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婆極大供養已。

    更從餘處飛升天上。

    共釋提桓因半座。

    聞者三千六百釋命終。

    彼之故在座。

    以此經可知金剛座處常定。

    問曰。

    雲何知轉法輪處常定。

    答曰。

    如法實偈所說。

    問曰。

    若爾者尊者法實偈善通。

    彼說定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于燈王城诃梨那山轉法輪。

    答曰。

    彼燈王城者。

    即是波羅捺。

    阿梨那山者。

    即是仙人住處鹿野苑。

    以此可知一切三耶三佛轉法輪處常定。

    問曰。

    雲何知從天上來下處常定。

    答曰。

    如所說于過去時衆多比丘同止彼處。

    少有所為雖彼處遊餘處。

    諸比丘去不久。

    餘異學入住彼處。

    彼衆多比丘于後時還來本處。

    語異學言。

    此是我處。

    異學亦說。

    此是我處。

    彼便共極大鬥诤。

    諸比丘厭诤已。

    語異學曰。

    當共作真谛言。

    有真谛者便得此處。

    異學言可爾可爾。

    異學多作誠谛語而不成就。

    比丘說曰。

    聽我誠谛語。

    彼處有師子幢。

    彼諸比丘同一聲發誠谛語。

    以此真實之言。

    若一切恒沙三耶三佛為母故及三十三天說法已來下初至此處者。

    以此真谛言令師子幢現有變化。

    彼時師子極大震吼。

    諸異學聞已驚怖畏懼。

    便舍而走不入彼處。

    彼師子口極大吐花。

    花滿彼處。

    以此可知一切諸三耶三佛從天上下是常定處。

    以此事知。

    一切三耶三佛三處常定。

    金剛座處轉法輪處天上下處。

    問曰。

    如所說地神舉聲。

    彼時諸大天亦集近世尊座。

    如四大天王釋提桓因及大梵天首陀會天及餘極妙天龍鬼神近世尊座。

    諸地神坐處遠不近世尊。

    何以故地神前發音聲。

    答曰。

    此地神是彼諸天給使。

    是故彼前發聲。

    或曰。

    地神者不常定。

    是故彼前發聲。

    如大聚會極作伎樂。

    謂不常定人者。

    便速前舉聲笑。

    謂常定人然後庠序笑。

    如是地神非常定。

    是故前發音聲。

    餘諸天常定。

    是故最後發聲。

    或曰。

    地神常當護菩薩故。

    說者謂菩薩兜術終已。

    生閻浮提迦羅衛國。

    不亂入母胎。

    彼時釋提桓因敕遮勒天子。

    汝遮勒五百青鬼。

    菩薩在母胎。

    常當擁護莫令有觸娆菩薩者。

    于是遮勒天子受釋教已。

    便敕五百青鬼。

    當往迦羅衛國擁護菩薩。

    彼諸青鬼菩薩在母胎。

    及生常擁護之。

    以佛轉法輪。

    地神作是念。

    菩薩在母胎及生。

    我等常擁護。

    此是我等疲勞所得功報。

    彼歡喜悅豫故前發聲。

    此世尊轉法輪。

    問曰。

    聞此法已地神舉聲音徹梵天。

    何以故聲不過梵天。

    答曰。

    謂耳識現在前故聲徹也。

    過梵天上無有自地耳識現在前。

    或曰。

    梵天請佛轉法輪故聲徹梵天。

    首陀會天勸請菩薩。

    使成無上最正覺。

    謂與菩薩化作老病人死人及沙門。

    彼一切首陀會天所作。

    菩薩見老病死人及沙門已。

    厭患出家學道。

    至降魔官屬已成無上最正覺。

    彼時首陀會天踴躍歡喜發大音聲。

    謂我等為菩薩化作老病死人及沙門。

    是我等疲勞所得功德。

    以是故成無上正覺時。

    聲徹至首陀會天。

    大梵天請佛世尊轉法輪。

    彼踴躍歡喜發大音聲。

    此世尊轉法輪。

    是我等疲勞所得功報。

    以是故轉法輪時。

    聲徹梵天不過上。

    說者謂佛為四天王故聖語說四谛。

