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
與何法相對。
與我見相對。
以空與我見相對故。
有二十種我見。
餘見不爾是故不說 問曰。
頗于一陰。
起我見我所見耶。
答曰。
起如于眼入起我見。
其餘諸色。
起我所見。
餘四陰亦如是。
問曰。
頗有我見者。
一時于五陰。
盡計我不耶。
若有者。
朔迦書雲何通如說。
唯有一我見。
無有五我見。
無五我見者。
無計五陰是我者是也。
所以者何。
計我見。
唯計一法。
五陰是别異法。
計我見家。
說一我一人無分不壞不變是常。
若無者。
薩遮尼幹子經雲何通。
如說瞿昙沙門色是我受想行識是我。
答曰。
無有一時計五陰是我者。
問曰。
若然者薩遮尼幹子經。
雲何通耶。
答曰。
彼自大心重故。
作如是說複有說者。
彼不信佛。
内有知見。
欲試如來彼為知不。
故作不順理說。
次見如來諸論議相。
領如師子。
鈎牙铦利。
口四十齒。
出梵音聲。
彼人聞已。
心懷怖懅。
作不順理說。
複有說者。
彼人見如來威德。
勝于梵釋難近難親。
有如是威德故。
作不順理說。
複有說者。
天神威逼故。
令彼人作不順理說。
複有信佛天神。
作如是念。
此弊惡人。
何以久惱如來故。
以威逼能令彼人作不順理說。
複有說者。
或有一時計五陰為我。
問曰。
若然者。
朔迦書所說雲何通。
答曰。
彼人于此五陰。
盡作一具聚相。
問曰。
若然者複以何為具。
答曰。
若計内入為我。
則以外入為具。
若計外入為我。
則以内入為具。
問曰。
為有見微塵計以為我不。
若有者。
是則無我見。
非是我見。
若無者。
朔迦書複雲何通。
如說五大微塵雖各異相。
是我是常。
若言無常是則無理。
問曰。
彼書雲何通我見見微塵。
答曰。
此書說邊見緣微塵。
此義已立。
當知我見緣微塵。
此義亦立。
答曰。
無有見微塵計以為我。
問曰。
若然者。
朔迦書複雲何通。
答曰。
此書所說不順正法理。
複有說者。
有見微塵計以為我。
有推理見義無實見生時義。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如前說者好 問曰。
五陰之外。
為有起我見者不。
若有者此經雲何通。
如說若有沙門婆羅門。
起于我見。
盡見五受陰。
若無者。
說第六我見。
複雲何有。
答曰。
無有五陰之外起于我見。
問曰。
若然者。
第六我見雲何而有。
答曰。
思是行陰。
于思起我。
見其餘行陰起于我所見。
即是第六我見。
佛經說身見。
是六十二見根本。
餘經複說。
若有沙門婆羅門。
所起諸見。
盡依二邊。
若斷若常。
此二經有何差别。
答曰。
雲何能生諸見故。
說身見為本。
守護長養諸見故。
是說邊見。
複有說者。
能生諸見。
是說身見為根本。
使諸見轉行是說邊見◎ ◎複有經說。
若入地一切處定行者。
作是念。
地即是我。
我即是地。
不離不異。
餘一切處亦如是。
問曰。
諸得一切處定。
必離第三禅欲。
彼若見地是我。
當知是第四禅地身見。
見第四禅中地為我。
一切處定法緣欲界。
彼雲何不相違耶。
答曰。
此中不定說定。
如非沙門說名沙門。
複有說者。
以本名說故。
如王失位猶名為王。
行者本曾得此定。
後雖失時猶稱得定。
複有說者。
行者于定速疾故失。
于彼定起欲界身見。
舍于身見還得彼定。
如提婆達多。
于定速疾。
以神足力。
自化己身。
作太子像。
于阿阇世王抱上。
回轉遊戲複現相貌。
令阿阇世王知是尊者提婆達多當作太子像時。
阿阇世王抱弄嗚之唾其口中。
貪利養故即便咽之。
是以世尊而語之言。
汝是死屍食唾之人。
若咽唾時彼非離欲。
