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曰。
此禅粗可見。
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極微細不可見。
是故具立解脫。
或曰。
禅者種種非一相不相似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者非種種非不一相非不相似。
是故具立解脫。
或曰。
禅多有功德多有妙法。
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者無多功德無多妙法。
是故具立解脫。
或曰。
禅者種種善根莊嚴。
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者無種種善根莊嚴。
是故具立解脫。
或曰。
禅解脫一向有漏。
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解脫者有漏無漏。
是故具立解脫。
問曰。
何以故禅解脫一向有漏。
無色解脫有漏無漏耶。
答曰。
禅解脫者得解思惟。
無色解脫者真實思惟。
以是故禅解脫一向有漏。
無色解脫有漏無漏。
問曰。
何以故八解脫說淨解脫想滅解脫身作證。
不說餘。
答曰。
餘亦說。
如彼大因經所說。
阿難。
如比丘于八解脫順逆身作證成就遊。
以此可知餘亦說身作證。
問曰。
此一契經說八解脫身作證。
餘契經何以唯說此二解脫身作證。
答曰。
此二解脫勇猛勤行多作方便。
以是故說二解脫身作證。
或曰。
謂此二解脫說界邊。
淨解脫者說色界邊。
想滅解脫者說無色界邊。
以故爾。
或曰。
謂此二解脫說地邊。
淨解脫者說四禅地邊。
想滅解脫者說非想非不想地邊。
或曰。
淨解脫者緣觀淨不起結。
世尊說身當作證。
想滅解脫者非心法。
身所生非心所生。
身力可得。
非心力可得。
世尊說身當作證。
或曰。
世尊說大因經。
八解脫身作證成就遊者。
彼一切遊二解脫故。
以是故世尊說。
淨解脫想滅解脫身作證。
說曰。
此佛契經說八解脫為方。
問曰。
何以故世尊說八解脫為方。
答曰。
為教化故。
有受化者應聞方名得解。
是故世尊為教化故。
說八解脫為方。
如餘契經。
為教化故說谛為方。
如是世尊為教化故。
說八解脫為方。
或曰。
此契經有因有緣。
如所說。
王波斯匿告捕象者。
汝捕象人。
速捕野象已白我令知。
于是捕象者受王教已。
至空野處捕象。
得已還白王曰。
唯尊當知已捕得象。
随王處分。
于是王告善禦象。
汝禦象人速調禦此野象。
調已還來白我。
彼善禦象者受王教已。
将野象而調禦之。
極調已還白王曰。
唯尊所敕調象。
今已極調。
于是王欲試此象。
令禦象者禦已。
王乘所出。
出城已而彼象遙見大牝象群。
見已奔走馳向。
彼善禦象者極以力禦而不能制。
彼象被鈎斫而無所覺。
于是王告善禦者。
汝速回此象無令斷我命根。
禦者對曰。
天王。
極以力制而不可禁。
王及禦象者殆至于死。
彼宿緣會象趣樹間。
于是善禦象者手攀枝授與王。
于是王及善禦者攀枝而下。
象奔走趨群。
王告禦象者曰。
汝雲何令頂生王乘此不調之象。
禦者叉手對曰。
天王。
當賜威顔。
此象極已調。
王告曰。
雲何知極調。
禦者對曰天王。
彼象已習人間之食。
彼食空野中食不能存命。
彼欲止自還。
還已當令王見所以為調。
于是野象欲止還至王城。
彼禦象者将象至王所。
告象曰。
我當令汝有所作。
勿得動轉。
若不忍者。
我當令汝如本所更。
彼象有智即然可之。
甯令我死願不見本所更事。
彼禦者以大鐵鉗。
鉗大熱鐵團著其頂上。
燒象頂如燒桦皮。
彼象不敢動轉。
于是禦象者白王曰。
天王。
當觀象調如此。
王告禦者曰。
前者是誰之過。
禦者對曰。
天王。
是心之過。
王告曰。
何以故不調禦心。
禦者對曰。
唯能禦形不能調心。
王告曰。
誰有能調心者。
于是禦者右膝跪地。
叉手面向隻桓精舍白王曰。
天王。
彼佛世尊止此舍衛祇樹給孤獨園。
彼能調心。
于是王有心于世尊。
欲見世尊。
于是王及禦者還乘本象。
便往祇樹給孤獨園。
彼時世尊為無量百千衆眷屬圍繞說微妙法。
于是王下象已。
步至世尊所。
世尊方便說喻。
非一切聲聞辟支佛。
彼王漸欲近。
世尊見已告諸比丘。
象師禦象走趣一方。
或東西南北及諸方。
禦馬師調禦馬走趣一方。
或東西南北及諸方。
調牛師調禦牛走趣一方。
或東西南北及諸方。
無上士禦人師。
調禦人趣一切方。
一切方者色觀色是初方。
乃至想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為八方。
以是故佛契經以解脫說為方。
問曰。
解脫雲何如方。
答曰。
同八事故名為方。
解脫者八。
方亦八。
問曰。
如方有十解脫有八。
雲何同八事故名為方。
答曰。
如彼禦象者能禦八方。
終不能令至上下。
是故同八事故名為方。
或曰。
如象因方而趣。
如是受化者。
緣故解脫現在前。
尊者瞿沙說曰。
解脫及方者。
