨。
近者是其功用果。
所住之處。
遠邊外出者。
是其威勢果。
問曰。
為一龍能作如是等事不耶。
答曰能作。
問曰。
若然者。
經何以說異耶。
如說或有天能雨。
或有天能風。
乃至廣說。
答曰。
随其所樂故。
或有樂為雨者樂為風者。
乃至廣說。
以所樂不同。
經說有異。
如此等自爾。
所欲便果。
彼餓鬼道自爾。
施其揣食則到。
複有說者。
五道生處。
各有自爾之法。
如地獄報色斷便還續。
生處自爾。
畜生中能飛虛空。
餓鬼施揣食則到。
人中有勇健念力梵行勇健者。
不見果而廣能修因念力者。
久遠所作。
久遠所說。
而能憶念梵行者。
能得解脫分達分善根得正決定。
天中有自然随意所須之物。
如是等諸道。
各有生處自爾之法。
複有說者。
方土亦有生處自爾之法。
如罽賓土秋時牛咽系郁金花鬘。
餘方貴勝。
所不能得。
如那伽羅國。
凡人飲蒲桃酒。
東方貴人所不能得。
如東方貴勝衣絹凡人衣[疊*毛]。
如北方人貴勝衣[疊*毛]凡人衣絹。
如諸道諸方各有生處自爾之法。
随意能果。
彼餓鬼亦爾。
施其揣食。
随意能果 複次有人長夜有如是欲。
有如是念。
乃至廣說。
彼人長夜有如是欲如是念。
所念便果。
猶如邊僻聚落中人。
為富名故守護家财。
多畜牛羊衣服谷米及諸生業之具。
為名譽故不施與人。
以不施與人故。
身壞命終堕餓鬼中。
複有說者。
有人性親愛眷屬欲饒益之。
為眷屬故。
如法或不如法求财。
及其得時。
以悭惜故。
于己眷屬尚無心與。
況複餘人。
以無施心故。
身壞命終堕餓鬼中。
若在本舍邊不淨糞穢廁溷中住。
諸親裡等。
生苦惱心。
作如是念。
彼積聚财物自不受用。
又不能施人。
以苦惱心故。
欲施其食。
請諸眷屬親友知識沙門婆羅門。
施其飲食。
爾時餓鬼親自見之。
于眷屬财物生己有想。
作如是念。
如此财物。
我所積聚。
今施與人心大歡喜。
于福田所生信敬心。
即時增長舍相應思。
以如此業。
能得現報。
是故施其揣食則到。
複有說者。
過去世時作如是業。
施與則到。
其事雲何。
尊者和須蜜答曰。
彼諸餓鬼。
以悭惜故有颠倒想有颠倒見。
以有颠倒想見故。
河見非河。
水見非水。
于好飲食。
見是不淨。
彼諸親裡。
為于此人修布施時。
能生信心。
則除颠倒。
見河是河見水是水見食是食。
複有說者。
餓鬼有二種。
一者樂淨。
二者樂不淨。
彼樂淨者。
以悭惜故。
于河等颠倒想。
如先說。
樂不淨者。
見河則幹。
于滿器飲食。
見其中空。
若諸親裡。
為其人故。
修布施時。
其鬼見已。
于所施物及福田所。
生歡喜心。
即能增長舍相應思。
以是業故。
除颠倒想。
樂淨者。
于河見河。
見水是水。
器中飲食。
見是淨食。
樂不淨者。
見水滿河。
于空器中。
見食滿器。
以是事故。
作如是說。
施與餓鬼揣食則到。
複有說者。
彼餓鬼前世有少善行。
于諸飲食。
不生倒想。
以悭惜故。
身心怯弱。
以怯弱故。
不能往詣諸餓鬼中有威德者所。
或有因緣。
往詣其所。
心不喜樂。
所以者何。
以自身卑賤故。
彼威德餓鬼。
以福德因緣。
有種種飲食。
此鬼身心怯弱故。
不敢食之。
若諸親裡。
為其人故。
修布施時。
其鬼見已。
于所施物及福田所。
生歡喜心。
以此信樂心故。
便得勝身心。
以得勝身心故。
而能往詣諸餓鬼中有威德者所。
生喜心樂心。
所得飲食。
盡能食之。
以是事故。
施于餓鬼揣食則到。
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不應他作他受。
但以彼諸親裡為其鬼故修行布施。
其鬼若于福田财物。
生信敬心。
于此果報。
亦有其分。
以是事故。
施與餓鬼揣食則到。
非餘道也。
問曰。
為餓鬼作福。
為唯得飲食。
亦增益其身耶。
答曰。
亦得飲食。
亦增益身。
得飲食如先所說。
雲何增益其身。
其身臭者得香。
惡色得好。
粗觸得細。
無威德身。
得威德身。
問曰。
餘道中亦能得此果報不耶。
答曰。
若能生信心則得。
不能生者則不得。
問曰。
若諸道中。
皆得如是等事。
此中何以獨說餓鬼道。
不說餘道。
答曰。
以諸餓鬼為饑渴故。
常有悕望飲食之心。
以自存活。
餘道不必有如是心。
是故不說。
複有說者。
以餓鬼道中常有求心期心。
是故施之則到。
有五趣所謂地獄畜生餓鬼人天。
問曰。
五趣體性。
為是不隐沒無記為是三種。
若是無記者。
波伽羅那說雲何通。
如說趣性是一切使所使。
若有三種。
則壞諸趣體。
雲何壞趣體。
答曰。
地獄衆生。
則應成就他化自在天煩惱業。
及善他化自在天亦成就地獄衆生煩惱業及不善。
應作此說。
趣體性是不隐沒無記。
問曰。
若然者。
波伽羅那說雲何通。
答曰。
彼應作如是說。
地獄畜生餓鬼人趣體性。
是欲界一切遍使。
及思惟所斷。
諸使所使。
天趣體性。
是三界一切遍使。
及思惟所斷。
諸使所使。
應如是說。
而不說者有何意耶。
答曰。
彼誦者錯謬故作如是說。
複有說者。
和合諸趣心。
是五行所斷。
是以一切使所使。
複有說者。
趣體性有三種。
問曰。
若然者。
雲何不壞趣體性。
答曰。
若已成就言之則壞。
若以現在行言之則不壞。
雲何現在行言之則不壞。
答曰。
如地獄畜生餓鬼成就他化自在天煩惱業及善。
而不現前行。
如他化自在天成就地獄餓鬼畜生煩惱業及不善。
而不現在行。
評曰。
應作是說。
地獄體性。
是不隐沒無記。
何以知之。
如尊者舍利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