若作太子。
為阿阇世王所抱弄時爾時離欲。
複有說者。
身見見第四禅中地是我。
一切處定。
亦緣第四禅中地。
問曰。
若然者一切處定。
不緣欲界耶。
答曰。
一切處定。
亦緣欲界。
亦緣第四禅。
問曰。
如色界諸天一切悉白。
彼複雲何見青黃赤等差别。
答曰。
彼衆生數者。
其色悉白。
非衆生數有青黃赤色。
評曰。
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
若我見與一切處定。
是相應共有法者。
應有是過。
雲何是一切相應共有法。
少緣欲界。
少緣色界。
身見與一切處定。
雖非相應共有法。
而一人亦得二名。
以計我故名為身見。
以得定故名得定人。
身見緣第四禅中地。
一切處定。
緣于欲界。
不同一時。
是故此論為已善通 無常見常。
乃至廣說。
問曰。
何以作此論。
答曰。
此諸邪見于生死中。
為諸衆生作大系縛。
作大衰患作大藏伏。
猶如世間系縛衰患藏伏人。
若不見不能遠避人。
若見時則能遠避此諸邪見。
乃至廣說。
亦複如是。
此中應以二事推求邪見。
一以體性。
二以對治。
如智犍度見犍度。
如增益智論。
彼中亦以二事。
推求邪見。
一體性。
二對治。
如增益智論中說。
沙門瞿昙汝是幻。
世尊之道已過于幻。
此邪見謗道是其體性。
見道斷是其對治。
複作是說。
此是阿羅漢。
汝何故悭惜阿羅漢名也。
世尊之道已過于悭。
此邪見謗道是其體性。
見道斷是其對治。
如偈問論如梵網經說。
應以起處推求邪見。
便有三事所謂起處體性對治。
複有說者。
不應推求邪見三事。
所謂起處體性對治若推求邪見。
如責無明。
汝何以愚。
複有說者。
應以三事推求邪見。
所謂起處體性對治若能以三事。
推求邪見。
雖是具縛凡夫。
邪見過患不現在前。
猶如聖人以無漏道斷諸邪見永不複起。
如陀婆法師昔在罽賓。
與衆
與何法相對。
與我見相對。
以空與我見相對故。
有二十種我見。
餘見不爾是故不說 問曰。
頗于一陰。
起我見我所見耶。
答曰。
起如于眼入起我見。
其餘諸色。
起我所見。
餘四陰亦如是。
問曰。
頗有我見者。
一時于五陰。
盡計我不耶。
若有者。
朔迦書雲何通如說。
唯有一我見。
無有五我見。
無五我見者。
無計五陰是我者是也。
所以者何。
計我見。
唯計一法。
五陰是别異法。
計我見家。
說一我一人無分不壞不變是常。
若無者。
薩遮尼幹子經雲何通。
如說瞿昙沙門色是我受想行識是我。
答曰。
無有一時計五陰是我者。
問曰。
若然者薩遮尼幹子經。
雲何通耶。
答曰。
彼自大心重故。
作如是說複有說者。
彼不信佛。
内有知見。
欲試如來彼為知不。
故作不順理說。
次見如來諸論議相。
領如師子。
鈎牙铦利。
口四十齒。
出梵音聲。
彼人聞已。
心懷怖懅。
作不順理說。
複有說者。
彼人見如來威德。
勝于梵釋難近難親。
有如是威德故。
作不順理說。
複有說者。
天神威逼故。
令彼人作不順理說。
複有信佛天神。
作如是念。
此弊惡人。
何以久惱如來故。
以威逼能令彼人作不順理說。
複有說者。
或有一時計五陰為我。
問曰。
若然者。
朔迦書所說雲何通。
答曰。
彼人于此五陰。
盡作一具聚相。
問曰。
若然者複以何為具。
答曰。
若計内入為我。
則以外入為具。
若計外入為我。
則以内入為具。
問曰。
為有見微塵計以為我不。
若有者。
是則無我見。
非是我見。
若無者。
朔迦書複雲何通。
如說五大微塵雖各異相。
是我是常。
若言無常是則無理。
問曰。
彼書雲何通我見見微塵。
答曰。
此書說邊見緣微塵。
此義已立。
當知我見緣微塵。
此義亦立。
答曰。
無有見微塵計以為我。