三事同。
三事差降。
三事同者。
如象不趣向方不可調禦。
世尊亦爾。
不因化者不能令解脫現在前。
如象調禦至一方不趣餘方。
如是世尊為受化者。
令一解脫現在前。
非餘解脫。
如象調禦趣一方遠離餘方。
如是世尊為受化者。
令一解脫現在前。
遠離餘解脫。
此三事同。
三差降者。
象者不至方不可調禦。
世尊住一方已。
為受化者極令彼遠。
能令解脫現在前。
象者禦趣一方不趣餘方。
世尊為八受化者。
能令一時八解脫現在前。
象者禦趣一方遠離餘方。
世尊為受化者。
能令一解脫現在前。
餘解脫近為習學故。
是謂三差降。
廣說八解脫處盡。
鞞婆沙八除入處第三十七 八除入者。
雲何為八。
此比丘内有色想觀外色少。
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初除入。
複次比丘内有色想觀外色無量。
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二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少。
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三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無量。
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此四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青青色青見青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如青蓮花。
青青色青見青光。
如成就波羅奈衣。
極搗熟令悅澤。
青青色青見青光。
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青青色青見青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五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黃黃色黃見黃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如迦羅尼。
黃黃色黃見黃光。
如成就波羅奈衣。
極搗熟令悅澤。
黃黃色黃見黃光。
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黃黃色黃見黃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六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赤赤色赤見赤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如頻頭迦羅花。
赤赤色赤見赤光。
如成就波羅奈衣。
極搗熟令悅澤。
赤赤色赤見赤光。
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赤赤色赤見赤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七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白白色白見白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如明星白白色白見白光。
如成就波羅奈衣。
極搗熟令悅澤。
白白色白見白光。
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白白色白見白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八除入。
問曰。
八除入有何性。
答曰。
無貪善根性。
彼相應法共有法總五陰性。
界者。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地者。
初四除入初禅二禅地。
後四除入第四禅地。
何以故。
謂從初解脫二解脫。
或初四除入故從淨解脫成後四除入故。
依者。
盡依欲界。
行者。
初四除入不淨行。
後四除入淨行。
緣者。
盡緣欲界欲界中色入緣。
意止者。
是身意止。
智者。
雖性非智。
但等智相應。
定者。
非定。
痛者。
初四除入喜根相應。
後四除入護根相應。
問曰。
當言過去耶。
當言未來耶。
當言現在耶。
答曰。
當言過去。
當言未來。
當言現在。
問曰。
當言過去緣耶。
當言未來緣耶。
當言現在緣耶。
答曰。
當言過去緣。
當言未來緣。
當言現在緣。
問曰。
當言名緣耶。
當言義緣耶。
答曰。
當言名緣。
當言義緣。
問曰。
當言己意緣耶。
