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 第四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多修行比丘。
共會一處。
論說諸見。
有作是言者。
諸大德。
聖人能斷多諸過患。
邪見惡行永不現前。
甚為希有。
爾時陀婆法師在此會中。
而作是言。
聖人以無漏道。
斷諸邪見。
永不現前。
有何奇事。
如我今者住凡夫地。
以此二事。
推求邪見。
若久住生死者。
無有是處。
設久住生死。
更不現前。
以是緣故。
應以三事推求邪見。
無常有常見者。
雲何無常。
答曰。
一切有為法。
問曰。
彼諸外道為以何事言常耶。
答曰。
見色相似相續。
諸心法憶本所作。
能誦持諸論。
雲何見色相似相續。
如昨日所見色今日相似。
彼作是念。
童幼時色。
即老時色。
雲何心法憶本所作。
如昨日所作今日故憶。
如是諸先所作。
後時皆憶。
能誦持經論者。
如少所讀至老能誦。
彼作是念。
今日誦心。
即往日讀心。
彼以是故計常。
無常計常是邊見。
邊見有二種。
有斷有常。
是則說邊見。
體性見苦斷。
是其對治。
此見緣苦而生。
故見苦斷。
如草上露日照則幹。
彼亦如是。
若見苦時。
彼見則斷。
複有說者。
苦法忍苦法智。
是其對治。
苦法忍苦法智生時。
斷此虛妄分别颠倒崄惡斷見。
問曰。
如善說法中。
亦說諸法。
有自體性相常住。
而不是邪見。
何故惡說法中。
若說此相。
便是邪見。
答曰。
或有說者。
善說法雖說有自體性相常住無所作。
惡說法中。
于一切時。
常有所作。
複有說者。
善說法中。
說法性。
不數數作。
惡說法中。
說于法性。
則數數作。
複有說者善說法中。
說于法性。
為生所生。
為老所老。
為無常所壞。
惡說法中。
不為生所生。
乃至廣說。
複有說者。
善說法中。
說法性屬諸因緣。
彼所說法。
不屬因緣。
複有說者。
善說法。
所說則與生滅相應。
彼則不爾。
複有說者。
善說法中說法。
則從因生。
能有所作。
屬于衆緣。
以是諸因緣故。
善說法。
雖說體性常住。
不堕邪見。
惡說法者。
堕于邪見。
問曰。
邊見是何義。
答曰。
取于斷邊。
取于常邊。
是邊見義。
如經說。
佛告迦旃延。
若以正智。
觀世是集。
言無所有。
則更不行。
無所有者。
即斷見也。
見此有滅未來身生。
而作是念。
是衆生死此生彼。
非是斷耶。
又迦旃延。
若以正智。
觀世是滅。
言世有所有。
則更不行。
言世有所有者。
則是常見。
知此陰界諸入展轉相續。
彼作是念。
此諸法等。
有生有滅。
非是常也。
複次起我見者。
猶是邊僻下賤。
世所呵責。
況複于我。
計有斷常。
複有說者。
此見行邊處。
故有二種義。
名行邊處。
一行常邊。
二行斷邊。
以是等義。
故名邊見。
問曰。
實義常者。
是滅盡涅槃。
雲何無常見常。
不名邪見。
答曰。
諸言無所有。
是名邪見。
此則不言無所有。
更增益所有。
是故非邪見 常見無常者。
雲何為常。
答曰。
滅盡涅槃。
問曰。
彼諸外道為以何事言涅槃無常。
答曰。
彼以四無色定。
為解脫涅槃。
一名無身。
二名無邊意。
三名淨聚。
四名世塔。
無身者是空處定。
無邊意是識處定。
淨聚是無所有處定。
世塔是非想非非想處定。
彼作是說。
如此涅槃。
雖久當還。
當知釋種所說涅槃。
亦當複還。
是以故言涅槃無常。
彼常見無常者。
此是邪見。
是其自性。
見滅所斷。
是其對治。
此見因滅生故。
故見滅斷。
如草上露。
乃至廣說。
問曰。
為有邪見。
能觀是無常行不。
若有者波伽羅那經雲何通。
如說雲何邪見使使。
答曰。
諸謗無因無作。
