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或除初禅欲時滅。

    何以故四禅除欲時說滅有對想。

    答曰。

    雖有五識身相應想。

    或欲界除欲時滅。

    或初禅除欲時滅。

    但彼想處未滅。

    謂四禅除欲已彼想處滅。

    以想滅故說。

    或曰。

    滅依故說。

    雖有五識身相應想。

    或欲界除欲時滅。

    或初禅除欲時滅。

    但依未滅。

    謂四禅除欲已所依便滅。

    是故依滅故說。

    更有說者。

    有對相者恚相應想是。

    問曰。

    如恚相應想。

    欲界除欲時永滅。

    何以故四禅除欲時說。

    答曰。

    滅因故說。

    謂因及緣生恚色因色緣。

    是彼色四禅除欲時永滅。

    是謂因及緣滅故說。

    以是故滅有對想說。

    不念雜想者。

    四禅地布散想。

     問曰。

    彼何以故說不念。

    答曰。

    謂彼四禅布散想。

    退空處正受。

    世尊說不思念此想修空處正受道。

    以是故說不念雜想。

    無量空是空處成就遊者。

     問曰。

    何以故說空處。

    為性耶。

    為緣耶。

    若是性者應四陰性。

    若是緣者應緣四谛。

    作此論已。

    答曰。

    空處者非性亦非緣。

    但方便故說空處。

    如彼施設所說。

    雲何方便空處正受。

    雲何方便成空處正受。

    此始初行時。

    或住山頂上。

    或住高閣上。

    或住高台上。

    謂此地極高處不念。

    彼謂此地極下處。

    彼念是空意解是空。

    彼觀是空分别是空。

    是從空故成就此正受。

    以成此定說名為空處。

    或曰。

    此法應爾。

    謂彼地始無色彼名空處。

    或曰。

    離色故說空處。

    彼行者于下地色緣色已。

    除欲界欲乃至三禅。

    彼于四禅上更無色可緣除四禅欲。

    彼爾時生空想。

    如人攀枝至枝上樹極标。

    彼上更無有枝而可攀緣。

    爾時便起空想。

    如是行者于下地色緣色。

    除欲界欲乃至三禅。

    四禅上更無色可緣。

    除四禅欲。

    彼時便起空想。

    是離色故便說空處。

    或曰。

    謂從空處起相似想。

    說者有一比丘。

    得空處正受。

    彼從定起手抆摸床。

    同學。

    問曰。

    汝何所求。

    答曰。

    我自求我。

    同學說曰。

    汝在床上更何所求。

    謂從定起相似想。

    是說空處。

    是故說無量空。

    無量空處成就遊者。

    謂彼空處地善四陰到得成就。

    是故說無量空處成就遊。

    複次比丘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處成就遊。

     問曰。

    何以故說識處。

    為性耶。

    為緣耶。

    若性者應有四陰性。

    若緣者應四谛緣。

    作此論不。

    答曰。

    無量識處者。

    亦非性亦非緣。

    但方便故說無量識處。

    如彼施設所說。

    雲何方便無量識處正受。

    雲何精勤成就無量識處正受。

    是始初行時。

    觀淨眼識想。

    觀淨耳鼻舌身意識想。

    觀淨大火聚焰。

    觀淨燈光。

    彼念是識意解是識。

    彼觀是識分别是識。

    是從識故成就此正受。

    以成此定說名無量識處。

    或曰。

    彼相似故從此起。

    生悅樂悅樂識。

    是故說無量識處。

    無量識處成就遊者。

    謂此無量識處善四陰到得成就。

    是故說無量識處成就遊。

    複次比丘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處成就遊。

    問曰。

    彼中無何等。

    答曰。

    有所有者。

    無量行彼中無此。

    是故說無所有處。

    尊者婆須蜜說曰。

    彼無我計我。

    是故說無所有處。

     問曰。

    如一切地無我計我。

    何以故無所有處說無我計我。

    答曰。

    一切地計我意無有。

    如少縛欲穿。

    如無所有處。

    是故說無所有處無我計我。

    重說曰。

    彼中無有常計常及常住。

    是故說無所有處。

    重說曰。

    彼中無著處無依處無歸處。

    是故說無所有處。

    成就遊者。

    此中謂無所有處善四陰到得成就。

    是故說成就遊。

    複次比丘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想非不想處成就遊。

     問曰。

    何以故說非想非不想處。

    答曰。

    彼想不定非想亦不定。

    想不定者。

    如七想正受中想定。

    此中不爾。

    非想不定者。

    如無想定滅盡定。

    此中亦不爾。

    問曰。

    若不爾者此雲何。

    答曰。

    彼處鈍不利不捷疾不定斷。

    是故說非想非不想處。

    成就遊者。

    此中謂非想非不想處善四陰到得成就。

    是故說成就遊。

    問曰。

    何以故彼一界。

    或二倍壽。

    或不也。

    如空處二萬劫壽。

    識處四萬劫壽。

    何以故。

    無所有處不說八萬劫壽。

    何以故。

    非想非不想處說十六萬劫壽。