當言他意緣耶。
答曰。
當言己意緣。
當言他意緣。
此是除入性。
已種相身所有自然。
說性已。
當說行。
何以故說除入。
除入有
此禅粗可見。
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極微細不可見。
是故具立解脫。
或曰。
禅者種種非一相不相似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者非種種非不一相非不相似。
是故具立解脫。
或曰。
禅多有功德多有妙法。
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者無多功德無多妙法。
是故具立解脫。
或曰。
禅者種種善根莊嚴。
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者無種種善根莊嚴。
是故具立解脫。
或曰。
禅解脫一向有漏。
是故不具立解脫。
無色解脫者有漏無漏。
是故具立解脫。
問曰。
何以故禅解脫一向有漏。
無色解脫有漏無漏耶。
答曰。
禅解脫者得解思惟。
無色解脫者真實思惟。
以是故禅解脫一向有漏。
無色解脫有漏無漏。
問曰。
何以故八解脫說淨解脫想滅解脫身作證。
不說餘。
答曰。
餘亦說。
如彼大因經所說。
阿難。
如比丘于八解脫順逆身作證成就遊。
以此可知餘亦說身作證。
問曰。
此一契經說八解脫身作證。
餘契經何以唯說此二解脫身作證。
答曰。
此二解脫勇猛勤行多作方便。
以是故說二解脫身作證。
或曰。
謂此二解脫說界邊。
淨解脫者說色界邊。
想滅解脫者說無色界邊。
以故爾。
或曰。
謂此二解脫說地邊。
淨解脫者說四禅地邊。
想滅解脫者說非想非不想地邊。
或曰。
淨解脫者緣觀淨不起結。
世尊說身當作證。
想滅解脫者非心法。
身所生非心所生。
身力可得。
非心力可得。
世尊說身當作證。
或曰。
世尊說大因經。
八解脫身作證成就遊者。
彼一切遊二解脫故。
以是故世尊說。
淨解脫想滅解脫身作證。
說曰。
此佛契經說八解脫為方。
問曰。
何以故世尊說八解脫為方。
答曰。
為教化故。
有受化者應聞方名得解。
是故世尊為教化故。
說八解脫為方。
如餘契經。
為教化故說谛為方。
如是世尊為教化故。
說八解脫為方。
或曰。
此契經有因有緣。
如所說。
王波斯匿告捕象者。
汝捕象人。
速捕野象已白我令知。
于是捕象者受王教已。
至空野處捕象。
得已還白王曰。
唯尊當知已捕得象。
随王處分。
于是王告善禦象。
汝禦象人速調禦此野象。
調已還來白我。
彼善禦象者受王教已。
将野象而調禦之。
極調已還白王曰。
唯尊所敕調象。
今已極調。
于是王欲試此象。
令禦象者禦已。
王乘所出。
出城已而彼象遙見大牝象群。
見已奔走馳向。
彼善禦象者極以力禦而不能制。
彼象被鈎斫而無所覺。
于是王告善禦者。
汝速回此象無令斷我命根。
禦者對曰。
天王。
極以力制而不可禁。
王及禦象者殆至于死。
彼宿緣會象趣樹間。
于是善禦象者手攀枝授與王。
于是王及善禦者攀枝而下。
象奔走趨群。
王告禦象者曰。
汝雲何令頂生王乘此不調之象。
禦者叉手對曰。
天王。
當賜威顔。
此象極已調。
王告曰。
雲何知極調。
禦者對曰天王。
彼象已習人間之食。
彼食空野中食不能存命。
彼欲止自還。
還已當令王見所以為調。
于是野象欲止還至王城。
彼禦象者将象至王所。
告象曰。
我當令汝有所作。
勿得動轉。
若不忍者。
我當令汝如本所更。
彼象有智即然可之。
甯令我死願不見本所更事。
彼禦者以大鐵鉗。
鉗大熱鐵團著其頂上。
燒象頂如燒桦皮。
彼象不敢動轉。
于是禦象者白王曰。
天王。
當觀象調如此。
王告禦者曰。
前者是誰之過。
禦者對曰。
天王。
是心之過。
王告曰。
何以故不調禦心。
禦者對曰。
唯能禦形不能調心。
王告曰。
誰有能調心者。
于是禦者右膝跪地。
叉手面向隻桓精舍白王曰。
天王。
彼佛世尊止此舍衛祇樹給孤獨園。
彼能調心。
于是王有心于世尊。
欲見世尊。
于是王及禦者還乘本象。
便往祇樹給孤獨園。
彼時世尊為無量百千衆眷屬圍繞說微妙法。
于是王下象已。
步至世尊所。
世尊方便說喻。
非一切聲聞辟支佛。
彼王漸欲近。
世尊見已告諸比丘。
象師禦象走趣一方。
或東西南北及諸方。
禦馬師調禦馬走趣一方。
或東西南北及諸方。
調牛師調禦牛走趣一方。
或東西南北及諸方。
無上士禦人師。
調禦人趣一切方。
一切方者色觀色是初方。
乃至想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為八方。
以是故佛契經以解脫說為方。
問曰。
解脫雲何如方。
答曰。
同八事故名為方。
解脫者八。
方亦八。
問曰。
如方有十解脫有八。
雲何同八事故名為方。
答曰。
如彼禦象者能禦八方。
終不能令至上下。
是故同八事故名為方。
或曰。
如象因方而趣。
如是受化者。
緣故解脫現在前。
尊者瞿沙說曰。
解脫及方者。
三事同。
三事差降。
三事同者。
如象不趣向方不可調禦。