問曰。
若然者。
朔迦書複雲何通。
答曰。
此書所說不順正法理。
複有說者。
有見微塵計以為我。
有推理見義無實見生時義。
評曰。
不應作是說。
如前說者好 問曰。
五陰之外。
為有起我見者不。
若有者此經雲何通。
如說若有沙門婆羅門。
起于我見。
盡見五受陰。
若無者。
說第六我見。
複雲何有。
答曰。
無有五陰之外起于我見。
問曰。
若然者。
第六我見雲何而有。
答曰。
思是行陰。
于思起我。
見其餘行陰起于我所見。
即是第六我見。
佛經說身見。
是六十二見根本。
餘經複說。
若有沙門婆羅門。
所起諸見。
盡依二邊。
若斷若常。
此二經有何差别。
答曰。
雲何能生諸見故。
說身見為本。
守護長養諸見故。
是說邊見。
複有說者。
能生諸見。
是說身見為根本。
使諸見轉行是說邊見◎ ◎複有經說。
若入地一切處定行者。
作是念。
地即是我。
我即是地。
不離不異。
餘一切處亦如是。
問曰。
諸得一切處定。
必離第三禅欲。
彼若見地是我。
當知是第四禅地身見。
見第四禅中地為我。
一切處定法緣欲界。
彼雲何不相違耶。
答曰。
此中不定說定。
如非沙門說名沙門。
複有說者。
以本名說故。
如王失位猶名為王。
行者本曾得此定。
後雖失時猶稱得定。
複有說者。
行者于定速疾故失。
于彼定起欲界身見。
舍于身見還得彼定。
如提婆達多。
于定速疾。
以神足力。
自化己身。
作太子像。
于阿阇世王抱上。
回轉遊戲複現相貌。
令阿阇世王知是尊者提婆達多當作太子像時。
阿阇世王抱弄嗚之唾其口中。
貪利養故即便咽之。
是以世尊而語之言。
汝是死屍食唾之人。
若咽唾時彼非離欲。
若作太子。
為阿阇世王所抱弄時爾時離欲。
複有說者。
身見見第四禅中地是我。
一切處定。
亦緣第四禅中地。
問曰。
若然者一切處定。
不緣欲界耶。
答曰。
一切處定。
亦緣欲界。
亦緣第四禅。
問曰。
如色界諸天一切悉白。
彼複雲何見青黃赤等差别。
答曰。
彼衆生數者。
其色悉白。
非衆生數有青黃赤色。
評曰。
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
若我見與一切處定。
是相應共有法者。
應有是過。
雲何是一切相應共有法。
少緣欲界。
少緣色界。
身見與一切處定。
雖非相應共有法。
而一人亦得二名。
以計我故名為身見。
以得定故名得定人。
身見緣第四禅中地。
一切處定。
緣于欲界。
不同一時。
是故此論為已善通 無常見常。
乃至廣說。
問曰。
何以作此論。
答曰。
此諸邪見于生死中。
為諸衆生作大系縛。
作大衰患作大藏伏。
猶如世間系縛衰患藏伏人。
若不見不能遠避人。
若見時則能遠避此諸邪見。
乃至廣說。
亦複如是。
此中應以二事推求邪見。
一以體性。
二以對治。
如智犍度見犍度。
如增益智論。
彼中亦以二事。
推求邪見。
一體性。
二對治。
如增益智論中說。
沙門瞿昙汝是幻。
世尊之道已過于幻。
此邪見謗道是其體性。
見道斷是其對治。
複作是說。
此是阿羅漢。
汝何故悭惜阿羅漢名也。
世尊之道已過于悭。
此邪見謗道是其體性。
見道斷是其對治。
如偈問論如梵網經說。
應以起處推求邪見。
便有三事所謂起處體性對治。
複有說者。
不應推求邪見三事。
所謂起處體性對治若推求邪見。
如責無明。
汝何以愚。
複有說者。
應以三事推求邪見。
所謂起處體性對治若能以三事。
推求邪見。
雖是具縛凡夫。
邪見過患不現在前。
猶如聖人以無漏道斷諸邪見永不複起。
如陀婆法師昔在罽賓。
與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