    答曰。

    彼報因齊限。

    謂彼因齊限。

    報亦爾。

    或曰。

    空處有無量行。

    或不無量行。

    無量行者受萬劫壽。

    不無量行者亦受萬劫壽。

    是故彼受二萬劫壽。

    識處亦有無量行。

    或不無量行。

    無量行者受二萬劫壽。

    不無量行者亦受二萬劫壽。

    是故彼四萬劫壽。

    識處上無有無量行。

    是故彼無量行壽分斷。

    以故爾。

    或曰。

    空處中有止有觀。

    止者受萬劫壽。

    觀亦受萬劫壽。

    是故彼受二萬劫壽。

    識處亦有止亦有觀。

    止者受二萬劫壽。

    觀者亦受二萬劫壽。

    是故彼受四萬劫壽。

    識處止觀漸薄。

    是故觀分斷。

    以故爾。

    或曰。

    彼一切地性二萬劫壽。

    空處性二萬劫壽。

    識處性亦二萬劫壽。

    以度一地故更二萬劫壽。

    是故彼受四萬劫壽。

    無所有處性亦二萬劫壽。

    以度二地故更受四萬劫壽。

    是故彼受六萬劫壽。

    非想非不想處性亦二萬劫壽。

    以度三地故更受六萬劫壽。

    是故彼受八萬劫壽。

    以故爾。

    是故彼一界或二倍。

    或不。

    說曰。

    欲界及非想非不想無聖道。

     問曰。

    何以故欲界及非想非不想無聖道。

    答曰。

    非田非地非器故。

    以故爾。

    或曰。

    此說二邊。

    一欲界邊。

    二非想非不想邊。

    彼聖道除二邊故而處其中。

    以故爾。

    或曰。

    此說一于有二根。

    一欲界有根。

    二非想非不想有根。

    彼聖道除二有根而處其中。

    以故爾。

    或曰。

    此欲界非定界。

    非思惟地。

    非除欲地。

    非想非不想。

    鈍不利不捷疾不定斷。

    聖道者是定是思惟能除欲不鈍極利捷疾。

    以故爾。

    或曰。

    此欲界增調。

    非想非不想處增止。

    聖道者是止觀。

    以是故。

    欲界及非想非不想處無聖道。

    廣說四無色處盡。

     鞞婆沙八解脫處第三十六 八解脫者。

    色觀色。

    初解脫。

    内無色想觀外色。

    二解脫。

    淨解脫身作證成就遊。

    三解脫。

    複次比丘度一切色想。

    滅有對想。

    不念雜想。

    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四解脫。

    複次比丘度一切無量空處。

    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五解脫。

    複次比丘度一切無量識處。

    無所有處成就遊。

    六解脫。

    複次比丘一切度無所有處。

    非想非不想成就遊。

    七解脫。

    複次比丘度一切非想非不想處。

    想滅正受身作證成就遊。

    八解脫。

     問曰。

    八解脫有何性。

    答曰。

    初三解脫不貪性。

    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不想處四陰性。

    想滅解脫不相應行陰性。

    界者。

    初三解脫系在欲界亦系色界。

    無量空處解脫。

    無量識處解脫。

    無所有處解脫。

    或系在無色界。

    或不系。

    非想非不想想滅解脫系無色界。

    地者。

    初二解脫初禅地二禅地。

    淨解脫者根本四禅。

    無量空處解脫即空處地。

    無量識處解脫即無量識處地。

    無所有處解脫即無所有處地。

    非想非不想想滅解脫即非想非不想處地。

    依者。

    初三解脫依欲界。

    無量空處解脫至非想非不想處解脫依三界。

    想滅解脫者依欲色界。

    行者。

    初二解脫不淨行。

    淨解脫是淨行。

    無量空處解脫。

    無量識處解脫。

    無所有處解脫。

    或十六行。

    或離十六行。

    非想非不想處想滅解脫離行。

    緣者。

    初三解脫色陰緣。

    空處解脫乃至非想非不想解脫緣四谛。

    想滅解脫無有緣。

    意止者。

    初三解脫身意止。

    空處解脫乃至非想非不想解脫三意止。

    想滅解脫法意止。

    智者。

    初三解脫。

    雖性非智與等智相應。

    空處解脫乃至無所有處解脫。

    或六智。

    或非也。

    非想非不想解脫一等智。

    想滅解脫非智。

    定者。

    初三解脫性非定。

    亦非定相應。

    空處解脫乃至無所有處解脫或定或離。

    非想非不想解脫想滅解脫非定。

    痛者。

    初二解脫與二根相應。

    喜根護根。

    淨解脫至非想非不想解脫。

    一護根相應。

    想滅解脫不與痛相應。

     問曰。

    當言過去耶。

    當言未來耶。

    當言現在耶。

    答曰。

    當言過去。

    當言未來。

    當言現在。

     問曰。

    當言過去緣耶。

    當言未來緣耶。

    當言現在緣耶。

    當言非世緣耶。

    答曰。

    七解脫。

    當言過去緣當言未來緣。

    當言現在緣。

    當言非世緣。

    想滅解脫。

    當言非緣。

     問曰。

    當言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