世尊亦爾。
不因化者不能令解脫現在前。
如象調禦至一方不趣餘方。
如是世尊為受化者。
令一解脫現在前。
非餘解脫。
如象調禦趣一方遠離餘方。
如是世尊為受化者。
令一解脫現在前。
遠離餘解脫。
此三事同。
三差降者。
象者不至方不可調禦。
世尊住一方已。
為受化者極令彼遠。
能令解脫現在前。
象者禦趣一方不趣餘方。
世尊為八受化者。
能令一時八解脫現在前。
象者禦趣一方遠離餘方。
世尊為受化者。
能令一解脫現在前。
餘解脫近為習學故。
是謂三差降。
廣說八解脫處盡。
鞞婆沙八除入處第三十七 八除入者。
雲何為八。
此比丘内有色想觀外色少。
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初除入。
複次比丘内有色想觀外色無量。
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二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少。
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三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無量。
若好若醜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此四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青青色青見青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如青蓮花。
青青色青見青光。
如成就波羅奈衣。
極搗熟令悅澤。
青青色青見青光。
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青青色青見青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五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黃黃色黃見黃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如迦羅尼。
黃黃色黃見黃光。
如成就波羅奈衣。
極搗熟令悅澤。
黃黃色黃見黃光。
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黃黃色黃見黃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六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赤赤色赤見赤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如頻頭迦羅花。
赤赤色赤見赤光。
如成就波羅奈衣。
極搗熟令悅澤。
赤赤色赤見赤光。
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赤赤色赤見赤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七除入。
複次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白白色白見白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如明星白白色白見白光。
如成就波羅奈衣。
極搗熟令悅澤。
白白色白見白光。
如是比丘内無色想觀外色。
白白色白見白光。
無量無量淨。
意愛意樂無厭。
彼色壞已知壞已見。
作如是想。
此八除入。
問曰。
八除入有何性。
答曰。
無貪善根性。
彼相應法共有法總五陰性。
界者。
或欲界系。
或色界系。
地者。
初四除入初禅二禅地。
後四除入第四禅地。
何以故。
謂從初解脫二解脫。
或初四除入故從淨解脫成後四除入故。
依者。
盡依欲界。
行者。
初四除入不淨行。
後四除入淨行。
緣者。
盡緣欲界欲界中色入緣。
意止者。
是身意止。
智者。
雖性非智。
但等智相應。
定者。
非定。
痛者。
初四除入喜根相應。
後四除入護根相應。
問曰。
當言過去耶。
當言未來耶。
當言現在耶。
答曰。
當言過去。
當言未來。
當言現在。
問曰。
當言過去緣耶。
當言未來緣耶。
當言現在緣耶。
答曰。
當言過去緣。
當言未來緣。
當言現在緣。
問曰。
當言名緣耶。
當言義緣耶。
答曰。
當言名緣。
當言義緣。
問曰。
當言己意緣耶。
當言他意緣耶。
答曰。
當言己意緣。
當言他意緣。
此是除入性。
已種相身所有自然。
說性已。
當說行。
何以故說除入。
除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