    二知二不知。

    謂不知者為昙羅國語說。

    禋佞(苦也)彌佞(習也)陀破(盡也)陀羅破(道也)。

    此說苦邊。

    一知一不知。

    謂不知者為彌離車國說語。

    摩含兜含 僧含摩 薩婆多 鞞梨羅。

    此說苦邊盡知。

    問曰。

    世尊為四天王說四谛聖語。

    為有力耶無力耶。

    若有力者何以故為二聖語說。

    一昙羅國。

    一彌離車國語說。

    若無力者本師偈雲何通。

     一音聲說法  悉遍成音義 彼各作是念  最勝為我說 一音聲說法者。

    是梵音也。

    悉遍音者。

    若有真旦人。

    彼作是念。

    謂佛作真旦語說法。

    如是陀勒摩勒波勒佉沙婆佉梨。

    謂彼處若有兜佉勒人。

    彼作是念。

    謂佛作兜佉勒語說法。

    現義者著欲者作是念。

    世尊說不淨。

    恚者作是念。

    世尊說慈。

    癡者作是念。

    世尊說緣起。

    彼各作是念。

    最勝為我說者。

    衆中作是念。

    世尊為我故說法。

    是故說。

     一音聲說法  悉遍成音義 彼各作是念  最勝為我說 作此論已。

    答曰無力。

    何以故。

    世尊不可以耳見色以眼聽聲。

    問曰。

    若無力者此偈雲何通。

    答曰。

    此偈不必通。

    偈者非契經非律非阿毗昙。

    但彼作頌者。

    欲令句義合故。

    此是贊佛非是實。

    如鞞婆阇提說。

    諸佛不眠。

    以除陰蓋故。

    佛世尊亦常定故。

    如是更有說者。

    諸佛世尊不飲不食。

    除諸著味故。

    此是贊佛非是實。

    如是偈贊佛非是實。

    若通此偈者當何意。

    答曰。

    世尊所說應機捷速。

    世尊語極速。

    為一說已複為一說。

    如似一時。

    或曰。

    世尊語音一切音。

    各有境界應适一切音。

    世尊極知真旦語勝生真旦中者。

    如是陀勒摩勒波勒佉沙婆佉梨兜佉勒。

    世尊極知兜佉勒語勝生兜佉勒中者。

    以是故。

    說一音聲說法。

    悉遍成音義。

    更有說者世尊有力。

    問若爾者此偈為善通。

    何以故世尊為四天王說四谛。

    為二聖語說。

    為一昙羅國語說。

    為一彌離車國語說。

    答曰。

    欲滿彼四天王意願故。

    二天王願世尊聖語為我說四谛。

    一願昙羅國語。

    一願彌離車國語。

    世尊常欲滿他一切善願。

    随所欲而為說法。

    是謂滿四天王意願故。

    為二聖語說四谛。

    為一昙羅國語為一彌離車國語說。

    或曰。

    斷他疑故。

    莫令有作是念。

    世尊但善于聖語。

    不能昙羅國語彌離車國語。

    是故斷他疑故。

    說我一切中自在。

    以故爾。

    或世尊教化。

    或為變身口或不變。

    謂不變身口者。

    若為彼變便不得度。

    以是故世尊以己力遊朋者屍人間一日行十二由延。

    說者即彼日教化七十千人入聖法中。

    謂一切緣不變身口。

    謂教化變身口者。

    若為彼不變便不得度。

    以是故。

    世尊為四天王二聖語說。

    一昙羅語說一彌離車語說。

    說四谛時如是行觀時一切根本聖行。

    問曰。

    四聖谛幾性斷非緣斷。

    幾緣斷非性斷。

    幾性亦緣斷。

    幾亦非性斷亦非緣斷。

    答曰。

    性斷非緣斷。

    謂苦谛習谛無漏緣。

    此性斷非緣斷。

    緣斷非性斷者。

    謂道谛有漏緣。

    此緣斷非性斷。

    性斷緣斷者。

    謂苦谛習谛有漏緣。

    此性斷亦緣斷。

    非性斷亦非緣斷者。

    謂盡谛及道谛無漏緣。

    此非性斷亦非緣斷。

    廣說四谛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九