是名邪見使。
此中何以不說。
若無者此文複雲何通。
如說常見無常。
此是邪見。
見滅所斷。
答曰。
有此邪見常見無常。
問曰。
若然者波伽羅那經何以不說耶。
答曰。
彼說邪見。
行相不盡。
自有諸結行相。
彼中不盡說。
複有說者雖有此見。
悉入彼所說中。
如謗言無因。
當知謗集。
如謗言無作。
當知謗于三谛。
複有說者。
謗言無因。
是說謗于三谛。
謗言無作。
是說謗于滅谛。
複有說者。
無有邪見。
能謗常言無常。
問曰。
若然者此文複雲何通。
答曰。
涅槃有常相。
若言無涅槃。
亦謗常相。
猶如有人。
謗人無指。
亦謗指所依色香味觸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彼外道言。
五陰是常。
釋種言涅槃是常非陰。
彼作是說。
除陰之外。
更無有常。
以是義故。
豈非謗涅槃耶 苦作樂見者。
乃至廣說。
雲何為苦。
五受陰是實苦。
彼諸外道。
以何等故。
言苦是樂。
答曰。
以少時樂故言樂。
如人極時止息為樂。
熱時涼為樂。
寒時暖為樂。
饑渴時得飲食為樂。
以是事故。
言陰是樂。
如說以下法為最。
名曰見取。
是其自性見苦斷。
是其對治。
問曰。
苦有樂見。
名曰見取。
以何等故無常見常。
不名見取。
答曰。
彼無常常見者。
勝不勝法。
同為一體。
自有法雖言常不勝。
如計虛空非數緣滅。
苦有樂見。
以下法為最。
名為見取。
無常見常。
不名見取。
複有說者。
陰中有大苦故。
以小苦為樂。
以此小樂同于涅槃。
故名見取。
無常見常。
陰中無有少常同于常者。
所以者何。
一刹那頃。
更無停住。
是散滅法。
如說雲何滅時法。
答曰。
現在法。
以是事故。
無常見常。
是名邊見。
不名見取 樂有苦見者。
乃至廣說。
雲何為樂實義。
樂者滅盡涅槃。
彼諸外道以何等故。
以涅槃為苦。
答曰。
如人壞一根時便以為苦。
彼作是念。
若壞一根猶以為苦。
況衆多根
共會一處。
論說諸見。
有作是言者。
諸大德。
聖人能斷多諸過患。
邪見惡行永不現前。
甚為希有。
爾時陀婆法師在此會中。
而作是言。
聖人以無漏道。
斷諸邪見。
永不現前。
有何奇事。
如我今者住凡夫地。
以此二事。
推求邪見。
若久住生死者。
無有是處。
設久住生死。
更不現前。
以是緣故。
應以三事推求邪見。
無常有常見者。
雲何無常。
答曰。
一切有為法。
問曰。
彼諸外道為以何事言常耶。
答曰。
見色相似相續。
諸心法憶本所作。
能誦持諸論。
雲何見色相似相續。
如昨日所見色今日相似。
彼作是念。
童幼時色。
即老時色。
雲何心法憶本所作。
如昨日所作今日故憶。
如是諸先所作。
後時皆憶。
能誦持經論者。
如少所讀至老能誦。
彼作是念。
今日誦心。
即往日讀心。
彼以是故計常。
無常計常是邊見。
邊見有二種。
有斷有常。
是則說邊見。
體性見苦斷。
是其對治。
此見緣苦而生。
故見苦斷。
如草上露日照則幹。
彼亦如是。
若見苦時。
彼見則斷。
複有說者。
苦法忍苦法智。
是其對治。
苦法忍苦法智生時。
斷此虛妄分别颠倒崄惡斷見。
問曰。
如善說法中。
亦說諸法。
有自體性相常住。
而不是邪見。
何故惡說法中。
若說此相。
便是邪見。
答曰。
或有說者。
善說法雖說有自體性相常住無所作。
惡說法中。
于一切時。
常有所作。
複有說者。
善說法中。
說法性。
不數數作。
惡說法中。
說于法性。
則數數作。
複有說者善說法中。
說于法性。
為生所生。
為老所老。
為無常所壞。
惡說法中。
不為生所生。
乃至廣說。
複有說者。
善說法中。
說法性屬諸因緣。
彼所說法。
不屬因緣。
複有說者。
善說法。
所說則與生滅相應。
彼則不爾。
複有說者。
善說法中說法。
則從因生。
能有所作。
屬于衆緣。
以是諸因緣故。
善說法。
雖說體性常住。
不堕邪見。
惡說法者。
堕于邪見。
問曰。
邊見是何義。
答曰。
取于斷邊。
取于常邊。
是邊見義。
如經說。
佛告迦旃延。
若以正智。
觀世是集。
言無所有。
則更不行。
無所有者。
即斷見也。
見此有滅未來身生。
而作是念。
是衆生死此生彼。
非是斷耶。
又迦旃延。
若以正智。
觀世是滅。
言世有所有。
則更不行。
言世有所有者。
則是常見。
知此陰界諸入展轉相續。
彼作是念。
此諸法等。
有生有滅。
非是常也。
複次起我見者。
猶是邊僻下賤。
世所呵責。
況複于我。
計有斷常。
複有說者。
此見行邊處。
故有二種義。
名行邊處。
一行常邊。
二行斷邊。
以是等義。
故名邊見。
問曰。
實義常者。
是滅盡涅槃。
雲何無常見常。
不名邪見。
答曰。
諸言無所有。
是名邪見。
此則不言無所有。
更增益所有。
是故非邪見 常見無常者。
雲何為常。
答曰。
滅盡涅槃。
問曰。
彼諸外道為以何事言涅槃無常。
答曰。
彼以四無色定。
為解脫涅槃。
一名無身。
二名無邊意。
三名淨聚。
四名世塔。
無身者是空處定。
無邊意是識處定。
淨聚是無所有處定。
世塔是非想非非想處定。
彼作是說。
如此涅槃。
雖久當還。
當知釋種所說涅槃。
亦當複還。
是以故言涅槃無常。
彼常見無常者。
此是邪見。
是其自性。
見滅所斷。
是其對治。
此見因滅生故。
故見滅斷。
如草上露。
乃至廣說。
問曰。
為有邪見。
能觀是無常行不。
若有者波伽羅那經雲何通。
如說雲何邪見使使。
答曰。
諸謗無因無作。
是名邪見使。
此中何以不說。
若無者此文複雲何通。
如說常見無常。
此是邪見。
見滅所斷。
答曰。
有此邪見常見無常。
問曰。
若然者波伽羅那經何以不說耶。
答曰。
彼說邪見。
行相不盡。
自有諸結行相。
彼中不盡說。
複有說者雖有此見。
悉入彼所說中。
如謗言無因。
當知謗集。
如謗言無作。
當知謗于三谛。
複有說者。
謗言無因。
是說謗于三谛。
謗言無作。
是說謗于滅谛。
複有說者。
無有邪見。
能謗常言無常。
問曰。
若然者此文複雲何通。
答曰。
涅槃有常相。
若言無涅槃。
亦謗常相。
猶如有人。
謗人無指。
亦謗指所依色香味觸彼亦如是。
複有說者。
彼外道言。
五陰是常。
釋種言涅槃是常非陰。
彼作是說。
除陰之外。
更無有常。
以是義故。
豈非謗涅槃耶 苦作樂見者。
乃至廣說。
雲何為苦。
五受陰是實苦。
彼諸外道。
以何等故。
言苦是樂。
答曰。
以少時樂故言樂。
如人極時止息為樂。
熱時涼為樂。
寒時暖為樂。
饑渴時得飲食為樂。
以是事故。
言陰是樂。
如說以下法為最。
名曰見取。
是其自性見苦斷。
是其對治。
問曰。
苦有樂見。
名曰見取。
以何等故無常見常。
不名見取。
答曰。
彼無常常見者。
勝不勝法。
同為一體。
自有法雖言常不勝。
如計虛空非數緣滅。
苦有樂見。
以下法為最。
名為見取。
無常見常。
不名見取。
複有說者。
陰中有大苦故。
以小苦為樂。
以此小樂同于涅槃。
故名見取。
無常見常。
陰中無有少常同于常者。
所以者何。
一刹那頃。
更無停住。
是散滅法。
如說雲何滅時法。
答曰。
現在法。
以是事故。
無常見常。
是名邊見。
不名見取 樂有苦見者。
乃至廣說。
雲何為樂實義。
樂者滅盡涅槃。
彼諸外道以何等故。
以涅槃為苦。
答曰。
如人壞一根時便以為苦。
彼作是念。
若壞一根猶以為苦。
況衆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